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人,生命力絕對堅固,信得過,心力堅強的人,即使斷氣以後,還是可以回轉,一切要看內在這個相續心堅不堅固。
乃至諸大種子未生諸大以來,造色種子終不能生造色。要由彼生,造色方從自種子生,是故說彼能生造色。這個地方很嚴重,不要看金剛經裏頭空呀空的,無人相,無我相,那容易懂,這裏也是無人相、無我相,不過是分析給我們聽,乃至擴而充之,甚至到達諸大種子,也就是物理的元素,當它沒有構成四大的形態時,造色種子終不能造色。比方面粉、水,摻合起來,才變成饅頭,只擺在那裏,不加水摻合,就造不出來。
玄奘法師翻譯這些時,一定頭痛極了,科學的東西沒有辦法文學化,可是不文學化實在看不下去。很多人一看唯識就頭痛,對不住,是你們的心不夠細,也就是你沒有得定,所以種子始終不能造色,要由彼生。什麼是彼?好比臨濟祖師的賓主句一樣。彼就是靠心力,內、外各種物理因素,再配合精神作用,才造出這個生命。
我們懂了這個原理,現在回轉來,把我們這個業力,現有這個生命打破了,回到那個原來的地方去,就成佛了。生因識有,滅從色除就是這樣,所以修持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我們的身體像一個小宇宙,這是唐宋以後道家的說法,有其道理。我們前面說過,身體可分成叁部分,由心窩以下爲欲界,心窩至眼爲色界,由眉以上爲無色界。與此配合。就是所謂的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
有人問:精與氣已講過,至于神的煉法及其情形如何?與四禅八定如何配合?
精氣神叁樣是中國道家的分類,這叁位是一體的。有一點要注意,唐宋以後的道家,偏重于修證經驗,同密宗一樣,所以氣脈、明點確有其事。但後世道學密犯一個毛病,就是倒因爲果。爲什麼呢?因爲奇經八脈、叁脈七輪是禅定到了以後,自然的轉化,他們把轉化的經過記錄下來,才變成丹經、道書,變成密法。可是後世人拿著這個當令箭,拼命在那裏製造精氣神,搞奇經八脈,那就完了。所以祖師爺們沒有錯,錯在我們。如同禅宗講明心見性,大家就在那裏找心找性,都搞錯了,也都是同樣的道理。
所以,煉精氣神是經驗談,人的生命究竟怎麼來的?精氣神是什麼東西?拿現在名稱來比方,就是光、熱、力。精就是熱,神就是光,氣就是力,缺一不可。假如宇宙沒有太陽能就完了,神等于太陽光,神能生“氣”,太陽光照射到地球,地球有吸力,自然吸到地心,重新沖上來,化成雲氣,這些同煉神化氣是一樣的道理,氣再化精。
普通人是神化氣,氣化精,精就漏。漏也沒有錯。是順其自然,不過卻永陷輪回了。
反其道而行之,就是使精不漏,回轉來,再配合氣,再配合神,就成功了,原理如此。
說到“拈花微笑”,可以公開一點奧秘。我們看看花,看看植物,花是怎麼開的?花開了又會結果,怎麼成長的?幾乎同人體一樣,植物吸收養分,也有它精氣神的層面。然後慢慢生長,生長以後開花,花一開,到了一個生命的巅峰狀態,另一個生命來了——結果。另一個生命又蘊涵了它的諸大種,這些種性又要配合其他的因緣,然後又開花、結果,永遠生生不已。
我們的生命,道家張叁豐比喻爲“無根樹”。可是事實上,我們的生命是有根的,虛空就是我們的土,頭部是我們的根。凡夫腦部荷爾蒙分泌,下來影響性腺,性腺荷爾蒙分泌了,精力就旺得很,就要放射,一放射就完了。
所以不但道家,一般走修行路子的人,也都知道還精補腦,長生不老。密宗稱頭腦這一部脈輪爲大樂輪,丹田部分叫變化輪,心窩部分叫*輪,喉嚨部分叫受用輪。腦部的脈輪不打開,得不到輕安,不會發樂,打坐永遠在愁眉苦臉中,根本空不了。當脈輪要打開時,會無比的痛苦。我曾親自經曆過,到了眼睛,眼睛開刀;到了牙齒,牙齒也拔了;到了耳朵,耳朵也出毛病。二祖當年見達摩祖師以前,頭痛欲裂,受不了,也想死,空中有個聲音告訴他:“你忍一下,正在換骨頭。”過後,頭不痛了,卻長出五個包包,像五嶽一樣。
頭部脈輪要打開時痛苦極了,走火入磨(魔)還是有的。到眼睛,眼睛瞎了;到耳朵,耳朵聾了;到哪裏,哪裏出毛病。如果再加上一點點妄念做功夫,非完蛋不可。只要心理不受影響,任運自然的用功下去,氣脈通過,一切都好了。
當一個人真打開了頭腦脈輪以後,才曉得何謂大樂輪,才可以談煉氣化神。這時意生身也出來了,身外有身,身內有身都做到了,一念動就出去,神通妙用也自然有了。但是與圓滿菩提有關嗎?沒有,這只是業報身的一種,但也有關系。這是業報身的一部分,這裏頭確有陰神、陽神之分。陰神是自己的境界裏頭有,外人看不見。陽神修成了,要變兩叁個我給別人看,別人就看見了,也可以談話,也可以接觸,這就是化身成就。
達到這種成就時,是不是證得了菩提呢?還是沒有。不過,隨念一動,有百千萬億化身;不動時,清淨圓明,了無一物。當然,見地方面,很可能也大徹大悟了。但是煉精化氣這些講的是功夫,和見地是兩回事。
