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上冊) 叁 布施品▪P7

  ..續本文上一頁至親太子倒無法享受王室生活,無權享受快樂逍遙皇宮自在,加之衆人對他也毫不在意。以如此之顛倒規律看來,男兒理當價低,女兒就應價高。”聞聽孫兒如此表白,善妙國王滿懷傷心,他痛苦落淚道:“我如今想念你們,你們爲何不投入我懷中?你們是因對我不滿意還是害怕婆羅門?”兩小孩答道:“我們既非對國王不滿,也並非害怕婆羅門。只是我們原先被人認爲是大國王孫子、孫女,而今卻又成別人奴仆。于此世界中,何來仆人撲入國王懷中之理?既無此規矩,我們又怎敢破例?”

  國王聽罷更覺傷心難過,便如牙日所說如數將錢交與婆羅門,然後將兩兄妹同攬入懷。他摸挲著孩子們的頭說道:“你倆在山上如何解決吃穿?”孩子們回答說:“我們以野菜、水果爲食,樹葉、獸皮爲衣,整日與小動物歡快嬉戲,無有絲毫痛苦心。”

  國王此刻命婆羅門立刻離開,孩子們又請求國王道:“這位婆羅門一路忍饑耐渴,現在應賜與其吃喝,使其願望得以滿足。”國王滿心疑惑問孩子:“你們對此人難道不生憎惡、仇恨心?爲何更欲贈其吃喝?”國王語氣已略帶不滿。牙日、牙娜則頗爲懂事地說道:“我們父親一向喜行菩薩道,他已將財物布施盡淨,就將我們兄妹布施與他作仆人。只是我們未能滿父親所願,未對此婆羅門行一天仆人義務。何況他本人尚要忍受饑渴痛苦,此種煩惱誰能承擔?我們父親不惜以兒女布施與他,你作爲大國王難道如此吝啬,以致不願施舍一人飲食?”

  國王頓生慚愧,便送與婆羅門許多飲食,婆羅門心滿意足、高興離去。

  善妙國王又派人前往丹得山接義成回宮,派去之人在到達丹得山腳下時,無法渡過那條洶湧大河。來人便一心觀想王子,以此得以順利抵達丹得山。到山後便請求王子按國王意願速速回宮,但義成卻讓其捎口信給父王道:“父親讓我居此地十二年,我現今還差一年就將圓滿,待我期滿後再回宮不遲。”

  使者回國後就向善妙國王禀報了義成王子所說原話,善妙國王就親筆寫信並再次派人給王子傳信道:“你爲人中具慧之人,去時能去,歸時亦定能歸來。孩兒是否還對我不滿?我如今只想與你同桌共食、再續父子情緣。望你火速回宮!”

  使者再上丹得山,義成王子見信後便將之放置頭頂之上恭敬頂禮,又繞轉七匝後始動身返回。

  待王子即將告別丹得山時,所有飛禽走獸聽到消息後均痛苦難過、倒地哀叫;衆多泉水也突然幹涸;一些小動物也不欲再吸吮母親乳汁;許多飛禽發出淒慘、哀痛鳴叫聲……

  王子穿上能出門見人之衣衫,便與曼德一起啓程回宮。

  此時敵國國王聽說義成王子要回來,便派人帶著已配金鞍之斯達亞大象,及盛滿金子之銀盤與盛滿銀子之金盤,前去迎接義成,並令人傳語于義成王子道:“我自己曾被無明遮蔽,以致向王子索要大象,以此緣故而令你被驅逐出境。現在我已明白事理,並後悔不已、忏悔不疊。聽聞你欲歸國,我就將大象、金銀供養你,望你接納並寬恕我之罪過。”

  義成則寬容地對來人說道:“譬如有人已享用百味甘美飲食,食已嘔吐不止,所吐之汙穢髒物又豈能再次食用?我已做過布施之物同樣也無法收回。希望你把大象再送還國王,並對國王言,我義成對你們能派人迎接我、並對我說這番話已歡喜不盡,感激之情充溢于胸。”

