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心語·趣入佛門▪P3

  ..續本文上一頁道金剛乘、甚至捷徑之道無上竅訣大圓滿,對解脫而言,恐怕也不會有什麼利益。

  當我們從事善法居多,就能夢見身處美妙的地處,吃穿不愁,而且非常快樂。貪執沈重者,即便醒來也想再次進入同一夢境當中。若有人業力沈重,晚上就會做噩夢,不是被狗咬,就是被追殺,或者生意虧本等。因此,若不精勤修法而希求解脫,我們的未來也會如同夢境一般,完全隨著無形業力的左右而不斷輪回。

  我們信仰佛教是爲了成辦解脫,而解脫道上必須依賴具德上師的引導。若我們所依止的導師是一位具相上師,那他爲我們指引的就是解脫之路;若這位導師並不賢善,而是一位惡知識的話,他爲我們所指的恐怕就是惡趣之路。因此我們在選擇導師之上必須謹慎,因爲他決定了我們生生世世的幸福,絕不能輕視。

  此生我們已得如此暇滿之人身,就要充分運用殊勝的智慧做正確的事,成辦解脫,而絕不能把智慧用在毫無意義的爭名奪利上。就如同擁有珍寶的富家子弟,若將珍寶藏于地下而自己天天乞討爲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因此應該充分利用暇滿人身成辦解脫爲妙。

  我特別想提醒諸位:若真想辦道,應養成早起修法的好習慣。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此理不謬。尤其對修行者而言,清晨光陰勝黃金。此時已得休息,消除了昨天的疲勞,身心調適,正堪修法。

  修行時若稍有一點感覺就極端地去貪戀,想把他告訴所有的人,當這種貪戀達到極頂的時候,這個人的身心絕對不會健康。

  當我們情緒高漲之時,覺得做任何事都得心應手。但是當情緒低落,不好的性格占于修行上風之時,很容易産生各式各樣的妄想。此時我們不能沮喪,而更加應該提起正念,不讓自己的思維隨之飄動。因爲讓內心不隨著煩惱而行走就叫做調伏。

  背舍輪回不是指離開眼前的山河大地。因爲貪嗔癡煩惱是輪回之根源,當我們的貪嗔癡煩惱越來越少時,就是在越來越背棄輪回。

  我們在修的過程當中好像覺得孤獨,但實際上我們一點都不孤獨,因爲我們時時有上師的加持,有金剛道友的幫助,有無始以來從事善法而得到的力量,所以我們一點都不孤獨。但現前若我們還不能很好地調伏心相續,真是愧對這些殊勝的因緣。

  在成辦即生解脫的路途之上,我們得到了很多導師、金剛道友的幫助。所以我們要時時觀待一下自心,若所行與正法相違之時,真的是愧對上師的教言,愧對上師的密意,也愧對于金剛道友的幫助。

  你若能把上師瑜伽導修修得很好的話,成熟口訣法就在你的身旁。在修持成熟口訣法的過程中,導師只是一個輔助作用,因爲真正的成熟口訣法不來源于上師的口述,而來源于自己心相續的成熟。

  我們平常行持禅定的時候,就在積累福德資糧與智慧資糧。因爲妙力起現一切之相,就在積累福德資糧;執受本體就是智慧資糧。當兩者分不開的狀態當中,若能圓滿成就,就是二身之境界。

  修法若不調伏自己的內心,即便表面從事的一切善法有多麼殊勝,所行持的無論是遠道法相乘、近道金剛乘、還是捷徑之道無上竅訣大圓滿,當內心被貪嗔癡煩惱染汙的時候,一切法都稱之爲非法,所以修行者要時時觀待自己的內心!

  由于往昔我們不懂什麼是空性,什麼是無我之道理,因此在初次修法期間突然産生一些驚訝是很正常的。但是若你能依教奉行並且長時間串習,相信你的見解會越來越穩定,不僅逐漸可以破除一切我執,還能爲成辦更高見解創造更好的條件。

  佛陀由于時時觀待自己的過失,現已圓滿佛果;而凡夫時時觀待他人的過失,貪嗔癡煩惱則日漸熾盛。因此如今我們無論是在修行之上還是面對世間之事,都要時時觀待自己的內心。雖然表面上看來凡事均是己過好像很吃虧,但實際上在閻王爺以及煩惱面前,最終的勝者還是我們自己,所以時時要觀待自己的過錯。

  當我們沒有産生煩惱的時候,內心好像非常平靜,面對各種對境都心平氣和,此時誰不是修行者,誰不是聖人呢?但爲什麼實際上我們現前還是凡夫呢?因爲沒有煩惱的時候,我們可以保持內心的平靜,但是一旦煩惱熾盛,卻無法提起正念。

  想要獲得今生快樂、夢中自在、臨終更自在、未來更加幸福,必須要斷絕我執。要斷絕我執則首先要在認識上破除我執,知道我執是不成立的,“我”只是一種假相。

  修行者內心還沒有圓滿成熟之前,必須要按照次第的方式細致取舍因果,絕不能誹謗因果。但是當你的見解真正圓滿之時,更不會誹謗因果。因爲曆代傳承祖師在行爲上對因果的取舍是非常細致的。所以我們也絕不能因爲現前對空性有所了知而誹謗因果。如是對因果不做細致取舍等一切行爲都稱之爲邪見和邪行。

