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持戒品
大悲心太子勇挑重擔
無量劫前有一現喜劫,當時有一世界名極樂世界,有一如來名如山王如來者出世說法。此時有一轉輪王名爲善嚴,擁有一千太子。整個世界人壽長達七億年。
國王、一千太子、衆王妃都對如山王如來恒作種種財物供養,且常常聞受佛法,並皆發無上菩提心。最後,所有人衆均獲安忍境界。
恰在此時,有一說法上師名爲法幢大師者,誠心贊歎發菩提心與出家功德。善嚴國王早已對世間安樂及國王權勢不再貪執、愛戀,一聽大師如此講法,就更欲在佛前出家,並最終親得如山王如來開許。
國王隨即問衆太子道:“你們當中有誰願當國王,並令衆生皆行持善法?”太子們則異口同聲答道:“我等皆欲出家,不願以在家身份做此類事情。請父王勿舍棄我們,孩兒亦想出家求道。”國王不安答道:“若你們都出家學法,四大部洲衆生則無依怙矣。你們中有誰能不顧自己利益、對衆生具堅定悲心,這種人真應當主持王政,並引導衆生行持善法以自利利衆。”
一千太子中有一大悲心太子,聞聽父王教言後就誠摯說道:“出家功德佛陀雖廣宣,若無依怙衆生亦可憐,爲利衆生吾願持王位,終生守居士八關齋戒。”大家聽後均贊以“善哉”感歎,並舉其主持國政。善嚴則與九百九十九位太子一起出家,精進修持後終獲五神通、總持、法智等功德。
大悲心國王則于每月叁十日爲大衆宣說佛法奧義,並令四大部洲衆生皆行善法。當時有九億兩千萬衆生發下無上菩提心,並全部在如山王如來前出家,且獲不退果位。
當時之善嚴國王即爲後來之商主天子;說法上師則爲文殊師利菩薩;一千太子即是賢劫千佛;大悲心太子即是釋迦牟尼佛。
福光王子出家
無數劫之前,義成慧如來出世說法,當時人壽爲一億年。具光國王即于彼時統治六千萬由旬內之國土,國王所居宮殿純以七寶製成,名爲寶光王宮。人人皆謂國王財富圓滿,而國王所生太子福光更是相好莊嚴,福光降生時出現一千七寶寶藏,王宮內也現出七人身量之七寶,且整個瞻部洲人衆皆生歡喜心,就連身陷牢獄之人亦得到赦免釋放。
王子長大後精通一切世間技巧與文藝,淨居天天人也于夜晚時分以偈頌形式爲其宣說應不放逸、無常、以及妙欲過失、希求菩提心功德等佛法。他將天人所有話語都牢記心間,在十年中去掉昏沈、掉舉、嬉笑、希求財物等過失、習氣,一直專心思索佛法意義。每當看到輪回衆生無有悲心之舉動,王子便覺其可憐並沈默不語,進而更是苦苦思考此類問題真義。
父王爲令太子無憂歡樂、盡享今生,便在某地特意造出一勝喜城市,城中南北縱貫有七百余條道路,各個暢通無阻。且又遍布七寶鈴铛、黃金璎珞、珍珠及珍寶華蓋,整個城市完全用此類奇珍異寶而爲嚴飾。國王又栽種一千棵寶樹,樹與樹間皆以六根珍寶線相連,中間多羅樹交雜林立千萬株。具光國王還爲太子安排歌女、舞女各五百名,要求她們務必能常常令太子生歡喜心。爲使太子感覺人間妙欲實爲勝妙,國王又在各個交通路口精心陳設、擺置乘騎、妙衣、飲食等物,希冀太子能隨意享用無盡財富。勝喜城中由珍寶所成之宮殿長達一由旬左右,一百座牌坊嚴飾之宮殿內,太子享有千萬寶床。宮殿所在地尚建有花園,花園中遍植郁郁鮮花;八百棵寶樹臨風而立;寶梯通達各處;一百零八個獅子口噴泉恒常湧流香潔之水;鮮花常開不敗;萬千蓊郁綠樹以珍寶線相連,微風拂過,悅耳音聲不絕于耳;整個花園上方全爲珍寶網覆蓋以擋微塵……