  來使回國後將大象又交與國王,以此寶象之威,舉國上下人人皆生起慈悲之心,大家和睦共處,同慶國泰民安。

  牙瓦國善妙國王此時則乘騎一頭巨象,率領王公大臣與民衆齊來迎接王子回宮。義成看到父王後恭敬頂禮,便跟父王一道回宮。當地百姓各個笑逐顔開,紛紛供上各種鮮花、供品,且灑水除塵,歡迎王子歸來。

  到達王宮後,義成先去母親那裏恭敬頂禮、問候請安。善妙國王于是便把所有國庫寶藏、財富交與義成,讓其隨意布施。義成終于滿了布施之願,所行布施更勝從前。

  釋迦牟尼佛如是爲義成王子時就廣行布施。當時之父母後爲淨飯王、摩耶夫人;當時之妻子曼德後爲耶輸陀羅;當時之俄茲達比丘後爲目犍連;當時之帝釋天後爲舍利子;當時之獵人後爲阿難;當時之牙日後爲羅睺羅;當時之牙娜後爲姨母郭達嬷;當時之婆羅門後爲提婆達多;當時之婆羅門妻子後爲婆羅門女匝瑪姿亞娜。

  普度王子行布施

  普度王子行布施之公案與上文所述義成王子布施公案內容大致相同。

  很久以前,在一個名叫西步瓦的地方有一位普勝國王,我等大師釋迦牟尼佛曾轉生爲他太子,名叫普度。

  普度向來樂善好施,廣行布施時甚至將本國最珍貴的如雪山一般潔白的大象送與利紅國王派來的一位婆羅門。當時,所有西步瓦民衆均感不滿,便紛紛將之告于普勝國王處。國王盡管內心不情願,但迫于民衆壓力,無奈之中只得將太子驅逐出境。

  王子之妻名爲瑪直,一子名查瓦江,一女名智娜增,此時便與普度王子一同啓程離開家鄉。

  一路之上,多虧有四匹健馬拉車前行,但不久就被一婆羅門全部討要而去。普度歡喜布施後,便自己親自拉車帶路。後有四名夜叉望見王子疲累不堪,便化作紅色野獸形象幫助拉車,這讓妻子瑪直頓生歡喜心。

  走不多久,又逢一婆羅門前來索要大車,普度王子就將車子完全布施與他。剩下路途中,普度背負查瓦江,瑪直背負智娜增,一家四口艱難步行邁向目的地。

  諸夜叉看見普度王子勞累難支後,就再次顯示神變縮短了原先遙遠路途,將他們快速、安穩送抵一處能望見所流放之山的地方。這樣,四人很快就抵達了最終棲息地。

  來到山上後,他們發現了一處悅意舒心之茅棚,便決定定居于此。

  一晃又是半年飛逝,其間,王子一直苦行不辍,而瑪直也辛勤承侍。恰在此時,從遙遠地方又來了一位婆羅門,受其妻命令前來討要兩小孩以作仆人,王子未加猶豫就答應下來。聽到二人對話後,兩小孩異常恐懼,便眼巴巴地望著自己父親,眼裏充滿祈求與哀怨。普度看到後心生悲憫,但還是不忘向他們曉之以理:“我並非狠心將你們送與他人,與你們分別亦令我痛心難過。不過爲獲無上菩提,父親才將你二人布施與他,希望你們兄妹不要難過、怨恨。”

