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上冊) 叁 布施品▪P14

  ..續本文上一頁地。國王不妨前往一遊。”(大香樹,叁十叁天善見城外東北隅,有諸天會聚之如意樹,稱爲畢集穿地之樹,根深五十由旬,樹高一百由旬,枝葉旁蔽五十由旬,廣袤一百五十由旬,周四百五十由旬,花瓣盛開逆風香溢五十由旬。)國王便對衆眷屬說:“此綠色園林正是大香樹林,你們也應前去安享五種妙欲。”

  這時,山頂上又聚集起似白雲一般之物,自乳國王便問住天夜叉:“此又是何物?”住天夜叉說道:“此乃爲諸天天人坐禅靜慮之善法堂,此地環境美妙,國王理應前往賞玩。”自乳國王同樣向眷屬如實介紹,衆眷屬均歡喜前往。

  國王隨後又向天人城市進發,端妍天城長二千五百由旬,周圍一萬由旬,外有七層黃金園林圍繞,內含天人種種善妙之物。衆天人、天女皆于此城中享受五種妙欲,各個歡喜悅意。當國王與眷屬抵達城邊時,諸天人因深感恐懼而迅速關上城門,並用鐵杵將大門頂住。自乳國王則張弓搭箭,同時又吹響海螺,結果天人宮殿六十二扇大門自然打開。

  帝釋天與衆眷屬不覺心中想到:這人爲人間自乳大國王,極富威力、福德,無人可擋。衆人便欲用各種物品迎接,在其種種供品隊列中,國王一人進入帝釋天王宮。天人們爲天王、衆大臣准備好坐墊,然後又給自乳國王備好。自乳國王馬上心中暗想:這最低之坐墊定是爲我安排。想到這裏,他便發願:“我若能與帝釋天平起平坐才爲善妙。”隨其心願,帝釋天立刻就分自己座位一半與他,于是國王便與帝釋天平等坐于一個坐墊上以示二人地位平齊。此時,衆人看到人間國王與帝釋天王無論相貌美醜、功德大小、說話方式均無有差別,只不過帝釋天王眼不眨、行走稍快一點而已,其余皆無任何差異。自乳國王如是與帝釋天同等享用天人五種妙欲,時間爲叁十六個帝釋天全部壽命集合。

  當叁十六位帝釋天中最後一位執政時,非天向天人發起攻擊。天人宮殿外五層護牆均已被非天軍隊層層攻破,諸夜叉急忙請示帝釋天,帝釋天立即率天人部隊與非天展開決戰。怎奈帝釋天無法打贏非天,最後只得倉皇跑回宮殿、緊閉天宮大門。

  自乳國王則自告奮勇對帝釋天說:“你安住這裏,我去迎戰。”說罷,國王便率領八十萬眷屬騰身虛空,手執弓箭、口吹海螺。非天聽到聲音後互相詢問道:“執弓箭、吹海螺者是誰?”衆非天中有答話者說道:“此是自乳國王與其部隊所出音聲。”非天聞言頓感恐懼,同時也深感稀有,他們又與天人繼續作戰起來。

  平日交戰時,雙方皆是面對面對打,而自乳國王此時則騰身虛空、立于非天之上。非天不覺納悶問道:“我們上面虛空中統領浩浩蕩蕩隊伍者是誰?”有非天答說:“他乃人間國王自乳王。”非天無奈想到:在我們上面、坐于馬車上之軍隊,具相當威望與福德,看來我們根本無法贏得勝利。想到這,所有非天都害怕異常,于是就紛紛往回逃竄而去。

  眼見非天已遭受失敗,自乳王便問衆人:“是誰奪取勝利?”大臣們全都回答說:“毫無疑問,肯定是國王得勝。”自乳國王聞言就沾沾自喜地心生一念:看來叁十叁天天人皆無法與我相比。他隨即又想到:我已成四大部洲轉輪王,帝釋天亦分一半座位與我,我之威力已超勝一切人。如此看來,我不應再與帝釋天同坐,我應趕走帝釋天,成爲人、天唯一怙主。剛生起此等心念,國王便將自己福報全部自行失毀。以此緣故,自乳傾刻就墮落到瞻部洲、以前所住之舊王宮門口。

