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情法亦成怨敵;餓鬼、大腹鬼、羅刹恒欲加害;良藥反成毒餌;與親友不合;恒時感受各種痛苦;語言貧乏無力;財富被國王享用、被大火焚燒、被盜賊偷搶;雖欲求財而當雇工、做生意,但反而耗盡資財;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順利、成功;長久感受畏懼;所轉生之地多爲朽木、荊棘覆蓋;世間所有不悅意之事、無利之事、墮入惡道之事,都乃非福德所引發。”言畢,福力王又作一偈贊歎福德功德:“福德令人得護佑,福德令人得精進,福德能救寒熱苦,福德引來雨水和。福德正如如意牛,亦如獲得如意寶,福德功同如意樹,一切所欲皆成辦。化緣因之而圓滿,福德令人悅意生,福德喜成吉祥事,福德穩固好心情。福德孕育善種姓,福德能致美名聲,福德令人得廣聞,福德使人多財富。福德增進人聞思,福德滅除種種病,福德摧毀死閻魔,死主聞之生恐懼。”福力王最後又總結道:“福德不僅能具足無畏,而且無量天人對有福德之人也皆賜與天界安樂。叁十叁天、離爭天、兜率天、他化自在天等諸天天人,皆會爲有福德之人賜與吉祥。有福德之人甚至能夠統治天人,天人亦會贊歎任意一位有福德之人,並幫助圓滿其一切所欲、所需,連無情法也會處其手下聽命。”
福力王將有關今生來世福德所能帶給衆生的利益如是廣宣後,這些人自此之後就開始廣積福德。
福力王爲令衆生對福德徹底生信,就眼觀虛空、發心說道:“願我王宮內外能到處降下各種珍寶、妙衣。”隨其話音落地,虛空中頓時降下天人天衣與悅意花雨,隨即又降下天人珍寶,不大功夫,整個王宮內外便已遍滿珍寶。眼見福力王不可思議福德力,多有衆人立即對福德重視起來,他們開始滔滔不絕地贊頌起福德功德。
利紅國王聽到此事後,對福力王信心倍增。爲承侍福力王,便即刻率領四種部隊共同前往福力王治下國家。剛一見面就說道:“你爲真正具大福德者,我甘願效力于鞍前馬後。”利紅國王說完後就自覺自願地于福力王手下聽差。福力王則對其及其眷屬賜與大獎勵與種種珍寶,使他們人人皆得到滿足。福力王又趁此機會,對利紅國王及眷屬廣宣佛法,使其都能行持十善法,然後才送其返回。
此時明力國王也對兒子之行持有所耳聞,他先派使者前去送信,然後便親率手下臣民與眷屬浩浩蕩蕩向福力王國中進發。一見兒子容顔,對小兒疼愛無比之國王馬上淚流滿面。他顫顫巍巍從大象上下來,與前來迎接之福力王緊緊擁抱、長久不放開。父子相見未過多久,明力王就對兒子說道:“我兒福力,你應了知:現如今我已是風燭殘年,年邁體衰、不堪重任,國王職位理應交予你繼承。”明力王邊說邊卸下頭上王冠、頭飾、臂飾,將之統統交到福力王手中。不惟明力國王主動讓位,未用多少時日,整個瞻部洲國土漸漸全部由福力王統轄。
福力王遂用金銀財寶滿足瞻部洲所有衆生願望,然後再引導他們各個行持十善法。以此緣故瞻部洲再無任何窮苦者,人人快樂幸福,各個擁有勢力。衆人全都諸根具足、無殘無缺,又享有豐饒財富、受用圓滿,金銀珠寶充斥倉庫。不僅個人安樂若此,莊稼亦喜獲豐收。同時,爭鬥、強盜、災荒全都遠離,瓦礫石塊盡皆消失,鮮花、水果四季常具,風調雨順、欣欣向榮。衆人具足犀牛、牦牛等牲畜,且安樂增上、福德廣大、性喜布施。除此之外,人民尚能自覺守持八關齋戒等戒律條目。
以此廣積福德因緣,瞻部洲衆生死亡後即刻全部轉生天界,其中大多數轉生在四天王天中。福力王令無數衆生獲取了今生、來世之安樂利益,于其死後,數千衆生、眷屬與他一同轉生兜率天中。
無等大師釋迦牟尼佛那時即以福力王形象如是應化世間。當時之父母即現今淨飯王、摩耶夫人;當時之色力王子即爲現今之阿難比丘;當時之精進王子即爲現今之卓新傑比丘;當時之裁縫即爲現今之芒嘎巴比丘;當時之智慧王子即爲現今之舍利子比丘;當時之帝釋天即爲現今之羅睺羅比丘;當時被砍斷手腳之人即爲現今之郭芒牙那比丘。因此可以說,整個世間中,以福德力能利益一切衆生,福德具無與倫比之功德利益。
勝者王求福德
在場比丘聽完佛陀所述福力王殊勝福德後,紛紛請問釋迦牟尼佛:“福力王以何因緣能成國王?且又具如此廣大之福報,可滿一切衆生所願?
