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下)▪P45

  ..續本文上一頁萬德萬能;相是色相。能現種種相。能演種種法、能說種種法那是德,能現種種相這是相。智慧德相深廣無盡,充滿其身。我們這個身也能得到,問題我們會不會學。怎麽學法?依照這十位上首名號功德就行了。我們讀了、聽了要把它做到,變成自己的智慧德能,這就是充滿我們的色身。

  〔二十一〕 主水神

  【複有無量主水神。所謂普興雲幢主水神、海潮雲音主水神、妙色輪髻主水神、善巧漩氵複主水神、離垢香積主水神、福橋光音主水神、知足自在主水神、淨喜善音主水神、普現威光主水神、吼音遍海主水神,如是等而爲上首,其數無量。常勤救護一切衆生,而爲利益。】

  到這裏是一段。這一段說的是我們現前社會一些主管水利的這些專家。我們大家都知道,一切有情衆生生活在這個世間,水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條件。現在許多科學家觀察太空當中許許多多的星球,如果觀察這個星球上沒有水,沒有水蒸氣,就能夠判斷這個星球沒有生物,這是說明植物、動物都離不開水分。我們地球水比陸地要占得多。佛在說法裏面以水來代表佛法,代表他的教法,因爲水能夠潤澤一切衆生。佛法能潤澤一切有情衆生的心靈,所以含的意思很多很廣,我們從上首德號當中能夠理解到。他的數量也跟前面一樣無量無邊,都顯示這個法會超越時空,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法會。上首也舉了十位,都是代表圓滿的意思。第一尊:【普興雲幢主水神。】

  “普”是普遍,離一切分別執著才叫做普,如果有分別、有執著就有界限,就不是普的意思。《華嚴經》上所說的這個字,這個字用得非常之多,幾乎我們在每一類大衆裏面都看到有這個字樣,它的標准是盡虛空法界才叫普。如果局限一個地區、一個世界都不叫普,必定是包括所謂的盡虛空、遍法界才叫普。佛告訴我們,我們每一個衆生的心量原本就是普遍的意思,爲什麽心量會變得這麽窄小?這就是迷、執。迷跟分別執著決定分不開的,迷了就有分別、就有執著,心量就小了。我們要學佛,要想在佛法裏有一點成就,就知道第一個條件就是把心量拓開,恢複到自性清淨心,這一點非常重要。怎麽個恢複法?我們念佛堂是非常好的方法。進入念佛堂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切放下就是把你的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這個時候以真誠心提起這一句佛號。這一句佛號就是普的意思,阿彌陀佛的名號是我們自性的德號,自性彌陀。名號是梵語音譯的,翻成中國意思是無量覺,無量就是普,覺就是底下這些事情;一個覺包括的意思就太多了,可以說全部《華嚴經》統統都在其中,都在“覺”之中,叫無量覺,所以普。如果能用這個心來修行成就就快,成就無比的殊勝。“興”是興起,從真心裏面生起,生起雲幢。這個地方的“雲”,我們佛家講慈雲法語,取這個意思,就是普遍興起大慈大悲。此地雲字表慈悲,因爲他是主水神,水當然是有雲有雨。所以我們看這部經,它這個字是在哪一段,看看它上下文的意思,用一個妥當的解釋,這樣就很好,與它的意思都能夠連貫起來,此地是慈雲。“幢”是形容、是比喻,以大慈大悲,末後德裏面講,“救護一切衆生而爲利益”,沒有大慈大悲怎麽能救護一切衆生?特別是在衆生有大災難的時候。我們看看這兩天報紙裏面所報導的、新聞報導的,幾乎全世界都有災難,人爲的災難我們不說,今天我們講自然災害。不但中國長江泛濫,東北松花江有災難,我們在新聞報導看到西藏也有災難,雲南這邊也有災難。在外國,日本有災難,美國現在也有災難,美國有風災,災難遍及全世界。我們前面曾經跟諸位報告過,衆生災難愈多,諸佛菩薩化現也繁也多,這就是“普興雲幢主水神”他表的意思,這是大慈大悲的流露。

  如果我們仔細去觀察,這一些諸佛如來、法身大士,我們這個道場很多。大家以真誠、恭敬、慈悲心,目的是求這個世間減緩一切災難,我們在這裏認真努力修學念佛回向,你們也是這一些神衆,也是菩薩化身,這是實在的。你離開念佛堂,你的心又亂了,又去想東想西,你就恢複到凡夫;進到念佛堂,萬緣放下一心念佛,你就是這些神衆出現。我們每一個人的身分刹那刹那在變,這個意思就是我們常講佛力加持,他在某一個時間,我們的心跟佛的心相應,這個時候就得加持。諸位也許聽說過,發心講經上了講臺得佛力加持,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看看往年谛閑老法師講經,好像是講《圓覺經》,那個時候有徐蔚如、江味農、蔣維喬這些居士,這都是我們熟知的,民國初年這些有名的大居士,這些人有德行、有學問、有修持,聽谛閑老和尚講經。谛老講經平常有充分的准備,他自己寫的講義,《圓覺經講義》是他老人家自己寫的,他上臺之後就 稱性發揮,沒照講義預備的來講解。這些大居士隨堂記錄,他們有叁、四個人,記錄下來之後統統交給江味農居士整理。整理出來之後,第二天送給老和尚看,老和尚看了之後問他們∶這些話是我講的嗎?是!我怎麽會講得這麽好?在講臺上自己講出來之後,下了臺自己也不曉得講什麽,人家記錄出來,這是得佛力加持。

