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修證心要 下▪P9

  ..續本文上一頁了。不過這只是因地佛,不是果地佛,還要好好用功。因爲根本智已得,後得智還未得,還要精勤磨練,消除習氣,廣度衆生,積累福德,方能證成智慧、福德雙圓的果地佛。

  宗亦通,說亦通,團團杲日麗晴空,

  宗者,中心也,見到本性叫宗。說者,教也,佛說的經叫教。通宗通教,就是通通都理解親證,圓融無礙了。宗師雲:“通宗不通教,猶如半邊竅;通教不通宗,猶如半肢風。”所以學佛要宗教都通。“團團杲日麗晴空”,就是說我們悟到根本時,就像圓圓的大太陽一樣,光芒萬丈,朗照一切處,無所不在。這不是說悟道時見到個大太陽,而是比方悟道後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妙用無邊。我們真正悟道時,除靈覺外什麼也沒有。但是經過鍛煉,習氣除了,就能光芒萬丈,朗照大千世界,與十方諸佛彼此交參無礙,親證華嚴境界了。但是這不能著相求。

  百千叁昧無量義,只在尋常日用中。

  叁昧有各式各樣,一行叁昧、一相叁昧、念佛叁昧、般舟叁昧……,叁昧的名字很多,妙義無窮。這無量妙義在何處?就在我們平平常常的日用當中。因爲一切無量妙用都從我們的真心生起,離開真心,一切皆不可得。所以說一切妙義即在日常動用中。此時,有人問:“如何是佛性?”師喝一口水道:“會麼?”舉杯子的是誰?喝水的又是誰啊!從這裏會去,多少慶快!尋常事,時時刻刻告訴你佛性的妙義,所謂“風聲鳥語都是法性之宣流”,“舉手投足無非法身之顯露”!有情、無情時時都在說法,處處顯示妙義。所以在尋常日用當中,只要活潑潑地起用無住就是最高深的妙義,不要再去另尋玄妙。明白了這一點,我們現在能看、能說、能聽的這個能,就是我們的佛性,它時時刻刻都在我們面門放光,還尋個什麼哩!

  覺心體,生佛同,有情無情共鼻孔。

  “覺心體”,能起知覺的這個體就是我們的根本、我們的佛性。“生佛同”,衆生和佛是一樣的,沒有區別。不是佛比我們多一分光明、神通,或是我們比佛少一分光明、神通。但爲什麼現在我們與佛不同呢?因我們心體的光明被妄想執著遮住了,所以發不了大神用。把妄想執著拿掉,就一樣了。“有情無情共鼻孔”又如何解釋呢?我們人都是有情感、有知覺的,而無情,比如這張桌子,則是無知覺的,怎麼共鼻孔呢?因爲世間諸相皆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沒有一樣不是我們自己。不要以爲我們有知覺、能動,而無情的物不能動,因而有所不同。其實我們一口氣不來時,八識離身,這身體就像這塊桌板一樣,也不能動彈了。現在我們被無明包裹,執身是我,所以只有這個身體在起作用。假如我們證道了,無明去盡,放開來,恢複原有的妙用,則一切處都是我們地水火風四大種性的變化顯現,就不再有有情無情之見了。所以無情有情共鼻孔,都一樣。

  無縛無脫無遮障,迷時自礙悟自通。

  本來生佛都一樣,潇灑自在,無縛無脫。但衆生因迷于外相,執著不舍,爲物所困,猶如春蠶作繭自縛,所以不得自由。我們本來可以不要這個身體,但父母同房時因愛心蠢動自己鑽進去了,所以被這色殼縛牢不得自由了。出生後,更著相,目迷五色,隨緣造業,以致縛上加縛,生死不了。苟能當下省悟,一切色相皆我真心佛性所顯現的影像,不可得、不可求,而徹底一放,則立地夢醒。一切衆生原本清淨無染,無縛無拘,何用解脫?!“無縛無脫無遮障,迷時自礙悟自通”,知道佛性是遍一切處,無所不在的,那就悟道了。迷時著相,自己妨礙自己,醒悟明白之後,通達一切皆真心幻影,不可得,就不再著相,從而現起神用,發起神通,證成大道了。

  無形相,極靈妙,非親證知那能曉?

  “無形相”是描寫我們的本性、我們的法身,什麼形相也沒有。大家千萬不要著在相上求見性,它是清淨無染、無聲無色的靈知,是無相可見的。“極靈妙”,但能感知一切事,顯現一切相,起萬千變化。六祖悟道後雲:何期自性本來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有人說見性時看見一個大太陽、一輪新月亮、或一個佛,那不是見性!《金剛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有相的東西都是假的。性是真體,無相可見。故經雲“實相無相”。《楞嚴經》又雲:“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故有能見所見俱不是。“非親證知那能曉”,見性的景象是描寫不出的,因它無物可比,無話可說,無思想能到。自己不到那個境界,再說什麼也是模糊。所以宗下說:“向上一著,千聖不傳。”其實一念斷處就是那個東西,它沒有景象,更沒有什麼神奇玄妙,它就是極平常的心啊!

  鏡裏看影雖不難,水底捉月怎辦到!

