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上冊) 叁 布施品▪P15

  ..續本文上一頁救鴿子性命。鹞鷹則緊追不舍地說:“若你真欲救其性命,那就必須給我等同于此鴿重量之身肉,因此需將你所割下之肉過秤稱重。”

  國王即刻取來杆秤,將鴿子與自己大腿肉稱量比較,結果發現自己大腿身肉根本不夠份量(因此鴿子重量太重)。國王于是又割取自己肋下肌肉與其它部位肉塊過秤稱量,結果還是難抵鴿子重量。西吾國王最後站起身來欲將自身全部壓在秤上,但因身肉已大半割舍,故而無法起身,並且終因體力難支、流血過多而致倒地昏厥。

  但當國王經曆很長時間終于蘇醒後,他仍自我譴責道:“我之肉身從無始以來直至現今,都只能在叁界輪回中感受諸多痛苦,根本無法成爲獲取福德之因。現在實在應該抓住機會、精進布施而不應懈怠。”國王于是便以頑強毅力爬上杆秤,且以歡喜心由衷說道:“如今,我布施大願已圓滿實現,真乃善妙無比。”

  此時,大地六次震動,色界天人來至西吾國王面前虛空中。他們看見大菩薩不顧惜生命、以身體厲行苦行後,皆感動落淚,淚水似傾盆一般從天而降。天人又降下花雨以爲供養,帝釋天也現出原形。他問國王道:“你爲何要如此行事?你所求又爲何?你有無生後悔心?”

  西吾國王之回答與前文吉祥部國王等人行布施時,面對同樣問題所做之回答無有兩樣。最後以其未生後悔心之谛實力。國王身體又恢複如初。

  釋迦牟尼佛又曾有一世示現爲另一西吾國王,恒以自身所擁有之一切布施給所有衆生以滿其所願,特別對病苦者,更是關愛有加。

  此時有一已遭衆多醫生舍棄之可憐病人來到國王面前,請求西吾王道:“祈請國王慈悲助我治愈我所患疾病。”國王趕忙喚來衆多醫生爲其診治,但醫生們在做過檢查後均說:“此人之病已很難用藥物治療,如果有一人從降臨人間開始,一生都未曾對衆生生過嗔恨心,則以此人之鮮血和以青稞湯,連續給病人服用六月方能使疾病痊愈。”

  國王于是四處打探,但均未搜尋到如此之人。國王不覺心生一念:不知我自己是否從未生起過嗔恨心?不如先去問問姨母。國王便先向姨母打聽:“我以前是否對衆生生過嗔心?”姨母回答說:“孩子,從你到我懷中之後,我自己都未曾生過任何嗔恨心,又何況是你。”國王又跑到母親那裏尋問:“我以前是否對衆生生過嗔心?”母親回答他:“從你降生到現在,我都未曾對衆生生過嗔恨心,更何況是你。”

  國王聽後非常高興,心想這下我可以放心布施。于是他便對醫生說:“你們可速速抽去我血,以給那名病人治病。”衆醫生均不敢答應,國王便決定自己動手。他日日從血管中自抽鮮血,並將之裝入器皿中,與青稞湯混和後喂與那位病者。

  所有與國王關系親密之眷屬知道此事後均痛哭哀傷,而其它地方民衆有些則議論紛紛道:“國王爲一人就舍棄如此多之衆生,恐非如理。”他們甚至還因此而譏笑國王。

  等病者完全康複之後,國王身體已成千瘡百孔,並徹底喪失所有體力。後來承天人加持,國王體力才得以大致恢複,基本可以生存下去。待那人病好後,國王又將五座大城市交予他管理。

  衆人聽說後均感稀有,他們紛紛問此人道:“聞聽西吾王對你有大恩惠,此事當真?”

  誰料那人卻翻臉不認人地說道:“國王從未施恩與我,他之醜惡鮮血倒在地上、送與別人又有何稀奇?”結果剛剛如是說完,這人之家居房舍立刻燃起大火,一切財物盡皆焚毀無余。

  王子施藥

  釋迦牟尼佛曾有一世成爲一名爲西吾揚之國王太子,當時他腿部肌肉已變形萎縮,醫生診斷後就對國王說道:“如能找到共命鳥,取其身肉與酥油等營養食物混和在一起則可治愈此病。”國王于是積累起酥油等其它營養物,但十二年中都未曾逮著共命鳥。此時,醫生便向一捕鳥人尋問,捕鳥人回答說:“要抓共命鳥可拿一鏡子、一只馬雞前往大海邊設好羅網。先令馬雞在鏡子裏顯現,馬雞一看到自己鏡中影像就會自然鳴叫。它一叫,共命鳥就會聞聲而來,此時即可趁機將其捕獲。”捕鳥人如是將抓捕共命鳥之方法傳授與國王。

  國王馬上派人如此行事,終于捕獲到一只共命鳥。那時,我們所處之世界剛成形不久,各種動物、畜牲都能講人語,共命鳥就用人言對抓捕它之衆人說道:“你們何故要抓我?”這些人便將前後經過講與共命鳥聽。共命鳥就說道:“你們若將我釋放,我即可送與你們與我身肉功效相同之妙藥。”國王手下疑惑問道:“與你身肉能力相同之妙藥到底爲何?”共命鳥說:“我沐浴過後之水就具足我身肉全部力量,這樣既不用殺我,又可得到如珍寶一般之妙藥。”

  國王手下非常懼怕國王,他們不敢放走共命鳥,就將之帶往國王那裏,並將大致經過彙報給西吾揚。國王親問共命鳥有無此事,共命鳥回答說:“國王,我沐浴過後之水確實具有與我身肉同等功效。”“國王便專門爲它安排七個水器,等洗完之後,共命鳥在休息時突然飛到屋頂之上,以遠離一切恐怖之心態說道:“最初是我有些犯傻,不明不白做此類事情,如今該輪到國王了。你們未捆綁我,現在事情又已圓滿,我也該趁機離去。”說完共命鳥就遠走高飛矣。