  普度說完又轉向婆羅門:“我將兩個小孩均已布施給你,只是孩子母親尚在山上采摘野果,希望你能等她歸來,明日再帶小孩上路也不爲遲。乘此機會,也可爲他們略作裝飾。” 婆羅門則心下思量:此女人恐爲狡詐之徒,如這樣等下去,她若回來必定障礙王子將兒女布施與我,我豈能坐此等她、自喪良機?!此時普度王子爲安撫婆羅門又說道:“我妻子實爲我修行之最好道友,她絕不會障礙我行布施。不過如你定要此時出發,我也只能悉聽尊便。”言畢,普度又補充道:“我這兩個孩子不大會當仆人,我盡管將他們布施與你,只恐你日後未必滿意。何況我父王若發現他倆,也必會將孫兒贖買回去。” 婆羅門放肆說道:“諸國王就如毒蛇一般野蠻、暴虐,我又怎敢親近?萬一不幸被國王發現,他定會從我手中搶走兩個小孩,要麼就會嚴加懲罰我。故我只能將他倆交與妻子,不讓任何人發現。”

  普度王子將兩小孩叫至身邊,慈悲說道:“到婆羅門那裏去後定要好好當仆人。” 婆羅門則不耐煩地對孩子們惡狠狠說道:“快點出發!”接著又用粗暴言詞將他們驅趕上路。

  兩小孩離開父母自然痛苦萬分,兩人紛紛流下滾滾熱淚,他們一起請求父親道:“可否等母親歸來再讓我們離去?” 婆羅門則又一次以歹毒心態想到:如若孩子母親回來,她肯定會因疼愛子女而不肯再將這兩小兒送我,這豈不壞我大事?想及此, 婆羅門便捆住小孩雙手,又將他倆拴在一起,邊抽打邊強行拽著兄妹倆上路。

  小兄妹一邊回顧父親,一邊不情願地跟著婆羅門。女兒智娜增邊哭邊說道:“父親啊!如此無情鞭打我之人,哪裏會是真正婆羅門,分明是食肉鬼。跟他前去,他定會將我殺死。父親怎會把我們交與眼前這魔鬼?”兒子查瓦江忍悲含痛說:“他痛打我倆倒非大痛苦,最讓人痛心者乃是母親采集野果歸來後見不到我們,母親那時之揪心痛苦又該向誰訴說?真希望父親能好好安慰母親,並代我們給母親頂禮,勸解她萬勿傷心。我們與父母將來怕是再難相逢了。”查瓦江又告訴智娜增道:“父親已送別我倆,我們就跟著這位婆羅門走吧。”兒子又對婆羅門說道:“我倆年歲尚小,又不懂得事理,如果對你及家人有所觸犯,請你一定原諒、寬恕我們。”

  送走兒女,普度王子不覺心生悲憫,同時心裏也焦灼不安。他想到:兩個孩子均爲赤腳,而毫無慚愧心之婆羅門一路之上又必鞭打他們。待他們以後充當奴仆時,生存境遇只會愈發痛苦不堪。他們如若饑渴難耐,恐連一乞討飲食之地都了不可得。我布施之心雖很強烈,但兩小兒確實是在遭受痛苦。

  就在王子如是思維之時,妻子瑪直也遭遇一系列不吉祥之征兆。她不再采摘野果、野菜就向家中飛奔,但沿途卻碰到許多凶猛、令人恐怖之野獸擋住去路,使之無法及時回家。終于到家後,兒女以前常常迎接她的地方,孩子們經常嬉耍之地都不見兩小孩蹤影。瑪直不安地想到:孩子們是否在玩耍時已熟睡?還是在森林中迷失方向?或者嫌我歸來太晚而心生怨恨?要麼就是在躲避我?他們會不會已被淹死?就算被其它猛獸吞食,也該有鳥鳴以示端倪,爲何現在卻音信皆無?我憂心如焚,這可如何是好?想到這,瑪直頓感天旋地轉,整個森林也好像在發生震顫。瑪直感覺惡兆連連,于是更加焦慮不安。她又如是思維到:但願夫君與兒女均健康平安、一切吉祥如意。

  瑪直將采摘的野菜、果子放于一處,就問普度孩子們到底在哪裏?王子暗想:妻子對孩子如此疼愛,如我直接挑明,她斷不會接受。于是王子就沈默不語。

  瑪直未見小孩,問普度,普度又不說話,瑪直預感到定有不測之事發生。于是她邊哭邊說:“不見…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上冊) 叁 布施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