  世界上一切景象都是鏡子裏的影子。因爲世相皆是真心變化顯現的。上面說了,離開真心,一物也無。真心是成就一切事物的根本,猶如鏡子;事物好比鏡影。影子雖看得見,但若去取,就如水中撈月,撈不著。

  獅子吼,無畏說,百獸聞之皆咋舌,

  佛說法就像獅子吼。獅子是百獸之王,它一吼,百獸都要垂首稱臣。“無畏說”者,即佛是真語者、如語者、實語者、不诳語者,不怕有人來辯駁,辯駁不倒的。因爲佛說的是圓融無礙的真正妙理,不是那些有所住著的淺近小法,而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大法。因之任何人聽了只有贊歎而不能妄置一詞。所以外道聽了佛說法之後,都不敢來辯論。縱然有些膽大妄爲的外道來與佛辯論,最終也都失敗而歸。因爲他們都是著相的,不是徹底大法。最後還是皈依了佛,垂首稱弟子。

  香象奔波失卻威,天龍寂聽生欣悅。

  衆象之王叫香象。香象渡河不用奔波,而是站在水裏就能截斷衆流。如果它爲了逃避水流而奔波,那就失去威望了。這句話就表示我們的佛性是真理,是巍然不動的。波者,是說千變萬化的妄想顛倒,我們學佛法就要截斷千變萬化的妄想顛倒,就像香象渡河一樣,不奔波--不怕念起,而截斷激流。“天龍寂聽生欣悅”,天龍八部聽到佛說法都歡喜無量,無不贊歎奉行,都來皈依佛,成爲護法神。

  另有人將香象比作羅漢,平時很自恃自己的心得,及聽到最上一乘法,則當下落敗,失卻威望。天龍比作登地的菩薩,以最上乘法印自己內證的境界,無比欣悅親切。說得也很好。但我以爲要比還是將香象和天龍比作禅宗的大德,比較適合目下修道人的情況。一來禅宗素以龍象比作大善知識,二來現在邪法盛行,很多人棄正就邪,不妨說修正法的禅人不勝邪法的誘惑,因是奔波(就邪)而失去威;真正的大德--天龍則聞正法而欣悅,不爲邪法所動。

  獅子兒,衆隨後,叁歲即能大哮吼。

  大獅子的兒子是小獅子,雖然年紀輕,百獸也只能跟在後面,不敢超到它前面去。初悟道的人,尚未證到果地佛,就如同獅子兒,修外道的人,也不能越過初悟道的人。因爲初悟道的人證到根本了,而那些外道沒證到根本,所以不行。“叁歲即能大哮吼”,獅子兒雖然年紀輕,但已有獅子的根本性能,能像獅子王一樣大哮吼,懾服群獸。初悟道的人也一樣,因爲他所悟到的理與果地佛所證到的理沒有兩樣,他說法就等于代表佛說法,不怕外道來騷擾辯論。

  若是野犴逐法王,百千妖怪虛開口。

  獅子象徵法王。野犴長得像獅子,似乎可以冒充獅子,但開口叫起來,沒有獅子威猛,就露了餡,不能懾服群獸了。現在很多什麼功、什麼道,都說自己是佛法,其實都是外道冒充佛法,都是“妖怪”,說出的法都是以神通誘惑人,引人入歧途的邪法,不是正法,沒有用處。

  誰無念,誰無生,莫將鏡影認作真。

  凡夫當然是有念頭、有生死的,那我們悟道之後呢?是不是一個念頭不生呢?這句話大家都以爲,悟道之後當然是沒有念頭了,念頭不生了。那就錯了!無念不是一個念頭不生,而是生如不生叫無念,生而無住,不停留,是爲不生。惠能大師不是說“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嘛。“不斷百思想”還是有思想啊,“對境心數起”還是要起念頭啊。所以我們要認識正路,不要認錯路,以爲是沒有念頭,死在那裏不動。“誰無念,誰無生”,念頭一起知道了,不跟它走、不停留,就是無念;無生,生生不已無所住叫無生,不是斷絕種姓叫無生。

  從前龐居士說:“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合家團圞圓,共說無生話。”他一家四口,有老婆,一兒一女,兒子不結婚,女兒不出嫁,他們一家四口都證道了,很希有的。後來有個大和尚和了一個偈子:“無男可婚,無女可嫁,大衆團圞圓,說甚無生話?”和尚無妻子兒女,所以無男可婚,無女可嫁,但是有大衆,廟中不只一個和尚,大家在一起和合修法,無話可說,又說什麼無生話啊!說得都很好。一個說無生話,一個說甚無生話?各施妙手,妙到毫巅。但是無生者,不是不生爲無生,不妨生生爲無生。我們也可以另作一偈:“有男亦婚,有女亦嫁,子子複孫孫,是說無生話。”有兒子也可以結婚,有女兒也可以出嫁,兒子、女兒結婚了,兒子生孫子,孫子又生重孫子,子子孫孫,生生不已,而無動于衷,這就是無生!這是真心的無邊妙用,不是死在那兒不動爲無生。生生不已是無生!這才顯示佛法圓融無礙。不要只看半邊,以爲無生是大家都不能動,都不要結婚,結婚就犯錯誤了。不相幹!可以結婚,但不要執著在男女色欲上。執著在男女之色上,那就錯誤了,生死無窮了。結婚後,養一個兒子,不再住著在色欲上,就沒事了。這是起妙用啊。並不是以死在那兒不動爲無生。“莫將鏡影認作真”,這生生不已,子子孫孫都是鏡中影子,不要當作真的,著在相上,那就錯誤了。這件事真能做到也不容易,又要生,又要無生,不是悟後起大功用,休想做到。有的人硬壓著無生還好,一近女色不得了了,著在上面了,那就生死不了了。這就要特別注意。

  若從斷滅爲究竟,何異外道邪見人。

  佛教是非空非有,亦空亦有,即空即有。不是斷滅空,一樣東西都沒有。斷滅空是邪見。我們要明…

《佛法修證心要 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人人皆當成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