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斷煩惱。爲什麽?有煩惱就沒有智慧。煩惱斷掉,智慧就現前,你才能學法門。所以現在教你一門深入,用意在哪裏?斷煩惱,沒有別的。你現在要廣學多聞,只會增長煩惱、增長邪見,永遠不會開悟。教你一門深入是什麽?定心,收心,你不會胡思亂想,起心動念在一門上容易得定,所以一門深入是斷煩惱。煩惱斷了,智慧現前,才能夠學法門。學法門給諸位說是長智慧,不是長佛學。如果你煩惱不斷,你廣學多聞,你天天增長是什麽?佛學,佛學懂得很多。說佛學是恭維你,好聽;清涼大師就一點都不客氣了,清涼大師說什麽?增長邪見;他不是講長佛學,長邪見。所以四弘誓願,佛已經把修學的順序、階段告訴我們。我們從哪裏下手?怎麽個學法?我們修淨土的人,在這一生當中,四弘誓願只要修前面兩條,後面兩條“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到極樂世界再辦。你看看多省事,四弘誓願現在完成一半,到西方極樂世界完成後一半,我們修淨宗是這個作法。愈是專精愈容易成就,我們才真正能夠得一心不亂,得功夫成片,決定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好處大家都知道,不用我在此地多說。第一個好處無量壽,廣學多聞有的是時間,時間長得很。有的是修學的好環境,西方極樂世界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古大德注解《無量壽經》、注解《阿彌陀經》,上善是指什麽人?等覺菩薩,這上善。說明西方極樂世界的等覺菩薩無量無邊,跟這一些人天天在一起,哪有不長進的道理?所以成就快速。你要問西方極樂世界爲什麽不會退轉?天天跟等覺菩薩在一起,想退也退不下來,他們提攜你,他們幫助你。又何況每一天去供養十方諸佛,你說這個福報多大。我們供養一尊佛都供養不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天天去供養十方佛,一尊佛都不漏。既供佛,當然聽佛說法,每一天接受十方佛的教誨,所以那個地方成佛快,一生就成就,這是他方世界所不能夠相比的。“普持光味”,智慧法味。第八尊:
【寶焰華光主海神。】
“寶”是指性德;性體、性德、性用都是寶。“焰”在此地也表智慧。佛經裏面,金剛表智慧,光明表智慧,火焰也表智慧。“寶焰”兩個字合在一起就是自性本具的智慧。我們很明顯的看出來,這個智慧是實智。“華光”是權智,“華”表因行。通常在大乘法裏面,花表六波羅蜜。六波羅蜜前面五條都是事相,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都是講事相;末後一條這是般若,是智慧。般若是理,它不是事,理事要圓融才稱波羅蜜,理跟事分開就不叫波羅蜜。所以我們現前許多人所修的六度,實在講是六種福,不能稱爲度。怎麽不能稱度?布施度悭貪。我們還有沒有貪心?還有沒有悭吝的念頭?如果還有悭吝的念頭,還有貪心,天天修布施,沒用,沒度你,你沒得度。沒有度,布施變成什麽?變成福報,叁界有漏的福報。爲什麽沒能度得了?布施裏面沒有智慧、沒有般若。布施裏頭要有般若智慧,那就得度了,把你的悭貪布施掉,這才叫布施波羅蜜。波羅蜜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最適當的說法,翻作圓滿,究竟圓滿,你的布施做到究竟圓滿了。照梵文字面上的意思翻,古人把它翻作到彼岸,也好。到彼岸就是我們一般講“到家了”,功夫到家了,所以到家也是圓滿的意思。持戒是個修行的方法,目的是在哪裏?目的是在斷惡業。不但身、口不造惡,念頭,惡念都沒有了。以什麽爲標准?十善爲標准。十善是身、口、意,十惡完全轉成十善。誰能做到究竟圓滿?如來果地上圓滿。所以我們常常看佛像,一般是畫的佛像,畫的佛像佛光是圓光,通常圓光頂上寫了叁個字,這叁個字多半是梵文寫的,也有華文的。這叁個字念“嗡、阿、口牛”,什麽意思?叁業清淨,就是身口意叁業清淨。嗡是身,阿是口,口牛是意,身口意叁業清淨,十善做到圓滿。所以十善是初發心的人學的,到如來果地上才究竟圓滿。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他的叁業不圓滿。在《華嚴經》上,等覺菩薩沒有離開初信菩薩的行門;初信菩薩修五戒十善,等覺菩薩還是修五戒十善。《華嚴經》裏面講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任何一位都圓滿含攝一切位,顯示出“行布不礙圓融,圓融不礙行布”。行布是次第,圓融是沒有次第,次第跟無次第是融通的,稱之爲不思議解脫境界。在此地“華”就代表菩薩無量的法門。一一法只要與寶焰相應,寶焰是般若智慧,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相應,那行行都放光明。“光”,就是任何一個行法你都做得非常圓滿,值得大家贊歎,值得大家向你學習,行行放光。諸位一定要記住,菩薩行包括我們全部的生活行爲,包括我們一生所有的活動。第九尊:
【金剛妙髻主海神。】
