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年接觸張慈田,1991年協助臺北新雨社創社,爲臺北新雨社重要幹部。現爲聖弟子法脈臺北共修會成員。
15.蔣月鳳:
1963年生,實踐家專美工設計畢業,從事美工設計工作,1990年參加叁十七道品佛法班,1991年協助臺北新雨社創社。曾任臺北新雨社編輯組組長,負責新雨月刊編輯及美工工作。現爲聖弟子法脈臺北共修會成員。
16.黃泰勳:
1966年生,嘉義縣人,嘉義高中畢業。曾任店員,園藝栽培。接觸嘉義新雨約3年。
17.蔡嬴賢:
1947年生,嘉義市人,東海大學工業工程系畢業。1975年起任教職,現任嘉義北興國中教師。參加嘉義新雨約3年。
18.張素珍:
1961年生,嘉義縣人,大學肄業。在電信局服務十多年,兼任民俗傳統療法推拿整複學會監事。參加嘉義新雨約4年。
19.林武瑞:
淡江大學外文系畢業,南英商工英文教師,曾翻譯多篇佛教文章。1990年接觸新雨,1991年協助臺南新雨社創立,爲臺南新雨社重要幹部。新雨月刊佛教文章翻譯者。現爲聖弟子法脈臺北共修會成員。
20.陳慧娟:
1957年生,政治大學曆史系畢業,從事貿易業,1988年接觸張慈田于士林的原始佛法班,1991年臺北新雨社的創社成員,曾任臺北新雨社會計及活動組組長。現爲聖弟子法脈臺北共修會成員,《新雨月刊》編譯群翻譯者之一。
21.陳素玉:
1954年生,電信局職員,國立藝專畢業。1988年士林原始佛法班的早期聽衆之一,協助張慈田創立臺北新雨社,並爲臺北新雨社重要幹部、會計和文書組組長。
附錄二:臺灣目前弘揚原始佛教之道場
1.臺北佛法共修會:
地址:臺北縣永和市中和路305巷16弄4號3樓。
電話:(02)25534241;(02)29240200;(02)27971181。
創立時間:1995年。
創立人:張大卿弘法師。
指導老師:張大卿弘法師。
聯絡人:黃中豪、黃淑芬、江煥銘、蔣月鳳。
發行刊物:《法脈通訊》。
活動:(1)共修: 每周叁晚上7:30至9:30于臺北市八德路四段55號3樓。
(2)禅修:每月第二、四周日舉辦,有森林想、半日禅或一日禅,地點不定,發布在其會刊上。
2.嘉義新雨道場:
地址:嘉義市崇文街175巷1之30號。
電話:(05)2232230;(05)2789254;傳真:(05)2247996。
創立時間:1994年1月。
創立人:明法法師(張慈田)。
沿革:本道場導師張慈田,1952年生,1973年學法並接觸到原始佛教。曾出家六年(1975—1981)。1987年參與成立美國新雨佛學社,推動原始佛教,對外發行《新雨月刊》(共發行至72期),翌年回臺,在臺北弘法,並成立臺北新雨佛教文化中心,爲推動臺灣原始佛教的先驅之。1997年再度出家,法名爲明法比丘。
指導老師:明法法師。
發行刊物:《嘉義新雨月刊》。
附設機構:嘉義新雨圖書館。
活動:(1)共修:每周日晚上。
(2)禅修:每月月底的周末有二日禅;每年舉辦禅七、露宿、行 腳與兒童夏令營。
3.微觀學社:
原名:樵廬
地址:臺南縣歸仁鄉公所附近。
電話:(06)7235190;(06)2206607;(06)2268365。
創立時間:1997年4月。
創立人:許士群。
沿革:許士群于1990年與新雨接觸而步入原始佛法,1991年參與臺南新雨的成立並負責傳法,1994年臺南新雨社結束,成員仍互相連系,並擇時地舉辦禅修。1997年4月,許士群整修祖居,成立樵廬(目前改名爲「微觀學社」),並開始固定的禅修,較固定的同修約十位。
聯絡人:黃淑惠、蘇美華。
活動:(1)共修:每隔一周的周六下午3:00至5:00。
(2)禅修:每月最末周日辦一日禅。
4.臺南佛法共修會:
地址(一):臺南市健康路3段12號。
地址(二):臺南市大興街185巷22號。
電話(一):(06)2972217。
電話(二):(06)2588566。
創立人:張大卿弘法師。
指導老師:張大卿弘法師。
聯絡人:林武瑞、周美秋。
活動:(1)共修:每周二晚上8:00至10:00于健康路;每周叁下午5:30至9:00大興街。
(2)禅修:每月第一周舉行一日禅,時間是上午8:00至下午5:00;每月第叁周舉行森林想,上午6:00出發。
5.內觀中心:
地址:臺北市信義路叁段166巷6弄11之2號3樓。
電話:(02)27059432;(02)27075802#11。
沿革:本中心總部設在印度孟買附近的伊加埔裏;臺灣主要負責人是林崇安(桃園中央大學太空系教授)。
