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要窮理。何謂“窮理”?就是要看典籍,研究《六祖壇經》等,像這樣的話,很容易開悟。趙州禅師說:“你坐看叁十年,倘若不悟。截取他們的頭去。”
有很多人看禅書上當,例如說:“禅是寶,禅是無心,要離心意識參。”離開心,離開意識,你怎麼能參?這是倒果爲因的話,應該說:“離心意識”,接著第二句只有一個字:“參!”要想離心意識,你就必須去參,才行。若說要離開心意識去參,根本沒那回事!
4、參話頭
禅修行的第二個方法是參話頭。不參話頭就不悟嗎?沒有這回事!臨濟、馬祖、六祖都沒有參過話頭,他們都是大徹大悟。參話頭只不過是達到悟的途徑、方法之一。所謂佛法,有的人把它看成真理,這絕對不正確。你把佛法看成是真理,那真理和你又有什麼關系?真理是真理,你是你,而真理那麼難你怎麼能懂?佛法最親切的解釋,是一種“成佛的方法”,只是成怫的方法而己。佛陀曾講:“舍方便無究竟”——除了方便,除了方便以外就沒有真理,什麼是最後真理呢?
各位要參話頭可隨便找一個,禅的公案很多,例“如何是佛?”《六祖壇經》有一個第一公案,第一話頭,是什麼?即“不思善、不思惡、正在這個時候,哪個是你的本來面目?”有人問我,除了古人的,現在有沒有話頭?有!我請你去參一句話;“真實的一定是原來如此的,原來是個什麼?”你就參“原來是什麼?”你要是參透了,保你見性成佛。參禅、學禅,就是要悟,悟即只要找到一切事、一切物的本原。
禅與中華禅
(一)全稱的彈
全稱的禅,也就是廣義的禅。它包括了最古老的次第禅定,四禅八定,九次第定,這是佛法和外道的共法,外道也修這個定。廣義的禅定,有顯教的天臺止觀禅定、印度的次第禅定、密教的金剛拙火禅定,也有道教的大小周天禅定,現在還有超覺靜坐。
禅的範圍很廣,這些禅定,有的是爲了調身,修身,有的是爲了調心;有的是爲了求得生命爲解脫,有的是求得自已益壽延年,目的都不同,但是跟禅宗的禅絕不一樣。
(二)特稱的禅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特稱的禅,也就是“宗門禅”。什麼叫做宗門禅?爲什麼稱爲禅?禅的基本含義是中國的叁代禅讓,也就是說這個皇帝把王位禅讓給第二位,這個皇帝就退休,神宗的禅多少含有這個意思。爲什麼有這個意思呢?因爲從西天二十八傳都是一個傳一個,把衣缽傳下來表法信,表示這個人得到了佛陀的心傳。由達摩傳到中國來,也是一個傳一個,到六祖以後才廣泛的傳授。
我們知道,二祖把法傳給叁祖,二祖就不再說法,就退位離開他的寺廟到別的地方去,和光同塵,遁迹市廛,叁祖也是如此。而五祖把法傳給六祖以後,他也不再說法了。別人問他,他說“佛法南行。”“誰得了?”“能者得之。”從這些小的故事可以看得出,禅是“法王禅讓”,把法王的位置讓給下一位。
(叁)中華禅的宗旨與特色
禅宗的禅也用禅定的名詞,但它不是坐禅。名詞雖然相同,涵義並不一樣。六祖說:“外不著相爲禅,內心不亂爲定。”他並不主張身不動,也注重的是心不動。我們爲何特別提出了中華禅?因爲禅宗在達摩東來以前,一度已有,那時俟禅的本質雖然跟現在相同,但是禅的風格,禅的作略,和中華禅是迥然不同的。
禅最早的緣起是世尊拈花。在靈山會上,世尊拈起一朵金色的花給大家看,大家看了世尊拿多花,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只有摩诃迦葉破顔微笑。他爲什麼微笑?所謂會心的微笑,心心相印,也就是說“密密分付”。那是禅宗的創始,爾後一個傳一個,傳到中國。
達摩到中國來,就標出了禅的宗旨。禅的宗旨是什麼?“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什麼是教外別傳?不是說在佛教以外另傳—個教。教是佛陀的教誨,佛陀涅磐了,他的教誨就是經典、教材,在教材以外別有另一種傳授,這就是教外別傳。
既然經典裏已經粲然大備,爲什麼還有教外別傳?因爲日久弊生,生什麼弊呢?有的執著名相,有的泥迹失神,專門向文字理論下功夫而喪失了它的靈魂。爲了防止這種弊病才有了教外別傳。教外別傳個什麼呢?就是把教義濃縮、升花、結晶成一點傳給他,這叫別傳。
那麼,禅宗踉佛教的其他宗派是不是有沖突?是不是不一樣?充實而言,唯有禅,才是真正的佛教。古德說:“禅是佛心。”佛自心自內證是禅;“教是佛口”,佛說的話記錄下來的是經典。而連佛自己都說不出來的才是禅。佛陀說:“我四十九年說法,沒有說到一個字。”沒有辦法用語言表達他內心的自受用,這才是禅。能用語言文字表達的,究其量只能說是相似,並不全等。經雲。“凡有言說,皆非實義。”所以他才把全等的法。一代一代傳付給堪能永當的人。
