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人间佛教的困局——以新雨社和现代禅为中心的一个考察(杨惠南)▪P5

  ..续本文上一页民意代表(普选或全面改选中央民意代表,都是一种多数决)之前,任何人提出台湾是独立之国或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都只是一种政治主张,不能算是基于自决前提的契约。 [79]

  以上两段引文,分别是1988年11月和1989年1月,《新雨月刊》的社论。对台湾的政治团体,乃至像基督教长老教会这类长期投身反对运动的教派来说,新雨社的这些言论,并没有什么惊人之语;但对一向受到亲国民党的中国佛教会所掌控的台湾佛教界而言,这却是首次见到的文章。

  新雨社不是一个只说不做的教团,事实上,他们还在1990年3—5月「反老贼(老国民大会代表)」的「野百合」静坐示威运动当中,曾经联合《佛教文化》月刊社的李政隆先生等人士,参与了这次反对运动 [80] 。对于保守的台湾佛教界来说,无疑地,这也是开风气之先。美国新雨社的创立,也许正如张大卿所说的,和台湾解除戒严令(1987年7月15日)无关 [81] 。但是台湾新雨社的创立,张慈田却明说和台湾解除戒严令有关;因为,害怕回国被逮捕的张慈田,在戒严令还没解除之前,可能回台创立新雨社 [82] 。《新雨月刊》这些主张台湾住民自决的社论和文章,也只有在台湾解严之后,才可能刊登。然而,新雨社毕竟不是一个政治团体,它所采取的政治路线也相当模糊。它虽然主张台湾住民自决,但对台湾独立却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人们尽可以宣传统一比独立好,也可以宣传独立比统一好,甚至还可以宣传统一、独立一样好』(详前文)。当张大卿被笔者问到是否赞成台湾独立时,他说:『我没有所谓赞成台湾独立,我只有台湾独立能不能减少台湾的苦。』而当笔者追问:统一比台独受苦较少时,是否赞成统一,张大卿的回答也是肯定的 [83] 。另外,对于新雨社参加1990年3—5月的示威运动,张大卿也批评说:『不够好。所以我们需要一些反省。』 [84]

  《新雨社》所刊登有关台湾住民自决的文章,大体是以不署名的社论形式出现,只有一篇名叫〈自觉与自决〉的文章,署名张大卿 [85] 。依照该期主编张慈田的回忆,这篇文章乃张大卿刊登在美国某一刊物的旧作;张慈田觉得符合新雨社「台湾住民自决」的一贯主张,因此没有经过张大卿同意,就刊登出来,结果引起张大卿的不满。不满的理由则是这篇文章「较为敏感」 [86] 。笔者检阅该文,发现它和《新雨月刊》所刊登的「台湾住民自决」的其它社论,并没有太多出入。署名之后,变成了「较为敏感」;足见张大卿采取模棱两可的统独态度,有其背后的个人考虑。

  相对于张大卿在统独上的模棱两可,张慈田的态度就明确得多;他说:『如果说统一或独立,可以说是比较偏向自决或独立的倾向。』 [87]

  而当笔者问到:新雨社一般社员,是否曾为统独问题起争论时,张慈田的回答是:『大多数的人是倾向台湾独立。是不是有反对的声音,我相信是有,只不过在社论中,是走中间路线,没有明显表现台湾独立的声音。』 [88]

  随着台湾新雨社的分裂,目前的新雨社,不管是台北的佛法共修会、嘉义的嘉义新雨社,或是台南的樵庐(微观学舍),都少有社会关怀的文章出现。散在全台各地的新雨社员,恐怕也很难再有重新结合的可能 [89] 。

  (四)结语

  新雨社是第一个真正关心台湾本土社会、政治现况的佛教新兴教团,短短几年的发展史当中,为台湾佛教界创造了数个第一:第一个弘扬原始佛教、第一个强烈批判大乘佛教和中国佛教、第一个发表「台湾住民自决」、第一个参加示威运动。因此,也激起许多传统佛教徒的疑虑和反对声浪 [90] 。在新雨社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下,台湾原始佛教(或南传佛教, [91] )的道场,纷纷成立(详本节附录二)。

  然而,新雨社一直坚持原始佛教的「纯种」理念,以为后来发展出来的大乘佛教,都是『加一些其它东西进去』 [92] 。新雨社这种对于「纯种」的「宗教洁癖」,不能不说是某种意义的佛教「基本教义派」(Fundamentalism)。再加上领导人采取『慢慢发展,一步一步地走』 [93] 的作风,要在台湾这块传统佛教盛行的地方生根,恐非易事。

  新雨社一直是以学生社团的形式发展,没有大气魄和大格局,相信也是它无法快速成长的原因。现代禅的温金柯,毕业于政治大学哲学系,曾这样描述新雨社:

  「新雨社」是政大东方文化社毕业成员,以他们为核心的组织团体,后来张大卿先生在美国成立这个团体与「新雨社」有同盟的关系,所以才叫做「新雨佛学社」,所以不管张大卿先生或是常在《新雨月刊》出现的名字,如王丽文、许主峰、江明修、陈慧娟,都是以前非常熟的朋友……。 [94]

  引文中说到的「东方文化社」,是由《慧炬》出版社的周宣德先生,在政治大学成立的佛学社。依照温金柯的说法,东方文化社的一些毕业社友,成立了「新雨社」 [95] 。张大卿回台和他们有一些接触,回美国后,也仿照这个社团成立了「新雨佛学社」。足见新雨社具有浓厚的学生社团模式。像这样具有浓厚学生社团模式的教团,想要茁壮长大,恐怕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吧!

