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得外面這個境界,說到境界包括自己的身體,無一不是隨心所現,隨識所變,隨著你的識在變。所以清淨心自然就變現清淨的境界,就這麽個道理。明白這個道理,重要的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佛常講,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就跟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沒有兩樣,這一生當中確確實實可以圓成佛道,《華嚴》上說的就沒錯。第九尊:
【香髻莊嚴主城神。】
此地說的香,確實是有香氣。我們一般人都知道,每一個人身體都有一個氣味,佛法裏面這個香,就是這個氣味,你鼻根所對的。不但一切有情衆生身上氣味不一樣,無情的衆生也有氣味,我們平常天天不能離開的水果、青菜都有它的氣味。不但這些植物有氣味,再跟諸位說,礦物也有氣味。如果你鼻根非常靈敏的話,嗅覺特別靈敏,礦物都有味道。氣味各個不同,什麽原因?實在講性德裏面的氣味:寶香。那一種氣味,一切衆生接觸到身心舒暢,不但感覺到舒暢,能夠消除一切業障,能消業、能治病,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好香。原本就是一種寶香,非常可惜,隨著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把它變質了,變成什麽?變成我們現在身體這個氣味。本來這個身體放出寶香,跟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兩樣。現在爲什麽這個身體這個氣味,別說叁天不洗澡,一天不洗澡就很難聞;別說別人難聞,自己聞到都不舒服。由此可知,這個氣味叫業障氣味,業障消除了,這個氣味就變得很香,就變成寶香。“髻”在此地是形容高貴的意思。這個香非常高貴,世出世間所有的寶香都不能跟它相比,香氣本身就是莊嚴。我們都很熟悉西方極樂世界香光莊嚴,無論是依報、是正報,都是具足香光莊嚴。這種香氣完全是從真心本性裏面流露出來的,我們是迷失自性太久了,把自性的德香變質了,佛教導我們要恢複。用什麽方法恢複?初學,佛教給我們用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佛說這五種叫五分法身香,大小乘法裏面都要知道修學。由此可知,如果要改變我們體質的嗅覺,在佛法有很妙的方法。世間人現在很糟糕,他想改變他的容貌,怎麽去改變?去美容。我聽說有不少,還有學佛的同修,帶來的副作用麻煩大了,臉上青一塊、白一塊,變成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如何改變身體這個體嗅?用香水來化妝,這還好一點。假如這個香水裏面化學成分,不適合你的體質,可能帶來皮膚病,也很麻煩。佛法什麽都不需要用,從清淨心,心清淨了,你的容貌就改變,你的相貌就清淨。心慈悲,相貌就慈悲;心美好,相貌就美好。相隨心轉,體質也隨心轉,身體上這個味道也從心轉。心是主宰,主宰這個身體的形像。你不從根本上去下功夫,舍本逐末,用外緣來幫助,沒有不出毛病的。這個道理與事實,我們都要曉得,才能避免一切過失,避免一切傷害,恢複到自己清淨莊嚴。最後這一位:
【妙寶光明主城神。】
這個意思,這個德號的表法,前面都說得很多,諸位都能夠想像得到。經裏面稱寶,都是講性德,微妙至極。如果落實在事相上,就是我們平常講的叁寶。用《無量壽經》的經題來說,就非常具體,也很容易了解。《無量壽經》經題裏面所講的“清淨平等覺”,清淨是戒學,是僧寶;平等是定學,是法寶;覺是佛寶,是慧學。經題上就明顯顯示出叁學、叁寶,這是微妙至極,真實智慧。綜合主城神他們護持的德相、德用,也離不開性修二門,也離不開叁學六度。所以我們在這個地方細細去觀察、去體會,他們在生活當中,在他工作裏面,都能夠與性德、與叁學、叁慧、六度相應,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再看底下總結:
【如是等而爲上首,有佛世界微塵數。】
這一句跟前面完全相同,意思也一樣。主城神這一類的護法,數量也是叁千大千世界。叁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前面跟諸位報告,它並不是數字,代表大圓滿,代表究竟圓滿。末後德裏面,我們要特別留意。
【皆於無量不思議劫。】
