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下)▪P8

  ..續本文上一頁一生能不能得財富?能得。賺得好辛苦,好不容易錢才得到,就這麽回事情。還有一些人錢賺得很多,一個經濟風暴全沒有了,錢手上摸過沒有?沒有,只看到銀行的數目字。原先數目字不小,現在沒有了,消除了。這是什麽原因?是拿著別人的錢財來布施,不是自己的。修布施、供養,“慷他人之慨”,自己的名,別人的錢,所以這一生果報也是如此。讓你自己看看,實際上沒有,實際上因爲是別人的。所以要曉得,什麽樣的因結什麽樣的果報,一絲毫都不差,真的是因緣果報絲毫不爽。所以佛講布施、供養要用淨財,就是自己應該所得到的財物,不是別人的,我們拿來布施、供養,這叫淨財。如果用不正當的手段,拿別人的財物來布施,果報是空的。今天講“泡沫經濟”,那個果報不是真的,是假的,昙花一現而已。所以福怎麽修的要知道。這是講財。還有智慧,聰明智慧。聰明智慧,佛說了,法布施,你修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的果報。法布施種類繁多,布施裏面的狀況跟財布施也有類似。如果法布施竊取別人之法,佛門裏面所講的盜法;佛家戒律裏面講得很嚴格,老師在傳法的時候,你沒有真正拜師父,跟他求學;你不拜他做老師,你也在旁邊偷聽,把東西學去了,這叫盜法。盜法的果報,你能得虛名,沒有實學。我們在社會上看到,也確實有這種人;也有很多是博士頭銜,有好多個,沒有實學。過去是修這個因,現在得這種果報。第叁種福是健康長壽。佛給我們講,健康長壽是無畏布施之果報。無畏是令一切衆生遠離恐怖、憂慮、苦惱,我們能夠幫助一切衆生離開憂慮、離開恐怖、離開苦惱,這種行爲就叫無畏布施。諸位要曉得,無畏布施裏面最具體的、最容易做的就是素食。我們選擇素食,不食一切衆生肉,一切衆生看到你不害怕。所以一個人心地慈悲,不食衆生肉,你在野外看到這些小動物給它招手,它會來,它會親近你。一個吃肉的人,殺氣騰騰,小動物看到你,趕快就跑掉了,它怎麽敢親近你?它也有靈性,看到你,會不會害它,它也知道。我們講的素食、放生、保護動物,連動物都不忍心去傷害,何況對於一個人?對人當然更不會有意去傷害。這些屬於無畏布施、無畏供養,你得的果報健康長壽。如果造作這些罪業,跟這個完全相反,那些果報諸位讀《地藏菩薩本願經》就明白,都在叁途苦報。所以說到福報,我們要懂得怎樣去修,尤其要認識哪個地方叫真正的福田。佛在經上概略給我們舉例,父母是福田、師長是福田;孝順父母,奉事師長,你有福。如果這個人不孝順父母、不尊敬師長,連父母生活都不顧,他縱然是有錢有勢,不會長久。爲什麽?福薄,沒福。他現在所享受的就是《無量壽經》上所說,過去生中所修的福多,他還有馀福,所以縱然造罪業,還沒有影響他現前的生活。可是他這個消耗是非常之大,福報消耗盡,苦報就現前了,這些道理我們要明了。貧窮是福田、疾病是福田,我們對貧窮人要多照顧,對於有疾病的人要多照顧。疾病有兩種,身病,現在大家知道照顧身體生病的人,心病忽略掉了。心病是什麽?妄想、分別、執著。佛法照顧才真正叫周到,真正是圓滿,才能夠修成堅固的大福,莊嚴道場、莊嚴社會,利益衆生。第二尊“堅福莊嚴主地神”。我們在經文裏面所看到的這些護法神衆,他們的身分不同,職責就有區別,可是細細的去觀察,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處所,就是智慧與福報。這兩者如果不能夠兼具,護法的工作就沒有辦法做得圓滿,所以智慧跟福德非常重要。尤其是第二尊名號裏面顯示出堅福莊嚴,前面已經跟諸位同修介紹過。現在在此地特別要強調,世出世間法無論是大事或者是小事,如果沒有福德就很難成就。福從哪裏修?菩薩行的六條綱領,就圓圓滿滿的包括了福慧雙修。第一條教我們修布施,前面跟諸位說過,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這是世間人所祈求的叁種福報。如果不知道修因,果報從什麼地方生起?這是我們必須要明了的。佛又告訴我們,世出世間的大福報,必須要兼修後面的五個科目,才能成就大福報,才能夠使你的福德相續,綿延不斷。我們今天看看世間確實有不少有福報的人,可是他的福報總不免有缺陷,也就是說他的福報不圓滿,他的福報很容易就享盡。雖有福,沒有福德相,這是稍微細密的去觀察就能夠發現。一個人看自己不容易,看別人比較容易。會修行的人,看別人然後再回光返照,再能夠認真省察自己,這對我們修學會有很大的幫助。因爲你能夠省察,你才能夠見到自己的過失,改過自新,善莫大焉。哪些是有福德而沒有福德相?世間人有福,但是他沒有福相。第一個,他一切都隨順自己的知見,隨順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因此所作所爲與情理法不相應,這就是沒有福相,所以相應就是持戒波羅蜜。我們在講席裏面講得很多,持戒的廣義就是守法,也就是說合情、合理、合法,這就是持戒。

