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行有關的問題(紫虛)

  修行有關的問題

  紫 虛

  

  修行有關的問題很多,如戒律問題等。我個人非高僧大德,實不多言,僅就所知,提出一些看法。很多人以爲學佛就要遠離人群,不近女色,抛家棄子,不要財富,這些觀念使得很多人不敢去學佛,其實不是那樣。對于初學者,只要守道德法律到七成就可以了,也可以說一般人都可以學佛,也不須要有什麼特殊的限製。佛法不離世法,人都不學佛,那佛法有何用?當然進一步修行,或自願修戒律的人(如僧尼等),可修五戒、菩薩戒、比丘戒等。這些戒對今天工商社會的凡夫俗子,可能記不住,也不易修成,只要原則上不貪、不嗔、不癡就可以了。修行者到了相當層次後,也許會發大悲心,他就會自行修殺戒等,再高層次的修行者持“菩提心戒”,那都是發自內心,而非條文式的戒條而已。

  

  對初學者而言,吃葷吃素皆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存心”去殺害生命,“存心”去殺就是殺生,無心那是可以原諒的,我們每天在無心中就不知傷害多少螞蟻或微生物。吃素的人,一顆植物被砍下來,也有很多動物會隨之死亡。當然,基本上能惜福、減少開支浪費,也無形中減少殺生的機會。吃素若非發自慈悲心而只爲健康或表示“高人一等”,那是不對的。我們爲生存而吃衆生肉時,要如良智上師所說,要存“抱歉的心”,不能存自大和“它們本來就是該被我們吃的之心!”佛教徒對財物問題的看法,也一定要不離佛法的原則,就是要做到不貪。“要有貢獻,才能有報酬”,此所謂貢獻,包括勞力與心力,凡對衆生有益,能提供衆生生存必須或提升衆生生活品質之行爲皆可說有“貢獻”,皆可取得適當的報酬。以股票爲例,若長期投資,爲社會衆生造財,那你獲取報酬是對的;若存心短線操作,並非對衆生創造財物,而只是把錢由一個口袋轉到另一個口袋,僅製造貪念,那是不可以的。你沒有爲社會造財或提升社會之品質,就不能有報酬。

  

  另外一點要談的是做爲一個佛教徒,對其他宗教要持著怎樣的看法與做法才較正確?各種宗教皆有其各自的信仰與修行的方法,只是層次上不同而已(此處的宗教不包括政府所明令禁止的各種騙人的邪教),一般好的宗教都是勸人爲善的,這也合乎佛教的人天善法,因此,我們不要隨便排斥或謾罵他們。至于鬼神方面,各道的鬼神也有很多是在度生行善的,也有在精進修行的,也不要沒有弄清楚就胡亂加以攻擊,要知道做事若不明因果,不但好事不成,有時反而害人害己,不可不小心。佛教徒要有慈悲心,不但對人,也要對畜生、對鬼神心存慈悲,世間一切事要以能“圓滿”爲原則。當然,一個佛教徒一定要很清楚的知道什麼是自己要誠心供養的,千萬不要隨便去與自己不明白的鬼神打交道,去貪求不該有的東西,那會有麻煩的,要知道,鬼神有嗔恨心,你求東西也要對他有所回報,一不小心就會得罪,不像佛菩薩,完全沒有嗔恨心,只有大慈悲心,你有求就有應,決不會有得罪的可能。不要隨便去求不知的鬼神,找其爲你解決問題,但也不要隨便去破壞其他鬼神度生的事,以免“斷絕他人生計”,我們勸人信佛是好事,但一定要看機緣,看時間、地點,看該人的根器而定,不要到處賣弄,引起他人反感反而不好。

  

  最後一點,談一些有關佛菩薩聖像供養的問題。對佛菩薩聖像要誠心供養,我們供養佛菩薩與佛教的大護法,主要是尊敬其高貴的德行與其普度衆生的恩澤。諸佛菩薩及大護法們大多長時間以來就在各界普度衆生,有些佛菩薩你也許現在並不認識,但在你無始以來輪回轉世的漫長時間中,很難說你不受其恩澤被佑的;進一步說,你與衆生是關系密切而不可分的,佛菩薩度衆生就是度你,給衆生恩惠就是給你恩惠,從尊敬與報恩的立場來說,禮敬供養諸佛菩薩及大護法們是應該的。供養的方式以香料、香花、素果爲佳,要以發自內心的虔誠來禮敬供養,不要害怕供養方式對不對,或者害怕“不對會受罰”,一切只要心誠即可,千萬不要勉強做表面工作,要知道你內心的念頭,諸佛菩薩及大護法們是了然清楚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