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他心裏想到:我不能解除衆生痛苦,要此國王頭銜又有何用?思慮及此,他便將自己所有財富全部布施一空,又將王位讓與大太子,同時在親友及衆人前猛厲忏悔。國王還對王公大臣多加贊歎以令其生歡喜心,且數數安慰可憐病者。自己又親守八關齋戒,並于王宮頂層以香、花供養十方諸佛。最後,蓮花王面向東方發願道:“我親眼目睹身染疾患衆生慘不忍睹之可憐情狀後,願以舍棄我自己生命之真實力,入于多西大河中,變爲若和達魚。”說完就從王宮直接跳入多西大河中。
國王入水後立即死亡,並馬上轉生成若和達魚。諸天天人隨即四處宣布:“多西大河裏有若和達魚,它之身肉實爲長期罹浮腫病病人真正甘露。”聽到消息後,人們爭先恐後手執利刃前往河中割取若和達魚肉。已變成魚之國王,對食己身肉之衆生滿含慈悲,他邊流淚邊充滿信心地想到:如我血肉能對衆生有利,此則爲我最大獲益。國王如是于十二年中以自身血肉滿足衆生治病之需,並以此而令自己安處無上菩提之道,且毫無退轉。
待全部醫好衆生疾患後,若和達魚開口說道:“嗟!你們理應谛聽:我本是蓮花國王,我爲你們才舍棄自己生命變成若和達魚身,你們均應對我行持起歡喜之意。一旦我獲無上圓滿菩提果位,我必將你們都從輪回疾病中解脫,且安置你等皆處于最究竟圓滿涅槃。”聽到國王滿腔赤忱話語,新國王、王公大臣與民衆皆以鮮花等各種供品進行供養,且共同發願道:“廣行令人難以置信行持之國王,待你成佛時,願我等皆能成爲你聲聞弟子。”
梵施國王舍棄口糧
久遠之前,釋迦牟尼佛曾有一世于印度鹿野苑爲梵施國王。當時他以佛法如理如法治理國家,並令國民富裕、安樂,且遠離病苦、災荒、戰爭。國王喜行善法,又具大慈悲心,並常行布施。
後來整個國家遭遇百年不遇之災荒,衆人飽受饑荒之苦,以致全國上下宛如一餓鬼世界。民衆此時都來祈求國王,國王便將國庫所有財富集中起來,又命精于算術之人仔細算計、籌劃,最後國人平均每天每人可分得一口糧食,國王則可享用兩口。
但當時有一婆羅門卻被漏算掉,于是國王就將自己口糧勻出一口分與他,如此一來,梵施王也與普通民衆相同,每天只食用一口糧食以維持生計。
帝釋天了知此事後深感懷疑,爲觀察國王行爲真僞,便以婆羅門形象來此國土。正當梵施王將欲午餐時,婆羅門便向其討要所余之一口糧食。梵施王毫不吝惜,他甯可舍棄生命,也要將自己口糧布施與婆羅門。結果連續六天,國王都未曾進食。但他看到其余衆生都有口糧可賴以維生,便一直歡喜充滿。
帝釋天親眼目睹了梵施王所行之常人難行、難信之事,便現出原形對國王說道:“你真乃衆生無畏怙主,你如此苦行令我歡喜莫名。從今日始,你可派人廣宣,令整個國土全部做好播種准備,我即在七日內降下能生長糧食之雨水,你之國民皆可因之而耕種、犁地。”
大衆得知後都按其所說做好一切准備,其後果然天降雨水,饑荒也即告消除。最後糧食喜獲豐收,人們安居樂業。
另外,久遠之前,釋迦牟尼佛曾有一世成爲具寂國王,恒以大悲心布施一切自己所有之財物。他甚至建有一專供布施使用之場所,將飲食、衣物、珍寶等盡皆布施與衆生,王妃、太子、民衆皆得以各個滿其心願。
國王盡管以福德如是滿衆人所願,但悲心切切之國王仍然想到:我以廣大福德能滿臣民所願,不過卻未能滿足動物、畜牲之願望。不如將自己所有財富全都布施與包括旁生在內之一切衆生。國王如是下定決心,並最終想到:我亦應將自己身體布施與廣大衆生。
具寂國王隨後就前往蒼蠅、蚊子聚集之地,以自身鮮血喂飽此類衆生。帝釋天得知這樁事後,爲觀察真僞,就變現爲黑老鷹欲啖國王眼睛。國王了知黑老鷹目的後無畏說道:“若你需要,可隨意挖去。”
帝釋天爲再試國王布施誠意,就又變現爲一婆羅門前來索要國王眼目,國王痛快答應道:“我身體上下可全部布施與你。”帝釋天聞言即現出身相,且感歎敬佩不已。
又久遠之前,釋迦牟尼佛曾有一世示現爲青蓮王宮所在城中、如天女一般最美麗之女子,此顔貌端妍之美女恒喜利益衆生、饒益有情。
此地後逢大旱,滴雨未降。正當衆生遭受毒日炙烤時,美女恰逢一極度瘦弱女人因饑渴至極而正欲啖食其子。美女見之如剜身肉,她對女人說:“大姐,做此種世間最惡毒之事實不應理。”女人已大略了知美女心態。就爲其概敘自己所陷困境,然後無奈說道:“我現在只能以自己孩子爲食。”美女對其處境深感悲憫,竭力爲其講述不應食親身骨肉之原因。怎奈女人答以“不吃實在不行,因我確已饑餓難忍”,美女便自我尋思:如我回家爲其取食,在我未返回前,恐其因太過饑餓已將其子食畢。我若將孩子帶離,母親恐亦會餓死,這可如何是好?美女左右思量,最後定下決心:眼見衆生可憐如此,我必須用自身血肉以爲布施。
