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如何修證佛法▪P20

  ..續本文上一頁時有同學提問題:

  問一:修下丹田,吸氣進來細長慢,呼氣時快短急,第一口氣呼完,第二口氣緊跟著吸進來,對否?

  師雲:對。

  問二:聽息時耳聽呼吸,開始時,同時要聽脈搏,比較容易知道內息在裏頭走動。待心進入初步定境時,自然就放開了,不管脈搏,也不管呼吸,此時呼吸非常細微,等于不呼不吸,對否?

  師答:對。

  師雲:若能在最鬧之處,聽到自己的呼吸聲,此人有定靜功夫。達摩祖師在嵩山入定時,聽階下蟻鬥之聲如雷鳴,確有其事。

  另一個故事,玄奘一個大弟子窺基法師,又名叁車和尚,到終南山拜訪律宗道宣律師。道宣律師守戒律,功德成就,因而有天人天女供養。窺基大師去看他那天,天人不來了,兩人只好挨餓。夜裏睡覺,道宣律師整夜打坐,不倒褡。窺基大師不管這一套,倒頭便睡,睡相不佳,又打呼噜。次日,道宣律師說他:出家人的規矩,不打坐也該作吉祥臥,你睡得不規矩,又打呼又亂翻身,吵了我一夜。窺基大師說:我才一夜沒睡好,被你吵死了,我睡到半夜,好好地,結果你腰中有一只虱子,咬了你一口,你手伸進去,本想把它掐死,又想想,不能殺生,你就把它往地上一放,放也該好好放,那麼高一放,把它的一只腿跌斷了,所以它哎喲、哎喲地叫了一夜,吵得我睡不好。

  道宣律師不敢說話了,真有這回事,他怎麼知道?等窺基大師一走,中午,天人又來送食,道宣律師問天人,爲何昨天中午不來?天人回答說,昨天中午是來了,結果看到滿天滿頂被五色祥雲蓋住了,找不到茅篷,而且祥雲外面,金剛護法神很多,一定有大菩薩在這裏,我們欲界天的小天人進不來,道宣律師聽了簡直無話可說。

  爲何在睡眠中,這些小聲音都知道,這是什麼定力?達摩祖師在嵩山入定時,聞階下蟻鬥如雷鳴,也是這個道理。

  鬧中聽自己的呼吸聲很難,同學問的這個問題就是做聽息功夫,開始聽脈搏跳動的聲音,心髒、血液流動的聲音都可以聽到。有定靜功夫的人,只要聽到裏頭的聲音不對了,就曉得身體哪裏出了毛病。

  問叁:試做安般法門,六七天來情況如下:一上座,因學佛多年,自然而然,變成數息。後來系念鼻端,卻不知息的長短、冷暖。後來漸漸可以配合知道了,數了叁息左右,忘了系念鼻端,更忘了息之長短、冷暖,此時忽現一片強光,明知不能貪著,還是執著了。等發覺錯後,再攝念、重新恢複系念鼻端,如此越搞越亂,變成在做氣功,不在修持了。後來或數息,或看這一片光,越想糾正越亂,怎麼辦?

  (師示範數息方法)

  師答:如在數息中間,動了一個念頭,岔了一個雜念,須重新數起,中間不准有雜念,一路做下去。陸放翁的詩:“一坐數千息”,表示一坐起碼就有幾個鍾點。陸放翁、蘇東坡這些名人,當年都是做功夫的。凡是營養過剩、血壓高睡不著覺或雜念多、欲念旺的人,要計出息;有些身體衰弱、血壓太低、腦神經衰弱的人,要計入息,這就是對治法門。佛是大醫王,能醫衆生病。修行初步要懂醫理,不懂醫理是搞不好的。身體不好也不壞的人,可分上、下午分別各數出、入息。

  上次重點在八十八結使的解脫,不是在做氣功。可是講了那些煉氣方法後,大家以爲得了秘訣,如獲至寶,以爲這就是佛法。真正的佛法是在心行,在八十八結使的解脫。這位同學有這個問題,主要在于見地與功夫配合不了,知見不明,理沒有透。要知道,調息、止息不過是初步去雜念的方法而已,雜念既去,此法也用不著了。佛在金剛經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 何況非法。所以過河需用船,過了河後,把船背起來走,不是很笨嗎?他的這個問題,是因爲調息過分了,等于營養過多,也會出毛病一樣。

  至于眼前發光,只要氣息調好,氣充滿了,內在光明一定起來,那時晚上不用電燈,一樣看得很清楚,那是氣的功效。但不是道果。

  叁脈七輪 眉間-無色界-神-無念

  心輪-色 界-氣-明

  中宮-欲 界-精-樂

  肚臍/ (道家)(密宗)

  如上圖所示人體,心窩以下屬欲界,心窩以上至眼是色界,眉以上是無色界,與虛空合一。

  道家的精、氣、神,與密宗的樂(精不降,樂不生)、明、無念,也就是叁界的另一種表達方式。所以佛教羅睺羅修氣息的路線,是修色界的方法。報身佛的成就,是屬于色界的成就,不到色界,不能成佛。未升華到色界的境界,不能成就報身佛,毗盧遮那佛是法身佛,法身是體,報身是相,釋迦牟尼佛則代表化身佛,就是用。

  禅宗及其他顯教方法,都是容易成就法身,但是很難成就報身,成就化身就更加難了。

  息調好了,很容易産生光明境。但是光明境一來,就容易産生矛盾,那時佛學知見來了,什麼著相啦、妄想啦。其實,管它著相不著相,只要忘身,也不著光明境,自然在光明中。這時如覺得不對,是因爲佛學知見太多之故。在光明境中,忘了身體、四大、呼吸……一切不管,則光明變成寂靜,清明寂靜,又會變化另外的境界。變化以後如何,到了以後再講。

