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靈隱寺楹聯選▪P2

  ..續本文上一頁業于早稻田大學法製經濟科,歸國後授法政科舉人(1908)。曾任清政府大理院推事、北洋政府京師高等審判廳廳長、司法總長及政法大學校長、朝陽大學校長等職。民國15年(1926)遷居上海,從事律師業務,設事務所于四川路33號,曾義務爲“救國會七君子”辯護。

  苦海駕慈航,看出沒衆生,有登彼岸,有溺深淵,百千萬劫憑緣法;

  善門呈寶相,發菩提宏願,或現宰官,或爲童子,五十叁參證佛心。

  ——張宗祥題靈隱寺大雄寶殿

  張宗祥(1882~1965),西泠印社第叁任社長,校勘學家、書法家。名思曾,後慕文天祥爲人,改名宗祥,字阆聲,號冷僧,別署鐵如意館主。海甯硖石人。光緒二十五年(1899)中秀才,二十八年中舉人。先後任教于硖石開智學堂、桐鄉桐溪學堂、嘉興府中學堂和秀水學堂,以講授地理出名。叁十叁年應聘至浙江高等學堂任教,又兼教于兩級師範學堂和杭州府中學。

  古德此安禅,似嶽鎮西湖,看庭前樹老,陌上花新,衲僧莫道閑機境;

  林神常奉足,喜法流東土,任獅子嚬呻,象王蹴踏,遊人只認好溪山。

  ——馬一浮題靈隱寺大雄寶殿

  馬一浮(1883~1967),原名浮,又字一佛,幼名福田,號湛翁、被揭,晚號蠲叟、蠲戲老人。浙江紹興人。1899年赴上海學習英、法、拉丁文。1901年與馬君武、謝無量合辦《翻譯世界》。1903年留學北美,習西歐文學,曾預撰《歐洲文學四史》等著作。後又遊學德國,學德文。不久又留學日本,研究西方哲學。1911年回過,贊同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常撰文宣傳西方進步思想。後潛心考據、義理之學,研究古代哲學、佛學、文學等。抗日戰爭爆發後,應竺可桢聘請,任浙江大學教授,又去江西、廣西講學。

  入殿參叁世釋迦,不須問過去未來,僅現在一尊,微笑拈花,指點群迷登覺岸;

  開山是東晉慧理,無論爲雲門臨濟,均禅宗嫡傳,頂香持戒,永傳家法守叢林。

  ——張宗祥題靈隱寺大雄寶殿

  雲門、臨濟:佛教禅宗派別。

  寶坊閱千載常新,樓閣喜重開,依舊前臺花發,清夜鍾聞,東澗水流,南山雲起;

  勝境數西湖第一,林泉稱極美,試看駝岘風高,鹫峰石峙,龍泓月印,猿洞苔斑。

  ——江庸題靈隱寺大雄寶殿

  〖藥師殿〗

  靈隱騰輝,西湖環秀,暮鼓晨鍾護古寺;

  飛峰擁翠,冷泉奔流,慈雲法雨濟群生。

  ——潘景邦題靈隱寺藥師殿

  消災延壽,滿願隨心,藥師如來施慧德;

  利樂有情,莊嚴刹土,琉璃世界放光明。

  ——真禅題靈隱寺藥師殿

  真禅(1916~1995),俗家姓王,名鶴樹,江蘇省東臺縣人。童真入道,1921年在安豐鎮淨土庵依淨修老和尚出家,法名真禅,字昌悟。1942年,應其師震華法師之召,來到玉佛寺協助其辦理上海佛學院。曆任副寺、知客、信衆部副主任、監院、寺務處主任等職。1979年,當選爲上海市佛教協會會長,任玉佛寺住持。

  藥師如來,大願發十二,教循遵禮,苦行修善果;

  琉璃世界,尊經誦卌九,虔誠念拜,暫求得再生。

  ——姜亮夫題靈隱寺藥師殿

  姜亮夫(1902~1995),原名寅清,字亮夫,以字行,雲南昭通人。1926年,考入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師從王國維、梁啓超、陳寅恪先生。1928年先執教于南通中學、無錫中學,後任大夏大學、濟南大學、複旦大學教授及北新書局編輯,其間師從章太炎先生。1933年任河南大學教授。1935年赴法國巴黎進修,1937年經莫斯科回國,先後任職東北大學教授、英士大學教授兼文理學院院長,雲南大學教授兼文法學院院長,昆明師範學院教授,雲南省教育廳廳長,雲南省軍政委員會文教處處長。1953年任浙江師範學院、杭州大學中文系教授、中文系主任、古籍研究所所長、博士研究生導師。

  發十二誓願,起沈疴,廣濟良方,塵界均沾法雨;

