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上冊) 叁 布施品▪P8

  ..續本文上一頁我們兒女,你又默不作聲,這真令我傷心難過。”言畢即昏厥倒地。

  普度將她放于草墊之上,不斷用涼水澆灑她身體,不多久,瑪直又蘇醒過來。

  王子這才說道:“我怕你承受不了,故未向你明說。今日從遠道來一婆羅門向我討要孩子,我已把兒女全部布施與他,望你了知後萬勿痛苦,亦無需傷心。如有人索取,我連自身生命也在所不惜。希望你能隨喜我之布施。”

  瑪直聽罷稍感寬慰,她對丈夫說:“我原本擔心孩子已死,聽到他倆尚存活于世,我方感安慰。”言訖,瑪直就將孩子過去常玩之玩具抱于懷裏。此時,瑪直又望見與兒女經常嬉耍之小動物,情不自禁就邊看邊哭起來。她又看見地上零亂腳印,立刻猜想這定是婆羅門以凶暴方式將兒女拖走所致,一想到這裏,便又忍不住再叁哀歎一番。

  王子勸解道:“我們布施一雙兒女非爲獲取輪回安樂與世間名聲,純粹只爲獲得無上圓滿佛果。”聽完王子此番真心表白,瑪直方感心又重回平靜,她之心態漸漸清淨、穩固起來。爲讓王子生歡喜心,瑪直便說道:“你這種布施實屬稀有難得,將來如你要布施我,我也會心甘情願。”

  此時,整個山河大地開始震動,諸天人觀察大地震動因緣時,方才了知此乃普度王子布施兒女所致。

  帝釋天爲深入觀察普度後面之布施行爲能否持久、穩固,就于第二天幻化成婆羅門之形象向普度索要妻子。普度歡喜布施,帝釋天則現出身相,並未領走瑪直,且安慰他倆道:“無需擔心,兩小孩已平安回到你父王那裏。”

  原來當婆羅門把兩個小孩帶到西步瓦國後,國中人民親眼目睹普度王子行常人難行之布施義舉後,均對普度王子生起信心。國王則立刻買下兩個孫兒,又令普度王子火速回宮,並讓其登上王位。普度王子這下乃得以行廣大布施利益衆生,人們均稱贊他爲“大施主”。婆羅門則因賣掉兩個孩子而大發橫財,以致他朋友紛紛趨炎附勢道:“你真有福分,你已依賴上普度王子。” 婆羅門卻厚顔無恥地說道:“普度王子並未賜與我任何福分,是我自己成爲殊勝婆羅門高貴種姓供田的緣故,才致廣積財富。”如是忘恩負義之徒就是後來的提婆達多。

  福力王有大福德

  以前有一明力國王,其王妃名隱姆。王妃先産一莊嚴之子名色力,後又連續生下叁個小孩:精進、裁縫、智慧。不久,王妃又有身孕,懷孕當天,在其所住宮殿附近突然降下各種黃金雨,王妃頭頂、以珍寶所飾之天人華蓋自然出現,衆人鹹感稀有難得。明力國王便向相師詢問原因,相師答言:“大國王,這種瑞兆乃表明王妃胎中有一勝妙孩童,以此因緣,他福德力將會廣大非常。”

  此時隱姆心中想到:我欲坐于獅子座上,頭頂有白色寶傘,寶珠作柄之拂塵亦自然出現,且有人爲我執持。若能實現此等景觀,該爲何等善事!想到這,隱姆便將想法說與國王。結果王派人按其意願一一實現,如此一來,隱姆心中自然不複再生此類念頭。

