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勸兼念觀音

  勸兼念觀音

  按:因有同修來信說又想念佛,又想念觀音,心中不定,故摘印光大師有關法語,供養大家:

  

  觀音大士,于無量劫,久成佛道。爲度衆生,不離寂光,現菩薩身。又複普應群機,垂形六道,以叁十二應,十四無畏,四不思議無作妙力,尋聲救苦,度脫群萌。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爲說法。直同月印千江,春育萬卉。雖則了無計慮,而複毫不差殊。良由徹證唯心,圓彰自性,悲運同體,慈起無緣。即衆生之念以爲心,盡法界之境以爲量。是知無盡法界、無盡衆生,鹹在菩薩寂照心中。故得雲布慈門,波騰悲海,有感即赴,無願不從也。

  須知菩薩無心,以衆生之心爲心,菩薩無境,以衆生之境爲境,故得有感即通,不謀而應。良由衆生心之本體,與菩薩之心息息相通,以故凡遇極大險難,舉念即獲感應。又菩薩現身,不專現有情身,即山河樹木、橋梁船筏、樓臺房舍、牆壁村落,亦隨機現,必使到絕地者複登通衢,無躲避者,得大遮蔽。種種救護,難盡宣說。

  念觀音名號,大則大應,小則小應,絕無不應之理。只管放開大膽對人說。彼不見感應者,亦未嘗無感應也。

  觀音聖號,乃當今之大恃怙也,當勸一切人念。若修淨業者,念佛之外,兼念。未發心人,即令專念。以彼志在蒙大士覆被而消禍耳。待其信心已生,則便再以念佛爲主,念觀音爲助。然念觀音,求生西方,亦可如願耳。

  念佛念觀音,均能消災免難。平時宜多念佛,少念觀音。遇患難,宜專念觀音。以觀音悲心甚切,與此方衆生宿緣深故。不可見作此說,便謂佛之慈悲,不及觀音。須知觀音乃代佛垂慈救苦者。即釋迦佛在世時,亦嘗令苦難衆生念觀音,況吾輩凡夫乎?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豈有不救苦厄之事,觀音菩薩隨機示導,豈有不接引生西之理。生西當以信願爲本,若遇危險念觀音,有信願,命終決定生西方。或只專一念阿彌陀佛,有苦厄,亦必解脫。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

  

✿ 继续阅读 ▪ 念佛方法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