釋迦牟尼佛于是開始爲衆人細說原委:“久遠之前有一如來正等覺、號尊勝如來者出世說法、廣利衆生,此如來于事業圓滿後示現涅槃,衆人爲紀念如來便爲其造一遺塔,塔成之後又行盛大開光典禮。當此之時,數十萬人衆聚集一處舉行儀式,中有一比丘便趁此機會于每日午後爲大衆宣講佛法。
離王宮不遠處住有一賭徒,名爲勝者。其妻名勝姆,其子名勝他,一家叁口因賭徒嗜賭如命而艱辛度日。勝者日日在外狂賭,賭至最後,所有家當僅剩兩件衣服、一把傘、一雙鞋及五枚貝殼,除此之外,所有家當已被他輸得一幹二淨。勝者面對家徒四壁,痛苦哀號道:“嗚呼!不積福德以致淪落受苦真乃人間可歎可憐之事。”他邊說邊長歎息不止。
盡管未從賭場撈著任何利益,賭博成性之勝者依然再次穿上僅有鞋履,隨身攜帶此身僅剩之貝殼、傘,又一次前往賭場進行最後一次賭博。途中經過那位比丘講經說法處時,勝者耳旁亦偶或飄來數句比丘言詞。不料勝者無意聽到後倒生起些微歡喜心,受好奇心驅使,賭徒勝者欲聽個究竟。于是他便脫鞋坐于地上,又將傘放下,以恭敬心認真聞法。
當時說法上師亦宣說此偈:“積福得安樂,故人當造福,精勤常積累,對福生信解。”賭徒聞聽之後心中想到:看來惟有造福之人方能真享安樂,而我之所以如此痛苦,皆因從未積福之故。不過欲造福德,我又從何做起?想到這裏,勝者便上上下下將自己打量一番,除卻兩件衣衫、一把傘、一雙鞋、五枚貝殼之外,此身已一無所有。勝者轉念想到:如將貝殼、衣服供養上師,我自己定會餓死;若不供養,我又會因不積福德而致死于困厄,更何況來世還要遭受更大苦痛。不如幹脆先造福德,而後即便餓死也不足爲惜。如此一來,盡管餓死但卻可因之積累福德;如無福德,來生痛苦不知又要如何承受?還是供養上師爲妙。賭徒終于下定決心要將衣服、貝殼等物悉數供養。
正前思後想之際,說法比丘又宣說一偈:“造福勿遲延,否則成罪業,速速廣行善,斷除造惡心。”勝者聽罷又想到:上師已說行善萬勿拖延,務必盡快做到,我又在這裏躊躇猶豫做甚?我應立即供養!想及此,正當上師于獅子寶座上說法之時,他便將傘供上,又把一雙鞋放于上師腳旁,五枚貝殼也放在上師足上,還將一件衣服也脫下擱諸上師腳上。如此做時,勝者內心于上師生起極大信心,以至全身汗毛豎立。
賭徒又于上師足下以恭敬心猛厲發願道:“以我今天供養、發心之功德力,願我自此以後永離貧窮之苦,生生世世擁有大福報,且能成爲人天尊主;願我一切所欲所求皆能從虛空中降下;願我將來轉世降生時能現出種種瑞相,並現出五種寶藏,大地遍滿珍寶。”
此時,說法上師也同時爲勝者念誦偈頌以爲回向。然後,所有在場眷屬依次離開,儀式即告結束。
