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心语·趣入佛门▪P3

  ..续本文上一页道金刚乘、甚至捷径之道无上窍诀大圆满,对解脱而言,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利益。

  当我们从事善法居多,就能梦见身处美妙的地处,吃穿不愁,而且非常快乐。贪执沉重者,即便醒来也想再次进入同一梦境当中。若有人业力沉重,晚上就会做噩梦,不是被狗咬,就是被追杀,或者生意亏本等。因此,若不精勤修法而希求解脱,我们的未来也会如同梦境一般,完全随着无形业力的左右而不断轮回。

  我们信仰佛教是为了成办解脱,而解脱道上必须依赖具德上师的引导。若我们所依止的导师是一位具相上师,那他为我们指引的就是解脱之路;若这位导师并不贤善,而是一位恶知识的话,他为我们所指的恐怕就是恶趣之路。因此我们在选择导师之上必须谨慎,因为他决定了我们生生世世的幸福,绝不能轻视。

  此生我们已得如此暇满之人身,就要充分运用殊胜的智慧做正确的事,成办解脱,而绝不能把智慧用在毫无意义的争名夺利上。就如同拥有珍宝的富家子弟,若将珍宝藏于地下而自己天天乞讨为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因此应该充分利用暇满人身成办解脱为妙。

  我特别想提醒诸位:若真想办道,应养成早起修法的好习惯。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此理不谬。尤其对修行者而言,清晨光阴胜黄金。此时已得休息,消除了昨天的疲劳,身心调适,正堪修法。

  修行时若稍有一点感觉就极端地去贪恋,想把他告诉所有的人,当这种贪恋达到极顶的时候,这个人的身心绝对不会健康。

  当我们情绪高涨之时,觉得做任何事都得心应手。但是当情绪低落,不好的性格占于修行上风之时,很容易产生各式各样的妄想。此时我们不能沮丧,而更加应该提起正念,不让自己的思维随之飘动。因为让内心不随着烦恼而行走就叫做调伏。

  背舍轮回不是指离开眼前的山河大地。因为贪嗔痴烦恼是轮回之根源,当我们的贪嗔痴烦恼越来越少时,就是在越来越背弃轮回。

  我们在修的过程当中好像觉得孤独,但实际上我们一点都不孤独,因为我们时时有上师的加持,有金刚道友的帮助,有无始以来从事善法而得到的力量,所以我们一点都不孤独。但现前若我们还不能很好地调伏心相续,真是愧对这些殊胜的因缘。

  在成办即生解脱的路途之上,我们得到了很多导师、金刚道友的帮助。所以我们要时时观待一下自心,若所行与正法相违之时,真的是愧对上师的教言,愧对上师的密意,也愧对于金刚道友的帮助。

  你若能把上师瑜伽导修修得很好的话,成熟口诀法就在你的身旁。在修持成熟口诀法的过程中,导师只是一个辅助作用,因为真正的成熟口诀法不来源于上师的口述,而来源于自己心相续的成熟。

  我们平常行持禅定的时候,就在积累福德资粮与智慧资粮。因为妙力起现一切之相,就在积累福德资粮;执受本体就是智慧资粮。当两者分不开的状态当中,若能圆满成就,就是二身之境界。

  修法若不调伏自己的内心,即便表面从事的一切善法有多么殊胜,所行持的无论是远道法相乘、近道金刚乘、还是捷径之道无上窍诀大圆满,当内心被贪嗔痴烦恼染污的时候,一切法都称之为非法,所以修行者要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

  由于往昔我们不懂什么是空性,什么是无我之道理,因此在初次修法期间突然产生一些惊讶是很正常的。但是若你能依教奉行并且长时间串习,相信你的见解会越来越稳定,不仅逐渐可以破除一切我执,还能为成办更高见解创造更好的条件。

  佛陀由于时时观待自己的过失,现已圆满佛果;而凡夫时时观待他人的过失,贪嗔痴烦恼则日渐炽盛。因此如今我们无论是在修行之上还是面对世间之事,都要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虽然表面上看来凡事均是己过好像很吃亏,但实际上在阎王爷以及烦恼面前,最终的胜者还是我们自己,所以时时要观待自己的过错。

  当我们没有产生烦恼的时候,内心好像非常平静,面对各种对境都心平气和,此时谁不是修行者,谁不是圣人呢?但为什么实际上我们现前还是凡夫呢?因为没有烦恼的时候,我们可以保持内心的平静,但是一旦烦恼炽盛,却无法提起正念。

  想要获得今生快乐、梦中自在、临终更自在、未来更加幸福,必须要断绝我执。要断绝我执则首先要在认识上破除我执,知道我执是不成立的,“我”只是一种假相。

  修行者内心还没有圆满成熟之前,必须要按照次第的方式细致取舍因果,绝不能诽谤因果。但是当你的见解真正圆满之时,更不会诽谤因果。因为历代传承祖师在行为上对因果的取舍是非常细致的。所以我们也绝不能因为现前对空性有所了知而诽谤因果。如是对因果不做细致取舍等一切行为都称之为邪见和邪行。