此時女人則對美女說道:“你居留于此,叫我如何敢食自己孩子?你還是盡早離開吧。”美女聽罷,堅定、果敢地對女人說:“如你有刀,則馬上用刀割取我身肉即是。”說完,美女就拿過利刃自己割下兩只如金瓶般乳房。割掉之後,她幾近昏死過去。
美女隨後跌跌撞撞向自己家摸索而去,丈夫見她所穿戴之華麗衣服、珍珠飾物均已被鮮血浸透,便立即從坐墊上起身追問原委。妻子向丈夫講述了自割乳房之前後經過,並再叁說道:“此女人真值得人憐憫,她已接近餓死邊緣,你尚應該布施與她一些飲食。”丈夫即按其吩咐如是照做。
對此等稀有難聞之事,衆人紛紛議論道:“美女之布施行爲,若無大悲心之人士斷不可能行持。”丈夫就以谛實力發願道:“若確實無人能行此難行之事,則願她身體恢複如初。”言畢,美女身體即刻完好如前。
帝釋天知道此事後心想:美女能舍棄自身一切,如此行持定會永留芳名于人間。我不如將其帶往天界,做我妻子。如是思維後,帝釋天就幻化成一婆羅門降臨人間,並僞裝成一乞討者來至美女家門前。美女見之後說道:“你可隨意取用你所需要之飲食。” 婆羅門並未索要食物,他只對美女說:“你因布施乳房已令自己美名傳遍整個世界,如此行事,莫非希求轉生天王所居之天界?”美女則回答說:“我只希求無上菩提。若我所言真實不虛,則願以我話語真實力立刻使我轉爲男身。”隨其結束發願,美女立刻變爲美男,帝釋天只得失落而返。
此男子之相貌仍爲男人中莊嚴偉岸者,衆人皆稱呼其爲俊男。而當地國王又無太子,衆大臣協商過後便公推俊男爲太子,他們一致說道:“俊男具足國王所需一切莊嚴之相,他乃繼承王位最合適人選。”
衆人後來待因緣成熟便爲其行加冕大典,推舉俊男當上國王。國王也如理如法以佛法治理國家,令衆生都能安居樂業、國土風雨順時、國家繁榮昌盛。
國王後于獅子寶座上莊嚴說道:“我以布施異熟果報成熟而令大家如是幸福安樂,不過此乃爲布施果報之花朵呈現,未來布施果報之最終實現,則定會令我等皆得成佛。爲此,大衆都應精進守持戒律、廣做布施。”國王以如是開示令臣民皆行持十善道。
此外,久遠之前,釋迦牟尼佛曾有一世成爲一商人之子,名爲月光。月光財富多如多聞天子一般,且素來喜行布施。月光又于衆多善知識前聽聞詩學等很多論典,並全部精通,因此而得以令自己智者美名傳遍整個世間。
月光上師有眷屬五百人,一日對月光說道:“看你悲心如此強烈,恐怕有人索要你性命,你也會歡喜奉獻。”月光則回答說:“乞討者對布施者恩德方爲廣大,因此若有衆生需要我生命,我爲何不能慈愛此等衆生?爲何要吝啬而不施與他?”
衆人又問月光:“你行布施是否爲得到天王或轉輪王果位?”月光坦言道:“我對所有輪回中之不穩固、有漏安樂皆不欲取,我只爲度化衆生而希求無上菩提。”衆人聞言,啧啧贊歎一番後相繼離開。
後有一次,月光大尊者爲滿足所有乞討者願望,便手執利刃思量:我應用自身血肉滿足旁生所願。想畢即手持鋼刀、蜂蜜、酥油等物,在親友未發覺時,趁晚間悄悄來至屍陀林。月光首先觀察屍體,如此觀修後,他已滅盡對自己肉身之貪愛。隨後就開始以刀割取自己身肉,與蜂蜜、酥油混和後喂給寄居于屍陀林中諸衆生。螞蟻及許多禽鳥開始挖食他眼睛時紛紛問他:“我們吃你眼睛之時,你有無痛苦?”月光回答說:“若我眼睛對誰都無甚利益,此才爲最可痛惜之事。如其它衆生能通過我之布施而得到利益,我才會生歡喜心。”螞蟻、禽鳥等便滿其心願,將之身肉啃齧一空。
第二日親友尋其蹤迹來至屍陀林,看到此種景象後,便問尚存活、但已奄奄一息之月光:“你何以致此?”月光便向其講述了此中經過。衆人聽後皆感痛心,月光父親及一些親友當場昏厥過去。
月光後來圓寂之時,親友均痛哭哀悼。他們將月光屍骨以火焚燒,完畢返家時,天人開始放出樂曲,並撒下鮮花。
釋迦牟尼佛又曾有一世變爲一婆羅門,等婆羅門死後又轉生爲美目帝釋天。當時整個瞻部洲出現疾疫,人們身上長出種種瘡傷,任誰也無法治愈。衆人因無怙主而痛苦萬分,就紛紛祈禱天神、龍王。
帝釋天了知此種情況後生起悲心,便變成一帝巴動物來至人間。天人則到處宣流一種聲音:“所有病者若食帝巴肉,則可解除自己一切痛苦。”人們于是蜂擁前來割取帝巴肉,而帝巴身軀卻無增無減。
後來,瞻部洲衆生所患疾病全部得以痊愈,大家在盡享安樂時便集中在帝巴身邊。衆人感恩說道:“你遣除我們疾病痛苦,我們該如何供養?”帝巴馬上顯露出自己帝釋天真實身相,然後告訴衆人說:“我根本無需你等承侍,我只希望諸位能斷除殺生等十不善業,以此作爲對我之最大供養。”衆人全部按其吩咐行事。
結果,所…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上冊) 叁 布施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