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圓瑛大師的勸修念佛法門

  圓瑛大師的勸修念佛法門

  圓瑛大師爲了弘揚淨土法門,除了已出版的許多淨土經典講義外,還著有《勸修念佛法門》一書,現將本書內容介紹如下:

  (1)念佛法門發起因緣:念佛法門,又稱淨土法門,又名蓮宗,又曰淨宗。乃是釋迦如來至極悲心,觀機施教,觀察衆生之機,唯此持名念佛一法,最易得度。故無問自說,說出一卷《佛說阿彌陀經》。不假他人發起,即告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國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名阿彌陀,今現在說法。"自唱極樂依報,彌陀正報,二種名字。此乃萬世持名念佛從出之大源,乃金口所親宣之妙法也。叁根普被,六趣鹹超,其利益有不可思議者焉。

  (2)念佛就是修行:大凡人之修行與不修行,就在身、口、意叁業分別。若身行惡事,口說惡言,意起惡念,即是不修行。而念佛法門,能令衆生叁業清淨,即是修行之法。今試驗之,有一衆生,聞此念佛法門,深信不疑,願生淨土,實行念佛。一心專念彌陀名號,字字從心生起,字字從口念出,字字從耳聽入,念得分分明明。一句如是,句句如是,口念心念,心口如一。念念相續,無有間斷。心中唯有佛,佛外更無心。以此念佛一念,而除一切妄念。妄念既止,則意業清淨,此即是意業修行。口念佛號,不說閑言,古人雲:"少說一句話,多念幾聲佛。"聲聲不離佛號,則口業清淨,此即是口業修行。衆生身業,都爲意業所驅使。意業不起念,身業無所行。念佛之人,一心念佛,六根都攝,則身業清淨。此即是身業修行。如何說念佛不是修行之法?

  如上所舉念佛能令叁業清淨,可爲修行之明證矣。

  (3)念佛最爲穩當:唯有念佛法門,而有自他二力可恃。自力,即自己一心念佛之心力。他力,即阿彌陀佛因地所發四十八願之願力,自力之外,更加他力。但肯老實念佛,無不往生淨土。只要抱定一句佛號,一生持念到底,常爲諸佛之所護念,常爲佛光之所照燭。一生求生淨土,自不至錯入歧路,亦不會中途成魔,以及隔生遺忘之危殆。

  (4)念佛殊勝方便:念佛殊勝方便,即是可普攝群機。若智若愚皆有分,是僧是俗總堪修。人不分男女貴賤,處不論寺廟俗家,時不拘閑忙動靜,但肯一心念佛,無論何人,皆得往生;疾超生死,永息輪回,其殊勝爲何如也。

  (5)念佛能消業障:一切衆生,自從無始一念妄動,而有無明。從迷積迷,以曆塵劫。起心動念,多造惡業,能爲障礙,即障蔽自己佛性。業障不除,佛性不得現前。故我釋迦如來唱此念佛法門,教人消除業障。經雲:"念佛一聲,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何以念一聲佛號,能滅多劫重罪?以發心念佛,即是大智慧現前。譬如一燈光明,能破千年暗室,念佛滅罪,亦複如此。

  (6)念佛莫求福報:世間有人,發心念佛,不明念佛旨趣。或問之曰:"汝精進念佛,所求何事?"則答之曰:"爲修來世。"如是之人,就是念頭打錯了。我佛所以立此念佛法門,乃是爲著娑婆世界衆生,備受衆苦,逼迫心身,無法解除。故教人念佛,求生西方,可以離娑婆之苦,得極樂之樂。今念佛不願往生西方,乃願再生人世,享受人間福樂,實爲可惜。殊不知人間,萬般都是苦、空、無常,何有真樂?縱得榮華富貴,得受世間財、色、名、食、睡,五欲之樂,此等快樂,都非真樂。

  (7)念佛能斷煩惱:煩惱之爲害甚大,名目雖多不出兩種:一爲我執煩惱,二爲法執煩惱。一句彌陀如阿伽陀藥,能醫衆病。世間之藥,尚有殊勝功用,以一藥能醫愈衆病。何況萬德佛名,念之豈不成益。余每當逆境之來,心生煩惱,遂即經行念佛,四步一聲佛號,循環往複,念之數匝,漸覺心地清涼,熱惱自息。又有時事多心擾,更深不能成寐,亦專稱佛號,曆時少頃,即心神安定,便能睡著,無諸夢想。又當寫經之時,一筆一句佛號,精神不散,妄念不起,寫久不覺辛苦。故每教弟子寫經念佛,依教而行者,頗不乏人。因此而念佛進步,能得真實受用,少起煩惱。由是均信念佛是有莫大之功效。人人果能信此念佛一法,專心稱念,無有間斷,念到心空境寂,煩惱自然無自而生。

