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修證心要 下▪P4

  ..續本文上一頁毀謗說:“要看黑心人,吃素道裏尋!”“口念彌陀、釋迦,心裏貪盜欺詐!”聽之能不令人痛心?!

  試問懷這種心念的淨土行人,心裏淨不淨,能不能與淨土相應?又能不能與彌陀感應道交、打成一片呢?但是有些瞎漢,還要嘴硬,說不要緊,有阿彌陀佛做怙依,雖然做了些壞事,但到臨終,佛還是會憐憫我們,寬恕我們,來接引我們生西的!哈哈!假使這樣阿彌陀佛還來接引你們生西的話,倒變成鼓勵你們在世間作惡了,有這種道理嗎?假使真有其事,那佛還講什麼因果報應?!又爲什麼要勸人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呢?或曰:五逆十惡人,不是重罪犯嗎?他們怎能臨終十念生西呢?曰:請勿錯會,他們不是于信佛後又做五逆十惡的事,以前不明因果,無心誤犯,故能一信佛後,幡然悔悟,徹底忏悔,消除心業,往生西方。相反,已信佛的人再犯罪,是明知故犯,罪加一等,外加用功不力,念佛疲軟,業不能忏,如何能往生呢?

  我想當這些人在假充嘴硬說不要緊時,心裏亦未嘗不寒栗。因爲人人都有天良,做了壞事,必受良心譴責,而深自痛苦驚怖。這些人,縱然一時爲利欲薰蔽而隱昧良心不知羞怖,但到了臨終最後一刹那,所做惡事就隱藏不住,一一顯現眼前,深受良心責備而痛苦萬分。那種天良苛責的痛苦,勝過一切嚴刑酷罰,所謂泰山壓頂,大火焚身,風刀解體,苦不堪言!以致痛哭嚎叫,息促神迷,茫茫蕩蕩地跟著業境流浪惡道去了!到那時還能嘴硬說我有彌陀接引嗎?

  諸位道友,“帶業往生”這句話千萬不要搞錯。不能認爲一面念佛,一面做點壞事不要緊,這是絕對要不得的。因爲六道輪回,全憑善惡業所支配,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現在要進一步求生淨土,了脫生死,心地不善良,人道的資格還不夠,如何能生西天呢?所以蕅益大師描述的“真信”說:真信除信自、信他外,還要信因果與理事!這就是教我們心要清淨、要善良,才能得萬德莊嚴的福果--淨土!

  另外,如上文所引,蓮池大師在叁種不能往生淨土的人裏,把心地不善良的人,列爲第一種。可見心地善良,是第一先決條件了。我們如有過錯,請迅速從今日起在佛前痛切地忏悔,永不再犯,還要力行衆善,以救前愆,生西始可有望。如專門依靠佛力接引,幹壞事而想帶業往生,那真是西行卻向東了。

  再者,關于他力接引的問題,在第一節裏已略有說明,現在因談到本題,須再詳細討論一下:

  首先,我們從生西的叁資糧來看,信願行叁,如鼎叁足,既然不可缺一,那麼信願之外,行亦就非常重要了。行既非常重要,足見生西也非專賴他力。單獨依靠彌陀的願力的人,假如可以單靠彌陀,那麼要“行”做什麼?既要“行”,那就他力之外,尤需自力了。

  或許有些貪便宜、怕用功的人要說,蕅益大師說:“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由此看來,行--持名只不過是品位高下之依據,而生西方,全憑信願,就是專賴佛力。我們現在只要能生西,品位高下在所不顧,甚至生于邊地,也于願已足,因爲“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我們能生到西方就行了。

  殊不知大師此語,乃對偶句,不可分割開來,斷章取義。他上面說個信願,接下來就說個行,意思就是以信願來導行,由行而圓成信願。也就是說,要生西方,須以信願爲先導,無信願不能往生,同時這亦是對只有行而無信願之人說的(我們在第一節裏說過,明朝很多禅宗行人,假借念佛爲入定的方便,是只有行而無信願的)。但是生西方,有九品高下之不同,而這高下不同的往生品位,就全須由持名的功夫深淺來決定了。這豈不是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往生西方,品位高的,固然要較深的念佛功夫,就是品位低下的,也要有較淺的念佛功夫,才能往生。而不是單獨依靠佛的力量,由佛來決定的!這樣理解,方符蕅益大師的真意,也才和其他佛祖的教示相契。

  假如不須行,單靠信願就能往生,那爲什麼佛在《阿彌陀經》中囑咐我們要執持名號?又爲什麼在《十六觀經》裏教我們要修種種觀行呢?蕅師乃一代教祖,豈能違背佛意,別出心裁地以無稽之談來迷誤後人?又豈可說蕅師之主見高過于佛呢?

  再看印光大師《與陳錫周居士書》中說:“以信願爲先導,念佛爲行證。信願行叁,乃念佛法門宗要。有行無信願,不能往生,有信願無行,亦不能往生。信願行叁,具足無缺,決定往生。”可見信願行爲生西叁要,如鼎叁足,缺一不可。蕅師與印師,皆蓮宗法祖,由上而下,血脈相承,絕不會前者誤引後者,也不至後者反對前者。由此可見那些說只要有信願而不須行的,乃是一般瞎漢偷懶之遁詞也。

  而且,就一般常理來說,既有信願,爲何不行?不行,又怎能表示有信願在?更何能圓滿成就信願?是以信願是行之先導,而行則是信願之歸寄!無信願不足以啓行,無行也不足以圓滿信願!彼此相因相成,叁者不可缺一,可見信願行之行,是多麼重要呵!