“金剛”在此地是指智慧,跟前面“成金剛幢主海神”名號的意思相同。跟前面一尊“寶焰華光主海神”的名號義趣大同小異,“金剛”就是“寶焰”,“妙髻”就是“華光”。差別,當然名號上不一樣,一定有差別。這個地方差別就在“妙”。什麽叫妙?不著相就妙了,著相就不妙了。換句話說,在日常生活當中,工作當中,無一不是菩薩行,過去我們講得很多。任何一樁事情都與菩薩六波羅蜜相應,這就是菩薩行。我們要問,我們喝茶、吃飯相不相應?相應。不但喝茶、吃飯相應,你喝茶每一口茶都是六波羅蜜,你吃飯每一粒米飯也具足六波羅蜜。然後才知道確實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哪一個行不是菩薩行?哪一法不是菩薩法?妙!妙在能所具不可得,妙在這個地方。你吃飯的時候,能吃所吃都不可得,雖不可得還照樣吃,不是不吃,到時候就吃。這裏面統統都顯示空有兩邊不住,這才叫妙。“髻”就是高明,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佛法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就是“妙髻”之義。所以我們要很細心的去體會,要用智慧去觀察,然後我們才會得到真實的受用,也就是知道我們應該怎樣生活,應該怎樣工作,過佛菩薩的生活,做佛菩薩的工作。佛菩薩做些什麽工作?就是我們現在所做的工作,一絲毫沒有改變,那才叫妙。爲什麽以前就不妙?以前你不明白、不覺,以前你的生活、工作裏頭夾雜著妄想、分別、執著就不妙了,那叫凡夫的生活。現在你的生活工作裏面,已經遠離妄想、分別、執著,那就妙了。佛菩薩跟凡夫差別就在這一念之間,這一念轉過來就超凡入聖,轉不過來是生死凡夫,頂多在佛門裏面修一點福而已。所以從前李炳老常常勸人,學佛是改心,實在改心就是改變你心裏面的想法看法,你要改變。我們想法看法錯了,依照佛在經典上所說的是正確的,我們來做一個轉變,這是真正的學佛。這是“金剛妙髻”含的意思。末後一尊:
【海潮雷音主海神。】
這個名號是形容,諸佛菩薩爲一切衆生現身說法不失時機,應該在什麽時候示現,所謂的時節因緣,時節因緣到了,自然就示現;時節因緣不成熟,不會示現。“海潮”比喻是有一定的時候,到漲潮的時候一定漲潮,它不會錯誤的;不該漲潮的時候,決定不會漲潮。所以經論裏頭常常用海潮音來比喻佛菩薩說法,說海潮音就是說法不失時機,什麽時候該說什麽法,一定就跟你講,時節因緣不成熟決定不說,海潮含這個意思,這裏面也包括現身。“雷音”這個意思也很多,前面也曾經介紹過。主要的雷音能夠震動人心,能夠驚覺世人,比喻如來說法能夠震動我們無始劫來的迷惑,取這個意思。第二個意思,雷的聲音遠聞,比喻如來說法音聲遍虛空法界,機緣成熟都能夠聽聞。每一個人機緣都不相同,所以諸佛如來講經說法,不但在理上說從來沒有間斷過,事上亦複如是。過去智者大師讀《法華經》,他老人家入定了,在定中親自見到釋迦牟尼佛在靈鹫山講《法華經》,他還聽了一座。出定之後告訴別人,釋迦牟尼佛講《法華經》的法會還沒散。這是一樁什麽事情?現在科學家講時光倒流。科學家懂得,他們肯定時間是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這是科學家發現的,但是不知道怎麽樣回到過去,不曉得怎樣走入未來,現在沒辦法。我們佛家用禅定的方法,禅定裏面沒有界限,時空打破了,可以回到過去,也可以走入未來。智者大師就是回到過去,智者大師那個時代去釋迦牟尼佛一千多年,他回到過去。如果觀察到未來,就是現在所講的預言。確確實實能夠看到幾千年以後的事情,也能看到幾千年以前的事情,可以參與。所以佛法裏面講的確實很有道理。
“海潮雷音”,說明現身說法,不失機宜。如果諸位真正發心一心向道,就是章嘉大師講的話,我們一生都受佛菩薩照顧,自己不要操一點心,順境、逆境都是佛菩薩妥善安排。我們會在生活裏面,會在境緣當中常生歡喜心,常生感恩戴德之心,蒙諸佛菩薩照顧。時節因緣成熟,我們的心願就能夠現前,“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個求不是爲自己,爲自己未必有感應。爲衆生、爲佛法常住世間,諸佛菩薩怎麽會不加持你?怎麽會不滿你的願?你沒有得加持,願望不能兌現,這是時節因緣沒成熟,我們自己應該認真努力修學,努力修學消除業障。有願而不能夠滿願是因爲自己有業障,我們求不得,求不得是有業障,業障消除了有求必應。怎麽消業障?改過自新。我們的過失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這過失。妄想、分別、執著裏面最嚴重的,是非人我,貪嗔癡慢,自私自利,這最嚴重。知道這些過失,徹底把它改過來,我們業障就消除,然後有求必應。這都是“海潮雷音”裏面所含的意思,含義實在是無量無邊,說之不盡。
【如是等而爲上首,其數無量。】
這一句是這一段裏面的總結。參加華嚴海會,主海神無量無邊。
【悉以如來功德大海,充滿其身。】
這是歎德,我們應當要學的。他們每一位都以如來功德大海充滿其身,如來功德大海就是法性大海,智慧德相廣大無盡。智慧在這裏面講得很多。德相,德是德能,我們今天講能力,…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