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念佛與助念▪P4

  ..續本文上一頁,有些人家因爲是他們主動請求我們去助念,不給錢,就好像欠了我們什麽,那就告訴他們:爲人助念,是我們修行的法門之一,目的不是爲錢而來,若有人要爲病危者或亡故者作功德,可到寺院布施供養,但那已是另外的事,當與助念無關。有的家屬一定要給錢,那我們可收紅紙袋而將錢還給他,這種做法成習慣之後,大家便會感到自然。如果出外助念時,既受飲食招待,又收紅包作襯,便失去助念的意義了。

  如果經過十二個小時的助念,病危者突然病況好轉,該怎麽辦?這也正是助念的目的之一,能以助念功德爲人植福延齡,豈非更好。佛法本爲活人的現實所需而設,豈僅爲了人死之後的前途應世?

  七、淨土法門略釋

  最後,我要說明的是,由於農禅寺舉辦禅七、禅訓等的活動,許多人便認爲我們專事禅修,跟阿彌陀佛的念佛法門是無關的。其實我們一年舉辦兩次禅七,也舉行兩次佛七。本寺有禅坐會,也有念佛會。而且淨土可分爲四等: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馀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不論修禅、修淨,其最終目的,皆是常寂光淨土。修行而不生淨土,豈不是邪見的外道?常寂光淨土是諸佛共證同在的大涅槃境,阿彌陀佛稱爲法界藏身,當然不離四等淨土。所以,禅的修行者,既不離彌陀,也必生淨土。禅宗四祖道信大師主張修持「念佛心是佛」的一行叁昧;明末的蓮池大師普勸修行念佛叁昧,並且主張持名念佛,事念見應身佛,理念見法身佛,事持稱名,理持體究,念佛至事一心得定心,至理一心則明心。明末□益大師則以念佛時的斷惑多少來配合往生四種淨土。此皆是禅與念佛法門同舉並揚的例子。

  助念固然是爲協助病危者求生淨土,同時也是促使助念者自己修行的因緣,助念雖能利益他人,但受益最大的仍是念佛者本人。諸位應當爭取受派助念的因緣,並當以感恩之心,感激成就我們去助念的人;不論爲誰助念,無不是成就我們於蓮邦培養蓮胎的殊勝法會。所以,我希望諸位都能發長遠心,來參加念佛會助念團的活動。

  八、問答

  問:助念的時候,是不是愈快愈好?

  師:不,不可愈念愈快,否則念的人太吃力,而聽著默念的人,也會急躁不安,最好是平緩的念。

  問:有些人見到亡者的遺體會害怕,怎麽辦?

  師:沒有關系的,剛去時會害怕,念佛時就不會害怕了。

  問:有些人認爲由於生辰八字不對,在遇到出殡的時候,就會被沖到或煞到,而倒運害病,是真的嗎?

  師:那是民間信仰,在佛法裏是沒有這種禁忌的。皈依了叁寶的人,便有四大天王派遣叁十六位善神隨身護持,助念是去念佛,不僅善神護持,也得龍天護持。所以不必顧慮民間信仰的禁忌。

  75.1.25.講於農禅寺念佛會助念團.錢果蘇整理

  附錄一:福慧念佛會唱誦內容

  贊佛偈

  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

  白毫宛轉五須彌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衆亦無邊

  四十八願度衆生九品鹹令登彼岸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繞念數匝,再轉四字佛號,歸位畢坐念,止靜)

  叁皈依

  自皈依佛當願衆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衆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衆生統理大衆一切無礙

  回向偈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叁塗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活動

  時間:每星期六晚上七時~九時。

  內容:一般念佛的基本行持,指導修行的開示,及會員的修行體驗、靈感。

  地點:臺北市北投區大業路65巷89號農禅寺(TEL:893-2783.894-8811)

  交通:公車217、218、266、269、302,指南2及新店客運(新店-淡海),於「大業路一」站下車。

  附錄二:農禅寺佛七規矩

  一、殿堂

  1.七日內禁語,不得閱讀、會客、收發電話及信件。

  2.每晨四時半起香,行者須事先進殿堂肅立等候,不得遲到,遲到者應自動跪香。

  3.進出殿堂須事先問訊禮佛,問訊時彎腰過半,不得過與不及,他人禮佛時,不應由頭前經過。

  4.繞佛次序:(在家衆不搭衣)未穿海青者墊後,男衆在前、女衆在後。

  5.不得在佛殿穿脫海青,不得逗留佛殿看油燈。

  6.繞佛時,不得前後遠隔距離,念六字佛號時兩手平放在肚臍上叁公分處;四字佛號則兩手合掌於胸前。

  7.唱誦本應兩手捧之,不能卷摺及放在墊子、蒲團上面。

  8.唱念須合聲裝嚴,注意整齊,不得怪腔異調,不得高低嘶喊或閉口默聲。

  9.共修時間不得手捉念珠。靜坐時男衆拖鞋放在自己坐墊的右邊,女衆則放在左邊。

  10.止靜時昏沈,請自動下座至指定地點拜佛,或自動請香板,但不得擅自出堂。亦不得弄出聲音妨礙他人。

  11.凡參加精進組者,個人每天固定功課:拜佛叁百拜(各自利用休息時間),開大靜前如未拜滿者應自動跪香,並於補足後方可入睡。

  二、生活起居

  1.起床盥洗,啓閉門戶,須輕聲,以免擾衆。

  2.用齋時,不得嚼食出聲,碗、筷、匙等不得碰擊出聲。應常視己碗,挾面前菜,不應左右顧視,專挑美味撿食。食畢安詳默念佛號,等候結齋。

  3.隨手熄燈、關水,節省用水,洗浴時不得恣意久洗,妨礙後人。浴後請收拾乾淨,免後人生惡。

  4.持午者,於第七支香結束後,可自行先去洗浴,但浴後切勿忘記自己的工作。

  5.工作時禁語,除職務必要時,宜簡短輕聲交代。

  6.隨喜參加者,於繞佛時方可進入。在殿外等候時應隨聲默念佛號,切勿閑談。

  7.寮房禁語;空閑時除規定時間,不得進寮房。

  8.須尊重、服從糾察師及護七人員之指導與糾正。

  9.休息時間自修不可出聲念佛,只可默念。

  

  

《念佛與助念》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