  閱六千春秋,逢盛世,重興淨土,靈山複現慈雲。

  ——張學理題靈隱寺藥師殿

  十二藥叉荷負有情,漸修梵行,光輝一心一世界;

  七千眷屬盛陳大願,護念神力,證得叁藐叁菩提。

  ——陳訓慈題靈隱寺藥師殿

  十二藥叉:藥師佛之十二神將。七千眷屬:藥叉所統之部屬。◎ 陳訓慈(1901~1991),字叔諒,慈溪官橋村(今屬余姚叁七市鎮)人。陳布雷弟。1924年畢業于國立東南大學,曆任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編譯、中央大學史學系講師、浙江大學史地系教授。1932年任浙江省立圖書館館長。新中國成立後,曆任第一至六屆浙江省政協委員,民盟浙江省委顧問,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浙江省博物館圖書資料室主任,浙江省曆史學會理事、顧問,浙江省地方志學會顧問等職。

  五蘊皆空,一塵不染,雖非類橫侵,終與感化而歸正覺;

  諸惡莫作,衆善奉行,是有情通則,更期精進共證菩提。

  ——譚建丞題靈隱寺藥師殿

  〖禦碑亭〗

  落筆垂馨,下馬歸舟君獨去;

  銘碑拓勝,聞香聽梵我還來。

  ——馬來西亞華人林聲耀題靈隱寺禦碑亭

  境靜趣無窮,四壁雲山空俗障;

  水流機不息,一亭煙雨惬宸衷。

  ——李利忠題靈隱寺禦碑亭

  逼煙蘿靈鹫,隱隱江潮騰海日;

  穿月桂康衢,熙熙人衆說龍輿。

  ——徐弘道題靈隱寺禦碑亭

  徐弘道,1944年11月生,浙江省杭州市人。大學學曆,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系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浙江省詩詞學會常務理事,西湖詩社、之江詩社常務理事,世界書畫家協會加拿大總會理事,浙江省政協詩書畫之友社理事,浙江省造紙學會理事,新加坡新神州藝術院高級名譽院士等。

  倚檻聽寒泉,且履禅關,認鹫嶺嵯峨,雲林雄勝;

  撫碑融暖意,重光故迹,歆湖山新致,天地和春。

  ——薄松濤題靈隱寺禦碑亭

  薄松濤,現爲浙江省之江詩社常務理事、浙江省詩詞與楹聯學會副秘書長、楹聯總部副部長兼辦公室主任、浙江省楹聯評審委員會委員、《浙江詩詞楹聯》編委。

  〖六和堂〗

  應事豈宜有俗意;

  爲人不可無世情。

  ——竹禅題靈隱寺六和堂

  竹禅(1825~1901),清朝僧人,俗姓王氏,號熹公,梁山縣仁賢鎮(今重慶市粱平縣)人,14歲出家于梁山報國寺,受戒于雙桂堂,一生雲遊大江南北,住錫上海龍華寺。晚年爲梁平雙桂堂第十代方丈。擅長書畫、金石雕刻,繪畫自成一格。其水墨人物、山水、竹石,人謂別成一派,題畫詩亦佳。

  黃葉半疏霜後夢;

  秋聲千點雨中禅。

  ——南洋行腳僧竺糜題靈隱寺六和堂

  靈山掩映來千佛;

  法雨空濛潤六橋。

  ——顧廷龍題靈隱寺六和堂

  顧廷龍(1904~1998),版本、目錄學家。蘇州人。1931年畢業于持志大學國文系。1933年獲燕京大學文學碩士學位。曾任燕京大學圖書館中文采訪主任。1939年與人共同創辦上海合衆圖書館,任總幹事。後兼任暨南大學、光華大學教授。建國後,曆任上海曆史文獻圖書館館長,上海圖書館館長,華東師範大學、複旦大學兼職教授,《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主編,文化部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

  〖方丈室〗

  江山一覽無余景;

  鍾磬頻聞落半空。

  ——太虛題靈隱寺方丈室

  太虛(1890~1947),法名唯心,字太虛,號昧庵,俗姓呂,乳名淦森,學名沛林,原籍浙江崇德(今浙江桐鄉),生于浙江海甯。宣統元年(1909)初,太虛受到華山和棲雲的勸說,到南京入楊仁山居士創辦的“祇洹精舍”就讀。自1918年開始,數年之間,遍曆滬、杭、武漢、北京、廣州、長沙,講席頻開,法筵極盛。1947年3月17日,太虛因患腦溢血在上海去世,靈骨葬于浙江奉化雪窦山。

  豈惟江左公卿,盡傾支遁;

  僅有襄陽耆舊,未識道安。

  ——僧如璧題靈隱寺方丈室

  

《靈隱寺楹聯選》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妙法寺楹聯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