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如何修證佛法▪P37

  ..續本文上一頁十分之六七,都是儒家的家世,開始完全是中國傳統的觀念,反對佛教,結果成就的,都是這一類的人。這也是個話頭,是個大話頭,自己去研究。

  圓悟勤出家以後,就跟著一個法師學教理,以他的天資,佛學的道理通透極了。這時,有個機會來了,他生一場大病,病得快死了。據後來他成道得法後,上堂說法所講的情形是:我那時候的確死了,只覺得前路是黑茫茫的。總算給他一掙,我不能死,還沒有成道,給他又蹦回來了。

  這裏頭是個問題,是不是人死了以後,有這個勇氣可以蹦回來?如果拿唯識學來研究,圓悟勤不一定是真死了。比方說抗戰時軍中有位朋友,被炮彈打死了,後來又回生。事後說,死是很痛快的,子彈打過身上冰得無法形容,非常痛苦,痛苦以後,感覺非常舒服,那種舒服只有一刹那,一感覺舒服就完了,死過去了。剛死的時候,先是什麼都不知道,茫茫然,空空洞洞的,的確是中國人形容的“黃泉路上”,灰灰黃黃的一片。以後怎麼活過來也不知道,只感覺自己好像在跳板上一樣,就是那麼一翻,就回來了。這不是全死,阿賴耶識還沒有離開,這一種現象在中國禮記上稱作假死。

  圓悟勤禅師所講的死究竟如何,也是一個問題。我們學佛修道是科學的,不是隨便講,該怎麼信就怎麼信,並不是不信,而是對自己修道應該負責,不能盲目的自欺。

  圓悟勤活過來以後,覺得佛學到此時什麼用都沒有,深深感覺研究學理,不能了脫此事,必須要修持。他對師父表示,要另投明師,走修證的路子。金剛經上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而他認爲當時念經是聲色中求,于是他走了,到當時禅宗很有名的真覺勝禅師那裏去求法。真覺勝禅師是悟了道的,名望、道德、修持功夫都很高,圓悟勤去看他時,他正在生病,膀子上生瘡,很痛苦,瘡爛了,流出血來。圓悟勤一到,向他跪下求道,真覺勝指著瘡上流出來的血說:“此曹溪一滴法乳。”圓悟勤一聽,得了道應該了生死,結果生大瘡。這且不說,流出來的膿血,髒兮兮的,還說是曹溪法乳,怎麼不懷疑呢?這就是話頭。圓悟勤給他說得愣住了,師父!佛法是這樣的嗎?這個老和尚一句話都不答,這是最高的教育法,禅宗的教育法,決不答複你,把你圍起來打。老師的答案,對你沒有用,修道學佛,要自己找答案求證。

  圓悟勤找不到道理,只好走了。離開四川之後,他參訪的都是宋朝第一流的大禅師,那個時候不像現在,真修持真悟道的人很多,圓悟勤參遍了各處,後來找到晦堂禅師。晦堂一看到圓悟勤,就告訴大家,將來臨濟一派的道法,就在這年青人身上,等于預先給他授記了。有時候鼓勵人也不是好事,這句話使圓悟勤中了毒,他想老前輩都說我了不起,結果就狂傲了起來。後來到了五祖廟,住持是有名的五祖演,比起其他禅師,算是較年青的一個。圓悟勤把自己平生所學的佛學,用功的境界,統統與五祖演討論。但五祖演卻從未許可過他一句。他氣極了,不但大吵,連叁字經都罵出來了。五祖演說:克勤,你罵也沒用,你必須要再生一場大病,寒熱交侵,前路黑茫茫的那個時候,你才會想到我這個老頭子的話沒錯,你去吧!

  圓悟勤走了以後,到了江浙一帶,至金山寺,大病來了,他把平常的佛法,金剛經、楞伽經、楞嚴經的道理都拿出來;然後把平常用功的境界,氣脈、玄關等等也都搬上來,但是抵不住病,更抵不住生死。這一下他哭了起來,才發了願:假如我不死,立刻要回五祖演那裏去。總算後來病也好了,立刻回去對五祖演說:師父,我銷假回來了。五祖演很高興,也不問他是否生過病,只叫他去禅堂,一方面當他的侍者,正式用功以外,一方面也可以出入方丈室,伺候五祖演。

  這裏有個問題:傳記記載得相當清楚,他很用功,也有許多境界,平常打坐也放光,也動地,俨然得道的樣子。但這是不算數的,一到了死關,六親不可靠,父母兒女也不能替代你,什麼鈔票、地位也救不了你,黑茫茫的,阿彌陀佛也救不了你,想念佛都沒力氣了。當你鼻孔加上了氧氣罩,那時,你抵不抵得住?平常佛法講得天花亂墜,這時卻沒有用了,這個事實是真的,他到了這時才回轉來。圓悟勤一生得力處,就是幾場大病。不要以爲我們現在還年青,體力、精神還好,有一點境界,有一點功夫,又會搞佛學,又有一點思想,但這些都沒有用的,到了那個時候來不及了,只有哎喲哎喲叫的分。

  那時的圓悟勤,起碼已有十幾年的用功,佛學也通,功夫也不錯,自己也認爲悟了,結果大病一場,差一點過不去了。還有一個問題,真覺勝老和尚的曹溪法乳,這個話頭一直挂在圓悟勤心裏,沒有解決。再說這個道究竟是唯物的?還是唯心的?說氣脈通了你就得定,那是唯物的;沒有這個身體的時候,氣脈依何而來呢?如果氣脈通了就是道,那修個什麼道?那是唯物的。如果說一切唯心造,那我們坐在這裏,要它任督二脈通就通,結果想它通,它還是不通,這又怎麼唯心呢?若說功夫要慢慢等待,等生理自然的轉化,那不是唯物嗎?如果是唯物,那還叫修道?這些都是問題,如果你認爲氣脈搞通了就是道,那時玩弄生理感覺,與道毫不相幹。