  有時隱姆心中又暗自夢想:自己應坐于金銀寶座上,且親手以財寶布施、周濟天下窮人。有時隱姆又想到:我應將所有關進監獄之人盡皆釋放。隱姆有時還想逛逛花園。她甚至想到:以我谛實語之力,願我能坐在天人獅子座上對衆人宣說佛法,天人要是再能幫我廣宣佛法該有多好!這個念頭剛一出生,天人立刻幫她滿願:她端坐獅子寶座上,寶座自然騰空而起至七人高之虛空安立。此時大地震動,又現出各種珍寶所成之天人華蓋。很多人都目睹了王妃福德力,便用香、花以作供養,到她面前恭敬合掌。王妃亦前所未有地作偈慶賀:“積福得安樂,故人當造福,精勤常積累,對福生信解。”

  作偈完畢,虛空中傳出“善哉!善哉!”等善妙音聲,又自然傳出天人樂器美妙之音,且降下天衣雨。

  明力王等衆人皆欣喜若狂,天人又將自己身上天衣、飾物取下,用以裝飾寶座。衆人親睹之後,都贊歎隱姆福德之力。

  九月過後,一日陽光普照大地之時,王妃産下一相貌端嚴太子。此刻,大地震動六次,天降七種寶雨于王妃所居宮室附近,王宮其它地方也降下妙衣雨,明力王治下國土遍灑悅意花雨。所有草木均開花結果,和風細雨適時出現。待太子降生後,四大天王將天人獅子寶座送來供養,帝釋天也用綢緞包裹寶傘、珍寶手柄拂塵立于太子面前。叁十叁天天人則以天衣製成之華蓋供養,還有些以珍寶供養。亦有天人供養天衣、鮮花、香水、花鬘,虛空中陣陣傳出天人種種美妙樂音。

  如此廣大之城市中,沙礫石子自然消失;彩旗鬘、飛幡、勝幢相繼樹立;檀香水遍地灑滿;衆人手中多捧香爐;鮮花種種而爲裝飾,所有這一切均使明力王治下國土與天人花園無有任何差別。

  森林中又自然出現一百頭大象;一百匹母馬亦同時生出馬駒;所有糧食不經耕種即自然成熟;寶座下現出五種珍寶寶藏,人們無論如何取用也享之不盡。

  所有在場衆生心境此時全部處于慈悲狀態中。而隱姆所生之孩童,從小就具大神變,且能回憶前世。他常常眼望四周,高聲念誦其母所作之偈:“積福得安樂,故人當造福,精勤常積累,對福生信解。”諸天天人爲慶賀此王子降生地之福德,也紛紛造偈贊歎。國王、大臣、百姓皆謂生下一如此具福德之人實爲稀有,明力王歡喜莫名,立刻開始廣行布施以爲慶賀,結果國王財富反而因之迅速增上。

  爲新生王子行賀誕儀式時,明力國王正式爲王子取名福力,並將福力太子交與八位姨母喂養。福力在衆人精心呵護下,就如水中蓮花一般飛快生長。稍稍長大後,福力即開始學習文字語言,並很快精通。又學習太子所應掌握之五明學問,亦輕松駕馭、無所不精。不惟智慧超衆,王子天生就具清淨信心、善良心地;恒願自利利他;深具廣大悲心;又尤喜行持善法,慈愛關照一切衆生;還性喜布施,願將自己一切身、命、財物盡皆布施與衆生,真可謂毫無貪心與吝啬心。特別是當其目睹貧窮之沙門、婆羅門等衆生時,就連自身血肉也願舍棄供衆。

  有時面對乞討者,福力王子就以悲心觀想他們,同時心中祈願:若虛空中能降下財物該有多好。結果因其福德之力,所願財物自然降下。大衆鹹感神妙莫測,百思不解其中密意。一時間,福力王子多次憑依此種方式圓滿衆生願望。以此緣故,王子美名傳遍龍宮、人間、乃至梵天世界。