賭徒勝者穿著唯一所有之衣衫,心中觀想著法布施之功德,以歡喜心返回家中。妻兒看見後不覺內心暗暗叫苦:瞧他如今除一件衣服外已赤條條無有任何寸物隨身,想必今日又已輸光所有。如此看來,我們娘倆日後也難保自身,說不定哪天就會被他抵押與別人。
勝者已約略揣磨出妻兒心思,于是頓感羞慚難當。爲訴說貧窮過去,他便口占一偈:“貧苦極難忍,巨苦即貧窮,貧窮如死亡,我死亦不窮。”勝者一邊說一邊長長歎息,隨後便沈默不語。
勝姆則到院中水井旁汲水,水桶置于井中後卻無論如何也提不上來,似有千斤之重。勝姆喚來丈夫相助,依然提不動水桶。再喊來兒子,叁人齊心協力後總算將水桶拉離井面。待將水桶放于地上後才發現,桶中竟有一銅質大鍋,裏面盛滿金銀。勝者立刻明白此乃自己剛剛供養之果報馬上現前,于是喜不自勝地說道:“奇哉斷惡業,行善即良田,我今播種子,現今果成熟。”
妻子不明所以,便問丈夫此說爲何。賭徒便向其詳敘供養、發願經過,一家人對福德果報現前、造福德能致安樂果報等事實深感稀有難得。此事一傳十、十傳百迅速流傳開來,最後亦傳至王宮裏,衆人也感稀有難聞。
賭徒勝者突然發財後,更以猛厲信心供養叁寶。他每日都要于如來遺塔前做廣大供養,並常于比丘前聽法聞受。不僅日日將上妙飲食供養比丘僧衆,同時每遇可憐之沙門、婆羅門、貧窮者、病人及其他乞討者,都用財物隨意滿足他們所願,又用裝滿財寶之殿堂供養十方比丘僧衆,凡此種種,皆使其名聲傳揚整個世界。
當地國王無有太子即已離世,王公大臣此時皆已知曉賭徒勝者擁有巨大福德,于是他們便推舉他繼承王位。此後,勝者之“賭徒”名號無人再叫,衆人尊稱之爲勝者國王。
勝者國王對福德有大信心,故常行布施以積累福德,還恒時守持清淨戒律,並令王妃、大臣、國中所有民衆都積福累德。後當勝者國王去世時,以此緣故,他即刻轉生爲他化自在天天子。此時從天空中降下天人珍寶、妙衣雨,他化自在天天人也感稀有。
賭徒勝者以對說法上師供養鞋、傘等物之功德,今生即得以獲五種寶藏、王位。隨後又以此果報,叁十六次作他化自在天天王、叁十六次作樂化天天王、叁十六次爲叁十叁天天主、叁十六次爲離爭天天王、叁十六次作四大天王天主,並數百次成爲轉輪王,勝伏四方、威鎮天下,且具足七輪寶及種種受用、財富、妙欲、美色,擁有一千太子,盡享種種威力,統治整個瞻部洲。國土之中無有任何刀兵劫與危害,以如理如法之方式令衆人安居樂業。”
釋迦牟尼佛最後作偈總結道:“世間怙主因,乃爲此福德,利衆諸佛說,此世之福德。若聞廣神變…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上冊) 叁 布施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