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至亲太子倒无法享受王室生活,无权享受快乐逍遥皇宫自在,加之众人对他也毫不在意。以如此之颠倒规律看来,男儿理当价低,女儿就应价高。”闻听孙儿如此表白,善妙国王满怀伤心,他痛苦落泪道:“我如今想念你们,你们为何不投入我怀中?你们是因对我不满意还是害怕婆罗门?”两小孩答道:“我们既非对国王不满,也并非害怕婆罗门。只是我们原先被人认为是大国王孙子、孙女,而今却又成别人奴仆。于此世界中,何来仆人扑入国王怀中之理?既无此规矩,我们又怎敢破例?”
国王听罢更觉伤心难过,便如牙日所说如数将钱交与婆罗门,然后将两兄妹同揽入怀。他摸挲着孩子们的头说道:“你俩在山上如何解决吃穿?”孩子们回答说:“我们以野菜、水果为食,树叶、兽皮为衣,整日与小动物欢快嬉戏,无有丝毫痛苦心。”
国王此刻命婆罗门立刻离开,孩子们又请求国王道:“这位婆罗门一路忍饥耐渴,现在应赐与其吃喝,使其愿望得以满足。”国王满心疑惑问孩子:“你们对此人难道不生憎恶、仇恨心?为何更欲赠其吃喝?”国王语气已略带不满。牙日、牙娜则颇为懂事地说道:“我们父亲一向喜行菩萨道,他已将财物布施尽净,就将我们兄妹布施与他作仆人。只是我们未能满父亲所愿,未对此婆罗门行一天仆人义务。何况他本人尚要忍受饥渴痛苦,此种烦恼谁能承担?我们父亲不惜以儿女布施与他,你作为大国王难道如此吝啬,以致不愿施舍一人饮食?”
国王顿生惭愧,便送与婆罗门许多饮食,婆罗门心满意足、高兴离去。
善妙国王又派人前往丹得山接义成回宫,派去之人在到达丹得山脚下时,无法渡过那条汹涌大河。来人便一心观想王子,以此得以顺利抵达丹得山。到山后便请求王子按国王意愿速速回宫,但义成却让其捎口信给父王道:“父亲让我居此地十二年,我现今还差一年就将圆满,待我期满后再回宫不迟。”
使者回国后就向善妙国王禀报了义成王子所说原话,善妙国王就亲笔写信并再次派人给王子传信道:“你为人中具慧之人,去时能去,归时亦定能归来。孩儿是否还对我不满?我如今只想与你同桌共食、再续父子情缘。望你火速回宫!”
使者再上丹得山,义成王子见信后便将之放置头顶之上恭敬顶礼,又绕转七匝后始动身返回。
待王子即将告别丹得山时,所有飞禽走兽听到消息后均痛苦难过、倒地哀叫;众多泉水也突然干涸;一些小动物也不欲再吸吮母亲乳汁;许多飞禽发出凄惨、哀痛鸣叫声……
王子穿上能出门见人之衣衫,便与曼德一起启程回宫。
此时敌国国王听说义成王子要回来,便派人带着已配金鞍之斯达亚大象,及盛满金子之银盘与盛满银子之金盘,前去迎接义成,并令人传语于义成王子道:“我自己曾被无明遮蔽,以致向王子索要大象,以此缘故而令你被驱逐出境。现在我已明白事理,并后悔不已、忏悔不迭。听闻你欲归国,我就将大象、金银供养你,望你接纳并宽恕我之罪过。”
义成则宽容地对来人说道:“譬如有人已享用百味甘美饮食,食已呕吐不止,所吐之污秽脏物又岂能再次食用?我已做过布施之物同样也无法收回。希望你把大象再送还国王,并对国王言,我义成对你们能派人迎接我、并对我说这番话已欢喜不尽,感激之情充溢于胸。”
来使回国后将大象又交与国王,以此宝象之威,举国上下人人皆生起慈悲之心,大家和睦共处,同庆国泰民安。
牙瓦国善妙国王此时则乘骑一头巨象,率领王公大臣与民众齐来迎接王子回宫。义成看到父王后恭敬顶礼,便跟父王一道回宫。当地百姓各个笑逐颜开,纷纷供上各种鲜花、供品,且洒水除尘,欢迎王子归来。
到达王宫后,义成先去母亲那里恭敬顶礼、问候请安。善妙国王于是便把所有国库宝藏、财富交与义成,让其随意布施。义成终于满了布施之愿,所行布施更胜从前。
释迦牟尼佛如是为义成王子时就广行布施。当时之父母后为净饭王、摩耶夫人;当时之妻子曼德后为耶输陀罗;当时之俄兹达比丘后为目犍连;当时之帝释天后为舍利子;当时之猎人后为阿难;当时之牙日后为罗睺罗;当时之牙娜后为姨母郭达嬷;当时之婆罗门后为提婆达多;当时之婆罗门妻子后为婆罗门女匝玛姿亚娜。
普度王子行布施
普度王子行布施之公案与上文所述义成王子布施公案内容大致相同。
很久以前,在一个名叫西步瓦的地方有一位普胜国王,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他太子,名叫普度。
普度向来乐善好施,广行布施时甚至将本国最珍贵的如雪山一般洁白的大象送与利红国王派来的一位婆罗门。当时,所有西步瓦民众均感不满,便纷纷将之告于普胜国王处。国王尽管内心不情愿,但迫于民众压力,无奈之中只得将太子驱逐出境。
王子之妻名为玛直,一子名查瓦江,一女名智娜增,此时便与普度王子一同启程离开家乡。
