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人间佛教的困局——以新雨社和现代禅为中心的一个考察(杨惠南)▪P4

  ..续本文上一页停止活动。另外,花莲曾创立一个「花莲佛法共修会」,但因和张大卿相处不好,目前也已停止活动 [62] 。

  另一方面,张慈田则回嘉义后,不久即远赴泰国出家,法号明法,并创立「嘉义新雨社」,还设立了一座图书馆。主要社员还有黄泰勋、蔡嬴贤等人。另外,同样由台北新雨社分裂出来,在理念上支持张慈田的许士群,也回故乡台南,创立「樵庐」;目前则改名为「微观学舍」,继续活动 [63] 。

  (二)新雨社的修行方式

  新雨社采取原始佛教所教示的「四念处」,做为社员们自修或共修的方法。念处(smrtyupasthana),心念(即观察事理的智慧)所集中观察的处所(对象)。这四种心念所要观察的处所(对象)是:身(体)、(感)受、心(意)、法(一切事物)。原始佛教的信徒们,或新雨社社员们,试图透过这四种修行方法,来观察原始佛教最基本的道理:苦、集、灭、道等四圣谛,乃至无常、苦、空、非我(无我)等道理,以达到智慧的开发,臻于须陀洹乃至阿罗汉等四种果位的证得。张慈田对四念处的修行方法,曾有简要的说明:

  四念处的内容是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由粗到细的四个自我警觉层次,检验自我是否分分秒秒念念分明,是否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地,如实觉照自身的四大变化及动作、姿势,如实觉照自身的感受是否有苦、乐、不苦不乐,如实觉照当下的心念影像是否有过去心、未来心、现在的掉悔、恋盼而引发散乱与昏沉,如实觉照是否有出自于顺我则贪及延展出「常见」(愿它恒常、不变异)及逆我则瞋及延展出「断见」(愿它消灭、不存在)。 [64]

  而修习这四念处的目的或具体结果,张慈田也解释说:

  身念处成就生理上不起紧张、行为上不慌乱,(心念处成就)感受不起情绪高低潮,(心念处成就)心念上不攀缘五欲、不生五盖,法念处消毁自我与自我中心的妄见执着……。 [65]

  也许,我们还可以透过张大卿教导社员撰写「修行日志」的方法,以及他本人所撰写的一则「修行日志」,来具体了解四念处的修行方法 [66] :

  怎样写修行日志﹖依四念处写。

  写下什么事、什么时间,生理上突然左手凉、右手温;何事何时,下半身忽然由脚趾头凉上来……何事何时,心跳加速,呼吸加速。以上是身念处……。

  受念处方面可以写:何事、何人、何时对我赞美,我有点舒服,心里闪过一个想法;对方是客气话还是我真的值得他赞美﹖何事、何人、何时对我批评,我有点不舒服……

  心念处可以这样写:何时、何地、何事,一件平常想得起来的事情,突然记不起来……何时、何地、何事,突然担心起某人、牵挂起某事、恐惧起明天。

  法念处主要是写因缘,写什么事造成自己的紧张……语气凌厉或温柔、讲话速度加快或减缓,这些现象必要吗﹖……什么事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思考力不敏锐、感受迟钝。这些现象有必要吗﹖

  附:修行日志一则(节录):

  x月x日

  6:00a.m.睡醒,模糊追忆出梦中某人斜眼看我,手伸出被窝好冷,被窝里好暖,多睡了三十分,电话铃声叫我起来,是一个打错电话的人,心理感谢他唤醒我的懒。

  6:25a.m.左鼻腔痒,打了二个喷嚏。

  7:30a.m.胸中一丝烦躁出现,持续五分钟后消失,因缘不明。

  12:50a.m.年餐后有点昏沉,走一走,做几个呼吸观,盹意消失。

  2:00p.m.打电话给赵太太,声音听起来很娇媚,可以想见她高兴的样子,一亲芳泽的念头才闪过,一股气由脐下直冲龟头出去,有点泄气感。

  4:40p.m.心力不太能收摄,刚查完一个英文单字就忘了。

  10:30p.m.看HBOMovie有裸浴镜头,举阳近十五秒。

  3:00a.m.梦见尿后如汽水倒出般冒气,果雄兄在一旁观看,惊醒后继续睡觉。

  值得一提的是,张大卿教导弟子的方法,在修习四念处之前,必须先修习「四无量心」 [67] 。四无量心是: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和舍无量心。依照传统佛典的说法,慈是给与他人快乐,悲是拔除他人的痛苦,喜是欢喜见到他人快乐,舍则是舍除快乐或痛苦、欢喜的情绪变化,而达到内心平静。

  而四无量心则是在观察自己的呼吸当中,来修习。张大卿说:

  下手处就是眼根如何跟慈溶合,耳根如何跟慈心溶合,以此类推: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亦乎如此。练习眼根如何跟悲心溶合,其它的五根以此类推。喜心也是这样,舍心也是这样。 [68]

  张大卿在修习四念处之前,加入四无量心的修习,他自认为是和张慈田的「法次第」(修行次序)不一样的地方;基本上,张大卿认为张慈田不讲究修行的次序(法次第)。他甚至认为这也是台湾的新雨社之所以分裂的原因之一 [69] 。