  附录一:新雨社的主要人物

  1.张大卿:

  1954年出生,台中豊原人,政治大学新闻系毕业,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经济学硕士,1985年起从事专业弘法。初中(台中一中分校)二年级对宗教、哲学开始产生兴趣,研读《圣经》、《道藏》、《阿弥陀经》、《心经》等各教经典,每天不倒单打座,一直到高中(台中市天主教卫道高中)毕业。高中时自以为已是一个解脱者,并立志一生弘法。重考考上政治大学新闻系,加入东方文化社,并开始四处弘法,所说道理有一贯道前人吴静宇的《金刚经注》、《道德经》等,因而受到东方文化社社员视为「外道」而加以排斥。另一方面,所说道理没有人懂,于是发奋研读社会科学书籍。大学二年级时,接触到印顺法师的作品—《妙云集》,初步了解整个佛教史。同时读了《佛陀的启示》一书,从此契入原始佛教的心法。1985年于美国洛杉矶创立「新雨佛学社」至今。目前也是「圣弟子法脉」台北、台南共修会的指导老师兼弘法师。

  2.明法法师(张慈田):

  1952年生,嘉义市人,原名张璋义,目前身分证上的名字则为张慈田。台中勤益工专第一届毕业,插班就读文化大学化学系,并加入慧智社(佛学社团),开始认真修行。一年后,休学。1975年年底,于苗栗狮头山元光寺随性梵法师出家,法号外号宏心,内号慈田。出家后,在台北东山佛学院(东山高中所创设)读了九个月。随后在印顺法师创办的道场新竹福岩精舍、台北慧日讲堂常住,

  因而接触到印顺法师的《妙云集》。1979年1月赴美国,常住于印海法师(当过慧日讲堂住持)的法印寺,并进入旧金山的CityCollegeofSanFrancisco就读图书馆学,二年后毕业。三年后还俗。1987年,新雨佛学社创立,在张大卿在法印寺开讲二十三讲的《阿含经》,张慈田成了在座听众之一。1988年1月回台,在陈重文台北士林的道场开始弘扬原始佛教。三年后(1991),于台北创立「台北新雨社」,并指导台南社员于同年成立「台南新雨社」。台北新雨社于1993年瓦解后,回嘉义市创立「嘉义新雨道场」和「嘉义新雨图书馆」迄今。

  3.蔡茜茜:

  1958年生,越南堤岸市华人。读毕高中,越南解放后,1979年以船民身份流亡,当难民22个月之后移民到美国,今定居美国旧金山。现为艺术家助理。美国新雨社的教师之一。

  4.杨平猷:

  1943年生,台中县清水人。台北师范艺术科毕业,曾学艺于杨英风,现居美国,服务于建筑业。为杨嘉猷之弟。

  5.杨嘉猷:

  台中县清水人。在南加州经营旅馆业。1997年曾以民进党身份参选台中县县长。

  6.林良彬:

  台大哲学系毕业,夏威夷大学博士班肄业。

  7.白伟玮:

  1956年生,台南人。洛杉矶护士学校毕业,现任护士,为张大卿老师的内人。美国新雨社的教师之一。

  8.显如法师:

  1949年生,嘉义市人,嘉义高中毕业,1967年礼印海法师为师,出家于慧日讲堂。役毕就读政治大学哲学系。1979年至美国就读,现为威斯康辛大学佛学研究博士候选人。早期负责编辑《新雨月刊》(1—27期)。

  9.黄中豪:

  1961年生,交通大学资讯工程硕士,曾任交通大学佛学社钟铎社社长。现任桃园龙华技术学院信息系主任。1988年接触张慈田,1991年协助张慈田创立台北新雨社,担任台北新雨社第二任会长,并为台北新雨社教学团教学老师之一。现为圣弟子法脉台北共修会成员。

  10.许士群:

  1954年生,台南县归仁乡人。技术学院毕业,现任职台南市府渔业课。曾任台南新雨社教师,现主持樵庐(微观学社)修行研讨会。

  11.吴建贤:

  1959年生,高雄县人,加州太平洋州立大学企业硕士。曾为台北新雨社的教师之一。

  12.林清玉:

  1954年生,台北县人,辅仁大学图书馆系毕业,任职辅仁大学图书馆十多年。1990年参加三十七道品佛法班,1991年台北新雨社创社成员。曾任台北新雨社教师及第三任会长。

  13.黄淑芬:

  1962年生,黄中豪妹妹。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目前为板桥西昆国民中学教师。1990年参加三十七道品佛法班,1991年协助台北新雨社创社。曾任台北新雨社编辑组组长,负责新雨月刊的编辑工作。现为圣弟子法脉台北共修会成员。

  14.江焕铭:

  1959年生,交通大学资讯工程硕士,从事计算机软件设计。1988…

《人间佛教的困局——以新雨社和现代禅为中心的一个考察(杨惠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