一路之上,多亏有四匹健马拉车前行,但不久就被一婆罗门全部讨要而去。普度欢喜布施后,便自己亲自拉车带路。后有四名夜叉望见王子疲累不堪,便化作红色野兽形象帮助拉车,这让妻子玛直顿生欢喜心。
走不多久,又逢一婆罗门前来索要大车,普度王子就将车子完全布施与他。剩下路途中,普度背负查瓦江,玛直背负智娜增,一家四口艰难步行迈向目的地。
诸夜叉看见普度王子劳累难支后,就再次显示神变缩短了原先遥远路途,将他们快速、安稳送抵一处能望见所流放之山的地方。这样,四人很快就抵达了最终栖息地。
来到山上后,他们发现了一处悦意舒心之茅棚,便决定定居于此。
一晃又是半年飞逝,其间,王子一直苦行不辍,而玛直也辛勤承侍。恰在此时,从遥远地方又来了一位婆罗门,受其妻命令前来讨要两小孩以作仆人,王子未加犹豫就答应下来。听到二人对话后,两小孩异常恐惧,便眼巴巴地望着自己父亲,眼里充满祈求与哀怨。普度看到后心生悲悯,但还是不忘向他们晓之以理:“我并非狠心将你们送与他人,与你们分别亦令我痛心难过。不过为获无上菩提,父亲才将你二人布施与他,希望你们兄妹不要难过、怨恨。”
普度说完又转向婆罗门:“我将两个小孩均已布施给你,只是孩子母亲尚在山上采摘野果,希望你能等她归来,明日再带小孩上路也不为迟。乘此机会,也可为他们略作装饰。” 婆罗门则心下思量:此女人恐为狡诈之徒,如这样等下去,她若回来必定障碍王子将儿女布施与我,我岂能坐此等她、自丧良机?!此时普度王子为安抚婆罗门又说道:“我妻子实为我修行之最好道友,她绝不会障碍我行布施。不过如你定要此时出发,我也只能悉听尊便。”言毕,普度又补充道:“我这两个孩子不大会当仆人,我尽管将他们布施与你,只恐你日后未必满意。何况我父王若发现他俩,也必会将孙儿赎买回去。” 婆罗门放肆说道:“诸国王就如毒蛇一般野蛮、暴虐,我又怎敢亲近?万一不幸被国王发现,他定会从我手中抢走两个小孩,要么就会严加惩罚我。故我只能将他俩交与妻子,不让任何人发现。”
普度王子将两小孩叫至身边,慈悲说道:“到婆罗门那里去后定要好好当仆人。” 婆罗门则不耐烦地对孩子们恶狠狠说道:“快点出发!”接着又用粗暴言词将他们驱赶上路。
两小孩离开父母自然痛苦万分,两人纷纷流下滚滚热泪,他们一起请求父亲道:“可否等母亲归来再让我们离去?” 婆罗门则又一次以歹毒心态想到:如若孩子母亲回来,她肯定会因疼爱子女而不肯再将这两小儿送我,这岂不坏我大事?想及此, 婆罗门便捆住小孩双手,又将他俩拴在一起,边抽打边强行拽着兄妹俩上路。
小兄妹一边回顾父亲,一边不情愿地跟着婆罗门。女儿智娜增边哭边说道:“父亲啊!如此无情鞭打我之人,哪里会是真正婆罗门,分明是食肉鬼。跟他前去,他定会将我杀死。父亲怎会把我们交与眼前这魔鬼?”儿子查瓦江忍悲含痛说:“他痛打我俩倒非大痛苦,最让人痛心者乃是母亲采集野果归来后见不到我们,母亲那时之揪心痛苦又该向谁诉说?真希望父亲能好好安慰母亲,并代我们给母亲顶礼,劝解她万勿伤心。我们与父母将来怕是再难相逢了。”查瓦江又告诉智娜增道:“父亲已送别我俩,我们就跟着这位婆罗门走吧。”儿子又对婆罗门说道:“我俩年岁尚小,又不懂得事理,如果对你及家人有所触犯,请你一定原谅、宽恕我们。”
送走儿女,普度王子不觉心生悲悯,同时心里也焦灼不安。他想到:两个孩子均为赤脚,而毫无惭愧心之婆罗门一路之上又必鞭打他们。待他们以后充当奴仆时,生存境遇只会愈发痛苦不堪。他们如若饥渴难耐,恐连一乞讨饮食之地都了不可得。我布施之心虽很强烈,但两小儿确实是在遭受痛苦。
就在王子如是思维之时,妻子玛直也遭遇一系列不吉祥之征兆。她不再采摘野果、野菜就向家中飞奔,但沿途却碰到许多凶猛、令人恐怖之野兽挡住去路,使之无法及时回家。终于到家后,儿女以前常常迎接她的地方,孩子们经常嬉耍之地都不见两小孩踪影。玛直不安地想到:孩子们是否在玩耍时已熟睡?还是在森林中迷失方向?或者嫌我归来太晚而心生怨恨?要么就是在躲避我?他们会不会已被淹死?就算被其它猛兽吞食,也该有鸟鸣以示端倪,为何现在却音信皆无?我忧心如焚,这可如何是好?想到这,玛直顿感天旋地转,整个森林也好像在发生震颤。玛直感觉恶兆连连,于是更加焦虑不安。她又如是思维到:但愿夫君与儿女均健康平安、一切吉祥如意。
玛直将采摘的野菜、果子放于一处,就问普度孩子们到底在哪里?王子暗想:妻子对孩子如此疼爱,如我直接挑明,她断不会接受。于是王子就沉默不语。
玛直未见小孩,问普度,普度又不说话,玛直预感到定有不测之事发生。于是她边哭边说:“不见…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上册) 三 布施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