  (8)念佛速了生死:念佛法門,雖可橫超叁界,速了生死,而于臨命終時,是一最大關頭。果然平日信願深切,淨行成就,或得理一心不亂,或得事一心不亂,自可預知時至,正念昭彰,一切境緣,不能爲礙。則其往生也,如入禅定,一彈指頃,托質寶蓮,業卸塵勞,神棲安養,圓證叁不退也。

  (9)念佛具足叁學:念佛一法,切切不可看輕。乃是最簡單、最圓妙之無上法門,可謂大陀羅尼門,能總一切法,能持無量義。世尊說法四十九年,不出經律論叁藏。叁藏所诠,即是戒定慧叁無漏學。經爲定學藏,律爲戒學藏,論爲慧學藏。一句彌陀名號,一心稱念,即可具足戒定慧叁學。念佛何以能具足戒定慧叁學?楞嚴經雲:"所謂攝心爲戒,由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爲叁無漏學。"

  (10)念佛普攝群機:念佛法門,對上中下叁種根機,無機不攝,有情衆生,具有知覺,但發真心,無一不能得度。只要一心稱念六字洪名,不必廣學諸法。善導大師雲:"若要學解:從凡夫地、乃至佛地,一切諸法,無不當學。若欲學行:當擇具契機之一法,專精致力,方能速證實益。否則,經劫至劫,尚難出離"。

  (11)念佛可度衆生:夫念佛法門,以一心念佛,求生淨土,離苦得樂。一往觀之,似屬小乘,但爲自利。實際論之,正是大乘,可以利他。何以故?念佛往生,花開見佛,親聞佛法,證無生忍,得身、口、意叁輪不思議業,普入塵刹,廣度衆生。而因中厭苦者,正欲拔衆生之苦也,即菩薩之大悲心。因中求樂者,正欲與衆生之樂也,即菩薩之大慈心。何得謂念佛是小乘,而非大乘耶?

  (12)念佛得成佛道:念佛之人,而得諸佛慈悲之所護念,彌陀願力之所攝持,命終往生,徑登不退,任運進修,直至成佛。《彌陀經》雲:"衆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觀一生補處之句,一經往生,即是最後身,豈不是一生即得成佛耶?此乃約事而言。若約理說:"念佛功深,無念而念,念而無念;心佛圓融,自他無二。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證唯心淨土,見自性彌陀,即成佛道。其圓頓爲何如耶?"

  圓公大師經常教導弟子,修持念佛法門,要天天發願回向:"願消累劫諸業障,願得福慧日增長,願盡此身出娑婆,願佛接引生安養"。他先專禅宗,後弘淨土。禅淨雙修數十年如一日。在他圓寂前夕曾吟詩一首總結一生的修持。"禅淨雙修數十年,了知淨土即深禅,有人問我其中意,雲在青山月在天"。佛教自從漢明帝時代傳到中國至現在,根據北傳佛教,是將近二千多年的悠久曆史。而淨土法門自東晉廬山初祖慧遠大師以來,弘揚淨土法門勸大家念佛,最傑出、最聞名的大德高僧,只有九祖,充其量也不過到了十叁祖。實際上信仰淨土法門大力宣揚淨土宗的尊宿大師等,真是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我們看看《淨土聖賢錄》和《往生傳》,而修持淨宗,一心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四衆弟子,數也數不清。不但十方諸佛出廣長舌相贊揚彌陀經念佛法門,就是文殊、普賢、觀音、勢至等諸大菩薩,也有種種開示,或回向偈文贊揚淨土。就象馬鳴、龍樹,天臺智者大師,以及蓮宗諸大祖師,都是異口同聲,弘揚淨土法門。這真是萬人信仰、萬人念佛、萬修萬人去的無上法門。所以中國各大叢林,以及中小寺廟庵堂的早晚課誦,都把稱念阿彌陀佛名號,作爲每天必修的功課,乃至打念佛七,分爲一天、七天、四十九天叁種。更有克期取證的九十天般舟叁昧,與常行念佛等。這種方便儀規,都是勸人一心念佛求生淨土的。真所謂"是男是女總堪修,若智若愚皆有分"。古人說:"淨土文言言可信,往生傳靈迹非虛"。省庵大師在《勸發菩提心文》裏面說:"此土修行,其進道也難,彼土修行,其成佛也易。易故一生可致,累故累劫未成。"又言:"說多福,則莫若執持名號,言多善,則莫若廣發大心,是以暫持聖號,勝于布施百年,一發大心,超過修行曆劫。蓋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發,則雖念奚爲,發心原爲修行,淨土不生,則雖發易退。是則下菩提種,耕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長,乘大願船,入于生死之海,西方決定往生"。大師這幾句法語,我們要切記在心,一定得大受用。

  選自《佛法概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