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灵隐寺楹联选▪P2

  ..续本文上一页业于早稻田大学法制经济科,归国后授法政科举人(1908)。曾任清政府大理院推事、北洋政府京师高等审判厅厅长、司法总长及政法大学校长、朝阳大学校长等职。民国15年(1926)迁居上海,从事律师业务,设事务所于四川路33号,曾义务为“救国会七君子”辩护。

  苦海驾慈航,看出没众生,有登彼岸,有溺深渊,百千万劫凭缘法;

  善门呈宝相,发菩提宏愿,或现宰官,或为童子,五十三参证佛心。

  ——张宗祥题灵隐寺大雄宝殿

  张宗祥(1882~1965),西泠印社第三任社长,校勘学家、书法家。名思曾,后慕文天祥为人,改名宗祥,字阆声,号冷僧,别署铁如意馆主。海宁硖石人。光绪二十五年(1899)中秀才,二十八年中举人。先后任教于硖石开智学堂、桐乡桐溪学堂、嘉兴府中学堂和秀水学堂,以讲授地理出名。三十三年应聘至浙江高等学堂任教,又兼教于两级师范学堂和杭州府中学。

  古德此安禅,似岳镇西湖,看庭前树老,陌上花新,衲僧莫道闲机境;

  林神常奉足,喜法流东土,任狮子嚬呻,象王蹴踏,游人只认好溪山。

  ——马一浮题灵隐寺大雄宝殿

  马一浮(1883~1967),原名浮,又字一佛,幼名福田,号湛翁、被揭,晚号蠲叟、蠲戏老人。浙江绍兴人。1899年赴上海学习英、法、拉丁文。1901年与马君武、谢无量合办《翻译世界》。1903年留学北美,习西欧文学,曾预撰《欧洲文学四史》等著作。后又游学德国,学德文。不久又留学日本,研究西方哲学。1911年回过,赞同孫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常撰文宣传西方进步思想。后潜心考据、义理之学,研究古代哲学、佛学、文学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应竺可桢聘请,任浙江大学教授,又去江西、广西讲学。

  入殿参三世释迦,不须问过去未来,仅现在一尊,微笑拈花,指点群迷登觉岸;

  开山是东晋慧理,无论为云门临济,均禅宗嫡传,顶香持戒,永传家法守丛林。

  ——张宗祥题灵隐寺大雄宝殿

  云门、临济:佛教禅宗派别。

  宝坊阅千载常新,楼阁喜重开,依旧前台花发,清夜钟闻,东涧水流,南山云起;

  胜境数西湖第一,林泉称极美,试看驼岘风高,鹫峰石峙,龙泓月印,猿洞苔斑。

  ——江庸题灵隐寺大雄宝殿

  〖药师殿〗

  灵隐腾辉,西湖环秀,暮鼓晨钟护古寺;

  飞峰拥翠,冷泉奔流,慈云法雨济群生。

  ——潘景邦题灵隐寺药师殿

  消灾延寿,满愿随心,药师如来施慧德;

  利乐有情,庄严刹土,琉璃世界放光明。

  ——真禅题灵隐寺药师殿

  真禅(1916~1995),俗家姓王,名鹤树,江苏省东台县人。童真入道,1921年在安丰镇净土庵依净修老和尚出家,法名真禅,字昌悟。1942年,应其师震华法师之召,来到玉佛寺协助其办理上海佛学院。历任副寺、知客、信众部副主任、监院、寺务处主任等职。1979年,当选为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任玉佛寺住持。

  药师如来,大愿发十二,教循遵礼,苦行修善果;

  琉璃世界,尊经诵卌九,虔诚念拜,暂求得再生。

  ——姜亮夫题灵隐寺药师殿

  姜亮夫(1902~1995),原名寅清,字亮夫,以字行,云南昭通人。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先生。1928年先执教于南通中学、无锡中学,后任大夏大学、济南大学、复旦大学教授及北新书局编辑,其间师从章太炎先生。1933年任河南大学教授。1935年赴法国巴黎进修,1937年经莫斯科回国,先后任职东北大学教授、英士大学教授兼文理学院院长,云南大学教授兼文法学院院长,昆明师范学院教授,云南省教育厅厅长,云南省军政委员会文教处处长。1953年任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中文系教授、中文系主任、古籍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

