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持,嚴守不殺生等戒律。後來這些衆生均在死後轉生爲人,並最終得寂滅果位。
從飓風惡浪中脫險
戒律清淨、如法修持之人,以其谛實語之力能成辦一切事情。
無等大師釋迦牟尼佛過去世時曾爲一商主,非常精于觀察天象。他能無誤判斷東南西北方向、星宿及各方突然出現之征兆所表吉凶;同時又擅區分時、非時差別;且可依憑魚、水顔色等對大海進行觀測;尤善于以堪輿、飛禽走獸之相了知大海方向。商主非但長于此道,更可貴者乃在于恒時具備正知正念,永無懈怠、睡眠陋習,又能忍耐寒熱之苦,從不放逸並心態穩固。
商主對海上航行事宜,諸如返航、前行亦十分精通,故而每每出航都可順利返回,人們因之而稱其爲善度。善度曆來一帆風順,所做事情樣樣圓滿吉祥,因此諸商人對他皆恭恭敬敬,經常祈請他帶領大家前往海中取寶。
一次,有巴得嘎匝地方商人欲往金洲海中取寶,他們便祈求善度能當商主。善度回答說:“我現已年邁體衰,何能率衆取寶?”衆人懇請說:“商主無需太過焦慮,只求你能坐鎮商船,余事均不需你系挂于心,如此就能令諸事順利、吉祥。”善度聞言不覺心生慈悲,他隨即同意隨船前往大海。衆商人均希望在善度領頭下,此番取寶能滿載而歸。
衆人航行多時後,突見海中大小魚群來回穿梭、行動惶恐。而北方海域,風掀海浪之聲也如雷霆陣陣。珍寶、大地顔色皆動蕩變幻,現出種種色彩,有時海浪之色亦絢爛美觀。此乃非天、龍王于海底交戰所致,大海才相應呈現此種變化。
到下午時分,海上開始刮起飓風,天空烏雲密布,整個太陽光芒均被烏雲遮蔽。大海翻起巨浪,咆哮怒吼、聲震如雷鳴。烏雲當中又炸出驚雷滾滾、閃電霹雳,漸漸吞沒日輪,以致黑暗完全降臨。狂風暴雨挾裹滔天巨浪輪番襲來,頓時就使衆商人陷于極爲恐怖之狀態。他們害怕異常,便紛紛祈禱各自所崇奉天尊。
猛浪狂奔、大風恕吼,衆人幾日中就身不由己地被吹向遙遠之地。此時,大海中各種形象均已消失難見,惟剩海浪翻滾。大家各個人心惶惶,萬般無奈。此時,善度商主則安慰大家說:“你們再驚恐、怯弱也無濟于事,如能善巧方便,則天大困難亦可輕松應對、順利解脫,故而希望大家穩定心情,。”
衆人焦急期待能很快就望見大海邊沿,此時一人身樣、穿白色铠甲動物從商人們眼前飛掠而過。衆人急忙問商主:“此爲何物?”善度答言:“如我們人間太陽一般,此乃非人中之太陽,大家不用懼怕。不過,我們如今已離大海兩邊均非常遙遠,現正開始進入大海寶劍嘴,我們應想盡辦法盡快返回。”衆人于是努力駕船試圖回返,但因風大浪急始終無法返回。
商人們後又看見前方出現銀白色大浪,便又向商主尋問,商主回答說:“此乃白乳浪大海,看見它則表明我們現已離開原先航道。最好勿進入此區域,不要將船駛向那裏。”但衆人無論如何努力也無法掉轉船頭,他們驚恐說道:“船行太快,放慢速度都不可能,又談何返回?”