這一句是講時間之長,每一個團體裏面這一些神衆,過去的修因都不可思議。可見得修行不是短時間,不是一世,過去無量劫。既然曉得過去有無量劫,未來也是無量劫。我們知道這個事實的真相,要覺悟,我們一定要掌握著過去無量劫中所修積的善根。我們怎麽知道自己有善根?你能到這個講堂來聽經,你一生當中只來聽一次,來聽兩個小時,你能夠到念佛堂念一、兩個小時的佛,就證明你過去善根無比的深厚。你如果過去生中沒有善根,你就不可能遇到這個機會,你也不可能到這個地方來坐兩個小時。外面街上人多少,附近鄰居多少人,他爲什麽不來?住在隔壁他都不來,沒有善根、福德、因緣。因緣是有,他沒有善根、福德;這裏有因緣,他不能來。所以我們從這裏就明了,歡喜聽經、歡喜念佛,你無量劫的善根、福德、因緣在今天成熟。《彌陀經》上所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我們今天善根、福德、因緣叁個條件統統具足,這是肯定自己過去世有善根,累積深厚的善根。這一生當中最重要的把因緣掌握到,講經的道場是因緣,念佛堂共修是因緣,不可以錯過這個因緣。這一生壽命很短,無論過什麽樣方式的生活都不必計較,也不必執著,要看得開,要放得下,爲來生著想。因爲來生也是無量劫,往後無量劫的日子怎麽過?你要能夠想到這一層,你真有智慧了。
現在擺在我們面前十條路,我們走的不是十字路口,十字路口四條路。我們今天擺在面前十條路∶佛道、菩薩道、聲聞道、緣覺道、天道、人道、阿修羅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十條大道在面前,我們怎麽選擇就在現在決斷,就在這一念之間。所以我們想到未來無量劫,如果要想得大自在;佛跟菩薩這兩道是大自在;聲聞、緣覺這兩道雖自在不大,不是大自在,是得小自在;再給諸位說,六道以下就不自在。生到天上,欲界天、色界天,雖然能夠得短暫的自在,他們的壽命比我們長,長得太多了,可是要比起未來無量劫,他那個壽命就不算長,相當短促。即使無色界天、非想非非想天,壽命是八萬大劫。八萬大劫跟無量劫比,怎麽個比法?不成比例。想到這個地方,這十條路今天擺在我們面前,這是機會、這是因緣,很不容易遇得到,任憑自己選擇。我們在座的同修都聰明,都有高度的智慧,你們都選擇彌陀淨土的法門,這個法門正確,這一生當中必定圓滿成就。彌陀法門真正是“叁根普被,利鈍全收”,上至等覺菩薩,下至阿鼻地獄衆生,都能夠平等成佛、平等往生,不容易。所以選擇這個法門,高度智慧。
【嚴淨如來所居宮殿。】
他們是主城神,他們的任務是護持道場。前面有道場神,道場神是道場的內護,主城神是道場的外護。主城神末後這一句,“嚴淨如來所居宮殿”。“嚴”是莊嚴,“淨”是清淨,這個裏面含義就很深了。清涼大師在注解裏面提示我們,要用自己的德行莊嚴佛的宮殿,這裏面有叁個意思。第一個,佛宮殿是主城神所守護,他所護持的。佛在哪裏?此經跟其他一般大乘經不一樣,本經所說的諸佛包括了叁世諸佛如來,這叁世∶過去生、現在世還有未來世,著重在未來世。未來諸佛你能夠護持,所有一切諸佛如來全都護到,你的功德才圓滿。如果你只護過去諸佛宮殿,現在諸佛宮殿,把未來諸佛漏掉,你的功德充其量也不過是叁分之二,還缺了叁分之一,怎麽能圓滿?從本經的教義來觀察,自始至終都涵蓋了叁世,所以它才是大圓滿。未來諸佛就是現在的一切衆生,如經所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個意思深廣無限。情是一切有情衆生,還要加上無情。無情是什麽?我們今天講的植物、礦物。我教諸位是把一切人,將一切人都看作阿彌陀佛的化身,真正是阿彌陀佛的化身。有些人很贊歎,法師你很了不起,我跟《華嚴經》一比,它在天上,我在地下。我十法界裏才一法界:人法界,其馀九個漏掉了;在依正莊嚴裏面,我著重正報,依報沒有在裏面。《華嚴》教義多圓滿,它講一切有情就是十法界,正報全包括了;它講無情,十法界裏面所有的依報都包括在其中,全是佛示現之物。我們對一切人是真佛,對一切物也是真佛;換句話說,除自己一個人是凡夫之外,所有一切人事物都是真佛變現所化的。這個人生活在如來境界之中,恒受如來氣氛、恒受如來護念,他哪有不成佛的道理?這確確實實是凡夫一生作佛,無比殊勝的法門,真正是大乘法裏面圓頓到極處的法門,古人贊歎爲大不可思議。如果我們不能夠契入,在日常生活當中,還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那怎麽辦?只有一個辦法,念佛堂念阿彌陀佛,帶業往生,只有這條路,除這條路之外,沒第二條路好走了。有本事境界馬上轉過來,就超凡入聖;轉不過來,老實念佛,兩條路都是決定成就。我們知道這些神衆,都是諸佛如來應化示現,並不是真的神衆,所以是真佛,不是假佛。神是真佛,人也是真佛,畜生也是真佛,桌椅板凳都是真佛,無有一法不是真佛。諸位細細去想這個理,細心去觀察這些事,一下覺悟過來,豁然大悟,你就入境界了。清涼第二個意思告訴我們,“主伴善根,互融攝故”。教學的場合,佛是主席、主講,所有的聽衆、護持道場的這一些神衆,統統屬於伴。佛的善根跟我們自己的善根也互攝互融,我們跟佛的善根集合成一體,這就是嚴淨如來宮殿的意思。特別是我們現在所講的宮殿、講堂、念佛堂,這裏面的氣氛,這裏面的磁場,有諸佛如來、有一切大衆,也有我們自己,在這裏是融合成一片,自然得佛力加持,自然就受佛光注照,所以道場殊勝。你們同修在這裏念佛,道場建立時間不久,你們已經明顯覺察到氣氛不相同,你們覺察到念佛堂的氣氛比講堂殊勝,你這一個覺察是正確的。
我們前面跟諸位介紹過,講堂目的是信解,念佛堂的目標是行證。如果說念佛堂氣氛不如講堂,念佛堂就失敗了,念佛堂決定要超過講堂。講堂是幫助你斷疑生信,幫助你發願,幫助你明…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