  发十二誓愿,起沉疴,广济良方,尘界均沾法雨;

  阅六千春秋,逢盛世,重兴净土,灵山复现慈云。

  ——张学理题灵隐寺药师殿

  十二药叉荷负有情,渐修梵行,光辉一心一世界;

  七千眷属盛陈大愿,护念神力,证得三藐三菩提。

  ——陈训慈题灵隐寺药师殿

  十二药叉:药师佛之十二神将。七千眷属:药叉所统之部属。◎ 陈训慈(1901~1991),字叔谅,慈溪官桥村(今属余姚三七市镇)人。陈布雷弟。1924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历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译、中央大学史学系讲师、浙江大学史地系教授。1932年任浙江省立图书馆馆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第一至六届浙江省政协委员,民盟浙江省委顾问,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博物馆图书资料室主任,浙江省历史学会理事、顾问,浙江省地方志学会顾问等职。

  五蕴皆空,一尘不染,虽非类横侵,终与感化而归正觉;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有情通则,更期精进共证菩提。

  ——谭建丞题灵隐寺药师殿

  〖御碑亭〗

  落笔垂馨,下马归舟君独去;

  铭碑拓胜,闻香听梵我还来。

  ——马来西亚华人林声耀题灵隐寺御碑亭

  境静趣无穷,四壁云山空俗障;

  水流机不息,一亭烟雨惬宸衷。

  ——李利忠题灵隐寺御碑亭

  逼烟萝灵鹫,隐隐江潮腾海日;

  穿月桂康衢,熙熙人众说龙舆。

  ——徐弘道题灵隐寺御碑亭

  徐弘道,1944年11月生,浙江省杭州市人。大学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浙江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西湖诗社、之江诗社常务理事,世界书画家协会加拿大总会理事,浙江省政协诗书画之友社理事,浙江省造纸学会理事,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高级名誉院士等。

  倚槛听寒泉,且履禅关,认鹫岭嵯峨,云林雄胜;

  抚碑融暖意,重光故迹,歆湖山新致,天地和春。

  ——薄松涛题灵隐寺御碑亭

  薄松涛,现为浙江省之江诗社常务理事、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楹联总部副部长兼办公室主任、浙江省楹联评审委员会委员、《浙江诗词楹联》编委。

  〖六和堂〗

  应事岂宜有俗意;

  为人不可无世情。

  ——竹禅题灵隐寺六和堂

  竹禅(1825~1901),清朝僧人,俗姓王氏,号熹公,梁山县仁贤镇(今重庆市粱平县)人,14岁出家于梁山报国寺,受戒于双桂堂,一生云游大江南北,住锡上海龙华寺。晚年为梁平双桂堂第十代方丈。擅长书画、金石雕刻,绘画自成一格。其水墨人物、山水、竹石,人谓别成一派,题画诗亦佳。

  黄叶半疏霜后梦;

  秋声千点雨中禅。

  ——南洋行脚僧竺糜题灵隐寺六和堂

  灵山掩映来千佛;

  法雨空濛润六桥。

  ——顾廷龙题灵隐寺六和堂

  顾廷龙(1904~1998),版本、目录学家。苏州人。1931年毕业于持志大学国文系。1933年获燕京大学文学硕士学位。曾任燕京大学图书馆中文采访主任。1939年与人共同创办上海合众图书馆,任总干事。后兼任暨南大学、光华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馆长,上海图书馆馆长,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主编,文化部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方丈室〗

  江山一览无余景;

  钟磬频闻落半空。

  ——太虚题灵隐寺方丈室

  太虚(1890~1947),法名唯心,字太虚,号昧庵,俗姓吕,乳名淦森,学名沛林,原籍浙江崇德(今浙江桐乡),生于浙江海宁。宣统元年(1909)初,太虚受到华山和栖云的劝说,到南京入杨仁山居士创办的“祇洹精舍”就读。自1918年开始,数年之间,遍历沪、杭、武汉、北京、广州、长沙,讲席频开,法筵极盛。1947年3月17日,太虚因患脑溢血在上海去世,灵骨葬于浙江奉化雪窦山。

  岂惟江左公卿,尽倾支遁;

  仅有襄阳耆旧,未识道安。

  ——僧如璧题灵隐寺方丈室

  

《灵隐寺楹联选》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妙法寺楹联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