  修這個方法成就的人,都很樂觀,沒有憂愁,沒有煩惱,其他的好處還很多。比如容易到達“波飛太液心無住,雲起魔崖夢欲騰”的境界。身體會特別健康,功夫達到時,口水都是甜的,無法形容的甜,是由于腦下垂體的荷爾蒙下降,胸腺及欲界的性腺整個起了變化,這時精神健旺,但也很容易引起欲念。所以就如這一句詩:“波飛太液心無住”。氣太健旺,養氣養得太好,如不懂佛法,不在八十八結使心地法門中下手,就變成英雄氣概,“雲起魔崖夢欲騰”,人都覺得要飛起來了。(劍仙必須經這個過程才煉出來的)如由此歸到心地法門,則可證羅漢果了。至于道家的神仙,也是由此進去的。

  問四:等公車念安般,更易煉成,對否?

  師示:不對,都市的空氣汙染,不適合。覺得更易煉成的原因,因爲人一直在散亂中,稍稍收斂,挂著念頭,在感覺上說,以爲較易煉成,其實這是錯誤的。吃飽不可以做氣功,因爲腸胃要清。我們學佛是走心地法門,借煉氣去修是助道而已,不是專做氣功。真做到了以後,道家有幾句經驗之談:“精滿不思淫,氣滿不思食,神滿不思睡”,神滿了以後,再談不倒褡就對了。氣滿時,覺得自己的身體像一股氣一樣,真是“雲起魔崖夢欲騰”,走路如踏在棉花上,可以煉輕功了。不過學佛的人,不向這方面引導,一切唯心造,心如專向那一面造作,就會變成那個樣子。

  功夫到達某一程度時,想要證果入定,非休糧辟谷不可,充其量吃一點水果,腸胃中不需要其他東西。出家人能過午不食,下午好好用功,多作氣的修持,會得大好處。功夫有了基礎後,營養與否,已沒有關系。但這個中間,男女又各有不同。

  問五:修十念法門,男女性的沖動很嚴重,構成修行的障礙,要怎麼對治?

  師示:一般人修行之所以不能證果,不外四個字:男女飲食。若不能轉化,什麼基礎都沒了。就算做氣功,如果漏丹了,就不行。

  女性月經前後,生理與氣功的關系非常細密,若能修持得好,月經漸漸減少,及至于完全停止,回轉童身,男性成馬陰藏相。變馬陰藏相以後,欲念壓力減少十分之七,其余叁分很難解脫。那個時候,不是你心理上想要,不是第六意識上的動念,乃唯識所講,阿賴耶識習氣種子,那部分習氣種子能轉過來,就可超凡入聖了。

  男女欲念用“性”,明心見性也用“性”,文字用得妙極,此“性”同彼“性”,幾乎是同性,很難分別。欲念也是最後一品無明,這一品不能了,就跳不出欲界。

  走修氣的路子,就容易升到色界天,比欲界高一層了。從禅宗“無念”的路子修,可升無色界。但叁界有偏向,單走任何一界的修法,都不能證果、不能成道。

  光是煉精得樂,全身舒服無比,稱爲菩薩內觸妙樂,每個細胞都是快樂的,最細微的快感。但必須這樣才能得定,但是也很容易墮落、沈溺在欲樂的境界裏。

  這些都屬于四加行,加行就是加工,如果加工都沒加好,就不要談學佛修道。首先是得樂,樂由精生,精不下降,樂不生。但凡夫的精一下降就漏丹,不是遺精,就是有欲念,追求性行爲而走失掉。然後重新再做功夫,如此反反複複,就是凡夫境界,所以,一萬個人修持,沒有一個證果。

  其次,氣不充滿,光明不起,氣一充滿,自然在內外一片光明中。只住在妙樂境中,會墮在欲界;只住在光明境中,墮在色界;假如走後世禅宗的空心、無念,則墮在無色界。注意!無念久了,就成無記,容易墮入畜生道中。所以宗喀巴大師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中,痛斥無念,認爲會墮入畜類,一點也不錯。

  再說,不得樂不能得定;不得光明,不能生起智慧;不入無念,不能得空。然而要得空,更須具足戒定慧,缺一不可,若有偏差,則墮在叁界中,跳不出去。

  精氣充滿後,第一個反應是欲念來了。幾年前,有個朋友,寫了一篇“性非惡論”,要我評論。我說:性本身無所謂善惡。就像刀一樣,可以救人,也可以傷人,而其本身並無善惡之分。此理一般人不易了解。性欲是個無明,但無明並不一定是罪惡,只能說是無明。無明與惑業相關聯,惑業是不是善或惡,又是另外一個作用。惑業只能算是煩惱,煩惱有善也有惡。但是這一股無明的力量不來,也就不能證得菩提。這一股力量來時,如果轉化不了,就成欲界凡夫。所以道家稱其爲“兩界關”。欲念來時,翻上去就是天堂,翻下去就是地獄,確實不容易把握的。

  佛法講了半天的戒定慧,在顯教裏只是點到爲止,靠自己去悟;但在密教裏,又是另一套說法。其實顯教裏也有,只是我們不會注意到。所以我特別強調楞嚴經卷四中所講,轉變物理世界,心物一元的關系,及地獄天堂之說。佛把秘密隱在其中,叫我們如法升華,如法修持。

  現在繼續上次的課程。

  修安那般那最容易成就,因爲生命的根元在氣,但…

《如何修證佛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