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六點起床非常輕松,但是現前如果不睡到八九點鍾,就覺得一天都沒有精神,那麼這就是一種非常不好的習慣。
祝福的方式多種多樣,祝福的言辭千千萬萬,若能以廣大意樂菩提心而攝持,那麼這份祝福就是世間最美最真誠的心聲。
新年的鍾聲即將敲響,仿佛也在呼喚沈淪的我們早日于癡夢中醒來,精勤修法,直趨菩提。在這普天同慶,萬家團圓的日子,願祝福的心聲給衆生帶來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如今我們見解不能增上的最大過失來源于兩點,第一、將修法僅僅視作一門功課來完成;第二、雖然遵照念誦儀軌等方便而作行持,但是在調順煩惱的方便之上並沒有依教奉行,而是自創一套。如是修學,縱然修行多年,恐怕見解也很難有所增上。
雖然條件允許者在家中擺設佛堂作爲禅修之輔助非常好,但最重要的壇城並非外在之佛堂,而是內心之清淨。內心之壇城不占空間,亦不會令不具緣的衆生産生煩惱。當我們去世以後,外在的壇城只能留于世間而內心之壇城卻可以時時相伴左右。因此真正的壇城不在于外相之上而在于內心之中,調伏自己的內心乃一切諸佛菩薩之壇城。
培養信心的方便之一就是要多閱讀曆代傳承祖師的傳記和教言。因爲曆代傳承祖師爲後一代弟子所傳講的一切教法都是無欺的真實語。因此時時堅信曆代傳承祖師的一句一詞並且銘記心中,你的信心就會日日增上。
我們每天都應該反觀自己的內心,從早上睜眼直到入睡之前,一天當中所從事的行爲,與正法相契合的有多少,與正法相違的又有多少。內心若無法提起正念,即便我們身處幽靜山林,或者在聖地聞思修學,內心仍舊會與正法相違。爲了避免此等過失,時時觀修前行、護持正念非常重要。
由于宿世的因緣,作爲在家居士需要肩負自己的生活和事業,這也是我們的責任。但在擔負這些責任的同時,精進修法絕不能輕視。
無論是常年居于高原還是在漢地生活的密宗弟子,在精進修行赤裸禅定見解的同時,還要護持自己的誓言,清淨守護戒律。
在修行當中以文字和理論去自我創造一種修行方式,見解是很難增長的。
只有把共同外前行的所有教義都納入自己的心相續之中,才算圓滿了前行的見解。我們平常之所以懈怠的時間遠遠大于精進的時間,就是由于共同外前行見解不夠圓滿的緣故。因此共同前行非常重要,絕不能輕視。
如果在高原,即便你是一位身著漢裝的居士,只要手中戴著念珠並且也在念誦計數的話,很多人都會敬佩你,認爲你很精進,而且很有智慧。但是如果在漢地,你也拿著一串念珠一邊走一邊念誦,路人可能就會對你投以另一種眼光。所以在不同的環境之下運用不同的方便,這一點必須要細致一點。
真正能通達和實證究竟見解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雖然導師已經把這些道理一一傳授予你,但若僅僅停頓在理解之上而不進入實修的話,見解是永久不會進展的。正如密勒日巴所說,一個饑餓的人僅僅聽到食物是不夠的,知道食物可以飽肚子也是不夠的。因此我們要將平常所聽聞的各種教法納入實修當中。
我們在描述各種見解之時,雖然文字相同,但是其中的操作以及運用方法則有天壤之別。因此我們在理解的過程中要銘記一點,不要把基用在行道之上,也不能把行道的見解用在果位上,或者把果位和基位完全混淆到一起。這樣一來,你永遠在混亂迷惑之中。
如果在修行之上,你想怎麼做就怎麼做的話,我想傳承就沒有什麼意義了。因爲賢劫千佛以及曆代高僧大德,都不是按照自己創造的方式去修行而成辦解脫的。因此,我們的修行必須要依教奉行,絕不能自搞一套。
我們爲什麼把禅定分爲清淨之禅定和伺察意之見兩種呢?因爲禅定和等持是修出來的,而不是意識造作出來的,用文字和理論去創造一個禅定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心是一切法之根源,不管是善還是惡,是痛苦還是快樂,是輪回還是涅槃,都在自心當中圓滿。所以內心當中能圓滿一切法,而不是僅僅依靠口裏念誦和身做禮拜等一切外在行爲來圓滿。因此,若要是能調伏自心,已含攝一切,他就是佛教,就叫涅槃。
我們平常在聽法結束念誦回向儀軌和發願文期間,不要那麼急躁。儀軌的時間並不長,幾分鍾裏我們也辦不了什麼事情,但此期間若能認真做回向,功德更大。因爲發心是爲了讓自己善根廣大,正行是爲了不消盡自己的善根,回向則是爲了更加增上自己的善根。因此回向功德不可思議,我們要認真回向才是。
我們平常在座下之時,要積極從事一切善法,即便是供養一朵花也絕不能輕視。同樣,即便惡業非常微小,也要盡力去斷絕。在取舍因果之上一定要細致一些。
我們平時學習佛法,不僅要聽聞,還要多閱讀、多思考,尤其導師所傳講的原文,最好能背誦下來。這樣一來,平常在實修時,就可以把這些教言歸納到自己的實修當中,並且時時做一些思考:法是這樣講解的,與自己的修法是怎樣的關系,從理論上面應該如何去理解等等。
