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下)▪P44

  ..续本文上一页断烦恼。为什麽?有烦恼就没有智慧。烦恼断掉,智慧就现前,你才能学法门。所以现在教你一门深入,用意在哪里?断烦恼,没有别的。你现在要广学多闻,只会增长烦恼、增长邪见,永远不会开悟。教你一门深入是什麽?定心,收心,你不会胡思乱想,起心动念在一门上容易得定,所以一门深入是断烦恼。烦恼断了,智慧现前,才能够学法门。学法门给诸位说是长智慧,不是长佛学。如果你烦恼不断,你广学多闻,你天天增长是什麽?佛学,佛学懂得很多。说佛学是恭维你,好听;清凉大师就一点都不客气了,清凉大师说什麽?增长邪见;他不是讲长佛学,长邪见。所以四弘誓愿,佛已经把修学的顺序、阶段告诉我们。我们从哪里下手?怎麽个学法?我们修净土的人,在这一生当中,四弘誓愿只要修前面两条,後面两条“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到极乐世界再办。你看看多省事,四弘誓愿现在完成一半,到西方极乐世界完成後一半,我们修净宗是这个作法。愈是专精愈容易成就,我们才真正能够得一心不乱,得功夫成片,决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好处大家都知道,不用我在此地多说。第一个好处无量寿,广学多闻有的是时间,时间长得很。有的是修学的好环境,西方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古大德注解《无量寿经》、注解《阿弥陀经》,上善是指什麽人?等觉菩萨,这上善。说明西方极乐世界的等觉菩萨无量无边,跟这一些人天天在一起,哪有不长进的道理?所以成就快速。你要问西方极乐世界为什麽不会退转?天天跟等觉菩萨在一起,想退也退不下来,他们提携你,他们帮助你。又何况每一天去供养十方诸佛,你说这个福报多大。我们供养一尊佛都供养不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天天去供养十方佛,一尊佛都不漏。既供佛,当然听佛说法,每一天接受十方佛的教诲,所以那个地方成佛快,一生就成就,这是他方世界所不能够相比的。“普持光味”,智慧法味。第八尊:

  【宝焰华光主海神。】

  “宝”是指性德;性体、性德、性用都是宝。“焰”在此地也表智慧。佛经里面,金刚表智慧,光明表智慧,火焰也表智慧。“宝焰”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是自性本具的智慧。我们很明显的看出来,这个智慧是实智。“华光”是权智,“华”表因行。通常在大乘法里面,花表六波罗蜜。六波罗蜜前面五条都是事相,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都是讲事相;末後一条这是般若,是智慧。般若是理,它不是事,理事要圆融才称波罗蜜,理跟事分开就不叫波罗蜜。所以我们现前许多人所修的六度,实在讲是六种福,不能称为度。怎麽不能称度?布施度悭贪。我们还有没有贪心?还有没有悭吝的念头?如果还有悭吝的念头,还有贪心,天天修布施,没用,没度你,你没得度。没有度,布施变成什麽?变成福报,三界有漏的福报。为什麽没能度得了?布施里面没有智慧、没有般若。布施里头要有般若智慧,那就得度了,把你的悭贪布施掉,这才叫布施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最适当的说法,翻作圆满,究竟圆满,你的布施做到究竟圆满了。照梵文字面上的意思翻,古人把它翻作到彼岸,也好。到彼岸就是我们一般讲“到家了”,功夫到家了,所以到家也是圆满的意思。持戒是个修行的方法,目的是在哪里?目的是在断恶业。不但身、口不造恶,念头,恶念都没有了。以什麽为标准?十善为标准。十善是身、口、意,十恶完全转成十善。谁能做到究竟圆满?如来果地上圆满。所以我们常常看佛像,一般是画的佛像,画的佛像佛光是圆光,通常圆光顶上写了三个字,这三个字多半是梵文写的,也有华文的。这三个字念“嗡、阿、口牛”,什麽意思?三业清净,就是身口意三业清净。嗡是身,阿是口,口牛是意,身口意三业清净,十善做到圆满。所以十善是初发心的人学的,到如来果地上才究竟圆满。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他的三业不圆满。在《华严经》上,等觉菩萨没有离开初信菩萨的行门;初信菩萨修五戒十善,等觉菩萨还是修五戒十善。《华严经》里面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任何一位都圆满含摄一切位,显示出“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行布是次第,圆融是没有次第,次第跟无次第是融通的,称之为不思议解脱境界。在此地“华”就代表菩萨无量的法门。一一法只要与宝焰相应,宝焰是般若智慧,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相应,那行行都放光明。“光”,就是任何一个行法你都做得非常圆满,值得大家赞叹,值得大家向你学习,行行放光。诸位一定要记住,菩萨行包括我们全部的生活行为,包括我们一生所有的活动。第九尊:

