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叁脈七輪通了,完全打開了,頂相即可達到與宇宙合一。
通達色等于勝義中,破除安住常無常等理,此慧所攝持之加行道即忍位。
再進一步,在見地上通達色等四大在第一義上已經破除了那個境界。是什麼境界呢?即安住(即任運、保持)以及諸行是常或者無常等道理。
佛學勸導人了解諸行無常,一切是空。大乘佛學中,佛說涅槃經,不說無常,也不說空,說的是常、樂、我、淨,與佛原始說法恰好相反。當佛涅槃時,告訴我們說,無常、苦、空、無我是方便,真正的是常、樂、我、淨。不管是無常、苦、空、無我也好,常、樂、我、淨也好,都是兩頭的話,中道第一義谛,兩頭都不著。空與有是兩頭的話,是相對的,修與不修,打坐與不打坐,都是兩頭,所以都不要執著。
這裏很嚴重了,色法,物質世界都是無常,但成、住、壞、空,一直重新反複,可見它也不是無常,但決不是唯物思想家的“常見”。你要通達了這個,才到達聲聞地的忍地成就。
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一個境界不同,所以修密也好,天臺也好,禅宗、淨土、道家也好,這些理不透,所有功夫都白做了,自己困了自己多少年都不知道,那個境界破不了,你就沒有辦法再升華上去。
比如現代人很喜歡講氣脈,氣脈真到了身心內外光明充滿以後,下一步怎麼辦?你說不知道,你就在千生萬劫中慢慢滾吧!我常問人:你說轉河車,究竟轉到幾時爲止?這話不是玩笑,可是沒有一個人答得出來。所以下一步應該如何,教理非通不可。其實佛在叁藏十二部、顯教裏頭都說了,因爲佛經難讀,有些問題在這一本,有些問題在那一本,讀書不留意就忽略過去了。
依于十地者,謂通達極喜地等勝義無所住,如經廣說,此慧所攝持之加行道即世第一法。
更進而到菩薩的初地歡喜地,即勝義無所住,形而上道的境界。這個境界是般若智慧之所攝持,才叫作世第一法,不過是初地菩薩的境界而已。
言自覺者,指獨覺阿羅漢,此于最後有時,不須依仗他師教授,自能證得菩提,其亦字者表于彼時,自亦不用言語爲他說法。
有時候,找不到真正證道而修持的明師,自己也可以求自悟之道。佛也告訴我們,要皈依佛、法、僧叁寶,佛法僧叁寶都還在,大藏經全部都在,你只在佛經上找,等于佛親身在這兒一樣,這樣去努力,也可以求得自覺之果。所以講自覺,就是獨覺、聲聞、緣覺。中乘道獨覺阿羅漢,在最後頓悟那一刹那,也並不一定要靠善知識,他自能證得菩提,這叫獨覺佛、辟支佛。這一段很重要。
注意,剛才所講的聲聞道中,在這本書裏總是拿色、空二義來講。色就是地水火風四大,身體、物質世界都屬色。證悟到了就是見空性。見空性後沒有一法不轉的,一定轉,所以叫頓悟。換句話說,色法也跟著頓轉,這是一定的。等于修持次第講“暖、頂、忍、世第一法”四加行法一樣,到某一步,某一步境界一定呈現,這不是教宗規定的,而是身心走修持路線必然的變化。功夫到了那一步,就是那個現象,如果沒有那個現象,就不是那個境界,功夫就沒有到那一步。
當知麟喻道,由叁法差別所攝,謂遠離色等外境所取分別,未能遠離內識能取實執分別,就所依差別,是依獨覺乘所攝法之法性爲所依種性故。
這裏特別提出來說,有些修持多年的人,也許偶然到達這個境界一下,是瞎貓撞到死耗子,撞到麟喻道的境界(麟喻道比喻獨覺乘)。緣覺乘自悟自肯的境界有叁種情形:可以達到對世上一切都淡薄了,對外境不大喜歡,分別心也比較輕微。如果可以做得到這樣,有這個修養,但爲什麼不能永遠保持呢?那是因爲未能遠離內識能取實執分別之故。也就是說,內心阿賴耶識壞的種性之根,還沒有拔掉,還在那裏的緣故。“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我們的妄想習氣就是這樣,你覺得自己沒有執著,事實上,無意中已在執著,連自己都不知道,能夠曉得這習氣的話,就能得解脫了。
這個“分別”兩字,不要搞錯了,以爲分別總可以看得見,其實,有時候自己的分別心自己是看不見的。比如剛才同學問的:用功幾天,不想吃肉了。這時候你以爲吃葷的分別心要離開了,不然!也許夢中看到那盤肉還香呢!當年我從峨嵋山閉關後下山,與一個出家朋友結伴同行,快到成都,離城五六裏時,一股人臭味就逼上來了。那時才信西遊記中,妖怪找人肉吃很容易,一聞到哪裏有生人味,妖怪就來了。待進了城門,這位出家朋友聞到四川的回鍋肉,還香得很呢!于是忙催我趕緊離開,這個就是實執分別,在阿賴耶識中,我們自己不知道。能夠找得出來這個,就差不多了。
所以,有時候自己覺得這幾天用功得很好,心地蠻幹淨的,卻不曉得自己那個實執分別,一下就把自己挂上了。修道學佛,搞得心中很清淨的時候,有一個分別很可怕,稍稍看到別人講錯了話,做錯了事情,或者不合規矩,馬上覺得很討厭,那就是瞋心,分別實執。你以爲分別實執那麼容易去啊!如果真的那麼容易,你早就成道了。
前面講過關于由修持而達到健康,以及做功夫進入定境的問題,因此采用了增壹阿含經修出入息的方法,結果發現了很嚴重的問題。有許多人把這道理搞錯了,尤其是女性方面。女性作調息,收小腹時,注意力不可以在小腹,舉凡任何修法,都不可注意下丹田。凡是注意丹田,沒有不出毛病的,男性也是一樣。守下丹田會把肚子守大、腸子結厚、胃下垂,這叫什麼功夫?隋唐以後塑的佛像,都挺著大肚子,這完全是錯誤的塑法,這種塑法是很害人的,實際上不是這樣。
調息煉氣,這個氣不是從鼻孔裏出入的氣,只不過是借這股氣,加以運用。如同借用火柴一樣,點燃以後,就不要火柴了。每個人身體生命都是有暖的,身體本身也有氣,要把這個體會出來,才作安那般那。真把氣的道理體會出來,七天以內一定證果,這話不是開玩笑,佛法是不欺人的。
大家修氣修脈,連什麼是氣,什麼是脈都沒有搞清楚,專門在呼吸上搞。以前講過,呼吸、聲音這些都是生滅法,以生滅法求不生不滅之果,合邏輯嗎?當然錯了。至于煉氣,我們身體內部本來就有氣,只要把自己本來有的引發,你真做到了,身體內部一定起變化了,那有什麼困難呢!