學佛修持,要修就要修成叁身圓滿,講課的目的也是爲了這個,並不是一般人口中的禅,學佛學道要講實證、證據,理論講得好是沒有用的。
煉氣化神這個氣,不是呼吸的氣,密宗的分類很對,先修氣,再修脈。開始時叫息,十念中念出入息的息,是後天呼吸之氣停止後,可是血液還在循環,脈還沒停止。到脈都止了,才是“精化氣”的階段,這個時候才可以修身外有身。
至于怎麼配合四禅八定這個問題,四禅是四個禅定程序,八定則並不一定是四禅以後的次序,初禅也可以到達“空無邊處定”。比如,靈雲禅師突然看到一朵桃花,以及洞山的“迢迢與我疏”,忘掉我了。都是空無邊處境界。大家都有這個經驗,有時瞎貓撞到死耗子,碰到過。這時想把這個境界定住,還是定不住,空的境界有,可是初禅的定力沒有,所以定不住。
“空無邊處定”是空的境界,可以達到無量無邊,如果沒有初禅的基礎,還是定不住。八定與四禅沒有程序關系,如八卦一樣,互相穿梭,說不定一個得了初禅的人,一下證到“非想非非想定”。所以雲門禅師說:“你想非非想天有幾個人退位?”這是真話。悟了的人,有時上坐後是在凡夫定的境界,有時是在“非想非非想定”的境界,有時也可能在“空無邊處定”,反正是到處穿梭,是不一定的。
關于四禅同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如何配合?重點是:初禅一定要做到不漏丹,才能煉精化氣,二禅一定要做到煉氣化神,叁禅要做到煉神還虛,四禅舍念清淨,一切皆空。原則大概如此,中間的修持細節和過程,不知道要經過多少苦頭。比如氣到眼睛,眼睛看不見了,要能做到不理它,充其量讓它瞎,一念空,氣脈自然通過了。如果一害怕,哎呀!不得了,眼睛看不見了,配合了這個妄念,那就麻煩了。所以修行不是那麼簡單的。總之,搞這件事非專修不可,要把修道變成生活的全部。而大家學佛,是把它當成生活的花邊,點綴點綴而已,那還能成功嗎?世上沒有這麼便宜的事。
凡夫與外道,除了真正禅天的中心無法進去以外,嚴格講起來,叁界之中凡夫都能去得,都能往生。升天不一定靠禅定,升到天界的外圍邊區,是靠善心與德行。所以善人必定升天,不過很可能升在天的外圍,外道也一樣。因爲一切外道與正道,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勸人向善,如果勸人爲惡,那叫魔道,就不談了。
這裏講四禅,爲何只拿禅定來標榜,不拿善事作標榜呢?因爲凡是人真心爲善的,多半就是凡夫禅,心境上一定比較清淨。照中國文化來講,善心生陽;邪念是陰的,所以煩惱就來了。天人境界只拿禅定來比方,包括了善,而有些經典講善道升天時,就不提禅定。
這裏頭附帶有一個問題要注意,修到四禅八定境界,拿大乘佛法來講,還是一個“大凡夫”,不過很偉大而已。同樣的道理,有些阿羅漢,雖修到四禅八定,但是並沒有證得阿耨多羅叁貌叁菩提。在修法上,關于這方面,密法講得很好:精不降,樂不生,氣脈不通,妄念也不會斷,身體也不會好;如果精一降,凡夫非漏不可。精降不漏而生樂,那真是舒服無比。但如貪圖樂的境界,就墮落在欲界。如果貪圖身上陰陽交合之樂,久了以後,墮落在鴛鴦、猴子、鹿等這一類欲念特別重的畜生道中去了,修了半天,還向畜生道那邊跑。
氣不轉,光明不起;氣定了以後,光明才生起,就是內在四大的自性光。神由無念而清明,但是偏重于無念,空的境界,落在無色界,等到無色界天的福報受完了,依舊再重入轉回。當然,無色界天的時間很長,世上一百多萬年,在那裏不過是幾天而已。不過這也是比較的,在他們自身感受來說,也不覺得長。
偏在樂的境界上,就墮欲界;偏在光明境上,就墮色界;偏于空境,則墮無色界。要跳出叁界外,不在五行中,叁界都不能偏,非證得阿耨多羅叁貌叁菩提不可,否則跳不出來。四禅八定九次第定是佛法及一切內道、外道的修持基本,不走這條路不能證果。但是達到四禅八定而不得菩提,且般若不通透,不徹底,則依然是一個“大凡夫”。阿羅漢也不過是一個偉大的凡夫而已。大羅漢就不同了,可以跳出叁界外。
欲界中的男女,廣義的欲是色、聲、香、味、觸;狹義的欲是笑 、視、交、抱、觸。這五欲在四大中偏重于水火。拿中國文化配合來說,水、火就是心、腎兩經,心是火,腎是水。五行這一套都要懂,因此道家教人坎離交,是有道理的。研究人的生理就會知道,當欲念一來時,四大都在動,四大都受損害,佛經上以災難稱之,是指那個作用而言。實際上任何一念一動,四大都會動,都不歸位。人的身體爲什麼不能得定?因爲都不歸位,都不均衡的原故。
瑜伽師地論卷第叁,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叁:
複次,于諸色聚中,略有十四種事,謂地水火風色聲香味觸及眼等…
《如何修證佛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