  此時,在一雪山山腳下住有五百緣覺,中有一人腳部亦患有萎縮症。衆緣覺便對此人說:“尊者,你應前往城中依醫生教導治病。”此緣覺卻說:“所謂死亡,人人皆不欲擁有,也不希求,但怎奈卻無一人可免。如此看來,決定到來之死亡必會帶走我之軀體與生命,我再治療又有何意義?”衆緣覺紛紛勸解道:“死亡本質確實如是,但具清淨戒律之人存活于此世間,生存時日愈久,就愈能多多積累福德。而福德愈多,于善趣中所享快樂也愈發廣大。”經衆人再叁勸解後,緣覺終于起身前往城中走去。

  到了西吾揚所居王宮附近,緣覺問一醫生:“治療此病有何妙藥?”醫生答道:“大尊者,你所患疾病與國王太子所患之病無有區別。國王十二年中所積精華妙藥已被儲藏起來,若你能索要到此藥,則你所得疾患定可立即痊愈。”

  本來每當有一乞討者來至國王王宮門外時,他都會拉響鈴铛以爲招呼。緣覺來到王宮門口時,也拉動鈴铛以示有人前來。

  王子聽到後就對父母說:“門外似來一乞討者,不妨看看他到底需要何物。”父母則對王子說:“我們曆盡辛苦才于十二年中湊足治病所需藥物,你先喝下治病,然後我們再看看來者到底欲求何物。”王子雖也感到此藥稀有難得,能覓來實屬幸運,因而很想盡快喝下。但他又對門外之乞討者牽腸挂肚、放心不下,因此不欲先喝。他對父母說:“你們還是先將乞討者叫進來,否則我也無法安心吃藥。”

  國王于是派人將乞討者領進王宮,王子就問他:“尊者,你欲求何物?”緣覺便將前後經過完全告之。王子聽罷就痛快答話:“聖者,此藥還是你用吧,我若用之也無多大意義。”說完就將妙藥供養給緣覺,將此珍貴藥物一滴不剩全部以歡喜心倒入緣覺所捧缽中。結果,王子以利益一切衆生之殊勝發心,再加緣覺聖者清淨戒律具足之誓願,緣起聚合之後,以二人不可思議之發願力故,兩人身體全部好轉康複。

  此處所敘之公案,與獅子國王之欲益太子故事基本相同,稍有一些出入。

  大象舍身救人

  久遠之前,在印度鹿野苑有一梵施國王,此國王以大慈悲心治理國政,但卻橫遭五百大臣诋毀。國王聽到消息後不僅不生嗔心,反而對他們生起悲心。國王心想:若我執政有不合理之處,不如幹脆將這五百人請出國門,請他們另覓聖主。于是國王沒有加害他們,只把他們全部驅逐出境。

  這五百人來到某一荒涼沙漠島上,衆人無水解渴,各個口幹舌燥、痛苦萬分,大家都失聲痛哭起來。

  無等大師釋迦牟尼佛在因地時曾爲一只大象,就生活于此沙漠地帶。它聽到哭聲後,急忙用鼻子卷起泉水帶來給這些人解渴,又讓五百人騎于自己身上到一深山裏猛喝一頓,還引領他們自由自在吞食水果。最後大象告訴衆人道:“此山後面有一山,在其山腳下有一只大象屍體。你們要走過此荒島必得准備充足水果,否則肯定無法通過。故而你們可用此大象內髒、腸子等物以爲食糧,同時還可將水果裝進已被掏空之大象身軀,以備穿行荒島之需。”

  大象說完即向山頂爬去,並發願道:“我已將此等可憐衆生從危險境地中救出,爲徹底拯救他們,我願舍棄自身生命。願我成佛後,也能將他們從輪回荒野中救度出來。”大象邊發願邊爬到山頂,然後縱身一躍、跳下懸崖。

  衆大臣按大象吩咐來至山腳下,果然發現一具大象屍體。衆人悲哀不已地說道:“昨日賜我們以水果、甘泉、並進而賦予我們生命之大象,正是這只死象。此象對我們恩德極大,我們如何能觸摸其身體?一旦摸到,恐我們雙手都會爛掉。”五百大臣于是皆不敢用手去碰。

  淨居天天人看到後便告訴衆大臣說:“此大尊者乃爲你們而舍棄生命,你們理應按其所說行事,如此才會使他願望得以滿足。”大臣們聽到後就忍悲含淚取出大象內髒、腸子等物,並裝進水果、草葉等,然後對大象屍體恭敬供養。

  五百人後憑此大象屍體安然走過荒野之時,衆大臣一起發願道:“願這只大象成佛時,我們也能從輪回曠野中得到解脫。”衆人一邊發願,一邊離開此地。

  另外,久遠之前,釋迦牟尼佛曾有一世于印度鹿野苑爲蓮花國王,他對一切衆生均如母對獨子般慈悲愛憐,且經常廣行種種布施。當時因風雨不調,國中民衆普得浮腫怪病。蓮花王對疾苦衆生頗生悲憫,立即召集所有醫生爲國人診治,但曆經多時仍不見民衆疫情有所緩解。衆醫者均道只有若和達魚肉方能對治此病,除此之外,別無任何良策。

  國王即刻遣人多方尋找,但幾經周折也無任何收獲。後有一次當國王外出時,病人團團將國王圍攏,且哀求道:“萬望國王救我等性命,令我等擺脫疾病折磨。”國王聞言悲心頓起,且因難過、愧疚而流下傷心淚水…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上冊) 叁 布施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