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講記▪P10

  ..續本文上一頁降大雨;有衆生出現。現在即舉此喻,所以說從大雲“雨(落下的意思)衆色雨及種種寶”。不是直從虛空中落下珍寶,而是雨衆色雨;從雨水凝結而成寶,寶也可說是從雲所降下的。

  次合法說,“如是,攝受正法”,如大雲一樣,能“雨無量福報及無量善

  根之雨”。這無量的福報,如種種寶;無量善根,如衆色的雨水,這都從攝受正法大雲而出生的。正法、上面說過,即諸法實相或真如,爲佛所圓滿悟證的。怎樣從攝受正法而出生無量善根福報呢?劫初成時,喻衆生無始以來就如此的,無始假說爲始。衆生雖流轉生死中,而雜染法不離于本淨的正法,正法爲衆生的本性,法爾如此,相攝相依。生死衆生所以能有善因、善果,能發菩提心、修菩薩行、以至成佛,即因衆生無始來成就了攝受正法,而起隨順法性的一切淨德。今舉二經爲證:一、仁王般若經說:“最初一念識,異于木石,生得善,生得惡,善爲無量善識本”。這說明衆生從無始以來,即成就了淨善功能和染惡功能,與唯識宗所說的善惡種子相近。由此爲因,出生種種善惡法。二、菩薩本業璎珞經說:“一切善受佛果,無明受有爲生滅之果。是故善果從善因生,惡果從惡因生。故名善不受生滅之果,唯受常佛之果”。所以道生法師說:“善不受報”。雖因善業而感人天樂果,究其實,人天善法是成佛因,一切善法從攝受正法而來。一切衆生有如來藏,無始來就有隨順如來藏性的功

  能;無量福德,及無量善根都從此出生。此處所說攝受正法是不離正法,爲依持義;也即隨順正法義。所以,約大乘爲根本義,即人天乘法及聲聞緣覺等法,都從大乘正法而出生。約一乘究竟義,那末表面雖有人天善法、聲聞、緣覺等善法不同,究其實,這些而是隨順真如性的。一切從正法流,一切必還入于正法而同歸于一乘。此中無量善根,約因說:無量福報約果說。也可以說:無量善根是善的等流因(果),無量福報是善的異熟(因)果。

  子二大水起世喻“世尊!又如劫初成時,有大水聚,出生叁千大千界藏,及四百億種種類洲。如是攝受正法,出生大乘無量界藏,一切菩薩神通之力,一切世間安隱快樂,一切世間如意自在,及出世間安樂劫成,乃至天人本所未得,皆于中出。”

  世間“劫初成時”,起大雲而降大雨,世間成一“大水聚”。由水的漸漸凝結,“出生叁千大千界藏”。依佛法說:四大洲的中間有須彌山,日月在須彌山的中腰旋轉,須彌山上有二天:四王天及忉利天。離須彌山頂,以上有四

  空居天:夜摩天、知足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合爲欲界。畜生、餓鬼、地獄,不離四洲。此名一小世界。這樣的一千小世界,名小千世界,上有初禅、大梵天王爲小千界主。一千個小千世界,成一中千世界,上有二禅天。一千中千世界,成爲一大千世界,上有叁禅天。因爲大千世界,是經過小千、中千而成爲大千的,所以稱爲叁千大千世界。這叁千大千世界,合有一百億須彌山;每一須彌山有四大洲圍繞,合爲“四百億種種類洲”。世界成立時,從地面說,有四百億種種類洲各各差別;從四百億種種類洲所依而統攝爲一的說,即叁千大千界,所以稱爲大千界藏。

  次合法說,“如是”,由無始來的衆生“攝受正法”,所以從正法“出生大乘”的“無量界藏”。大乘法含攝一切的一切,爲一切善因善果根本,如叁千大千界藏爲根本,爲總攝,而有四百億種種類洲一樣。一、“一切菩薩神通之力”,經中常說菩薩遊戲神通,遊戲是自在義。大乘菩薩,有神通等功德自在力。二、“一切世間”的“安隱快樂”,指人間的善因善果。安隱,即無危

  險無恐怖的意思。叁、“一切世間”的“如意自在”,約諸天的善果說。諸天有深徹的禅思,及報得神通,所以稱如意自在。四、“及出世間安樂劫成”,這是說聲聞、緣覺乘法。聲聞與緣覺,雖沒有得究竟涅槃,然因已斷除部分染法,所以也能得出世間的安樂。菩薩神通,世間的安隱快樂,諸天的如意自在,聲聞緣覺的出世安樂──這四者,喻如四百億種種類洲。菩薩等法,都依大乘無量法界藏而成,如四百億種種類洲,依叁千大千界藏而有一樣。劫成二字,不易解(劫,疑是報字的筆誤。但古來同作劫,不敢異說)!菩提流志譯爲具足,所以,這是圓滿成就的意義。這大乘無量界藏的根本,從菩薩的神通自在,“乃至”出世間安樂,“天人本”來“所未得”的,“皆于”攝受正法“中出”。這與上喻大同。上喻略爲善因福報;今廣明善因爲大乘無量界藏;福報爲從菩薩神通自在到聲聞緣覺的出世安樂。此二喻的攝受正法,都約衆生法爾,而依正法、隨順正法而起善因善果說。

  子叁大地持重喻

  “又如大地,持四重擔。何等爲四?一者大海,二者諸山,叁者草木,四者衆生。”

  先舉喻:“又如”大水聚所成的“大地”,能任“持四”種“重擔”:“一者大海,二者諸山,叁者草木,四者衆生。”大地低下處,水聚爲海;聳起處爲山;地上生諸草木叢林,有人及傍生等衆生,這四者,都依大地而得住。

