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下)▪P5

  ..续本文上一页走到那里报信,再等谛闲法师回来,往返三天,替他办後事。一句阿弥陀佛成就。所以这个世间生活过不下去,生活太苦了,到这个地方作佛,你看多好!学锅漏匠,我们真供养。你只要真肯作佛,我们就真供养。二六时中决定不离开念佛堂,念累了赶紧去休息一会儿,休息好了立刻回到念佛堂来念佛,我们就真供养你,乐意成就你去作佛。这就是离忧清净主城神教给我们的这些事,我们明白之後一定要认真去做,要把它做得很圆满、做得很有效果,我们这一段经文就没有白念。这十尊主城神的介绍,真的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落实在我们的道场,落实在我们的修持。

  【华灯焰眼主城神。】

  这是第五尊。从名号里面都显示出智慧光明,与菩萨的六度万行,这是保安护法主城神他们所护持的。“华灯”表外面的境界,六尘境界;“焰眼”是表智慧的六根。根尘相即,无不充满智慧,如同经中所讲“如来全身欢笑”,这个意思相同。何以全身能够欢笑?一般笑容欢喜表现在面孔里面,我们不知道全身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欢悦,全身欢笑。这个地方是依正庄严,花灯焰眼表依正庄严,真正是尽善尽美。

  第六位:【焰幢明现主城神幢。】

  “幢”在此地当然是法幢,法幢高树,光明遍照,这就是有焰的意思;“焰”表光明放出来的意思。“明现”,明是明了,现前。即使世间愚昧的众生,他都能够清楚的了解,这个地方有正法的法幢。实在说法哪有邪正?邪正在人心。人心正,一切法无不是正法;人心邪,《大方广佛华严经》也不是正法;邪正之分是在一念之间。你明白这个道理,才真正体会到佛给我们讲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个法门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广到什麽程度?世出世间无有一法不含摄在其中,不一定是佛所说的。如果说这个法是佛菩萨所说的,这狭义的。正是大经里面所说,“圆人说法,无法不圆”,那个法是世出世间一切法。我们怎麽晓得,他说法说得那麽圆满?《华严经》上就看到,《华严经》上所说的世出世间一切法,诸佛如来、诸大菩萨,乃至於祖师大德,他能够将每一法都会归到自性,都跟自性密切相连,融会成一体,怎麽不圆?为什麽他能够会归,我们不能会归?这个道理也不难懂。他能会归,是他没有成见就会归;我们没有办法会归,我们有妄想、分别、执着,所以一切法不能圆融。他离妄想、分别、执着,没有一法不圆融,没有一法不是自性。要知道世出世间一切法,从一真法界到阿鼻地狱,都是唯心所现,都是唯识所变。所以任何一法会归到心识就圆融,哪有一法不圆?会归到心识就没有障碍了。《华严经》上讲四无碍法界,无碍就是大涅槃,诸佛所证的大涅槃境界就是四无碍的境界。所以一一法圆融称性,没有一样不是明显的展示在我们眼前。这些护法的主城神,他们是护这个法。我们自己修学,修学包括我们的生活,诸位一定要晓得,生活是修行、工作是修行,乃至於一切应酬也是修行。我们每一天从早到晚,跟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相接触之处,无处不是修行。所以维摩居士说,无处不是道场,无时不是道场。道场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你修行证道的处所;另外一个意思就是你修行六度万行的处所,你行道的处所。所以道有修道、行道、证道,哪个地方不是道场?如果你不懂得,修道、行道、证道哪个地方是道场?没有一处是道场。会的则“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不会的那真是“踏破铁鞋,也无觅处”,也找不到。第七尊:

