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玄奘的贡献与精神的价值
陕西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 李继武
内容题要:玄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除了对佛教经典的翻译和著述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他既是中国佛教文化发展到高峰的代表,也是当时佛教文化迅速发展的主要推动者。玄奘对印度历史文化的贡献和影响也是巨大而深远的,这种影响也是多方面的,而且一直持续到现在。所以,不应认为他在印度仅仅只是学习、,他也为印度的文化,以及中印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也影响了整个东方历史文化的内容和形成过程。在世界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看来,他还将对整个世界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玄奘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为人类文明创造了一笔巨大的文化财产, 同时他一生的经历,也为人类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他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完美的人格所发挥出的巨大能量。首先,玄奘在传播佛教文化过程中体现了他普度众生的普世情怀;其次,追求和坚持真理是玄奘一生不变的人生准则;此外,玄奘还为我们昭示了一种超越自我的人生境界,这些是玄奘奉献给我们最主要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玄奘 贡献 精神
随着世界全球化和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对外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工作也逐步展开。2004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将孔子、老子、孙子、屈原和玄奘定为第一批对外宣传的我国历史文化名人。玄奘的贡献和价值,将会为愈来愈多的人们所认识。全国最近掀起了一股“重走玄奘路”的文化热潮,因为2006年是中印友好年,玄奘作为中印友好的象征和代表,自然就成了今年的文化热点。但仔细审视就会发现,社会对玄奘的贡献与精神的价值,及其在国际文化中的地位等方面的认识并不充分。这还需要我们全社会,尤其是学界和僧界的共同努力,让玄奘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使对玄奘的认识更加深刻。本文拟在世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对玄奘的贡献与精神的价值作一次分析探讨,以期能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 玄奘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
玄奘是伟大的佛学家,他不仅为中国佛教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为亚洲各国传统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至少,如果没有玄奘,今天的世界文化中就不会有保存得如此完整而系统的佛教文化,这也是历经风雨洗劫的佛教重建的基石。以往对玄奘的贡献进行评价时,往往只是着眼于他在中国佛教典籍的翻译方面,而忽视了他的贡献在世界文化中的重大意义。我认为应该把玄奘的贡献放在整个世界佛教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过程中予以评价,才能认识充分。
(一)玄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与历史影响
玄奘对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的贡献是对佛教经典的翻译和著述。同时,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他既是中国佛教文化发展到高峰的代表,也是当时佛教文化迅速发展的主要推动者。除此之外,玄奘还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文化与西亚、南亚次大陆文化的交流。
玄奘在佛经翻译方面,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数量多。玄奘共翻译佛教经、律、论75部1335卷,约占隋唐译经的半数以上。第二,质量高。在梵文佛经汉译的所有翻译者当中,玄奘堪称最完美的翻译家,这一点古今中外是公认的。正如巫白慧先生所言:“玄奘的译经方法,是把准确性与创造性巧妙地结合起来,使翻译实践从单纯的技术作业上升到艺术精品创作的高度。”[1]第三,种类齐全。玄奘对佛教各部派的典籍都作了翻译,并没有作大乘或小乘、空宗或有宗的分别,各宗各派都有所兼顾,甚至对外道婆罗门教的经典也有所翻译。第四,第一个作译主的中国人。从中国开设国立佛经译场开始,到玄奘回国之前,都是外国人做译主,中国僧人协助翻译。这种局面一直到玄奘归国之后才有了彻底的改变。隋唐时期,前后共设国立译场18个,直到第8个译场以玄奘作译主,前面都是外国僧人作译主。玄奘译场是第一个由中国僧人主持的国立佛经译场,它标志着中国翻译佛经的历史由被动转向了主动,开辟了中国佛经翻译的新局面。此后,又有杜行、义净等中国人相继主持了佛经译场。玄奘所译的佛教经典,成为中国佛教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以后佛教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佛教从印度传人中国之后,其发展不仅受到儒家和道教的排斥,也同时地受到王权政治的威胁,佛教在重重阻碍中谨慎地拓展着自己的生存空间。在唐朝建国之初,抑佛扬道被定为国家的宗教政策,佛教基本上处于被抑制状态。玄奘回国后这种状况得到了明显的缓解。这与玄奘的人格魅力对唐太宗李世民和高宗李治产生影响有很大关系。我们也从中看到玄奘与太宗、高宗和武后三位最高统治者巧妙周旋的智慧和苦心。由于玄奘与高宗、武后的微妙关系,他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诸如“致拜君亲”之类事件,但却在借用自己与帝王的特殊关系,默默地为佛教争取最大的生存空间。玄奘曾屡次上书奏请废止“先道后僧”的规定,但这毕竟是李唐王朝的国策而未能如愿。但在他的再三恳请之下,高宗最后还是做了让步,废止了僧尼犯法依俗科处的诏令。所以,在初唐对佛教极其不利的政治环境中,佛教能够平稳地发展而没有遭受太多政治上的打击,与玄奘有很大的关系。
