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白,念佛堂是真幹。收到真實的效果在念佛堂,不在講堂。講堂聽得很清楚、很明白,如果不肯真幹,照樣造罪業,古德所謂的“說食數寶”,自己得不到真實利益。諸位同修如果要想得到真實的利益,講堂聽了之後到念佛堂去落實,你就得真實利益。你要不到念佛堂去真正真修,你所聽的經教只是聽一點皮毛而已,經典裏面真正的意思你還是不懂;不但不懂,往往還把意思解錯。看到經上講的,我的意思覺得如何,都落到我的意思去,不是佛的意思,是你的意思。你的意思是妄想、分別、執著,你怎麽不造罪業?我的意思、我的看法,糟了,到最後的時候,我的六道、我的地獄,到那裏去了,還能跑得了嗎?念佛堂我們也不斷的在求改進。譬如有一些同修,光是念佛堂裏面空氣的調節很難適應大衆,有些人怕熱需要冷氣,有些人怕冷,這怎麽辦?如何能調適?在過去,我聽說我們聽經的同修,五樓有冷氣,有很多同修不能適應,他們到四樓去聽經,四樓沒有冷氣,對他們來講很適合。現在四樓也有冷氣了,怎麽辦?道場一定要顧及廣大的群衆,看看我們將來在什麽地方,再把閉路電視裝下去,那個地方不裝冷氣,可以適合於這些同修們。我們外面電梯門口的空間也滿大,那個地方將來裝個電視也可以,那一邊沒有冷氣;看看想辦法裝在什麽地方,不歡喜冷氣的同修可以在那邊聽經。將來念佛受不了冷氣,也找一個場所沒有冷氣,讓大家在那邊念佛,希望我們這個道場,對於所有的同修們都能照顧到。適合各個人的需要,適合各個人的體質,到居士林來念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念佛不可以念得很辛苦,念得很辛苦,他下一次就不來了。念佛是高度的享受,你想想看誰不想到這兒來享受享受?我們要認真努力去做到。清涼大師第叁個意思,“瑩飾自心,佛安處故”,這個意思比較深。要用現在白話的意思來說,莊嚴宮殿,嚴淨宮殿最重要的是嚴淨自心,你的心地清淨莊嚴,這是真正莊嚴佛道場,這是真正的護法,所以首先要懂得莊嚴自己的身心。心地清淨不染是心地的嚴淨,身相的莊嚴是慈祥和睦,與六和敬圓滿的相應,這是身相的莊嚴。飲食、衣著不必求華麗,要求莊嚴樸素。我們的道場自從將黃色的海青、紅色的袈裟換了之後,現在有許多同修看到我們這個衣著覺得很莊嚴。看到搭紅祖衣、穿黃海青,好像有點刺眼,像舞臺上表演一樣,就有這種感覺,不少同修來給我說。慢慢回頭了,這才是真正的身相的莊嚴。然後我們努力修清淨心,求得我們體質的莊嚴,體嗅的莊嚴。哪一天人家進到我們念佛堂,念佛堂裏頭異香,不是臭汗味道,大家修行就成功了。從前是凡夫,業障深重,身上冒臭氣,業障。業障消除了,身心清淨,身上放香氣,這個事實我想大家並不難體會。許多人看過《虛雲老和尚年譜》,這流通得很廣。虛老和尚,我們雖然沒見過面,可是在年譜上看到。我曾經聽過許多曾經親近他的法師、居士們常說,老和尚聽說是一年洗一次澡,一年剃一次頭,所以他的頭發很長。他一年剃一次頭,一年洗一次澡,他衣服領子很肮髒,都不洗,所以油垢很厚、很肮髒。可是聞一聞,香氣,很多人都很想聞聞,老和尚身上放香氣,不像一般人一天不洗澡身上都臭汗,衣服脫下來很難聞。虛雲老和尚的衣服放香氣。諸位修行真正有功夫了,香氣怎麽來的?心地清淨,五分法身香。他的心與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相應,我們不敢說他是自性裏面的香氣,至少五分法身香沒有問題,我們可以肯定。他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這五個科目相應,統統做到了,所以不洗澡也放香氣,也沒有臭味道。我們要考驗考驗我們念佛堂大衆同修的功夫,念上叁個月、半年之後,進去之後還氣味難聞,你們沒功夫。叁個月、半年之後,念佛堂一進去一股清香、一股異香,不是世間所有的,你們成功了。我跟大家講念佛堂有佛菩薩在念,佛菩薩身上放寶香,可是你們身上臭氣太嚴重,把佛菩薩的寶香蓋住,他那個香也放不出來了。我們稍微清淨一些,再藉佛力的加持,確確實實道場裏面必定有一股清香,這是一定的道理。縱然道場不燒香,都會有一股清香。這一段我們就介紹到此地。
〔十叁〕 主地神
第六小科“主地神”。清涼大師在注解裏面給我們說明,主地神,地是土地,實在說就是民間拜的土地公。佛多慈悲,應以土地公而度化者,即現土地公身而度化之,無類不現身;世間人拜土地神的很多。土地表“深重大願,荷負行德故”。在中國最古老的經典是《易經》,《易經》最重要的乾、坤兩卦,六十四卦都是從這兩卦變現出來的,這兩卦是根本。地是坤德,如同大地,所有一切萬物依大地而生存,所以地是承擔、荷負,表這個意思。同時更深一層的表“心地”,大地是我們一切衆生生存所依靠,我們沒有辦法離開大地而生活。可是心地那就更殊勝了,不但十法界依正莊嚴是依心地變現出來的,就是諸佛如來所居的一真法界也是心地變現出來的;心是能生,世出世間依正莊嚴、萬事萬物是所生。地之德就太大太大了,所以民間敬土地,這是應該的。非常可惜沒有人能把地德說得清楚、說得明白,讓一切衆生拜土地開智慧,拜土地也能成佛道,功德就殊勝了,不至於迷信。古時候有說明,代代相傳傳久了,於是乎只保存形式而喪失了義理,變成迷信,這非常可惜。我們讀到這個地方,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幫助民間,以正知正見祭祀這些天地鬼神。你要問爲什麽要祭祀?我們天天念的上報四重恩,天地鬼神對我們有恩德,我們要報答。所以古禮最重要的就是祭禮,祭禮也稱之爲吉禮,吉凶之吉,稱之爲吉禮。無論是朝廷、民間,沒有不重視的。
