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坐禅的功能(聖嚴法師)▪P2

  ..續本文上一頁調心的方法,減輕交感神經系統的負荷,沖淡主觀意識的影象,將自我中心的界限,漸漸向外擴大,乃至忘卻了自我的存在,主觀意識便會消融于客觀意識之中,到了這種境界的人,種種的煩惱,雖未徹底解除,對他已不會構成身心健康的威脅。

  貪欲、鎮恨、不反省自己、不原諒他人、不分析事理而形成爲煩惱的原因,即在于主觀的意識太強烈。以爲他雖與一切事物相對立,一切事物均不應與他的主觀意識相違背。未得之時,他要追求;求得之後,可享受之事物唯恐失去,可厭的事物又唯恐脫不了手。求不到時,固然煩惱,求到之後,依然受著各種煩惱的包圍。

  唯有坐禅的方法,可將人們從自我中心的主觀心態,漸漸地轉變爲客觀心態,從主觀的煩惱陷阱之底,提救著冉冉上升至客觀的自由世界,得到身心的解放。

  《六》長壽.愉快

  減輕交感神經系統的負荷,與呼吸很有關系,常人均以肺部爲呼吸的重心,坐禅的人,則將呼吸的重心,移至小腹,我們稱它爲丹田、氣海,目的在以腹壓爲媒介,再以意志支配副交感神經系統,擴張血管、降低血壓、松弛興奮機能、大量分泌Acetylcholine,産生鎮定、安靜、解毒的功能。

  呼吸的重心,由胸部移至小腹,不是一兩天的工夫可以辦到的。有些教瑜伽術及氣功方法的人,即主張以腹式呼吸,來達成這個目的。不過,那種方法,並不能適用于所有的人,有些人的生理機能,出于先天或後天的原因,如果用強製手段,作腹式呼吸的實習,便可能導致疾病。

  安全的方法,是順乎自然,將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勿求急功,保持平常呼吸,繼續實習下去,日子稍久,呼吸的速度自然緩慢、次數自然減少、長度也自然向下延伸。有一天,你將會發現你的呼吸重心,已從胸部下降到小腹去了。

  腹部呼吸,能使儲蓄在肝髒及脾髒內的血液,輸送到心髒,發揮其功能。肝和脾有造血並儲血的功能,在這血庫之中,藏有人體總血量的叁分之一,心髒及全身的肌肉內,各占叁分之一。肝和脾的血液,平常不進入循環系統,只有必要時,始適量地補充心髒內血液的不足。腹部呼吸,則等于爲人體增加一個輔助心髒,使得循環系統內的血液量增加一倍。

  血液量增加,輸送營養的功能加強,能使已經萎縮了的細胞組織,賦予活力而健全起來,使得閉塞而將死的細胞組織,漸漸地複蘇而賦予再生的機能。正因如此,坐禅能夠治病,能夠破除種種所謂奇難雜症、慢性病的病竈。

  當你患了醫藥不易奏效的怪病之時,不妨學習坐禅。坐禅雖不能像割除盲腸那樣,使得患者手到病除,但是它能安定你的情緒,減少對疾病的恐慌及恐懼,也能減輕疾病加諸你痛苦的感受。縱然,人的生理機能,有其一定限度的壽命,坐禅不能使你永遠不老不死,但它能夠使你活得較久、活得比較愉快有趣,乃是可以辦到的事。

  《七》培養完美的人格

  完美的人格,可從教育、藝術、宗教等的薰陶之中養成,但那並不完全可靠。有些人迫于名利及權勢等欲望的誘惑,接受了教育、藝術、宗教的薰陶,在人前也能表現出高尚的人品和聖潔的行爲,他們的內心,卻包藏著不可告人的熊熊野心和陰謀詭計。這些人,我們稱之爲雙重人格。

  因此,世間有受過良好教育的僞君子,也有藏形于教會之內、列身于教士群中的魔鬼。因爲,不論是宗教的教條、教育的倫理、藝術的欣賞,均系由外來的灌輸,甚至是權威的高壓,這些與個人內在的欲求,未必都能夠吻合。

  坐禅,是培養完美人格的最好方法,它是由于內發的自覺,而達到人格升華的目的。不需教條來施予任何壓力。倫理、道德,對于坐禅的人是沒有用處的東西。而且,宗教的教條、倫理的標准、道德的尺度,均會由于時代、環境及對象的不同而失卻其可通性。所以,近世以來的新興宗教之出現,幾乎如雨後春筍,乃至佛教也不例外。

  禅雖脫胎于佛教,因其不假外緣,不立文字,故系萬古長青的修行法門。坐禅的實習,是將「自我」這樣東西,像剝芭蕉樹一樣地,一層妄念又一層妄念剝光之後,不但見不到一個裝模作樣的我,連一個赤裸裸的我也見不到的,起初是將自我暴露出來,最後則根本無物可讓你暴露。

  所以,坐禅的人,不必向別人掩飾什麼,也不必爲了改造自己而感受到來自外在的壓力,更不需像忍受著痛苦割除毒瘤那樣地掙紮的必要。

  坐禅,只是循著修習的方法,漸漸地將妄念減少,乃至到了無念的程度,你自然會發覺你的過去的存在,只不過是存在于一連串的煩惱妄念的累積之上,那不是真正的你。

  真正的你,是與一切客觀的事物不可分割的,客觀事物的存在,是你主觀存在的各部分而已。所以你不必追求什麼,也不必厭棄什麼,你的責任是如何將你的全體,建立得更有秩序、更完美。

  坐禅的人,到了這樣的程度時,他將是一個熱愛人類的人,也將是熱愛一切衆生的人。他的性格,將會開朗得如春天的陽光;縱然爲了接吊及教化方法的運用,在表情上也有喜怒哀樂,他的內心則必是經常平靜而清澈得如秋天的明潭。這種人,我們稱他爲開了悟的人,或稱之爲賢者、聖者。

  釋迦牟尼佛曾說:「一切衆生無不具備佛的智慧和功德」,如果你向往坐禅者可能得到的利益,你的願望必將成爲事實。不論男、女、老、少,不別智能的優劣、體能的強弱,也不問職業、地位和宗教信仰,禅的大門是爲一切人開放的。

  只是有一句極要緊的話,必須告訴你,你看了這篇討論禅的文章,這篇文章的本身,決不等于「禅」那個東西。坐禅的事實,尚等著你下定決心,並以恒心來實際地跟著你所信賴的老師去學習,否則,這遍文章僅僅爲你增加了一些知識的葛藤,無助于你希望學禅的一片好心。

  

  

《坐禅的功能(聖嚴法師)》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