宮殿中寶座成千上萬,每一寶座上皆蒙秀美綢緞;王子寶座則由七寶製成,有七人身量般廣大,上鋪各種柔軟布匹與華麗坐墊;寶座前置有檀香、沈香等各種香,袅袅清香不絕襲來;每日早晚各叁次,都有專人遍撒鮮花;宮殿內外黃金旗幟隨處招展;珍珠、珍寶光芒自然明亮;寶樹上數百飛幡迎風舞動;花園中之衆多如意寶天然放光,光明照徹整個世間;飛鳥鳴禽怡然自樂,八哥、鹦鹉、長頸鶴、孔雀、當歌、妙音、共命鳥等等,皆出天籁之音。整座花園與天人花園無有二致,且具足百味甘美飲食。
當時園中多有十六至二十歲少年,齊集王子身邊尋歡作樂;擅長工巧、文藝之年青人也全部彙聚此處;太子父母愛子心切,又爲福光覓來兩千萬美女,親友也送來兩千萬美女,城中諸人亦送來兩千萬,尚有其它國王贈與太子美女兩千萬。所有美女均靓麗端妍,且全部年滿十六周歲,兼以精通歌舞及種種令男人銷魂之術。她們各個滿面笑容,娴熟掌握有關引生貪欲之各種技藝。無論身行何處,全身香氣都會如青蓮花般四溢彌漫。
就在這等溫柔鄉中,福光太子依然不爲眼前美色、歌舞所動,他根本不貪執此類妙欲,且堅定認爲所有這些全是毀壞善法之因。他想到:我無需享用這些美女,正如一人如若遭遇劊子手,逃命尚且不及,就算碰到稀有、難得宴會又怎會妄生歡喜?福光太子即如是對美女等各種妙欲均無有任何稀奇、貪愛心。他在十年時間中都恒常思維道:我何時方能從此種與自己不相應之環境中獲得解脫?什麼時候才能以不放逸之行爲精進行持善法?除此之外,他從未執著所謂莺歌燕舞、佳麗如雲。
衆美女後將太子行徑統統上告至具光國王處,她們委屈說道:“你家太子從不享用我們,因他根本就不喜歡我們。”國王急忙與八萬國王一同前往太子住處,剛見王子,具光就淚流滿面。他跪于太子面前,隨後又起身哀告道:“我甚是爲你行爲擔憂,不知你何故不喜歡我們爲你所做之事?是否有人對你做下令人不悅之事?若有此事,你不妨直接道來,我定會嚴懲他們。我爲你營造天堂般之環境,能擁有這喜樂園林,還有何等不滿足之心願?你快快說來!如帝釋天一般之財富,如天女一般之美女,你樣樣具足,你實在應該開開心心、痛痛快快快與她們共度美好時光。”父王以偈頌方式如是勸說兒子。
深深明了貪執世間過失、已對妙欲徹底生厭之太子聞言說道:“有衆生正心甘情願墮入輪回網,而孩兒則堅定希求解脫,請父王認真聽我表白心志:我並非讓人得罪,亦無有人對我做令人不悅意之事,只是我自己對世間妙欲已無任何興趣而已。”王子隨即又以偈頌方式將女人過失、諸天人對他所傳教言、自己喜歡寂靜地之理由,一一向父王娓娓道來。