  我們對佛法稍有了知或者稍有進步就容易心生傲慢,此時應像曆代傳承祖師一般,時時都心懷謙卑,將自己置于最低處來修學佛法。

  僅僅聽導師講解一遍,就能圓滿破除我執是不現實的。要將甚深的道理圓滿納入心相續之中,需要長時間串習。無論是在座上還是在座下,都應如實憶念行持。這樣去做的話,相信我執的假相,你就會看得越來越清楚,也會一分一分地破除我執。

  我等曆代傳承祖師無垢光尊者曰:“未修習自過自調伏而觀無邊淨相,以貪嗔之發心,故不入大乘法門。”就是充分地告誡我們後一代弟子,作爲一個真正的修行之者,時時都應觀待自己的內心,觀待自己的過失,而不是天天觀待他方的過失。

  我們平常懈怠、拖延時間的時候太多了。有時僅僅一件小小的事情,我們也可能會爲他找個借口。但是這個借口又能騙得了誰呢?除了自己誰也騙不了。所以,有時候自己真是世上最愚癡的人,永遠騙不了別人,天天都在騙自己。

  很多人問修行佛法是否會走火入魔?若要是依正法而作修行的話,是永遠不會走火入魔的。因爲正法本來就是遣除魔障之對治力,又怎麼會入魔呢?

  成辦解脫唯一不可缺少之方便就是信心。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時代以及曆代傳承祖師也都是依靠信心而成辦解脫的。因此我們所行持的一切善法也應該是爲了培養信心、創造信心、圓滿信心。

  上師把一本書放在你的頭上;給你念誦一遍傳承;或者賜你一個法名和幾顆甘露丸等,這些雖然也是一種加持,但並非圓滿之加持。當上師依靠這個緣來調伏我們的心相續,才是圓滿之加持。

  佛並不在于外相之上,而在內心之中。因此,平常我們所呈現不同的覺受是否爲修行的功德,不能僅憑外相,而是需要反觀自己的內心。

  在修行過程當中,要保持一種謙卑的心態,要時時忏悔自己的業障。尤其在面對自己的家人和同事之時,即便産生一些煩惱,也應具有寬容之心。因爲對一個修行密宗的弟子來說,淨觀非常重要,一切不如意的顯現不是來源于外境,而來自我們煩惱沈重的內心。

  我們說過,西方極樂世界並不在遙遠的某一個地方,而在于清淨心之中,現前無法見到是由于貪嗔癡煩惱遮止了自己的內心,因此一切過失都在于自己。所以我們平常要如是去做淨觀,就能逐漸圓滿平等之心。

  我們希望世界和平,與大自然和諧相處,首先就應該從改變自己的內心開始。當我們的內心開始趨向和諧,外在的世界也將越來越和平,我們與大自然的相處也將越來越和諧。

  如今我們已經具備珍寶般的人身,若不加以精進修法,就如同一個人在有水喝有幹糧吃的條件之下,仍舊渴死或餓死一般,是最愚蠢的行爲。

  當你現前身處聖地之時,所見所聞都與佛法息息相關,但是一旦回到城市之中,所見所聞就都與貪嗔癡煩惱相關。此時還想如在幽靜山林中修行一般,將內心輕松地投入修法之中,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平時若能常常觀想共同前行,相信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還是會提起正念而精進修行的。

  如同晚上做夢一般,已經知道夢境皆爲虛幻,我們就無需再排斥夢境,還可以繼續做夢,因爲夢境已不會繼續侵犯並且束縛自己的心相續。同樣,當我們知道現實生活的本質之後,我們也不需要抛棄生活,可以繼續從事各種生活和事業,因爲我們的內心也不會再依此緣而産生各種起伏。

  我們要時時仔細思維並且反問一下自心:我們今生信仰佛教值不值得?我們今生爲什麼要信仰佛教?在日常修法時,應深入細致思維抉擇這些道理,多問自己幾個“爲什麼”,反複辨析,直至獲得定解。惟有如此,方能遣除理論上的疑惑,增上修法之功德。

  我們平常所從事善法的大小,不僅僅在于表面的形象之上,而在于發心之中。若要是具備廣大之發心,那麼即便是小小的一件善事,也將具有無量之功德。

  如今我們已經獲得十八種珍寶人身,但無常隨時都會奪走我們的生命。因此我們再不能拖延懈怠,等待著以後再作修行,現前就必須要開始。

  對一個修行者而言,修行的好壞不在于平常修的是什麼法,而是在煩惱起現的第一時間能否提起正念。

  修行者初次修法期間,要多問自己幾個爲什麼。爲什麼我要進入佛門而修行佛法?這樣行持會得到什麼果位?爲什麼會這樣等等。這樣自問的目的就是爲了遣除自己一切疑問,來成辦更高的信心,獲得更高的境界。

  如今我們所享用的一切福報都是前世修來的,當然可以享受。但在享受這種快樂的同時,我們還要去創造更好的快樂之因,就是要精進修法。若能如是行持,由于世出世間兩方面都具備的緣故,這樣的人生是很有價值,也很有意義的。

  能對治煩惱之法就叫做正法,不能對治煩惱則稱之爲非法。因此反觀自心是否與正法相融,就看自己煩惱是否越來越少。

  當我們的見解逐漸增長的時侯,信心也會相應地隨之增上,內心與法也會越來越相融。

  禅修時僅僅安住于沒有妄念侵犯內心的境界,既不具備小乘見修行果之功德,也不具備大乘見修行果之功德,更不具備共與不共之一切教義。這種單調…

《金剛心語·趣入佛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金剛心語·正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