  然而,张慈田却不认为这是导致新雨社分裂的原因;他甚至严厉批评张大卿有关「法次第」的说法,只是一种「搬弄名词」而无实际的修行:

  他们(指台北佛法共修会)的内容……感到比较教条化。要慈悲喜舍怎样,慈悲喜舍在他们的口中不时在说,但是在法义的深度,我觉得有待商榷。譬如他和我互动的状况,一直都在紧绷的状态。所以,你有次第有什么用,你又不实践。那是慈悲喜舍在嘴边说,实际上并没有在作……目前为止,是否有次第性较好,以台北(指台北佛法共修会)的状况来看,我感觉成果并不好……从一些表现出来的不好东西,反倒让人感到只是在搬弄名词。 [70]

  (三)新雨社的社会关怀

  新雨社受到传统佛教的注目,与其说它宣扬原始佛教,不如说它对传统佛教和整个社会的强烈批判。对于传统佛教(大乘佛教、中国佛教)的批判,我们曾以宋泽莱的思想为中心,略有论及;下面我们将针对新雨社对台湾社会的批判,深入探讨其成因和实际的作法。

  新雨社一开始就对社会、政治议题特别关心,连它的名字—「新雨社」,也和一个政治社团的名字相同;有关这点,我们已在前面说过,不再赘言。

  张慈田,台湾新雨社的创始人,滞留美国九年(1979—1988),曾参加反(国民党)政府的活动,也常阅读台独团体所发行的刊物,台独意识浓厚,曾被台湾去的一位法师朋友—苗栗狮头山元光寺的普献法师警告,因而害怕名列黑名单中,回台湾时会被逮捕 [71] 。这样一位政治味十足的张慈田,曾说到美国新雨社成立的宗旨,主要有三个:(1)回归原始佛教;(2)重视修行及其进展;(3)以入世的精神来开展、传播佛教。其中,第(1)和第(2)我们已在前面讨论过,不再赘言。而第(3)个宗旨则是:

  我们认为,修行必须在人间,在社会人群中修,必然像释迦牟尼关心僧团的共修,清净、和乐,也必然关心社会问题,以期人间净土早日实现。 [72]

  从美国新雨社成立的这个宗旨看来,美国新雨社一开始,即对现实政治和社会,抱持着高度关怀。

  另外,张慈田还说到新雨社的三个特色:(1)提倡原始佛法;(2)谈政治问题;(3)不忌讳谈敏感性的话题。其中,第(3)个特色,应该是指批判传统佛教。而第(2)个特色,张慈田解释说:

  谈政治问题不一定站在反对的立场,它思考问题都是从佛教的政治观出发,以佛教政治的观点来探讨政治的种种现象,「新雨」这样子的探讨方式,跟很多佛教徒原本所习惯的政治态度不一样,他们比较喜欢那种很安定的、不要批评的态度……。 [73]

  尽管说是「不一定站在反对的立场」,但刊登在新雨社所发行的机关刊物—《新雨月刊》 [74] 上的政论性文章,却大都火辣辣地站在反对的立场。他们所关心的主题,包括:台湾主权住民自决的主张、声援(天主教马赫俊神父的)工人运动、声援郑南榕自焚、声援六四天安门惨案、言论自由与宗教、声援国会改造、呼吁中共放弃武力解放台湾、佛教与宪法的关系、反对经济垄断、反对军人主政、废除死刑、政教关系的分析、对二二八事件的关怀,乃至女权运动的讨论等等,可谓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75] 。

  新雨社之所以关心现实政治和社会,乃是基于个人内心烦恼(贪、瞋、痴),往往和整个社会的制度和政策,相结合。因此,改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政策,就是解脱个人的贪瞋痴烦恼。张大卿,〈一个崭新的宗教面貌—新雨佛学社〉,即说:

  修行的目的在解脱个人贪瞋痴的烦恼,与社会公益何干﹖他们(指新雨社)说,社会制度和政策常是个人贪瞋痴的凝结,制度和政策不但是人订的,也要有人执行。人有几分贪瞋痴,制度和政策就相对有几分贪瞋痴;个人贪瞋痴一天不做适当降伏和解决,制度和政策就一天不得自由和平等。 [76]

  台湾的新雨社,被视为含有浓厚的独派色彩;这除了创立者张慈田本人的台独意识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机关刊物—《新雨月刊》,一再刊登「台湾人民自决」的主张。例如一篇名为〈自由‧独立与民主〉的社论当中,新雨社即宣称:

  怀疑台湾住民自由而独立的选择能力,甚至主张由非住民来选择台湾社会的政治命运与经济前途,是不着边际的。人们尽可以宣传统一比独立好,也可以宣传独立比统一好,甚至还可以宣传统一、独立一样好,但没有人有权利主张台湾社会要由非住民来选择决定。 [77]

  新雨社总结地说:『给台湾全体住民选择自己生命主权的机会,让每个人的选择不受某人或某国的强迫,是我们对自由、独立与民主的信仰。』 [78]

  另外,在一篇名叫〈自决是一切契约的前提〉的社论当中,新雨社又宣称:

  台湾和中国是不是一个国家,基本上是一个具有利害关系的契约,这个契约的订定,一定要经过台湾人的同意,换句话说,在台湾尚未进行普选或全面改选台湾的中央…

《人间佛教的困局——以新雨社和现代禅为中心的一个考察(杨惠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