  所以講經的法師在上臺之前,禮佛叁拜求叁寶加持,很明顯;下了臺走出去又恢複凡夫,佛不加持你,妄想、分別、執著就又起來了。同樣一個道理,進入念佛堂念佛,這是大衆,講經是一個人,進入念佛堂是大衆,大衆都以清淨心念佛,都以真誠、慈悲心念佛,豈不是得諸佛如來加持?確確實實是《華嚴經》上講的這些神衆。從這個地方我們能體會到古德所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一念相應,這一念就得諸佛如來加持,念念相應就念念都得加持。我們用現代的話來講大家容易懂,諸佛如來的心是清淨心、平等心,清淨平等是諸佛如來心;佛對於一切衆生是大慈大悲,大慈悲是從清淨平等心裏面自然流露出來的。我們無論在什麽時候,無論在什麽處所,如果我們的心也能夠一念清淨、平等、慈悲,這個時候跟佛心,我們講思想波,它的頻率相等,就感應道交,就接通了,這個力量就很大,不可思議。由此可知,我們就很清楚、很明白,在此地講經,講的人心地清淨、平等、慈悲,聽的人現在在這兩個小時你也放下萬緣,一心一意來谛聽,經上常講“谛聽谛聽”;講的人得佛加持,這能講,聽的人也得佛力加持,你才聽得懂,你聽了才覺悟。如果不得佛加持,我們聽不懂,不相信你可以試試看,你講幾句佛法,在外面講給別人聽,你去看他能不能接受,他聽得懂聽不懂。他爲什麽聽不懂?他心不清淨,他沒有誠敬心。印光老法師講得很好,“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誠敬就是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的條件。這是說到“普興雲幢”的一點意思,我們要能夠體會得到,要能夠常常學習,常常相應才好;希望能做到念念都相應,我們距離佛就愈來愈近了。第二尊:

  【海潮雲音主水神。】

  名號裏面“海潮”,在前面有“海潮雷音主海神”,這個意思很相似,那個地方講的是大海,此地講的是水,同中有異,異中有同。海潮它所代表的不失時節因緣,我們講觀機說法,這樣才能夠做到契機。這裏面的意思包括就非常的深廣,你要是能夠懂得掌握一切的機緣,你都能夠抓住,在世出世法裏面沒有一法不成功。成功的人就是把機會抓住,機緣並不是很長,也並不是常常會遇到,所謂是一縱即逝,你一放縱沒有抓到,它就過去了,再想遇到不是容易事情,所以機會很不容易遇到,遇到你要認識它,你要能掌握它。做生意的人懂得商業的機會,我們弘法的人要懂得弘法的機會,乃至於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飲食起居,使我們生活環境過得更舒適、過得更美滿,生活環境的機會你也要認識,你也要能把它抓住。

  這一句德號裏面是講弘法利生,教化衆生的機緣,叫海潮雲音。這四個字裏面有叁個意思,海潮,剛才說出來了,你認識機會,你能夠抓住機會。“雲”是慈悲心,沒有慈悲心不能度衆生,佛家常講“慈悲爲本,方便爲門”。諸佛菩薩出現在這個世間,他來幹什麽的?他來教化衆生的。他是什麽原因出現教化衆生?就是大慈大悲,慈悲心實踐他的誓願。過去在因地當中曾經發過願,“衆生無邊誓願度”,現在自己道業成就、智慧成就、德相成就,就義不容辭要度化衆生。所以十方世界,哪個地方衆生有感,佛菩薩立刻就有應,隨類現身、隨機說法,不失時節因緣,這是從諸佛菩薩那一邊來講的。我們應該怎樣學習?首先你要有心、你要有願,你沒有心願就沒法子,有心願還真正有慈悲心,慈悲心推動你的心願,讓你心願兌現,不至於是個空願。那就是時時刻刻都歡喜幫助衆生,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無論在什麽時候,無論在什麽場所,以我們自己的智慧方便來幫助別人,幫助別人認識佛法,非常重要。現在這個世間,說起來佛教徒很多,這個數字相當可觀。可是這一些佛教徒,他對佛教明不明白?只是到寺廟去燒香拜拜這一類的佛教徒,對於佛法確確實實他不知道。你問問他佛是什麽?教是什麽?佛教是什麽?他能答得出來嗎?佛教給你的是些什麽?你在佛教學裏面你學了些什麽?幾個問題一問,答案都是否定的。所以我們今天最重要的就是要大家認識佛教、明了佛教,然後發心來修學佛教。我們在一切時、一切處就要懂得機會教育,要知道幫助一切大衆,這就是海潮雲音,音是說法。在前面也曾經跟諸位說過,我們自己同修在一起,公共場所裏面一問一答,或者是我們自己確實有疑問提出來,請善友爲我們解答;或者是我們觀察,我們周邊有一些人他們不知道,他們跟我們不熟,也不會問,我們這一問是代他們問,佛法裏說“利樂有情”問,不是自己不知道。我們要認真學,我在講席當中常常講、常常勸導,大家都不肯學。我們在外面公共場所,附近同修好多個陪我,他都不肯問,都沒有人問一問:法師,什麽叫佛教?他都沒有問過。所以要學著問,學問兩…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叁歸依的真實義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