比如你疲勞了,想睡覺,這時只要吸入一口氣,停止呼吸,把氣閉住,身體內部本來有元炁(音QI)的,那個元炁(音QI)的功能就發起來了。等于幹電池用完,放在地上吸收電力,又可以重新用它。佛法修持的道理,同物理的道理是一樣的,實際上你懂了那個道理,本身的氣就會體認到,因此用本身的氣,就可以達到祛病延年,返老還童,容易得很,可說是易如反掌,就是因見地不到,所以才認不清。
不過認得了氣也很不容易,氣認得了,要煉到“精滿不思淫,氣滿不思食,神滿不思睡”,最多叁天以內就可以做到,打坐想入定多少天都可以辦到,身體要怎麼輕靈就怎麼輕靈。所以佛告訴他的公子去修這個方法,很快就成就了。
爲什麼羅睺羅容易修這個方法?童真入道,修這個方法幾天以內就證果。女孩子在第一次月經來以前,知識還沒開以前,以及男孩在性知識都不懂以前,都叫童真。要證果,不管男女老幼,無論年紀多大,修持第一步,非修到童真不可。如何修到童真?心念無分別,生理色法轉了,整個六根不漏,那才轉成童真之身,立刻入道,絕對不假,佛法是不欺人的。
了知獨覺道之道相智因,順決擇分有四,謂開闡色等勝義中,無名言中假有,不違法性,是爲暖位。
獨覺道同聲聞果又不同了,等于佛法的中乘道。無名言中假有,真空起妙有的作用,盡管執著有,並不違背空的法性。換言之,空了能夠起有的作用,才是獨覺道的暖位。
頂位是由通達色等勝義無減等所顯。
什麼是獨覺道的頂位?了解物質世界的色法,在第一義中沒有減少。比方抽一支煙,把煙抽完,用科學方法,把這些煙收集起來,可以再把它造成一支煙,一點分量都沒有少。所以進入空的境界,要它起妙有的作用也一樣不少。修成功的人,另外的生命再不要經過六道輪回的投胎,自己意生身,意念一動,就可以造成另一個身體。
心法是了不起的,色法同樣的不可思議。佛法偏重于心法方面的開展,了了心,才能了色,了物質這一面。佛法不會向物質這一面開展,其實心物兩個是一元的,物也是同樣的不可思議。道家是向色法這方面走,先把它破掉,破掉後再修成功,這是了身。後世密宗也走這個路子,科學現在正在研究階段,也是向這一條路走。
我們學佛的人,不要輕視了現在的科學,隨時要接觸它,要看現代科學資料。爲什麼美國人老是放人造衛星或太空梭到太空?他們在探討宇宙的奧秘。不過有一點很可憐,他們也只是摸到生命的最後面,光向外找,找了半天,就算找出來了,但是那個發動找的又看不見。所以學佛法修道的人,是回轉來在自己這裏找,把“這個”找出來,“那個”就容易了,這就是要自己求證。
所以一個學佛修道的人非常自私,爲什麼?因爲隨時要照顧自己,隨時要把自己的問題解決,有一點沒有解決,而認爲自己對了,那是自欺之談。生老病死一切都要解決,學佛是要解決這些基本的問題。什麼是學佛的人?一輩子來檢查自己,反省自己,隨時隨地都能做到的人,就是修行人。所謂自覺者,自己隨時找出自己的錯誤,解決自己的問題,就是這個道理。
獨覺道的忍位是什麼呢?忍位由通達內空等故,了知色等勝義不可執。獨覺乘的人,內在證到空的境界,因此對于物質世界不執著。這還是中乘道,不是菩薩道。換句話說,學佛的人說空,你說你的,物質世界還是照樣存在。你打坐可以一坐一萬年,地球還是在轉,獨覺乘是這樣,地球是四大,它還是沒有被你空掉。那麼色與心兩個是絕對分開了嗎?如果是,就不是如來境界,楞嚴經說:心能轉物,即同如來。心物是一元的,這個原理…
《如何修證佛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