  有一天,圓悟勤的機會來了,有個提刑(官名,等于現在的最高法院的首席檢察官)是位居士,來看五祖演,問佛法心要,五祖演禅師對他說,你曾讀過香豔體的詩吧?我問你,唐人有兩句香豔詩:

  頻呼小玉原無事 只要檀郎認得聲

  這詩出自唐人筆記霍小玉傳,古時候小姐想通知情郎,沒有機會,故意在房裏頭叫丫頭的名字,實際上是叫給心上人聽的,表示我在這裏。和尚講禅,講到這裏去了,而且只提這兩句,那位提刑就悟了。

  我們念金剛經也是呼小玉,念華嚴經也是呼小玉,頻呼小玉原無事,通過經典我們要認識這個,現在講課也是“頻呼小玉原無事”。

  這位提刑悟了,當然,悟有深淺,五祖演對他說:“達到這裏,還要仔細參。”講這段話時,圓悟勤剛進來,看到師父在接引人,便抓住機會,在旁邊聽。這時便接上問:“這位提刑就這樣悟了嗎?”五祖演說:“他也不過只認得聲而已。”換句話說,懂是懂了,不過只有一點,沒有徹底。圓悟勤再問:“師父,既然只要檀郎認得聲,他已認得聲了,還有什麼不對呢?”

  說到這裏,插進一段話,關于楞嚴經觀世音菩薩圓通法門,文殊菩薩贊歎說: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欲取叁摩提,實以聞中入。娑婆世界的教體,修道成佛的最好方法,就是以觀世音菩薩音聲而入道。所以修觀世音法門的人,都在聽聲音,如念南無阿彌陀佛,自己回轉來聽聲音,還有些人放錄音帶來聽,然後再找動靜二相了然不生,結果越找越不了然,因爲這不是真正的觀音菩薩修行法門。

  翻開楞嚴經來看看,觀世音菩薩講自己從聞、思、修入叁摩地。什麼是聞?佛說法,我們懂了,因聲而得入,聽到、聽懂這個理就是觀音,理還要研究就是參,就是思。把理參透了,加以修持,才進入觀音菩薩修行法門。誰說光是聽聲音啊?佛學也告訴你,聲是無常,聲音本來是生滅法,抓住聲音當成道,怎麼能證果呢?觀音菩薩的法門,都被我們糟踏了,他明明告訴我們:從聞、思、修入叁摩地。結果大家都不用正思惟,光去聽,等于圓悟勤這時要懷疑的問題。

  五祖演眼睛一瞪,問他:“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庭前柏樹子。聻!”圓悟勤給他這一喝,魂都掉了,然後回轉身就跑。這個時候很妙了,用功沒有得到這個經驗,是不知道的。這時候,真是茫茫然,自己的身體也忘掉了,他回身就跑,一路跑出來,跑到山門外面,看到山門外面一群野雞停在欄杆上。這個小和尚咚咚咚大步跑出來,野雞一聽到聲音,就展翅飛了起來,聽到野雞的鼓翅聲,圓悟勤真悟了便說:這豈不是聲嗎?不過悟了以後,還有一大段功夫路子要走,悟了以後還是要修的。

  圓悟勤寫了一首悟道偈子,呈給五祖演,也是香豔體的。這也是個話頭,他們師徒本來都是戒律森嚴的,現在都在作香豔體的詩,豈不是犯绮語戒嗎?

  金鴨香銷錦繡帏 笙歌叢裏醉扶歸

  少年一段風流事 只許佳人獨自知

  五祖演這一下高興了,說:克勤啊!成佛作祖是一件大事,不是小根器所能談的,你今天如此,我替你高興。從此老和尚遇人便說,我那個小侍者已經參得禅了。到處宣傳,圓悟勤的名聲從此傳出去了。

  上面是圓悟勤的悟緣,處處都是話頭。

  人世間的事,有它的理,一定有這件事;有這件事一定也有這個理。比如說,鬼、神究竟有沒有?這是一件事,一定有它的理。有時候有這件事,但我們不明其理,因爲學識、智慧不夠;有時候我們懂這個理,而沒有辦法達到這件事,那因爲經驗不夠,實驗不到。比如大家學佛,懂了很多佛的理,最後功夫一點都沒有做到,不能證到,所以修證事理不能配合是不行的。第叁是行願,更重要。要真正的認識,一切都由于行願,行願之所以不到,又是因爲見地不夠,也就是認識不夠。

  平常一般走學佛路線的人,一種是宗教性的,認爲只要有信仰就行了。這個信仰就是把我們所有懷疑的問題,生命怎麼來?怎麼去?宇宙的問題等,一概交給一個超越于我們以外的力量,這個力量的名稱或形狀,都不去管它。但是,這一部分的人,我們想想看,以我們自己來推已及人,我們學佛修道的,自己檢查自己,真信了佛嗎?不見得!真相信有六道輪回、叁世因果嗎?不見得!不要自欺了。所謂真相信佛,生起病來,病由業造,業從心生,心即是佛,我就相信佛,要死就死嘛!連醫生都不去看,試問你幹不幹?

  比如叁祖找二祖,四祖找叁祖,如出一轍。叁祖一身是病,求二祖忏罪,二祖說:“把罪拿來替你忏。”叁祖良久說:“覓罪了不可得。”二祖就說:“好了,已經替你忏罪了。”叁祖當下就悟了。

  再說四祖向叁祖求解脫法門,叁祖就問道:“誰捆著你了?…

《如何修證佛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