..續本文上一頁有一個最古老的經典,姜太公的《陰符經》,也有人說是姜太公的師父作的,到底如何不知道。《陰符經》就講“機在目,機在心”(眼心之機也),眼睛是心的開關,當我們休息好了,睡醒了,眼睛就要打開,做白天一切的活動。等疲勞了,就要走入黑暗狀態,走入陰境界,就閉上眼睛睡眠了。一陰一陽都在眼睛這個機關裏,所以開眼見明,閉眼見暗。這兩句話可以用來修道,也可以是世法大政之治,大謀略的哲學。“機在目”,外面要觀察清楚,“機在心”,應用之妙就在于你的思想心了。
爲什麼講到這裏呢?因爲前面講到一念之間有堅固妄想,有虛明妄想,還有融通妄想,大家平時都沒有看清楚,《楞嚴經》把這些言語文字表達不出來的秘密都告訴你了。
眼睛能見色,見一切物理的現象,但是還有無表色,還有理念世界,那就不是物理的現象了,但與眼睛也都有關聯。講這些就是告訴你們,不能光聽色受想陰的理論,要自己試驗。現在要講行陰了。
行陰解脫 超越衆生濁
彼善男子,修叁摩提,想陰盡者,是人平常夢想消滅,寤寐恒一。覺明虛靜,猶如睛空,無複粗重前塵影事。觀諸世間 大地山河,如鏡鑒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迹,虛受照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
生滅根元,從此披露。見諸十方十二衆生,畢殚其類。雖未通其各命由緒。見同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情擾。爲浮根塵究竟樞穴。此則名爲行陰區宇。
若此清擾熠熠元性 ,性入元澄,一澄元習。如波瀾滅,化爲澄水,名行陰盡,是人則能超衆生濁。觀其所由,幽隱妄想以爲其本。(一九七頁)
行陰區宇前的想陰盡現象
“彼善男子,修叁摩提,想陰盡者,是人平常夢想消滅,寤寐恒一。”
修定修慧到想陰盡的時候,平常就沒有夢與想了,等于《心經》裏講的“遠離顛倒夢想”。夢就是想、想就是夢,夢、想消滅以後就清淨了,而普通人不是在做夢就是在思想。
這裏講的“沒有想”是真的一念不生,是自然的一念不生,不是壓下去的,壓下去就是無想定了。到這個時候,“寤寐恒一”,清醒與睡眠一個樣,這就很難懂了,一定要實際修持到那個境界才了解。叁祖僧璨禅師的《信心銘》就講:“眼若不寐,諸夢自除,心若不異,萬法一如。”如果你瞪著眼不睡覺,自然就沒有夢了,如果你心沒有分別沒有變異,也就萬法如一了。這裏的“夢想消滅,寤寐恒一。”是想陰盡的境界,只有到了想陰盡的人才曉得行陰,行陰是很難懂的。
“覺明虛靜,猶如睛空,無複粗重前塵影事。”
到這個時候,才是靈明覺知之境,永遠清楚,永遠清淨。佛作了一個比方,說這個時候就像萬裏無雲,永遠是晴空萬裏那個樣子。用中國文學來形容它,就是“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裏無雲萬裏天”。這時身心沒有粗重的感覺,很輕靈。這時也還能像普通人一樣做事。思想嗎?也可以!但是我們普通人做事都負擔很重,很粗重,而到了這個時候不管是吃飯也好,高興也好,罵人也好,都飄飄的,像做夢一般,又不是做夢。以前的事情也都像影子一樣。
“前塵”不是以前的意思,現在所有的也都是前塵,我們睜眼閉眼看的,心裏想的,都是前塵影事。
“觀諸世間大地山河,如鏡鑒明,來無所黏,過無蹤迹。虛受照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
這個樣子想陰清淨了,就慢慢進步了,看一切世間,整個物質世界,整個地球,山河大地,一切事和物,此心是“心如明鏡臺”“如鏡鑒明”,完全清清楚楚,心不會被黏住,一切用完了就了無蹤迹了,心中還似明鏡一般。我們普通人想陰沒有盡,自己隨時都會被自己的思想騙住。《楞嚴經》不用騙這個字,而是用黏,像漿糊粘住那樣,普通人那個思想的灰塵一來就粘住了,慢慢越積越多,明鏡就不見了。想陰盡的人,一切灰塵來了都無法黏了,一下就溜過去了,連一點影子都沒有了,永遠“虛受照應”。
那麼這時他還是起作用嗎?沒有想陰的人,作用比我們普通凡夫還要大,智慧還要高,更清明,只要一來就有反應,所以有時候你一起頭講,下面的結論我就已經很明白了,不用等你講完。所謂“虛受”就是像鏡子照東西一樣,“物來則應,物去不留”,一切都照應,都有反應。但過去了就過去了,沒有留。
“了罔陳習,唯一精真”。這個翻譯太高明了。“了”就是明明了了,“罔”就是恍恍惚惚,一切事情都是不實在的。“陳習”就是無始以來陳舊的習氣,拿這一生來講,從小到大我們這個陳舊的習氣都是想陰的連續作用。想陰過了,習氣就真可以轉了。
“了罔陳習”,是說不會被思想騙了,現代人經常講的“理性”也是思想。“唯一精真”的這個精,不是男女性交出精的那個精,這個精是形容詞,就是中國人講的精神的精。這裏是說到了這個時候,唯一那個精,是真的。真正的精就是心中很清明,沒有雜念,沒有昏沈和散亂,什麼都很清楚,那個是精真。
色陰境界與醫學、生理學、解剖學,生化都有關系,受陰與神經系統,呼吸系統、五髒六腑、荷爾蒙系統都有關系。講到想陰解脫,“了罔陳習,唯一精真”就完全講到腦裏面去了,腦裏面的細胞都要起變化了,起真空爆炸式的變化。真精可能是間腦這部分起變化,這都是真的哦!我可不是在亂說。
講到想陰盡,才知道行陰之難懂。整個太陽地球月亮的轉動,就是個行陰的作用。像我們思想停不了,感覺停不了,也都是行陰的作用。你今天還活著,還沒有死,這也是行陰的作用。甚至你死了以後進入中陰,再輪回,那也是行陰的作用。再比如我們一生下來就要睡覺,也是行陰的作用。道家講打通任督二脈,我經常笑大家,叫你們不要有意去打通,他本身就是通的,它也是行陰的作用。這行陰最難辨,可是佛兩千多年前就講了,但是也還是沒辦法表達,尤其是這本經,翻譯成那麼優美的中文,就更難懂了。
行陰區的宇的魔障
“生滅根元,從此披露。見諸十方,十二衆生,畢殚其類。雖未通其各命由緒。見同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爲浮根塵究竟樞穴。此則名爲行陰區宇。”
達到唯一精真以後,你在那個定的叁摩地境界裏,對于生與滅的根本就很清楚了,某人要死了,會投胎變豬,或者會升天,對這些物理的變化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這些都是定中的境界,這個定並不是故意打坐才有的,你本來就在定中嘛!