爲什麼一個一個地傳?是不是佛陀各啬?曆代祖師都很吝啬?不肯把好處給太多的人?並非如此。因爲饒是幾十年的時間找一個有福德、有智慧、上根大器的一人,也不易找到。盡管達摩祖師發現中國有大乘氣象,他來了以後也找不到,幾次被人毒害、嫉妒。見了梁武帝也活不投機。他知道機緣還沒到,只好在少林寺面壁等待,等誰呢?等二祖。可見單傳,並不是對法的吝啬,而是法器難遇,上根難求。
爲什麼“不立文字”呢?第一,若論文字,。經典很多,叁藏十二部,皓首窮經也看不完,何須再立第二,我坦率地告訴各位,各位的煩惱、憂愁、不解脫、不自在、迷惑、無明,都是因爲文字的作祟。這話怎麼講?首先我們必須了解,文字是什麼?文字是語言的符號。爲什麼有文字?把語言提煉醞釀成熟了,就變成一種系統的思想,把這種系統的主觀思想認爲是真知灼見,一個人自認爲有真知灼見,他必然會感受到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用嘴吐出來的是語言,用筆寫出來的就是文字。
語言從什麼地方來的呢?是從形象,而後安名。依各種東西的形狀或作用,給它安個名字,然後我們就有想的素材了。譬如想這枝筆是什麼牌子?是不是有更好的?爲什麼有的粉筆一寫就斷?哪種粉筆比較好呢?如此便有了分別心,就有了是非心。有了是非心就起邊見。就有了好惡。有了好惡以後,煩惱就跟著來。爲什麼呢?你愈不喜歡他,他越在你面前晃,你背後罵他夭壽,結果他愈來愈健康、,你生病他卻不生病,豈不把你氣壞?而你愈喜歡的人,他愈要跟你分開。所以人有了分別,有了取舍,就有了煩惱。
今天各位的毛病就來自于文字。這並不是說人會語言是一種罪惡,有了文字對人類的文化是一種障礙,不能這麼講。爲什麼禅找不到根器?就最高的根器來講,語言是障道的因緣,思想是一種理障。你要把這些東西都掃掉以後,才能見到真理。所以用語言、文字來描述,只能說是相似,並不真實。你寫一篇巴黎遊記,寫得非常生動,讀了那篇文章是不是就看得到巴黎?或者依照文字畫一幅地圖就根實際完全相同呢?那不然。頂多是相似,乃至于相似都難。所以語言、文字最障礙你見性,最能夠構成你智慧之眼的一種障礙,所以方主張不立文字。因爲有了文字,就有了理解、有了理解就不能保有原本平等、完整的心態;有了不同的人就有了不同的理解。那就不是“下二法門”,而是“如是我見”,就和佛法的根本精神“不二”兩個字背離了。所以才不立文字,真指人心。
什麼是“我”呢?曾經有一個青年人問我:“修行的目的何在?”我說:“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消滅你自己的靈魂!”他聽了臉色發白,立刻就跑掉了。爲什麼這個樣子呢?他覺得他死了以後還很安心,是因爲他相信他還有一個魂不死。若把魂消滅掉了,那豈不是死定了?所以他嚇跑了。其實他是“認賊爲子,以假作真”。靈魂是什麼?靈魂就是虛僞的我。何以說靈魂是虛僞的我?因爲靈魂是以“業”爲素材。什麼叫做業?好比公司忙了一年,看今年業績如何,這叫做業。如果把業消滅掉了,靈魂就沒有了,沒有靈魂那人不就斷了氣嗎?這是佛法所斥責斷“斷常邪見”。須知盡管沒有靈魂,但並非沒有生命。
所以學法最大的困難,其一是“我執難斷”。而“我執”是一切煩惱和罪惡的來源。我想怎樣,我不喜歡什麼,一切的占有欲、分別心、主觀自是的心理,都是根據“我執”來的。人不肯放棄自我,就沒有辦法學道了。古人說:“百尺竿頭坐的人,雖然得入未爲真”——他還坐在百尺竿頭高高在上,“百尺竿頭重進步”:你在百尺竿頭上在跨進一步——“十方世界現全身”。實把小我捐棄,才能證得生命的永恒。
爲什麼“直指人心”呢?只有人的心才是你生命的屬性。火的屬性永遠是熱的;水的屬性,不管它是氣體、液體、固體,氫二氧一本變,總是濕性還在。而你生命的屬性就是心。
談到心,有的人說在這個地方(用手指心髒部位),有的人說在頭腦,有的人說在當中(用手指胸之中央部位)。這都不正確。;在人的左邊是肉團心,在頭腦裏,有那麼多腦細胞,那是和電腦一樣供給你裝資料用的,並不就是你自已。真正的心是什麼?古人說:“上下追尋覓總無”——你上下左右找,都找不到;“境上施爲渾大有”——當你要做事的時候,就看得到作用啦。所以直指人心,直截了當地告訴你什麼是永恒的自己,什麼才是你生命的不變的真實。
了解這,就了解何以衆生與佛平等,何以自他下二。所以要“直指人心”,要去除謬執。“見性成佛”。也就是發掘生命的屬性,發掘生命的基因,就是把蒙蔽生命、操縱人生,使你啼笑皆非的障礙統統掃掉,做一個真正解脫自在的人。
“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這四句話,就是達摩到中國來所樹立的宗旨。爲什麼稱爲中華禅呢!當初,初祖達摩所傳的法和以後的禅宗,不論在作略風格、情操上完全不一樣。達摩說:“外絕諸緣,內心無喘, 心如牆壁,可以入道”,,很多人認爲這是究竟,這是極則。大…
《禅宗略說(耕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