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思修是爲了調伏內心貪嗔癡煩惱
普巴紮西仁波切
我們今生能夠信仰佛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因爲我相信很多人信仰佛教並不是無所事事爲了打發時間,而是爲了獲得解脫,所以願意付出自己的時間精力去追隨佛陀的教法而作行持。因此我們首先應該對佛法有所認識才對。
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及曆代傳承祖師爲後代弟子傳講的是什麼呢?就是教證二法。教法以聞思來抉擇,證法以實修來抉擇。因此我們平時聞思各種教法就是爲了能在實際當中對治不同的煩惱並獲得解脫。
從對治煩惱的角度來說,不同乘派對煩惱樹立了不同的名詞,但是總的來說,所謂的煩惱就是起心動念,也就是分別心,並由此而支分了八萬四千煩惱。
這要如何理解呢?比如煩惱若樹立在一法,就是分別心;樹立于兩法,就是能所二取;樹立于叁法,就是身口意叁門,五法爲五蘊,六法爲六聚,十二法爲十二處,十八法爲十八界,二十法爲二十隨煩惱,五十一法爲五十一心所法,乃至八萬四千煩惱。
平時在學習理論的時候,對于煩惱的理解,可以站在支分的立場上細致理解。但在對治煩惱的過程當中,就不需要再樹立很多很多對治法去對治不同的煩惱。因爲一切煩惱都來源于一個根,就是起心動念。因此我們用種種方便對治種種煩惱其實就是在調伏自己的內心。
大家平常都在根據各自的條件而從事諸多善法,如身做禮拜,結手印,口中持誦不動佛心咒、蓮師心咒、長壽佛心咒、藥師佛心咒等等各種咒語以及諷誦《金剛經》、《地藏經》、《阿彌陀經》等各式各樣的經文,乃至參加一些佛七、禅七和朝山供燈、放生、供養等諸多善行,目的都是爲了調伏內心,對治貪嗔癡煩惱。
因此我們現前對佛陀及曆代傳承祖師所傳的教言要認真聞思,並且如理修持。如此一來,相信你內心的煩惱會越來越少,解脫也並不遙遠了。
要知道,無論是阿松上師、其他上師還是我講法,都是希望弟子們能早日獲得解脫,因此只要有可能,我們都會多講一些法。隨著科技的進步,你們也隨時可以聽聞這些講法,但是光聽還是不夠的,還要去做,去認認真真地實修實證,如此一來,相信你們都會越來越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