  既然行和信願一樣重要,那麼行就須像個樣子才對!決不可馬馬虎虎地口中念念佛號,心裏念著娑婆,敷衍了事算數。因爲那樣行,等于不行。口中念佛而心不轉,妄念既不能斷,妄心亦不能轉,妄習更不能除,行來行去,還在老地方,未曾前進一步,徒然自欺欺人而已!有何益處?我們要行,就要遵照佛祖遺訓,如救頭燃,至誠懇切地把一句佛號蘊育在心中,念念不忘;要如推重車上山般,極力追頂,一步不可放緩,六字洪名,一字接一字,一句接一句,字字句句,曆曆分明在心裏過;要戰戰兢兢地把一句萬德洪名,當作金剛王寶劍來與我們的妄念、愛根、情見作鬥爭;更要二六時中,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我們果能如是著力用功,既勿求旦夕速效,亦勿妄冀心外有佛來迎,動諸魔事,則一定能從初心念佛散亂紛擾的情況下,漸漸上路,消除妄念,而臻一心不亂。由此看來,所謂一心不亂者,有什麼高不可攀而害怕萬分?有什麼目的不能達到而紛爭一場呢?

  心有所畏,一定行之不力,行如不力,任何事都不能成功,所以信心堅固爲第一要著。事在人爲,只要先把道理弄清楚,竅門找到,然後一往直前,決不退縮,辦任何事情都無不成之理!

  再說他力修行,絕不是一點力氣都不要花,完完全全依靠在別人身上可以成功的。古人有蚊蠅附骥尾之喻,但也要蚊蠅先飛到馬尾上,還要用力抓住才行,絕不是一點力氣也不用的。是以完全依賴佛力能生西方,絕無是處,只有自他合力,方能成辦。再就自他來說,原本不二,因妄心分別故,始有自他。蓋從本說來,心佛衆生,本系一體,如一室千燈,光光無別,因無明故,妄認前影。遂執爲我,因我而有他,是非遂生。今若一句佛號得力,當下一念妄心銷處,自既不立,他從何來?!故自他本系一體,說什麼自力他力!說有自力他力者,正是不識自他也,嗟乎!

  複次,就一般通途所說的“他力”來說,有佛出世,教你們念佛法門,不是他力嗎?用功時有一句萬德洪名,與你作爲依持,同時因持名故,彌陀因心之莊嚴與果地之智光加被與你,不是他力嗎?臨命終時,因感應道交故,佛現心中(這就是接引),又有西方極樂世界作爲依止,不更是他力嗎?有這樣多他力爲增上緣,已占盡了便宜,還覺不夠,更想一點力也不花,由佛把你拉上天,有這種道理嗎?假如有的,則我們也不是今天才信佛、念佛,應該早就往生西方成佛了,爲何還流浪到今天,在這裏受苦呢?或曰,信佛雖不止一世,可能宿世修習他宗未曾念佛,故未往生,因淨土是萬修萬人去的呀!若果如是,爲什麼自古以來就有“念佛者多,生西者少”之歎呢?又難道彌陀能拉我們去,釋迦不能拉我們去嗎?十方諸佛都願度盡衆生的,如果能拉的話,一佛出世,就該把衆生度盡了!可見得仗佛力來拉你,沒有這回事。古德有雲:“把臂牽他行不得,直須自肯始相應。”須知佛力無邊,衆生業力也是無邊的呀!印光大師是最贊歎仗佛慈力接引生西的,但也說念佛要懇切至誠,方能高預海會,這“懇切至誠”,難道不需要下一番苦功夫嗎?

  更進一步說,有自力的人,不求他力,而他力自來。相反,竭力希求他力,毫無自力的人,絕對得不著他力,縱有他力,亦無能爲力。因爲用功人真能至誠懇切,精進不懈,無形中感諸佛菩薩加被攝護,及至功夫得力,妄念打脫,與佛心心相印,自他一體,生佛不二,更得十方諸佛護念,垂手摩頂授記。而懶散不肯用功,或用功不力的人,因自己心裏穢垢,與清淨佛光不相連接,所見所接,均系黑業一團,故佛雖現前,垂手接引,卻猶如生盲不能見日。所以我們在第一節裏說:“自力就是他力,他力就是自力,有自力方有他力,無自力即無他力。”請同道深思。

  其實淨土宗就是禅宗,禅宗即是淨土宗,二宗並無兩樣,不要妄分自力他力。但禅宗須是大根上智人方能參透玄機,識得即相即性,即心即佛,時時處處不爲物轉,而自在轉物。而淨土宗則不一定要研討這些玄理,只要把一句彌陀聖號,安頓在行人心上,密密提持,毋令間斷,自然于不知不覺中將散亂妄心,漸漸轉換成清淨佛心,從而證成佛道。猶如人身上毛發指爪,雖然人眼不見其長,卻自然地密密滋長。念佛的妙處,就是在行人的生死根株上(妄念上)作切近的轉換,使人念佛、念法、念僧,自然不去念貪、念瞋、念癡,潛移默化地扭轉人的妄心,無形中把行人從生死中拉出來。它不用研討玄理,而自然暗合道妙,只要一心持名念佛,自然成無上道,所以淨土念佛是叁根普攝的廣大法門。這真是釋迦老子從大悲心中流露出來的善巧方便之智用!

  當你由于拳拳服膺、密密提持而親見彌陀真性時,方知自力他力由來不二,衆生佛陀,本自一體,回顧昔日之紛爭辯論,猶如夢中說夢,甯不愧汗!

  拉拉扯扯地說來很長,還要提醒大家一聲,修淨土不只是念佛名字一法,舉凡觀心、持咒、誦經、行善等等,皆如…

《佛法修證心要 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人人皆當成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