在我們的一生當中,由于無始以來業力沈重之故,在面對各種對境之時,難免會産生這個好,那個不好的分別。往昔由于不具佛法背景的緣故,會隨著這樣的分別而漂泊,如今我們已經具備了智慧,當生起這種煩惱的時候,第一時間就要把心收回來而反觀自己的過失。正是由于我自己過失沈重的緣故,才會見到誰都不清淨。
有些初入佛門的信衆們認爲,加行只是前面的一個過程而已,能否成辦解脫完全在于後期正行當中。我想這些都是一種錯謬之理解,我們是從加行開始入手,一切行持都是爲了成辦解脫。
妄念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完全取決于你如何運用。若要是運用得好,那麼妄念是成辦解脫唯一不可缺少之方便,相反,若運用得不好,就會隨著妄念而飄動,成爲漂泊輪回之根本。因此解脫與輪回都在你的手中,關鍵就看你如何去運用妄念。
有些人說,人活在世上,吃飯睡覺是無法避免的,而且人生一半的時間都會用于睡眠之中,那麼怎樣才能更善巧地把這個時間也用在修法之上呢?那就要在座上多下一些功夫,功夫純熟,夢中也能達到自在。若座上沒有功夫的話,夢裏想要自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你能依照導師的教言,每天早上五點非常喜悅地起床並且開始修法,這就說明,前行的力量已經呈現。如果鬧鍾響了,還總是想能不能再睡五分鍾,內心時時被懈怠和放逸束縛,拖延修法,這既是業力沈重的表現,也是共同前行基礎不紮實的緣故。
也許你對導師所傳講的法義從文字上有所了解,但從某種角度來說,似乎仍舊是在講解他人的功德和佛教本身的理趣,而其中真正的密意並沒有完全納入心相續之中。當自己的內心沒有變成這些法義之前,你仍舊是一個凡夫,所言所行也仍舊與凡夫同道,因此爲了讓自己成辦解脫,要將法義納入自己的心相續之中。
我們不能用理論和文字掩蓋自己的實修,而是應該依教奉行,踏踏實實一步一步地修行。如是造行對你而言,是永遠不會有錯謬的,並且還會越來越好。最可怕的就是用理論和文字掩蓋自己的實修。
破除我執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通過理解來破除一切我執,另一種是以實修的經驗來斷除我執的根源。所謂的理解就是依曆代傳承祖師的教言做觀想,從而知道“我”是不存在的。修行則是配合我們平常所講解的四個要點,長時間如是修學,我執會逐漸斷絕,甚至達到根除。
所謂的親近導師並非僅僅呆在導師身旁,不聽聞任何教言,這可不叫親近導師。而是當一切條件都成熟的前提之下,能夠在導師面前聽聞衆多教言,並且內心的諸多疑問能及時在導師面前予以遣除,這才是親近導師。
有弟子說,他從今天開始想修法了,應該怎麼修?我想還是應該先從調伏自己的內心入手。至于調伏內心之方便,可以按照我們自宗派的方法,先從上師瑜伽導修開始,因爲裏面所傳講的就是如何調心。
什麼才是佛呢?獲得斷證一切功德即爲佛。即已斷除俱生無明和遍計無明,獲得本體清淨和自性清淨,這就是真正的佛。也就是說,真正的佛並不在于表面形象之上,而在于清淨心之中。
我們平常都在閱讀很多法本,但要記住,書本只是一種文字诠釋,閱讀之時還需要了解此書是針對何種根機而作傳講。若不了解,上等根機者運用下等之法,效果可能並不理想。同樣,下等根機運用上等之見解,可能無法調順煩惱,因爲法與根機相違。
啓開皈依之門需要信心;啓開一切教法之門需要依靠信心;能否獲得一切善知識的密意也得靠信心;能否在中陰界獲得解脫也不能離開信心。因此信心是成辦解脫唯一不可缺少之方便,我們平常在行持一切善法之時,要時時觀待自己的信心爲妙!
成辦解脫唯一不可缺少之方便爲共同前行,這也是我們在精進修法之路上的精神支柱。若沒有這個精神支柱,修行必然是一門苦行。因爲我們不能再隨順自己的習氣想做就做,而需時時提起正念,將心調整于正法之中。自心究竟是否能與法相應,完全取決于共同外前行,因此共同外前行絕不能輕視。
成辦解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時想想,我們僅僅爲了成辦世間的一件事情都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何況現前所要圓滿的是解脫這個總括性的事業。行道過程中要經曆很多苦行是非常正常的。因此我們在以後的修行過程中,應該要多精進一些爲妙。
平常我們都說自己有信心。是的,當導師所傳講的一切教言與自己的內心相符的時候,我們的確很容易生起信心;而當導師的顯現與自己內心並不一致的時候,所謂的信心也很容易發生改變。因此要時時反觀一下自己,是否真的有信心?
僅僅了知一兩種方便,並不能稱之爲通達。所有一切方便都能圓滿具備在一個方便當中,才稱之爲通達方便。
若沒有生起出離心,即便你所修學的法是遠道法相乘、近…
《金剛心語·趣入佛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