不久,衆人又看見大海翻起金色浪花,海水就如燃起火焰一樣,他們又問商主原因。商主說道:“此爲火花大海,萬勿進入。”這次商主只將大海名稱告訴同行者,至于海水爲何變化顔色則未向衆人明說。駛過火花大海後,衆人同時看見藍寶石與琥珀色大海,最後又看見吉祥草色大海,于是他們又向商主尋問。商主回答道:“此海名爲吉祥草鬘大海,凶猛如未馴服之大象一般,它能輕易摧毀我們,萬勿進入,即刻返航。”但衆人無論怎樣精進努力也無法掉轉方向。
過此吉祥草鬘大海後又碰到一藍寶石大海,衆人又問商主。商主因知道大家要遭受痛苦,于是心生不悅,他長歎息道:“此海名泥浪海,現在要返回已難上加難;若不返回,我們生命即將就此終結。”一聽商主所言,大家全感失望、恐慌至極,人人心慌意亂,各個歎氣無語。
最終,商人們已隨浪漂過全部大海。此時太陽隱而不現,大海又生變化,所有海水盡皆向下流去,猶如峽谷中湍急水流一樣。巨浪連天與冰雹降下之音聲混合一處,直如竹林著火一般噼啪出令人惶恐之巨響。衆商人內心焦急不安,他們眼含失望望著四方,心情極度慌亂。他們最後全集中在商主面前說道:“我們如今聽到可怕音聲,心中萬分焦灼。而海水也全都向下流注,大海如是令我等恐怖,這到底是何原因?”
大商主也面帶焦慮之色說道:“我亦深感遺憾,現如今無論船行何處都已無計可施,我們已入死海之中,正如落入死主閻魔虎口一樣。”商人們聽罷頓覺自己真正進入死亡大海,再無任何生還希望。想到不可能再返回人間,有人便放聲痛哭;有人則呻吟哀叫不已;還有人則萎縮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知跪在那裏一動不動;另有些人就拼命祈禱帝釋天、太陽、多果天神(藏文原意不明)、婁宿(二十八星宿之一)、財神、海神等各自所信奉之神明,一直祈禱並皈依不停;有些開始猛念咒語;有些祈請天女;還有一些就幹脆跑到商主面前哭訴:“我們已遇大災難,只能祈禱具大威力的你;我們面臨最危險時刻,請你務必慈悲救助。”
大商主便以慈悲心安慰他們道:“我料想我們大家應該能擺脫此種困境,你等實在可憐,但不必失望至極,大家安定下來後尚有生存可能。”一聽還有生還希望,衆人馬上感覺現在可能尚未處于最後關頭,于是便漸漸安穩下來,全都專注于商主,聽他吩咐,
慈悲善度此刻將法衣挂于右肩,右膝跪在甲板上,以虔敬心祈禱佛陀道:“所有佛陀及天神、海神請谛聽:從出生到現在,我根本憶念不起自己曾殺過任何衆生。以此不殺生之谛實力,祈請加持我們所乘商船勿入漩渦中心,能直接返回。”善度剛剛說完,狂風巨浪立即向相反方向奔去。
親睹此種情景,大家全感興奮、稀奇,于是就全部向商主頂禮感謝,並異口同聲說道:“船返回了!我們所乘之船開始返回了!”大商主讓他們升起風帆,衆人全都樂意聽受商主命令,他們挂起風帆,飛速駛向出發地。
此時雨水頓息,大海又回複平靜狀態,人們心態也徹底安穩下來,大家全都歡喜充滿。至晚上半夜時分,整個天空湛藍一片,烏雲散去、群星璀璨。後半夜時,商主對衆人說:“我們已回至泥浪海,可將此處泥沙石礫帶上船來。如此一來,船就會增重變沈,不容易再返回危險之地。此等泥沙均爲吉祥之物,必會令你們獲得順利、圓滿,希求財物之願望亦可得以滿足。”