  我们对佛法稍有了知或者稍有进步就容易心生傲慢,此时应像历代传承祖师一般,时时都心怀谦卑,将自己置于最低处来修学佛法。

  仅仅听导师讲解一遍,就能圆满破除我执是不现实的。要将甚深的道理圆满纳入心相续之中,需要长时间串习。无论是在座上还是在座下,都应如实忆念行持。这样去做的话,相信我执的假相,你就会看得越来越清楚,也会一分一分地破除我执。

  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曰:“未修习自过自调伏而观无边净相,以贪嗔之发心,故不入大乘法门。”就是充分地告诫我们后一代弟子,作为一个真正的修行之者,时时都应观待自己的内心,观待自己的过失,而不是天天观待他方的过失。

  我们平常懈怠、拖延时间的时候太多了。有时仅仅一件小小的事情,我们也可能会为他找个借口。但是这个借口又能骗得了谁呢?除了自己谁也骗不了。所以,有时候自己真是世上最愚痴的人,永远骗不了别人,天天都在骗自己。

  很多人问修行佛法是否会走火入魔?若要是依正法而作修行的话,是永远不会走火入魔的。因为正法本来就是遣除魔障之对治力,又怎么会入魔呢?

  成办解脱唯一不可缺少之方便就是信心。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时代以及历代传承祖师也都是依靠信心而成办解脱的。因此我们所行持的一切善法也应该是为了培养信心、创造信心、圆满信心。

  上师把一本书放在你的头上;给你念诵一遍传承;或者赐你一个法名和几颗甘露丸等,这些虽然也是一种加持,但并非圆满之加持。当上师依靠这个缘来调伏我们的心相续,才是圆满之加持。

  佛并不在于外相之上,而在内心之中。因此,平常我们所呈现不同的觉受是否为修行的功德,不能仅凭外相,而是需要反观自己的内心。

  在修行过程当中,要保持一种谦卑的心态,要时时忏悔自己的业障。尤其在面对自己的家人和同事之时,即便产生一些烦恼,也应具有宽容之心。因为对一个修行密宗的弟子来说,净观非常重要,一切不如意的显现不是来源于外境,而来自我们烦恼沉重的内心。

  我们说过,西方极乐世界并不在遥远的某一个地方,而在于清净心之中,现前无法见到是由于贪嗔痴烦恼遮止了自己的内心,因此一切过失都在于自己。所以我们平常要如是去做净观,就能逐渐圆满平等之心。

  我们希望世界和平,与大自然和谐相处,首先就应该从改变自己的内心开始。当我们的内心开始趋向和谐,外在的世界也将越来越和平,我们与大自然的相处也将越来越和谐。

  如今我们已经具备珍宝般的人身,若不加以精进修法,就如同一个人在有水喝有干粮吃的条件之下,仍旧渴死或饿死一般,是最愚蠢的行为。

  当你现前身处圣地之时,所见所闻都与佛法息息相关,但是一旦回到城市之中,所见所闻就都与贪嗔痴烦恼相关。此时还想如在幽静山林中修行一般,将内心轻松地投入修法之中,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平时若能常常观想共同前行,相信无论何时何地,我们还是会提起正念而精进修行的。

  如同晚上做梦一般,已经知道梦境皆为虚幻,我们就无需再排斥梦境,还可以继续做梦,因为梦境已不会继续侵犯并且束缚自己的心相续。同样,当我们知道现实生活的本质之后,我们也不需要抛弃生活,可以继续从事各种生活和事业,因为我们的内心也不会再依此缘而产生各种起伏。

  我们要时时仔细思维并且反问一下自心:我们今生信仰佛教值不值得?我们今生为什么要信仰佛教?在日常修法时,应深入细致思维抉择这些道理,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反复辨析,直至获得定解。惟有如此,方能遣除理论上的疑惑,增上修法之功德。

  我们平常所从事善法的大小,不仅仅在于表面的形象之上,而在于发心之中。若要是具备广大之发心,那么即便是小小的一件善事,也将具有无量之功德。

  如今我们已经获得十八种珍宝人身,但无常随时都会夺走我们的生命。因此我们再不能拖延懈怠,等待着以后再作修行,现前就必须要开始。

  对一个修行者而言,修行的好坏不在于平常修的是什么法,而是在烦恼起现的第一时间能否提起正念。

  修行者初次修法期间,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为什么我要进入佛门而修行佛法?这样行持会得到什么果位?为什么会这样等等。这样自问的目的就是为了遣除自己一切疑问,来成办更高的信心,获得更高的境界。

  如今我们所享用的一切福报都是前世修来的,当然可以享受。但在享受这种快乐的同时,我们还要去创造更好的快乐之因,就是要精进修法。若能如是行持,由于世出世间两方面都具备的缘故,这样的人生是很有价值,也很有意义的。

  能对治烦恼之法就叫做正法,不能对治烦恼则称之为非法。因此反观自心是否与正法相融,就看自己烦恼是否越来越少。

  当我们的见解逐渐增长的时侯,信心也会相应地随之增上,内心与法也会越来越相融。

  禅修时仅仅安住于没有妄念侵犯内心的境界,既不具备小乘见修行果之功德,也不具备大乘见修行果之功德,更不具备共与不共之一切教义。这种单调…

《金刚心语·趣入佛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金刚心语·正见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