  【金刚妙髻主海神。】

  “金刚”在此地是指智慧,跟前面“成金刚幢主海神”名号的意思相同。跟前面一尊“宝焰华光主海神”的名号义趣大同小异,“金刚”就是“宝焰”,“妙髻”就是“华光”。差别,当然名号上不一样,一定有差别。这个地方差别就在“妙”。什麽叫妙?不着相就妙了,着相就不妙了。换句话说,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当中,无一不是菩萨行,过去我们讲得很多。任何一桩事情都与菩萨六波罗蜜相应,这就是菩萨行。我们要问,我们喝茶、吃饭相不相应?相应。不但喝茶、吃饭相应,你喝茶每一口茶都是六波罗蜜,你吃饭每一粒米饭也具足六波罗蜜。然後才知道确实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哪一个行不是菩萨行?哪一法不是菩萨法?妙!妙在能所具不可得,妙在这个地方。你吃饭的时候,能吃所吃都不可得,虽不可得还照样吃,不是不吃,到时候就吃。这里面统统都显示空有两边不住,这才叫妙。“髻”就是高明,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佛法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就是“妙髻”之义。所以我们要很细心的去体会,要用智慧去观察,然後我们才会得到真实的受用,也就是知道我们应该怎样生活,应该怎样工作,过佛菩萨的生活,做佛菩萨的工作。佛菩萨做些什麽工作?就是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一丝毫没有改变,那才叫妙。为什麽以前就不妙?以前你不明白、不觉,以前你的生活、工作里头夹杂着妄想、分别、执着就不妙了,那叫凡夫的生活。现在你的生活工作里面,已经远离妄想、分别、执着,那就妙了。佛菩萨跟凡夫差别就在这一念之间,这一念转过来就超凡入圣,转不过来是生死凡夫,顶多在佛门里面修一点福而已。所以从前李炳老常常劝人,学佛是改心,实在改心就是改变你心里面的想法看法,你要改变。我们想法看法错了,依照佛在经典上所说的是正确的,我们来做一个转变,这是真正的学佛。这是“金刚妙髻”含的意思。末後一尊:

  【海潮雷音主海神。】

  这个名号是形容,诸佛菩萨为一切众生现身说法不失时机,应该在什麽时候示现,所谓的时节因缘,时节因缘到了,自然就示现;时节因缘不成熟,不会示现。“海潮”比喻是有一定的时候,到涨潮的时候一定涨潮,它不会错误的;不该涨潮的时候,决定不会涨潮。所以经论里头常常用海潮音来比喻佛菩萨说法,说海潮音就是说法不失时机,什麽时候该说什麽法,一定就跟你讲,时节因缘不成熟决定不说,海潮含这个意思,这里面也包括现身。“雷音”这个意思也很多,前面也曾经介绍过。主要的雷音能够震动人心,能够惊觉世人,比喻如来说法能够震动我们无始劫来的迷惑,取这个意思。第二个意思,雷的声音远闻,比喻如来说法音声遍虚空法界,机缘成熟都能够听闻。每一个人机缘都不相同,所以诸佛如来讲经说法,不但在理上说从来没有间断过,事上亦复如是。过去智者大师读《法华经》,他老人家入定了,在定中亲自见到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讲《法华经》,他还听了一座。出定之後告诉别人,释迦牟尼佛讲《法华经》的法会还没散。这是一桩什麽事情?现在科学家讲时光倒流。科学家懂得,他们肯定时间是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这是科学家发现的,但是不知道怎麽样回到过去,不晓得怎样走入未来,现在没办法。我们佛家用禅定的方法,禅定里面没有界限,时空打破了,可以回到过去,也可以走入未来。智者大师就是回到过去,智者大师那个时代去释迦牟尼佛一千多年,他回到过去。如果观察到未来,就是现在所讲的预言。确确实实能够看到几千年以後的事情,也能看到几千年以前的事情,可以参与。所以佛法里面讲的确实很有道理。

  “海潮雷音”,说明现身说法,不失机宜。如果诸位真正发心一心向道,就是章嘉大师讲的话,我们一生都受佛菩萨照顾,自己不要操一点心,顺境、逆境都是佛菩萨妥善安排。我们会在生活里面,会在境缘当中常生欢喜心,常生感恩戴德之心,蒙诸佛菩萨照顾。时节因缘成熟,我们的心愿就能够现前,“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个求不是为自己,为自己未必有感应。为众生、为佛法常住世间,诸佛菩萨怎麽会不加持你?怎麽会不满你的愿?你没有得加持,愿望不能兑现,这是时节因缘没成熟,我们自己应该认真努力修学,努力修学消除业障。有愿而不能够满愿是因为自己有业障,我们求不得,求不得是有业障,业障消除了有求必应。怎麽消业障?改过自新。我们的过失就是妄想、分别、执着,这过失。妄想、分别、执着里面最严重的,是非人我,贪嗔痴慢,自私自利,这最严重。知道这些过失,彻底把它改过来,我们业障就消除,然後有求必应。这都是“海潮雷音”里面所含的意思,含义实在是无量无边,说之不尽。

  【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

  这一句是这一段里面的总结。参加华严海会,主海神无量无边。

  【悉以如来功德大海,充满其身。】

  这是叹德,我们应当要学的。他们每一位都以如来功德大海充满其身,如来功德大海就是法性大海,智慧德相广大无尽。智慧在这里面讲得很多。德相,德是德能,我们今天讲能力,…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三归依的真实义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