【複有佛世界微塵數主地神。】
如果將主地神落實在我們生活上,我們可以看作現在所說的地方士紳。在這一個地方、一個地區,他有學問、有道德、有善心,受到這個地方廣大人民的尊敬愛戴,接受他的教誨,受他的影響,這一種人就是這個地區的主地神,在古時候稱爲地方士紳是這一類,在佛法裏面稱爲善知識。善知識居住這個地方,自自然然對這個地方産生潛移默化的效果,改變這一邊的風俗習慣,破除迷信,啓發智慧,這就是地方士紳他們的責任,他們應該要做的。第一句是說出這團體的種類,主地神這團體數量也是盡虛空、遍法界,在在處處都顯示究竟圓滿,應證了經上所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下面這是舉上首,上首也舉十尊。
【所謂普德淨華主地神。】
“地神”最重要的是行德。我們現在講經把總題目定作:“學爲人師,行爲世範”,主地神是特別著重後面這一句,他的言行可以做爲社會大衆的楷模、標准、模範。這樣才能夠教化一方、影響一方,移風易俗,對這一方的大衆有真實的貢獻,有真實的利益,所以把德擺在前面。德,“普德”。普是什麽意思?普遍、平等。也就是要示現普遍、平等,對一切人、對一切物,都是以清淨、平等、慈悲心來對待,這就是普德。我們所提出來的五句十個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五句實際上就是一句,任何一句必定含攝其他四句。譬如講真誠,如果不具足後面這四句,就不是真誠;真誠一定圓滿具足下面四句。如果說清淨,清淨要不含攝其他四句,不是真的清淨。說慈悲,慈悲要不含其馀四句,決定不是大慈大悲;大慈悲心一定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這才是大慈悲心,這才叫普德。表現在行爲上決定是看破、放下、自在、隨緣,決定是這樣子的。看破是什麽?萬事萬法,體性現象、因緣果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叫看破,看破是明了。放下是絕不染著,也就是說,於一切法中決定沒有分別、執著。表現在生活行爲上得大自在,隨緣度日,隨緣絕不攀緣,攀緣就不自在了,隨緣才自在。正是像普賢菩薩教導我們的“恒順衆生,隨喜功德”,他怎麽會不自在?隨喜當中成就功德,功德是什麽?戒、定、慧叁學。隨喜當中合法合理,我們中國人常說,情、理、法都不違背,合情、合理、合法,這是功德。隨順當中樣樣都是合情、合理、合法,自自然然與性德相應,這就已經做得相當不錯了,普德就現前。後面“淨華”,就是我們十句最後一句:念佛。如果不念佛,你的境界,淺是人天福報,深可以達到菩薩的果位,圓滿成佛還有一段相當的距離。如果要是念佛,決定成佛,決定往生。你想想看一個人真正心地真誠、清淨、慈悲,生活放下、自在、隨緣,這個人念佛,他怎麽會不往生?決定往生,往生是一生決定作佛。剛才說了,擺在我們面前十條道路,這是成佛之道。我們今天選擇是這條道路,走的是這條道路,我們清楚、我們明了,絕不受外界的幹擾,諺語常講“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總有魔來幹擾。對付魔,只是不理會就行了。愈是幹擾,我們愈要勇猛精進,突破幹擾就成就了。你有決心、有毅力,不怕難、不怕苦,你就得諸佛護念,龍天善神幫助你,沒有不能突破的難關。問題你自己是不是具足真誠、清淨、平等、覺?關鍵在這個地方。果然是這樣的心,沒有不能突破的。諸佛護念,龍天善神尊敬你、贊歎你,哪有不幫助的道理?第二尊德號∶
【堅福莊嚴主地神。】
前面兩位上首都是把福德擺在第一,有德就有福,福要堅固。福從哪裏來?佛在一切經論裏面講得很多很多,非常可惜留意的人不多。真的留意,你決定會修大福報,你知道福是怎麽來的;福報是從布施供養當中來的。佛告訴我們財富,你這一生所得的財富,從哪裏來的?是你過去生中修財布施那個因,這一生當中結的果報。你過去生中修得多、布施得多,你這一生得的財富就多。過去生中修財布施、修財供養,修得很歡喜、很痛快,這一生你的錢來得很容易,也來得很自在,什麽樣的因得什麽樣的果報。過去世修布施、供養是人家勸的,不好意思不布施、不好意思不供養,布施、供養之後又後悔、又難過。但是這…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