  【盛福光明主城神。】

  “盛”是茂盛、盛大,这是讲大福德。大福德一定是有真实智慧做基础,没有智慧纵然修福,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必定是三界六道里面有漏的福报,不是大福;盛福是大福。真实的福报世间人往往见不到,也就是说,他们观念当中想像的福报,跟真实的福报不一样,差距很大。诸位如果细读《了凡四训》你就知道,袁了凡他观察一些读书人,他观察得很仔细,看到这个人今年一定能够考取功名,这一些人都有福相。他看到这些人的福相,他就能够判断,这个人今年去应试一定会考中,而且他的判断非常准确,我们在《了凡四训》里面看到很多。真正的福相,这个人稳重,远离恶法,一心向善,能忍让、能节俭,真正做到无故加之而不怒,这是大福德相。了凡先生说这一些事情,《华严经》上佛也说,大福德相是什麽?打你不还手,骂你不还口;不仅如是,心平气和,没有一丝毫怨恨的意念,这个人是大福德相。他能感动诸佛护念,能感动一切善神尊敬。善神尊敬他,哪有不保佑他的道理?诸位要知道,稍稍受一点不如意的事情,心里面就怨恨,怨天尤人,几天都不能平息。给诸位说,这个人纵然是大富大贵,也是薄福之相,没福。他那个大富大贵是前世修来的,很快就消完了。为什麽?他这个相不是一个有福德的相。特别是容易发怒,轻易造业,这是没福之相。这些世出世间的典籍,里面讲得太多太多,希望我们稍稍留意就能明了,自己要认真修学。自己有福,菩提道上就没有障碍;自己没有福报,菩提道上障碍重重。我在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导我,我们自己没有福报,一切要求佛菩萨,他一再嘱咐我不要求人,以後我深深体会到这个意思。求人非常困难,人家帮助你,你得看人家脸色办事,与道心完全相违背,那就大错特错了。所以他老人家教我,一生都要靠佛菩萨,一切顺逆境缘,我们一生的遭遇,有顺境、有逆境,我们一生所遇到的人,有善人、有恶人;他老人家讲,这一些事全都是诸佛菩萨给你安排的,既然是佛菩萨安排的,一切都要顺受。善人、善境界,当然容易顺受;恶人、逆境界,不好受。如何能在善恶境界里面,你能够学到平等受,你的功夫就得力,你就能在一切境界里面常生欢喜心。常生欢喜心就是法喜充满,就是你的福德现前。如何能平等受?善恶都不计较,知道顺境善缘性空,缘起性空;逆境恶缘还是缘起性空。决定不可以把它放在心上,决定不可以在境界里面起心动念,分别执着,那就更错了。这样我们才明了,修行人要把自己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要把它修掉,到哪里去修?到哪里去磨练?就是一切境缘当中。然後你不但遇到恶缘、恶人,你不生气,反而感激。为什麽?没有这个境界现前,怎麽知道自己到什麽境界?自己的功夫到什麽程度?不知道。这个境界一现前,自己就清楚了,我有没有达到这个水平?我在这个境界里面有没有定力,有没有智慧?我应付这些境界如不如法?这个如法与戒学相应。一切都如法,与戒定慧相应,与佛陀教诲相应,与性德相应,他怎麽不欢喜?法喜充满。纵然没有见道,距离见道位应当不远了。小乘的见道位是须陀洹果,大乘的见道位是圆初住菩萨,逐步逐步接近了。所以修行人最重要的,是要把凡夫知见淘汰掉。以往我们都是凡夫知见,顺自己意思生欢喜心,不顺自己意思就生嗔恚、生烦恼,诸位要晓得这是凡夫知见,这是轮回心。我们要渐渐把凡夫知见、轮回心远离,逐渐靠近佛知佛见,要靠近自性相应,这就对了,我们所走的路方向目标就纯正。在过去跟诸位说过,我们不怕距离远,只要方向目标对准,就能一步一步接近,最後必定达到这个目标;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净宗也不例外。所以一定要注重修福,决定不能把这个疏忽。确实有许多修行人重视修慧,疏忽了修福,固然也好,但是不圆满。佛在经上有个比喻说,“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罗汉天天出去托钵,没有人供养。他因为修慧,证到阿罗汉果;因为没有修福,没人供养。没有人供养,很苦的事情,自己苦倒无所谓,没有办法弘法利生。弘法利生要福报,你要真正有人供养清净庄严的道场,才能接引广大的众生,没有福怎麽行?可是你要是专修福不修慧,那更糟糕,所谓是“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缨络”。他不修慧,所以他来生堕落到畜生道,变成大象;因为他有福报,这个大象是皇帝所养的,照顾得很周到、伺候得周到,出去的时候满身都挂着缨络,金银珠宝,它畜生。佛称二足尊,二就是福慧,福慧两样都圆满,足就是圆满。所以佛法决定不是劝你别修福,实在讲是叫你福慧双修,一定要懂这个道理。你在生活方面、在修持方面才能够免除一切障缘。第八尊:

  【清净光明主城神。】

  这德号里面的意思非常鲜明。“清净”,一定要心清净,心清净之後,你的身就清净;身心清净,你所居住的环境就清净,清净就放光明。这是我们学佛人,特别是修净土的同修要特别注意到。佛告诉我们,入道的门径,入道就是明心见性,方法很多很多,无量无边,说之不尽。可是到最终极的时候,到最接近心性,这一总归纳三个门,觉、正、净这三门。三门当中任何一门进去,都是得大圆满;觉、正、净,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无论从哪一个门进去都得大圆满。所以我们修学,对於不同的宗派、不同的法门,一定要尊敬、一定要赞叹,如同诸佛菩萨在五十三参里面所示现的,这是教我们学习。没有进去,也就是说你没有见性的时候,确实有三门,见了性之後,这三门就融合成一门。实在讲连一门这个意念都没有,才是真正究竟圆满。我们在因地,因地没入门,清净心,诸位想想他觉不觉悟?当然觉。清净心,他知见正不正?当然正。可见得一门在因地上已经含摄三门,果地上当然是圆融无碍。清净心在哪里修?在生活里面修,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当中修。怎麽修法?修不着相就清净了。一着就被污染,就不清净,一着就迷了。诸位要晓得,不着就没有障碍,无碍;一着障碍重重,没有不造业的,造业都是为着相。诸佛菩萨示现在六道里面,跟六道众生和光同尘,跟六道众生过同样的生活、做同样的工作,六道众生染污、造业、受报,他们在这里面清净、不造业;不但恶业不造,善业也不造。他们在六道里面,自受用与一真法界无二无别,就是经上常讲的不思议境界。可见…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三归依的真实义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