  “如是攝受正法善男子善女人,建立大地,堪能荷負四種重任,喻彼大地。何等爲四?謂離善知識無聞非法衆生,以人天善根而成熟之;求聲聞者,授聲聞乘;求緣覺者,授緣覺乘;求大乘者,授以大乘。是名攝受正法善男子善女人,建立大地,堪能荷負四種重任。”

  次合法。“如是”,若“善男子善女人”,發攝受正法心,修攝受正法行,即攝受正法──學大乘的菩薩。菩薩修學,和“建立大地”一樣,“堪能荷負四種重任”。荷,是擔在肩上;負,是背在背上。四種極重的擔子,菩薩能毅然的負起來,“喻彼大地”的擔四重擔一樣。菩薩能適應衆生的根機而爲說法,如不能適應根機,雖所說極妙,不但無益,還要引起誹毀,如久病人服大

  補品,消受不了。因此,菩薩須遍學種種法門。衆生的根性無量,菩薩要發心普救一切衆生。本經以菩薩喻大地,總攝所化爲四類。“非法衆生”,指作惡事的,這是連人的資格都不夠。“無聞”,說他無知識,對于佛法從來沒有什麼聞熏。“離善知識”,即所親近的都是惡人。像這樣──離善知識無聞非法的衆生,不但不能教化成佛,就是出世的聲聞、緣覺法,也不行。那末,即應“以人天善根”來“成熟”他。人天乘法,即教令歸依叁寶,住正命,知因果,修習布施、持戒,修四無量心。由這樣的積集人天善根,能成就人天善果。若連此都做不到,即人身還不保,何況成佛!佛法廣大無邊,然依人天善法爲基礎,雖淺近,而實在重要!所以釋尊說法,總是先說“諸佛常法”,即是布施、持戒、因果等人天善法,這是第一類。第二、若衆生志“求聲聞”果的,菩薩即“授聲聞乘”法。第叁、若有欲“求緣覺”果的,即“授緣覺乘”法。衆生中,有的曾積集聞熏,又能親近善知識,可是根性鈍劣,佛所以爲說二乘法。依法華經說,聲聞乘法是四谛,緣覺乘法爲十二因緣。其實:四谛與十二

  因緣是相通的。不過,四谛法從苦果入手,從苦而集,而滅,而道。十二因緣,重在觀察生死的緣因。聲聞緣覺的不同處,是:聲聞雖是小乘,而是聚衆群居的;緣覺則厭煩集體的生活,要離群索居去住茅蓬、岩洞。聲聞仍爲人說法;緣覺不願爲人說法。從聲聞、緣覺的風格上,有此二乘的不同;據所證所得說,大體是相近的。又聲聞是從佛聞法聲而得悟的;緣覺又名獨覺,即由自己發心修證,出于無佛的時候。第四、若有要“求大乘”果的,即“授以大乘”。這是一類志行廣大的衆生,爲利濟衆生,住持正法,而發菩提心,修菩薩行,以成佛爲目的。遇到這類的衆生,菩薩即以自己所行的大乘法來教化他。菩薩能教化這四類的衆生,“是名攝受正法善男子善女人,建立大地,堪能荷負四種重任”。

  “世尊!如是攝受正法善男子善女人,建立大地,堪能荷負四種重任,普爲衆生作不請之友,大悲安慰,哀愍衆生,爲世法母。”

  這是結贊菩薩。菩薩爲利濟一切衆生而發心,堅決的負起度生的重擔,衆

  生如有救護的需要,菩薩即自動的稱衆生的根性去援助、扶導。菩薩“普爲衆生”作“友”,是“不”待“請”求的。他以“大悲”心“安慰”衆生,“哀愍衆生。爲”一切“世”間正“法”的生“母”。因爲人天乘法,聲聞法,緣覺法,菩薩法,都從菩薩的慈悲教化而出生。

  子四大寶依地喻“又如大地有四種寶藏。何等爲四?一者無價,二者上價,叁者中價,四者下價,是名大地四種寶藏。如是攝受正法善男子善女人,建立大地,得衆生四種最上大寶。何等爲四?攝受正法善男子善女人,無聞非法衆生,以人天功德善根而授與之;求聲聞者,授聲聞乘;求緣覺者,授緣覺乘;求大乘者,授以大乘。如是得大寶衆生,皆由攝受正法善男子善女人,得此奇特希有功德。世尊!大寶藏者,即是攝受正法。”

  上喻菩薩如大地,能負重任;此喻四類衆生得大寶藏,是依菩薩大地而有的。先舉喻:“如大地”上“有四種寶藏”,藏即礦藏。四種寶藏,經中並未

  明說,但約寶的價值不同,說有差別。“一者無價”寶,這是最貴重的,如摩尼珠等。“二者上價”寶,“叁者中價”寶,“四者下價”寶。寶價雖有高低不等,但都是寶,都是依地而有的,所以說:“是名大地四種寶藏”。

  次合法說:“如是攝受正法”的“善男子善女人”,以正法化衆生,如“建立大地”一樣,使“衆生”依于攝受正法的菩薩,而“得”“四種最上”的“大寶”。四種大寶,就是四種正法──人天法、聲聞法、緣覺法、大乘法。文句,如上文可知。人天的正法,如下價寶,聲聞乘正法如中價寶,緣覺乘正法如上價寶,大乘正法如無價寶。“如是,得”四種“大寶”的“衆生,皆由攝受正法”的“善男子善女人”──菩薩,以正法教化,方“得此奇特希有”的“功德”法寶。這是大乘的共義;般若經也說:由有菩薩的修行般…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大乘空義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