指導老師:葛印卡老師(S.N.Goenka)。
負責人:林崇安。
聯絡人:周寶珠。
活動:經常性的活動是舉辦十日禅。
6.原始佛法中心
地址:臺北縣叁重市中正南路109號1樓。
電話:(02)29720367。
創立時間:1996年。
創立人:強帝瑪法師(Ven.Chandima)。
指導老師:強帝瑪法師。
活動:強帝瑪法師目前在國內叁個地方主持說法與共修:
(1)佛陀教育基金會:臺北市杭州南路一段55號12樓,每周二晚上7:00至8:30靜坐;每周叁晚上7:30至9:00靜坐。每周日下午3:00至5:00于同一地點7樓靜坐。
(2)臺北市重慶南路與武昌街口的城隍廟2樓佛堂:每周五晚上7:00至8:30討論法義。
(3)原始佛法中心:每周六下午3:00至5:00說法。並于每個月農曆15日在該中心舉辦皈依及八關齋戒。
7.緬華佛教精舍
地址:臺北縣中和市中興路109號5樓。
電話:(02)22473442。
指導老師:李文德。
8.緬華佛教寺
地址:臺北縣中和市忠孝街122號5樓。
電話:(02)29402646。
住持:南達法師(UNanadaSiri)。
活動:目前沒有固定的共修時間,偶有說法、討論。信徒以緬甸人爲主。
9.吉祥院
地址:臺北縣土城市仁愛路28號3樓。
電話:(02)22639345。
沿革:照演比丘1962年生,1987年出家,爲泰國清邁人,曾任清邁佛法中心代理住持。1992年策劃佛法中心六十位比丘臺灣行腳活動,該年年底,受北傳戒。
指導老師:照演比丘。
活動:每年舉辦兩次出家活動及一次行腳。
10.臺灣佛法中心
地址:桃園縣中坜市聖德路一段61號。
電話:(03)4255449;(03)4228417—8
沿革:住持泰國籍猜育比丘,出家22年,1983年在清邁成立佛法中心,1986年成立佛陀園地教養失依兒童。1992年來臺行腳托缽。
住持:猜育比丘。
活動:經常辦行腳、托缽、出家受戒活動。
11.新竹慈濟功德會連絡處
地址:新竹市中華路5段208巷20號。
電話:(035)324009。
沿革:陳炳坤1954年生,六年前在臺北接觸新雨社而轉向原始的阿含道。目前是慈濟功德會的新竹委員,1995年就目前新竹的慈濟功德會連絡處辦共修,名爲佛法心得共享。
連絡人:陳炳坤。
指導老師:陳炳坤。
活動:每周一晚上7:30至9:30,共修內容有靜坐,說法(阿含經),心得討論。
12.原始佛法共修會
地址:臺中市忠明街83號4樓。
電話:(04)3867059。
指導老師:朱倍賢。
13.法源中心
地址:臺南市。
電話:(06)2082042。
創立人:護法法師(Ven.Dharmagupta)。
指導老師:護法法師。
14.法藏講堂
地址:臺南縣歸仁鄉南保村中山路638巷28之2號。
電話:(06)2301406;090801585。
沿革:慶定法師1950年生,現任臺南縣佛教會理事長;14歲在國內傳統佛教出家學法,十多年前認同四念處是可見、可知、實際的佛法後,于七年前開始原始佛法的推動。目前法藏堂較積極于選擇近代學者原始佛教的著作,倡印流通。曾提供講堂場地供新雨社辦禅修及演講,也與其它道場共同推展原始佛法。
住持:慶定法師。
15.臺灣原始佛教中心
地址:高雄市苓雅區四維四路5號5樓之5。
電話:(07)3319857;傳真:(07)3318912。
創立時間:1995年3月。
創立人:阿難陀法師(BhantePannilaAnanda)。
16.清涼學會
地址:高雄縣岡山鎮介壽路74號3樓之2。
電話:(07)6261841。
創立人:呂勝強、莊春江。
沿革:本學會由呂勝強與莊春江帶動,共修已有多年,目前共修時而中斷。
聯絡人:吳學文、郭麗霞。
17.碧蓮寺
地址:花蓮縣壽豐鄉豐裏村民權街1號。
電話:(038)653579;(038)651867。
沿革:碧蓮寺是尼衆道場。由天祥比丘尼(1937年生,出家10年)帶動四念處的修習。天祥比丘尼由于聽聞楊郁文講《阿含經》,因而奠定修學方向。寺裏目前有叁位師父專修馬哈希的內觀法。
指導老師:天祥比丘尼。
活動:一年有四次禅七:二月、六月、九月下旬及十二月一日。
18.馬錫山禅修中心(靈佑寺)
地址:花蓮縣光複鄉大華街109巷12號。
電話:(038)701367;(038)7033…
《人間佛教的困局——以新雨社和現代禅爲中心的一個考察(楊惠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