衆人聽從善度吩咐,諸天人也開始指點商人們如何行事。衆商人心中想到:這是善度大商主與諸天人在爲我等指點。他們便將泥沙石礫裝于船上,又將藍寶石等珍寶也裝在船裏。至夜晚時分,船行至巴得嘎匝地方。第二日,衆人發現船上已遍滿金銀、藍寶石、琉璃等寶物。當輪船終抵岸邊後,大家皆歡喜贊歎並恭敬大商主。
湖中大魚
具有清淨戒律之人即生當中就能成辦一切所欲,生生世世獲取利益更毋庸置疑。
無等大師釋迦牟尼佛曾有一世轉生爲一中等湖泊中一條大魚。此湖泊中處處皆爲嘎拉哈花與白、紅、青等色蓮花所嚴飾,天鵝等飛禽自在翺翔于湖面,圍繞岸邊則布滿綠樹與別種花朵。當佛陀示現爲這位魚王時,因其多生累劫恒修利他心之故,爲魚王時依然不忘以利他心對待所接觸之衆生。它看待其余魚類就如父母護兒一般慈心相向,始終將饒益它們挂在心間,如遇違緣,則想方設法帶領大家擺脫違緣危害。以此緣故,湖中魚兒皆能和睦共處,魚王也以種種善巧方便爲其宣說方便法門。後來,整個魚群生活興盛,就如人間國王如理如法治理國家一樣,在魚王統領下,魚類生活亦圓滿和諧。
其後因衆生福報漸趨薄弱,負責降下雨水之天人也浪蕩不羁,乃至最終竟不降滴雨,湖水便失去以前煙波浩淼之景象。及至春天來臨時,烈日炙烤、強光灼人眼目,再加大風鼓蕩,湖面便迅速幹涸起來。水量日日減少,後終成一小水池。而鹞鷹也趁此時機前來殘害魚類,其它趁火打劫衆生更不必多言。
此等可憐魚兒在拼命掙紮中內心痛苦不堪,有些已無法挪動,短時間內就已發展至這般慘象。魚王目睹之後頓生悲心,它心裏想:我們魚衆此番是真正遭遇大不幸了。眼見湖水天天縮小,我們生命逐漸逼近死亡,而降雨又異常困難,欲逃亡連道路也尋覓不著,能將我們帶往別處之衆生亦無有蹤影,急于損害我等之怨敵卻時刻都在增加,若所剩湖水也幹涸無余,這些怨敵便會親口吞吃掉我們,這可如何是好?
此時,魚王自己心中明白:看來只有依谛實語之力方能對解脫困境帶來利益。明了此點問題關鍵所在後,具大悲心之魚王不覺滿含慈悲之意發出一聲長歎,他眼望虛空發願道:“從小至今,即便遇到再大困境,我也想不起曾故意殺害過任何衆生。以此谛實力加持,願天王能降下雨水,願湖泊能再度水勢浩大。”言畢,即以福德增上力、真實加持力、喜歡魚王之天龍、夜叉威力,虛空頓時集聚起烏雲,隨即電閃雷鳴,大雨開始從天瀉下,就好似斷線水晶珠子一般铿然墜地。于是大地又開始滋潤,湖泊中水也隨之增盛。魚類衆生看到尚有希望生存于此,各個歡欣鼓舞;而欲食魚兒之飛禽只得紛紛飛離此地。大魚王也心生歡喜,它看到雨水從天而降,不覺祝願道:“願雷聲和著雨水不斷湧流。”
雨如是降落很長時間,帝釋天聞知也生大歡喜心,他對魚王說道:“能降下如此大雨全憑你魚王真谛威力所致,只是世間衆生太過可憐,從不知利他清淨行爲之功德利益。從此之後,我也要多多助你。因你功德力護佑,此地未來將不會再遭遇違緣。”帝釋天說完即隱身而去。
另外,釋迦牟尼佛往昔曾轉生爲森林中一沙雞仔。當時因兩棵樹木磨擦燃起大火,沙雞仔看到森林中多有衆生便自然生出悲心,它將翅膀泡在水裏,然後抖落水珠于正燃燒之森林上方,同時大聲祈請道:“此地有衆多不能飛翔之禽鳥,請大火馬上…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上冊) 四 持戒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