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速疾周遍”無所不在。神通的“神”即精神的“神”,你能將精神長養保任得充充實實、明明曆曆嗎?人身體有病,一點力氣都沒有。精神就壞了,這個神一不振作,便轉到險境界裏去--昏沈啦!看到什麼東西都沒興趣,雙眼混饨,垂頭喪氣,意識不清,像要死了一樣,灰蒙蒙的,這也是一種神--陰神。陰神則像日出一般,金輝透發,光明遍照,萬裏無雲,處處精彩,神通自在其中矣!一個開悟得道的修行人,心光炯耀,晝夜長明,不但不思睡,其他財、色、名、食也都斷除了。比如名利一項,皇帝的九五寶座,在得道者眼中根本一文不值,你將整個地球的財富送給他,他也不屑一顧,這是一種陽神的自在境界,不會被外在的名聞利養羁絆,更高明的話,甚至也不爲各種禅定妙境所迷惑。
神通一切衆生都有,佛菩薩做得到的,你我也必然做得到,問題在于我們未把神通的功能變成“力”的作用,這種力的作用能夠發揮,便是前面所提到十波羅蜜中的第九“力波羅蜜”得到相當的成就。我們平常人一輩子活得庸庸碌碌,與世浮沈,事功德業兩空,乃由于未能奮發己志,起不了大願大行之力,說得通俗點,就是沒有氣概,做人做事缺乏魄力。比如這個四大假合的色殼子,病痛難免,有時你倒黴遇上了,說:“格老子,有什麼了不起,我就不理你。”剛開始還蠻有點氣派的樣子,但過不了多久,唉唷!唉唷!我的媽,受不了了,最後還是它厲害。你的力量扛不住它,對不對?但是有些“粗人”卻扛得起,像一些學武的漢子,血氣方剛,在大衆面前爲爭一口氣之勇,任刀子砍在他身上,他哼都不哼一聲,連眉頭也不皺一下,這份“力”的表現,雖然用處值得商榷,卻也頗有可觀。我們這些時常標榜“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大乘種性,未必就有這等能耐啊!你說:“我要觀想就觀想,要得定就得定。”真有這份力量嗎?
“速疾周遍神通力,普門遍入大乘力”,大乘菩薩道,法門無量誓願學,以救度一切衆生而實無衆生得度者之心,修學一切法門,不管正道也好,魔道也好,都深入參研探究;不管恩親好友也好,冤家債主也好,都全心全力幫助。“普門遍入大乘力”這個“遍”字至關緊要,遍則無一漏失之處,功德圓滿之意。我經常感歎,現代天主教、基督教在最苦惱的地方較常看得到他們的神職人員在奉獻出心力,佛教並不是沒有,只是差得多,根本談不上“普門遍入大乘力”,只想自己盤腿修行成道者多,願爲救度衆生入苦海者少;結果盡管修了一輩子,功德難以圓滿。目前佛教不振,歸結就在于我們佛教徒未能“普門遍入”,功德不圓滿之故。
尤其有一個怪現象,許多人不學佛還好,一學佛包你變得神經兮兮,怪模怪樣,原本做得好好的生意都會垮掉,搞得雞飛狗跳。爲什麼呢?因爲不解佛法真谛,只執迷于盤腿打坐爲是,一會兒要空啊!一會要放下啊,根本沒有時間精神照顧事業。真正學佛,只要見地和方法正確,益處絕對多多,若是學佛反招不順,除了因果報應或魔考的理由外,也要檢查自己的觀念行爲是否偏差。佛法是活活潑潑積極入世的,要“普門遍入”,要修大乘之力。大乘之力來自大願大行,普賢行願品講的正是這個。釋迦牟尼佛在“法華經”中以牛車喻大乘;鹿車、羊車次之,喻中、小乘,此些教誨難道還不夠明白嗎?禅宗祖師們時常警策我們放下、放下,放下個什麼?--“我執”而已。你若看不清問題的症結所在,以此當做逃避現實的借口,什麼事都不管了,那也只好任你去自欺自誤,怨不得了誰!
所以學佛首要不可無智,須多生累劫深入各行各業遍學一切智慧,做到“智行普修功德力”,由智起行,大慈大悲利益法界有情,圓滿菩提功德。修功德千萬要靠智慧觀照,不要濫用慈悲,因爲有時愛之適足于害之,同時也應以“金剛經”的“不住相布施”爲善行的歸趨,並且更要注意,別又以怕犯了濫用慈悲之誤爲借口,來粉飾自己的自私自利。真正的智慧假若缺乏八萬四千細行所挖掘出來的妙功德水來長養,是生發不起來的。你們天天在這裏持咒觀想,念念期證菩提,何不問問自己,活了二叁十歲、四五十歲,到底做了幾件好事?
