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淺析玄奘的貢獻與精神的價值(李繼武)

  淺析玄奘的貢獻與精神的價值

  陝西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 李繼武

  內容題要:玄奘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貢獻除了對佛教經典的翻譯和著述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他既是中國佛教文化發展到高峰的代表,也是當時佛教文化迅速發展的主要推動者。玄奘對印度曆史文化的貢獻和影響也是巨大而深遠的,這種影響也是多方面的,而且一直持續到現在。所以,不應認爲他在印度僅僅只是學習、,他也爲印度的文化,以及中印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也影響了整個東方曆史文化的內容和形成過程。在世界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看來,他還將對整個世界文化産生重要影響。玄奘用自己的智慧和勞動爲人類文明創造了一筆巨大的文化財産, 同時他一生的經曆,也爲人類留下了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他爲我們展示了一個完美的人格所發揮出的巨大能量。首先,玄奘在傳播佛教文化過程中體現了他普度衆生的普世情懷;其次,追求和堅持真理是玄奘一生不變的人生准則;此外,玄奘還爲我們昭示了一種超越自我的人生境界,這些是玄奘奉獻給我們最主要的精神財富。

  關鍵詞:玄奘 貢獻 精神

  隨著世界全球化和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對外宣傳中國傳統文化的工作也逐步展開。2004年9月,國務院新聞辦將孔子、老子、孫子、屈原和玄奘定爲第一批對外宣傳的我國曆史文化名人。玄奘的貢獻和價值,將會爲愈來愈多的人們所認識。全國最近掀起了一股“重走玄奘路”的文化熱潮,因爲2006年是中印友好年,玄奘作爲中印友好的象征和代表,自然就成了今年的文化熱點。但仔細審視就會發現,社會對玄奘的貢獻與精神的價值,及其在國際文化中的地位等方面的認識並不充分。這還需要我們全社會,尤其是學界和僧界的共同努力,讓玄奘文化的內涵更加豐富,使對玄奘的認識更加深刻。本文擬在世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對玄奘的貢獻與精神的價值作一次分析探討,以期能達到抛磚引玉的作用。

  一 玄奘對世界文化的偉大貢獻

  玄奘是偉大的佛學家,他不僅爲中國佛教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也爲亞洲各國傳統文化的交流和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至少,如果沒有玄奘,今天的世界文化中就不會有保存得如此完整而系統的佛教文化,這也是曆經風雨洗劫的佛教重建的基石。以往對玄奘的貢獻進行評價時,往往只是著眼于他在中國佛教典籍的翻譯方面,而忽視了他的貢獻在世界文化中的重大意義。我認爲應該把玄奘的貢獻放在整個世界佛教文化的傳播和發展過程中予以評價,才能認識充分。

  (一)玄奘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貢獻與曆史影響

  玄奘對中國傳統文化最大的貢獻是對佛教經典的翻譯和著述。同時,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他既是中國佛教文化發展到高峰的代表,也是當時佛教文化迅速發展的主要推動者。除此之外,玄奘還有力地推動了中國文化與西亞、南亞次大陸文化的交流。

  玄奘在佛經翻譯方面,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數量多。玄奘共翻譯佛教經、律、論75部1335卷,約占隋唐譯經的半數以上。第二,質量高。在梵文佛經漢譯的所有翻譯者當中,玄奘堪稱最完美的翻譯家,這一點古今中外是公認的。正如巫白慧先生所言:“玄奘的譯經方法,是把准確性與創造性巧妙地結合起來,使翻譯實踐從單純的技術作業上升到藝術精品創作的高度。”[1]第叁,種類齊全。玄奘對佛教各部派的典籍都作了翻譯,並沒有作大乘或小乘、空宗或有宗的分別,各宗各派都有所兼顧,甚至對外道婆羅門教的經典也有所翻譯。第四,第一個作譯主的中國人。從中國開設國立佛經譯場開始,到玄奘回國之前,都是外國人做譯主,中國僧人協助翻譯。這種局面一直到玄奘歸國之後才有了徹底的改變。隋唐時期,前後共設國立譯場18個,直到第8個譯場以玄奘作譯主,前面都是外國僧人作譯主。玄奘譯場是第一個由中國僧人主持的國立佛經譯場,它標志著中國翻譯佛經的曆史由被動轉向了主動,開辟了中國佛經翻譯的新局面。此後,又有杜行、義淨等中國人相繼主持了佛經譯場。玄奘所譯的佛教經典,成爲中國佛教文化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爲以後佛教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佛教從印度傳人中國之後,其發展不僅受到儒家和道教的排斥,也同時地受到王權政治的威脅,佛教在重重阻礙中謹慎地拓展著自己的生存空間。在唐朝建國之初,抑佛揚道被定爲國家的宗教政策,佛教基本上處于被抑製狀態。玄奘回國後這種狀況得到了明顯的緩解。這與玄奘的人格魅力對唐太宗李世民和高宗李治産生影響有很大關系。我們也從中看到玄奘與太宗、高宗和武後叁位最高統治者巧妙周旋的智慧和苦心。由于玄奘與高宗、武後的微妙關系,他雖然沒有直接參與諸如“致拜君親”之類事件,但卻在借用自己與帝王的特殊關系,默默地爲佛教爭取最大的生存空間。玄奘曾屢次上書奏請廢止“先道後僧”的規定,但這畢竟是李唐王朝的國策而未能如願。但在他的再叁懇請之下,高宗最後還是做了讓步,廢止了僧尼犯法依俗科處的诏令。所以,在初唐對佛教極其不利的政治環境中,佛教能夠平穩地發展而沒有遭受太多政治上的打擊,與玄奘有很大的關系。