  墜地同時,自乳便患上嚴重疾病,已近臨死關頭。國中大臣、醫士、咒土便全部來到他面前問道:“如果國王不久即告圓寂,衆人若問何事發生在國王身上,我等該以何作答?”自乳國王氣息微弱地回答說:“他們若如此尋問,你們即可如是回答——自乳國王原本具足七輪寶,統領四大洲,圓滿擁有人間一切財富。後至叁十叁天,更是享盡五種妙欲。但他自己不知餍足,才致最終落此地步。”國王隨後又宣說一偈:“雖降銀幣雨,貪者無滿足,智者于妙欲,知苦多無益。天人之妙欲,亦不生歡喜,如來正等覺,聲聞喜滅貪。雖具如雪山,高大之金山,然仍不滿足,智者知此理。明此苦因後,誰樂世妙欲,世財爲苦根,爲斷當精進。”國王又廣行上供下施,隨即又作一偈:“痛苦短命在來世,故應積福廣行善,求福之人多布施,今生來世享安樂。”

  城中之人全部聽聞自乳國王即將入滅消息,成千上萬衆生便相繼趕來看望。國王爲他們宣說貪欲過患與在家之種種過失,並譴責貪著世間法之各種過錯。衆多臣民聞言後即遠離自己家庭,與很多仙人一道前往清淨山林中出家,並精進修持四梵住。遠離貪心後,此等衆生皆得以轉生梵天天界。

  自乳國王從孩童長至到達叁十叁天期間,經曆過一百一十四位帝釋天統治之時日。帝釋天壽命應如此計算:以人間一百年爲叁十叁天一日,若叁十叁天一月有叁十天,一年有十二月,則一個帝釋天壽命等于叁十叁天天人一千年壽命;以人間壽命推演,則一個帝釋天壽命等于人間叁千六百萬年;一百一十四位帝釋天壽命即相當于人間四十一億零四百萬年,自乳國王即于此時日內恒享人、天妙欲。

  有律藏言,自乳國王經曆過八十四位帝釋天統治時日,此乃文字錯誤,並不可取。有些公案與其它曆史記載與本傳記也不盡相同,此中原因在于本傳乃結合廣與略兩種文本之故。

  如上所述自乳國王在天界經曆過叁十六位帝釋天之統治,其中第一個分與國王一半坐墊之帝釋天,即爲後來之迦葉比丘;國王欲趕走之帝釋天即爲後來之迦葉如來。因他當時乃爲一了不起之具威德大善知識,而自乳國王那時卻對他心生惡念,以此之故,自乳國王福德即刻滅盡,立墮瞻部洲中,且患上嚴重疾病;當時之自乳國王即爲後來之釋迦牟尼佛。

  至于自乳國王爲何能在天界享受妙欲,此中緣由如下所述:

  拘留孫佛出世時,有次到王宮花園賞玩。當時有一賣糧食之商人望見佛陀相好莊嚴、令人視而不厭,便用手抓起豌豆,以供養心向佛陀身上撒去。其中有四粒豆落入佛陀所捧缽中,一粒落在缽邊沿上,還有一粒落在佛陀頭上。以此因緣(四粒落入缽中),此人(即後來之自乳國王)得以在四大部洲享受安樂;又因一顆落在佛陀頭頂,此人便得以升至天界享受妙欲。