王子長時間內都呆坐宮殿,同時心生厭煩。他與衆多美女只是行、住、坐在一起,從未與她們共陷昏沈、睡眠。福光晚上獨自坐于房頂上,夜半時分,他看見淨居天天人皆在虛空中任意遊走,又聽到他們贊歎佛法僧功德,其所宣說令太子渾身汗毛直立、熱淚盈眶。他不覺雙手合十問天人道:“你們在贊頌誰之功德?你們在空中如此行事,讓我聽到你們話語後心生安樂。”諸天人則對他回答說:“我們正在講述、贊歎義成慧如來與跟他同時禅定之比丘功德。”福光太子又問:“此如來是何形象?又應以何種方式見他?”諸天人便詳細向其介紹了如來之相好莊嚴與諸種殊勝功德,王子聽到他們對佛法僧之贊歎後歡喜非常,內心從此就此專注于佛陀、佛陀眷屬與佛法,同時又再次思維貪欲過患。他心中由衷想到:在欲界中被煩惱纏縛而放蕩不羁之衆生,始終也無法得到真正快樂。他們不僅得不到恒久樂趣,更不用說無上圓滿佛果。我一定要見到如來!但若從正門出入,恐衆多親友都會製造違緣,不如從屋頂上直接跳下幹脆痛快。
想到這,王子就面向如來方向縱身躍下,同時祈請道:“請義成慧如來以一切智智了知我心態,並多加垂念。”結果義成慧如來即刻便伸出右手,並且手放光芒,馬上就在萬丈光芒中觸摸到王子。光中隨即化出千萬朵蓮花,如車輪般大小。蓮花又發無量光芒接觸王子軀體,當蓮花光漸至王子身邊時,王子便端坐蓮花之上,一邊飄向如來,一邊向佛陀合掌,且連說叁遍“頂禮如來”。光芒隨後漸漸縮小,王子則已來到如來面前。
福光千百次向義成慧如來頂禮,並以偈頌誠摯祈請如來。如來已了知福光清淨心地,就給他宣說了廣大清淨之苦行,使他當下獲得解脫功德與五神通。福光得到神變後,一會飛上虛空向如來撒花,一會又安坐下來贊歎如來功德:“具足相好無垢月,金色如來前頂禮,叁界無等汝離垢,遍知如來前頂禮”。
福光是夜即住于義成慧如來處,結果第二日天亮後,具光國王聽到一片美女哀哭之聲。國王連忙趕來尋問,這些人全說王子已無影無蹤。國王聞聽後,先是哭泣不止,隨後便倒地昏厥。醒來之後就開始百般在城中尋找。城中天神告訴他說:“福光太子已前往東方拜見、供養義成慧如來。”
國王、王妃率成千上萬無量衆生立即趕往東方,到義成慧如來面前後,衆人皆頂禮、贊歎如來,並在佛前爲獲無上菩提而莊重發願。如來當下即了知國王清淨心地,便爲其宣說了菩提中永不退轉法門。福光王子則趁此機會在如來前請求道:“請如來及眷屬到我所住城市中應供。”如來聽罷默許。
王子又對父母、美女說:“請你們歡歡喜喜盡快回國,馬上著手裝飾勝喜城以供養如來。”人們聽到後均非常高興。
王子將勝喜城裝飾好後便開始供養如來,他備有五百種甘美飲食與佳肴珍馐,盡心盡意供養如來與比丘僧衆,並爲衆比丘在七寶宮殿中廣陳寶座、珍珠華蓋、璎珞。宮殿左右各有花樹,此時也與白蓮花水池一道廣爲裝飾,皆披以無量無邊種種華麗布匹。王子每日都以布匹、妙衣等物對衆比丘行盛大供養,必令僧衆各個滿足、適意。
福光就這樣于叁千萬年中不顧自己睡眠、克服本身昏沈,精進供養如來及其眷屬,除供養佛陀外,他無有任何其它作意。如此長之時日內,福光不生貪心與損害心,也從無産生過分別念。他連自己身命與王位都不顧惜,更何談貪執其余財物。他以此種方式承侍如來,從如來處所聞受之教言,全部過目不忘,過耳即存,無需第二次再向世尊討教。
在…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上冊) 四 持戒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