  一日,福力王子與四位兄長一同前往一處園林遊玩,途中突遇餓鬼,此種餓鬼嘴小如針尖,肚大如高山,整個身軀猶如白骨骷髅一樣陰森恐怖,且周身大火熾燃。數量約有數千之多,全在福力王前合掌、哀求,他們圍繞著王子久久不散。不過除福力王子外,其余四位兄長及衆人均未看見這些餓鬼。衆餓鬼對福力王子祈求道:“童子福力太子,以你福德之力與巨大名聲,兼以對衆生悲憫不盡,望你能賜與我等一些食物以解燃眉之急。我等皆因吝啬心而轉生餓鬼世界,數百年中無曾聽聞淨水之名,更何談食物。”

  福力王子聞已生悲,他立即開始眼觀虛空,同時在心中觀想、祈請,結果各種天人飲食立刻就從虛空中降下。但餓鬼因業力所感,根本見不到任何飲食,于是他們便埋怨道:“你爲何不滿我等心願?”福力王子誠懇答言:“我確已將天人飲食賜與你們,你們爲何不吃不喝?”餓鬼以痛苦、慚愧之心答道:“我們由于業障所覆,故而見不到任何飲食。”福力王子以悲憫心觀想眼前這些餓鬼後說:“若我有福德力,則願以此真實力讓此等餓鬼見到食物,並能享用天人飲食。”話音剛落,以此谛實力加持,所有在場餓鬼均現見各種飲食,並盡情享用一番。原先細若針尖之嘴唇、喉嚨此刻也能吞食天人飲食,因可自由進食,這些飽受饑渴折磨之餓鬼便放開肚皮猛吃海喝起來,以致最終紛紛撐爆自己肚子。不過因他們死時皆對福力王子生起歡喜心之故,死後就相繼轉生到兜率天成爲天人。成爲天界善趣衆生後,他們都不忘福力王子布施恩德,經常感恩憶念道:“多虧王子使我等轉生天界,我們從內心感激不盡。從今往後,我們也欲依你福德力廣行布施,積累福德資糧。”王子連稱“善哉”,隨後便跟隨其他王子同往園中賞玩。

  衆王子落座園中後,就“世間最好之物是什麼”爲題展開激烈爭論。大王子色力首先發言:“美色乃爲世間最好之物,此不需觀察即可明了,縱覽世間人對美色如癡如狂之重視程度就可見美色實爲世人最愛。從未見過美色之人一望美人即刻就生歡喜心;平日愁眉苦臉之人眼見美色也會心開意解;曾有諸仙人說過,如能獲得美色,也即獲取世間一半財富。你們應詳加觀察,凡遇長相美妙端嚴之人,無論何等身份人衆,見之無不像值遇佛法一般恭敬有加。”

  精進王子則反駁道:“美色豈值得贊歎,精進方爲世間最可珍貴之物。有人雖有美色,如不精進,則今生來世一切事都不能成辦,以美色爲世間最好之物只是愚癡之見。若能具足精進,則今生不論從事農、商業,或當仆人、作大官皆可順意圓滿。此外,如欲精通論典,或修禅定之人要得今生禅定等成就,又或者欲求來世安樂、圓滿受用及最終解脫之果位,皆離不開精進。精進乃一切功德源泉,有精進方能遣除一切危害,有精進才可成就一切事業。”

  裁縫聽罷笑而答言:“你們所談觀點及理由,我皆覺其多有不合理之處。如果不會裁剪只知精進,則任何果位都難獲得,也絕無可能做成任一事情。只有懂得如何剪縫,才能獲取一定成果。因此,我以爲裁縫才是世上最好之物,盡管其職位卑踐、種姓低劣,國王亦因離之不得而恭敬贊賞。一人如懂裁縫技藝,人、天都會尊重、高看。”

  智慧則面露自得笑容答道:“美色、精進、裁縫皆不足取,這幾種特征、技能焉能與智慧比肩?擁有智慧便能得到美色、精進、裁縫所可能帶來之所有財富,衆人一切安樂及所有善妙境界憑依智慧可全部具足。”

  聽到幾位兄長所言,福力王子最後議論道:“若無智慧,美色、精進、裁縫皆不足…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上冊) 叁 布施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