  而自乳國王令天降七日金銀珍寶雨之因緣則爲:久遠之前,有一威嚴如來出世,當時一商主之子正行婚嫁。當地有一規矩:女人嫁與男人時,應攜帶娘家所送嫁妝,而此女人家中所給嫁妝乃爲由四寶做成之花。商主之子攜妻子及四寶花前往自己家中,上路之時,正好碰到威嚴如來出遊。他看見如來相好莊嚴後頓生信心,立刻就從乘騎上下來,將四寶花供養佛陀。威嚴如來則馬上顯示神變,將這朵四寶花變爲如車輪一般大之鮮花,且始終跟隨如來行、住而不離去。商主之子信心大生,就將剛才所行供養功德普作回向。以此異熟果報成熟,此人先成善見國王,所居王宮純由金子製成,與兜率天宮毫無二致。後又轉生爲自乳國王,還是依此因緣而令天降七日金銀珍寶雨。

  釋迦牟尼佛曾對勝光說過:“你應了知,在此世間,以五種妙欲皆得滿足後死去之人實屬罕見,不能滿足而死之人則人數衆多。”

  釋迦牟尼佛因地時之經曆、故事,善巧方便地向衆人說明了福德之力、業力感召、貪執妙欲之過患等等不可思議之理。因此若想自己得樂者,就必須盡心盡力、全力以赴斷惡行善,而且絕對不能對貪欲起貪執。應減少妙欲追求,盡量不生貪心。

  《父子賢慧經》中所記載之勝譽王故事,與此處自乳王故事大致相同。此經中所述聖天國王之公案,也與本公案基本相同。另外,釋迦牟尼佛過去世時曾爲善見轉輪王、善財童子、知時婆羅門、革夏王子、叁橛惡王、大天國王、輪輻王等人時,也是依靠大勢力、大布施利益衆生,這些行持均在律藏典籍《律本事》第四十叁回中有詳細介紹。

  西吾國王舍身護鴿

  釋迦牟尼佛曾有一世示現爲頗具威力之西吾國王。當時帝釋天即將面臨死墮之苦,已現出種種死相。他悲哀說道:“世間佛法已經隱沒,菩薩也不再住世。我如下墮,又將皈依誰?”痛苦、焦灼之際,一天人名布修嘎瑪者聞言答道:“人間有位西吾國王,一直心地穩固、精進不懈地行持菩薩道,不久之後,他定會成佛。若你前往皈依,你所有之一切恐怖障礙均可得以遣除。”帝釋天頗感懷疑地問道:“他是否是真正大菩薩?我倆還是親自看過之後再下結論。你不如變現成一只鴿子,我則變爲一只鹞鷹。你前往西吾國王那裏尋求庇護,因我在後面一直猛追不舍。此人是否真正證悟真谛,那時自可見出分曉。”

  布修嘎瑪爲難說道:“大天王,對如此之大菩薩,我們只能恭敬供養,又豈能損害?做這等爲其帶來麻煩、傷害之事,實不應理。”帝釋天則勸解他說:“我們又不是以害心欲加害于他,此種觀察就如冶煉黃金一樣。如欲了知菩薩本來實相,對其就理應試探、檢驗。”

  布修嘎瑪只得答應變成鴿子,帝釋天則立即變成鹞鷹,一直緊盯鴿子不放,試圖將之捕于爪下。就在鹞鷹即將逼近鴿子之時,鴿子慌不擇路鑽到西吾國王腋下,懇請救其一命。

  此時鹞鷹也飛到國王跟前說道:“這只鴿子本是我囊中之物,我現已饑餓難耐,請速將鴿子交出。”國王則以悲憫心說道:“凡皈依我之衆生,我發願定不舍棄他們。因此,我絕不會將這只鴿子交給你。”鹞鷹冷笑道:“你自謂救護一切衆生,但卻連食物都不肯送還我,難道我不包括在一切衆生之列?”國王誠懇解釋說:“我送你其它肉食用,不知你能否滿意?”鹞鷹繼續刁難說:“那也可以,只不過我一定要吃新宰殺動物之肉。”

  國王聞言心中暗暗思索:殺一衆生以布施與它,如此死一個、養一個,此種行爲怎能應理?除我之軀體以外,凡有生命者無一不熱愛自己肉身。想到這裏,國王拿起鋒利刀子就割下自己大腿肌肉,欲以此方式拯…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上冊) 叁 布施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