玄奘在西行的过程中,向沿途的西亚各国和印度各地介绍了中国的文化,使亚洲各地的文化有了一次很好的交流机会。在玄奘的介绍宣传下,印度戒日王专门修书派使臣前往中国。玄奘在回国时带来的除了佛经之外,还有大量的印度与西亚诸国的科技文化与物种。玄奘回国后,也没有中断与印度友人的联络,还能常互通书信。此外他还将源于中国的《道德经》和《大乘起信论》等文化典籍翻译成梵文,传播到了印度。
(二)玄奘对印度大陆的文化贡献与影响
玄奘对印度历史文化的贡献是巨大而深远的,这种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且一直持续到现在。所以我们不应认为他在印度仅仅只是学习,他也为印度的文化以及中印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一,玄奘在印度得到了大乘和小乘的共同认可,使印度佛教在理论认识上有了一次难得的统一。印度佛教在释迦牟尼圆寂后,因对佛经理解的不统一而分裂成很多部派。玄奘到达印度时,印度佛教最大的派别对立是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而且两者在认识上的分歧难以调和。经过一千多年,印度大乘佛教理论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玄奘经过十几年的参学,贯通了大小二乘,融会了空有二宗。在离开印度之前举行的曲女城无遮大会上得到了印度佛教大乘、小乘的一致认同,小乘公推他为“解脱天”,大乘公推他为“大乘天”。印度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之间的理论分歧在玄奘的身上得到了统一,这是玄奘对当时印度佛教的贡献之一。
第二,玄奘在佛教文化中心由印度向中国转移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12世纪以后,佛教在印度逐步消亡,大量的梵文佛教经典消失殆尽。19世纪下半叶,印度佛教复兴时,很多经典只能根据当年玄奘翻译的汉文经典回译。玄奘的传译使得印度佛教大量的文化典籍得到了很好的保存,这是玄奘为今天的印度佛教和印度人民做出的又一大贡献。在玄奘西去求法时,印度的大乘佛教也完成了从空宗到有宗的发展,这是佛教理论发展的最高峰。经过学习,玄奘完全掌握了佛教发展中的最新理论成果,而且将其准确完整地传播到了中国和东亚诸国。就在此后不久,阿拉伯帝国侵入了印度大陆,印度佛教因遭到了毁灭性地打击而很快消亡,世界佛教文化中心由印度转移到了中国。所以玄奘西行求法对印度佛教文化最高理论成果的完整保存和广泛传播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此外,玄奘的著述《大唐西域记》是玄奘贡献给印度人民的一块文化瑰宝。印度人没有记载历史的习惯。到了近代,当外国人抑或印度本国人想了解历史上的印度时,历史资料极少,这使得《大唐西域记》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价值就显现出来了。该书对印度古代和中世纪的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项都作了记述,而且它所记载内容的全面性、准确性已经得到了历史考古的印证,英国的印度史学家史密斯对《大唐西域记》评价说:玄奘的这本书对印度历史的贡献“无论怎样评价都不会过分”[2]。
(三)玄奘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与影响
玄奘不仅为中国和印度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也影响了整个东方历史文化的内容及其形成过程。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持续至今。在世界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看来,他是历史上最早打开国家和民族的疆界,进行国际文化交流的先行者。
当时,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很注重向中国学习,所以,玄奘法师归来后所译之佛经,很快就传到了日本、新罗(韩国)等国。而且,玄奘在译经之余,还抽空为各国培养僧才,如韩国的圆测、日本的道昭、智通、智达等人都曾师从玄奘学习过,他们归国后,各自为佛教文化在本国的传播和弘扬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东西方文化大碰撞的最近几个世纪,由于玄奘传播的佛教唯识学理论宏大精深,对唯识学的学习和研究又掀起了一个热潮。中国在19世纪中期以后的近百年中,出现了杨仁山、太虚大师、梅光曦、欧阳竟无等一批唯识学大师,他们通过对法相唯识学的整理研究与传播弘扬,在中国掀起了一次以唯识学为支点的佛教复兴运动,这次唯识复兴运动对中国佛教的影响极为深广。而且当时的佛教复兴运动也波及印度、越南和韩国等亚洲国家,印度、越南等国也掀起了佛教复兴运动。中国佛教传人越南最早的是禅宗、净土和密宗。20世纪20年代后,遇到了重大的挫折的越南佛教掀起了“佛教振兴运动”。太虚大师等人将有关“唯识学派”的各种经典著作和玄奘本人的事迹及其思想传播到了越南。从此之后,玄奘的著作和思想才在越南得到了认识,同时也获得了越南人民的高度评价。越南哲学所所长阮才书说,…
《浅析玄奘的贡献与精神的价值(李继武)》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