這時候你能“見諸十方,十二衆生”東南西北、東南角、東北角,西南角、西北角,上下一共是十方。
一般我們都講六道,《楞嚴經》是講十二類衆生,若有色(有形有相的),若無色(沒有形象)都包括在裏面了。
這時“雖未通其各命由緒”,雖然還不能完全看清一個人生命之來源,但已經能夠“見同生基”,能看到我們一切衆生的共同生命後面有個動力,已經能看清生命輪回轉動的能源。
這個生命能源“猶如野馬”野馬是引用《莊子》的,野馬不是一匹馬,是陽焰,虛幻的煙,好像有又好像沒有,所以莊子說“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拿現代比喻來講,好比說原子彈爆炸那個動力,好像有又好像沒有。但是一旦爆炸了,那個威力就大了,有聲音、有亮光、還有味道,你聞到還會死,色聲香味觸都有。佛經用了這些文學翻譯,現代的人,不把它當成野馬野狗才怪呢!
講到“各命由緒”,給你們講個故, 事。大阿羅漢可以看到每個人生命八萬劫以前的事。有一次,有一個人向佛要求出家,舍利佛這些佛的大弟子們就在門口把他攔住了,吵了起來,不許他出家。佛在屋子裏打坐,問他們吵什麼,舍利弗說:“世尊啊,我們看了,這家夥八萬劫來都沒有結佛緣,不能出家。”佛就笑了,“你們這些羅漢功夫修養只能看八萬劫,他八萬零一以前是條狗,同我結了緣。那時我是緣覺佛,已經涅槃了,人家給我立了塔,供舍利子。這時候,上面有人屙大便掉在這只狗的尾巴上,它被驚跑了,尾巴一搖就把大便甩到了我的塔上,就是這麼個因緣,它就是可以出家了。”
大便是狗最好吃的東西,所以那也是供養。
生命的那個能源猶如陽焰一樣,它“它熠熠清擾”像閃電一樣,閃得很快,力量很大,很清,可是也很擾亂。 熠熠就是形容有亮光的,嘩嘩閃的意思。這個生命能源是“浮根塵究竟樞穴”。浮根塵就是我們這個生命,我們的眼耳鼻舌身五根。這個生命的中樞有個動力在動,這個動力,或者說這個行陰很厲害,這個東西不是思想。你打坐修到一念不生,或者念念清淨,你身上的任督二脈,十二經脈還在轉動,心髒還在跳動,這個作用就是行陰區宇,就是動能。
這個中文翻譯得實在是太美了。翻譯這部經的人是宰相房融,被下放到廣東,就翻譯了般刺密帝帶來的這本經典。
莊子之所以用野馬這個詞,也是有道理的,野馬這個東西是會亂跑的,塵埃也是用來形容野馬的。
講到這裏有兩點需要注意。第一點,“爲浮根塵究竟樞穴”,佛在這裏講得很隱晦,但很有道理。我們人類的整個生命在腦部,所以我在《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書中講,人參就像我們人一樣,它的倆個根根在土裏,兩只腳從上面長出來,人參一千年會變成人形。對我們人來講,我們的土是頭頂上的虛空,兩個腳就是人參兩個叉子,所以我們一切都在這個腦部。下面男女生殖器是神經末梢,整個中樞神經在頭部。佛講那個動力,“爲浮根塵究竟樞穴”用的非常高明,所以那個生命的動力與我們的腦子關系很大。究竟樞穴大概等于我們現在講的間腦,所以道家講靈魂是從頭頂上出去,但這個並不是肯定的。
第二點是,對應行陰區宇也有十種魔障。前面講過色受想陰,每一陰都對應有十種岔路,十種魔障。有人說怕打坐,因爲怕走火入魔。告訴你們,你不用功的話,魔還不屑來看你呢,這些魔障你不用功還出不來呢。就好像一個男孩…
《現代學佛者修證對話(下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