“智行普修功德力,威神普覆大慈力”,修行如法,功德廣聚,自然能生不思議威神勢力。而慈悲則如父母之愛子女,子女錯了,父親大聲斥罵,罵得一針見血,罵得恰到好處,一下糾正了子女的錯誤。這出于關愛之心的一罵,莊敬嚴正,威勢凜凜,即是一種“威神普覆大慈力”。另外,也有父母看見自己的孩子遭遇危難,心頭一急,不管叁七二十一,奮不顧身沖往救助,突破常人體能的極限,這亦是大慈力的一種威神表現。慈悲等于太陽的光明和熱能一樣,它是修行人滋長慧根、法身的活命之源,心行身行與慈悲相應,方能如實感覺到自己身心中的菩提嫩芽,一日日地成長茁壯。
經由普賢願行的修習所産生的種種殊勝力量,接下來是“遍淨莊嚴勝福力,無著無依智慧力”,大家用功精進修了這麼久,心境清淨了嗎?煩惱化掉了嗎?我執、法執都在智慧的覺照下,消失得無影無蹤嗎?“心淨則國土淨”,煩惱轉化了,自然通身舒暢,心光煥發。至少道果未成,修了這麼些日子,也要達到像色界“遍淨天”第六意識的清淨境界才行。意識能夠清淨,行止自然莊嚴,清淨莊嚴,身心和諧,這非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可得,須是“勝福”之力方堪成就。
現在這一段經文所強調的主要在一個“力”字。比如打拳,架勢招式練得再怎麼出神人化,若是花拳繡腿,真遇到對手打起來,那准不堪一擊,當衆要出醜的。學佛修道也是一樣,既然持戒,就要發揮動心忍性、百折不隳的力量;修定不修則已,一修定要做到八風吹不動、排山倒海也不能移的境界;至于般若智慧,不論人在何時何地,不論身處何種狀況,順境也好,逆境也好,當下一個覺照,明明了了,不爲事惑,不爲物迷,自自然然把握得住自己,這便是慧力有效的表現。只要戒定慧這叁無漏學之力培養足夠,即是悟道成佛之時。
“無著無依智慧力”,有智慧的人是不會死心眼執著任何事物的,凡事提得起、放得下,自由自在,無所障礙。並且光是“無著”還不行,更要一切“無依”,不依賴人家,也不需借助任何方便,完完全全的獨立自主、圓滿無缺。佛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其理在此。我們學佛是要做衆生的依怙,並非反過來去依賴衆生或者佛菩薩。我常告訴學佛的青年朋友:“人貴自立”,可惜大多數都覺得這句話稀松平常,輕易放過。要知道啊!“人貴自立”,真正自立,就成佛了。
再說“定慧方便威神力,普能積集菩提力”,你學佛費了這麼多時間功夫,爲什麼一直不能得定?爲什麼智慧透發不出?--不懂方便之故。我常說你們常識不夠,學識不足,文字修養也不行,身心狀況又不太健康,並非在取笑你們,而是因爲你們身心受到這些限製難以得定發慧,真爲你們著急啊!畢竟智慧與定力的獲得,那非得要在千差萬別,林林總總的事相上去體會、磨練才行,這宇宙間的萬象萬物都有待你去溯本追源,摸索個淋漓透徹,如此考驗出來的定慧方才稱得上“威神力”。當然小乘法門自了漢式的戒定慧叁學,能修得好也頗爲難得,但是大乘菩薩道在這方面要能成就,則絕非只是退隱山林、閉門造車所能了得。所以下旬接著說“普能積集菩提力”,大家想想看,要明心見性、開悟成佛,有那麼容易嗎?爲求菩提道果所應累積的福智諸行,少一點都不成啊!大家天天誦唱“法門無量誓願學”,到底學了幾樣?又說“未生善法今令生,未盡惡業今使盡”,到底生了多少、盡了多少?我們想要大徹大悟,非得世世代代積功累德不行,說難並不難,說易也不易,這一切主要在于自己有沒有這份積集智慧功德之心,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取巧不得。現在接唱下四句:
“清淨一切善業力,摧滅一切煩惱力,
降伏一切諸魔力,圓滿普賢諸行力。”
(同學們如法唱誦)
這四句和前面八句還是一路連貫下來,前後呼應,意思非常清楚,理上在你們都不是問題,只差事相的功行到或不到。心中這烏煙瘴氣的煩惱爲何不能斷呢?貪瞋癡慢疑悔諸等業習,又爲何在自己身上此起彼落、生生不息呢?很簡單--因爲你的福德善行不足啊!你出家修行,若只是消極不敢爲惡,未能積極奉行諸善,成就相當有限,直須抛開一己之私,普門遍入,廣積“善業之力”,才能“清淨一切”,使自己叁業純粹清澈,使法界萬象空靈明淨,終而圓成無上菩提。像以前大陸鄉下,有些家宅受到邪魔或是狐狸精的侵擾,只要有正人君子一到,或說某某先生來了,這些搗蛋的鬼東西,少有不叁十六計走爲上策的。爲什麼?一股光明正大、清淨莊嚴之氣,如光芒萬丈的太陽照臨,陰冷的幽暗豈有不消聲匿迹之理。
那麼,善業之力既然能清淨一切的一切,自然也通于下列諸力:“摧滅一世煩惱力,降伏一切諸魔力,圓滿普賢諸行力”。修習普賢行願,這些大雄勇猛之力非得發揮出來不可,所謂“學佛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將相所能爲”,帝王將相縱能創造一代豐功偉業,終不如修道人去一己之私,肝腦塗地爲娑婆衆生謀解脫之計。真修行人面對世人的苦難,生起大慈大悲之心,湧起“衆生無邊誓願度”的大乘菩提之力,即此一力,便能“一超直入如來地”,這份蓋天蓋地的菩薩心腸,你我都有一片嘛?
要懇切發願,要真心投入,持咒觀想或唱誦時,這些句子的含義,身心意識都須全溶進去,一句句,一字字,仔仔細細,隨著音聲清清楚楚透入己心。比如到了“定慧方便威神力”之“定”字,意識自然順此定去,或唱到“慧”字,心便明明了了體會這個“慧”境,以我前面多次講解“心氣合一”的念誦法,氣隨意轉,一心一意隨這片誠笃恭敬之心唱去,聽去,渾然忘我,煩惱業障抛到九霄雲外,身體沒有了,妄念沒有了,就在一片聲光中,“了即業障…
《一個學佛者的基本信念》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