  玄奘在西行的過程中,向沿途的西亞各國和印度各地介紹了中國的文化,使亞洲各地的文化有了一次很好的交流機會。在玄奘的介紹宣傳下,印度戒日王專門修書派使臣前往中國。玄奘在回國時帶來的除了佛經之外,還有大量的印度與西亞諸國的科技文化與物種。玄奘回國後,也沒有中斷與印度友人的聯絡,還能常互通書信。此外他還將源于中國的《道德經》和《大乘起信論》等文化典籍翻譯成梵文,傳播到了印度。

  (二)玄奘對印度大陸的文化貢獻與影響

  玄奘對印度曆史文化的貢獻是巨大而深遠的,這種影響也是多方面的,且一直持續到現在。所以我們不應認爲他在印度僅僅只是學習,他也爲印度的文化以及中印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巨大貢獻。

  第一,玄奘在印度得到了大乘和小乘的共同認可,使印度佛教在理論認識上有了一次難得的統一。印度佛教在釋迦牟尼圓寂後,因對佛經理解的不統一而分裂成很多部派。玄奘到達印度時,印度佛教最大的派別對立是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而且兩者在認識上的分歧難以調和。經過一千多年,印度大乘佛教理論的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玄奘經過十幾年的參學,貫通了大小二乘,融會了空有二宗。在離開印度之前舉行的曲女城無遮大會上得到了印度佛教大乘、小乘的一致認同,小乘公推他爲“解脫天”,大乘公推他爲“大乘天”。印度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之間的理論分歧在玄奘的身上得到了統一,這是玄奘對當時印度佛教的貢獻之一。

  第二,玄奘在佛教文化中心由印度向中國轉移的過程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12世紀以後,佛教在印度逐步消亡,大量的梵文佛教經典消失殆盡。19世紀下半葉,印度佛教複興時,很多經典只能根據當年玄奘翻譯的漢文經典回譯。玄奘的傳譯使得印度佛教大量的文化典籍得到了很好的保存,這是玄奘爲今天的印度佛教和印度人民做出的又一大貢獻。在玄奘西去求法時,印度的大乘佛教也完成了從空宗到有宗的發展,這是佛教理論發展的最高峰。經過學習,玄奘完全掌握了佛教發展中的最新理論成果,而且將其准確完整地傳播到了中國和東亞諸國。就在此後不久,阿拉伯帝國侵入了印度大陸,印度佛教因遭到了毀滅性地打擊而很快消亡,世界佛教文化中心由印度轉移到了中國。所以玄奘西行求法對印度佛教文化最高理論成果的完整保存和廣泛傳播具有重大的曆史意義。

  此外,玄奘的著述《大唐西域記》是玄奘貢獻給印度人民的一塊文化瑰寶。印度人沒有記載曆史的習慣。到了近代,當外國人抑或印度本國人想了解曆史上的印度時,曆史資料極少,這使得《大唐西域記》無與倫比的曆史文化價值就顯現出來了。該書對印度古代和中世紀的曆史上的許多重要事項都作了記述,而且它所記載內容的全面性、准確性已經得到了曆史考古的印證,英國的印度史學家史密斯對《大唐西域記》評價說:玄奘的這本書對印度曆史的貢獻“無論怎樣評價都不會過分”[2]。

  (叁)玄奘對世界文化的貢獻與影響

  玄奘不僅爲中國和印度文化作出了巨大貢獻,他也影響了整個東方曆史文化的內容及其形成過程。不僅在當時産生了重大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持續至今。在世界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看來,他是曆史上最早打開國家和民族的疆界,進行國際文化交流的先行者。

  當時,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很注重向中國學習,所以,玄奘法師歸來後所譯之佛經,很快就傳到了日本、新羅(韓國)等國。而且,玄奘在譯經之余,還抽空爲各國培養僧才,如韓國的圓測、日本的道昭、智通、智達等人都曾師從玄奘學習過,他們歸國後,各自爲佛教文化在本國的傳播和弘揚作出了巨大貢獻。

  在東西方文化大碰撞的最近幾個世紀,由于玄奘傳播的佛教唯識學理論宏大精深,對唯識學的學習和研究又掀起了一個熱潮。中國在19世紀中期以後的近百年中,出現了楊仁山、太虛大師、梅光曦、歐陽竟無等一批唯識學大師,他們通過對法相唯識學的整理研究與傳播弘揚,在中國掀起了一次以唯識學爲支點的佛教複興運動,這次唯識複興運動對中國佛教的影響極爲深廣。而且當時的佛教複興運動也波及印度、越南和韓國等亞洲國家,印度、越南等國也掀起了佛教複興運動。中國佛教傳人越南最早的是禅宗、淨土和密宗。20世紀20年代後,遇到了重大的挫折的越南佛教掀起了“佛教振興運動”。太虛大師等人將有關“唯識學派”的各種經典著作和玄奘本人的事迹及其思想傳播到了越南。從此之後,玄奘的著作和思想才在越南得到了認識,同時也獲得了越南人民的高度評價。越南哲學所所長阮才書說,…

《淺析玄奘的貢獻與精神的價值(李繼武)》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