  第叁種,福相大福德相,這是佛在經上常常贊歎,時時刻刻提醒我們的,忍辱波羅蜜。我們《華嚴經》到後面還有很多次會讀到,這是佛在經上說的,不止說一次,常說,這是大福德相,到後面經文我們再詳細跟諸位報告。正是世間賢聖所說,“無故加之而不怒”,心平氣和,這是福德相。心不平、氣不和,縱有福,福也不厚,厚福才能夠載道。佛稱爲二足尊,就是智慧、福德兩種都達到究竟圓滿,由此可知,福跟慧是自性裏面本具的功德。很可惜凡夫迷失了自性,自性的性德也不能夠現前,學佛沒有別的,恢複自性而已,所以忍辱非常重要。能忍之後才能真精進,福與精進相應,他的福報天天在增長,愈積愈厚,積功累德。不但是自己受用,而且能令一切衆生享他的福報,跟諸佛如來、諸大菩薩沒有兩樣。第五與禅定相應。禅定,淺而言之,心裏面有主宰、有方向,不輕易被外面境界所動搖,這是禅定。《金剛般若》裏面所說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動”,這福大了,這福是真正此地所說的堅福,堅固。末後與般若相應,就是前面第一位地神德號當中所表的:普德淨華,與般若相應,這是我們特別要留意的,應當要努力來學習。諺語常說“福至心靈”,一個人福報現前了,就顯得特別聰明、特別有智慧;平常看這個人笨笨的,好像沒什麼智慧,他福報現前,他忽然智慧就開,福至心靈,這是很有道理的。第叁尊地神:

  【妙華嚴樹主地神。】

  “妙華莊嚴”,大家好懂,前面也講過很多了。這個地方我們著重“樹”。樹是什麼意思?樹是建立的意思,我們常講建樹。道場在此地建立了,這是建樹,樹就是樹立的意思。世間無論什麼樣的事業,或大或小,或是利益你一個家族,或是利益一方,今天有許多全球性連鎖的大事業,服務于整個世界一切衆生,各種不同階層的社會,這是最大的建樹。佛法也講建立,佛法的建立比世間法的建立要大得太多,所以用一個妙字。有花有嚴,這個建樹可以說是非常圓滿,因果具足。花表因行,嚴表果德,因果具足。世法裏面決定沒有妙字,佛法裏頭才有妙。妙的意思是什麼?與宇宙人生的真相相應就妙了。《般若經》上所講的“諸法實相”,大乘經裏面常說“真如本性”,或者說自性,與這些相應才叫妙;世法做不到,佛法當中才相應。尤其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就連日常生活點點滴滴都與實相相應,這是微妙至極。佛法的建樹是無限的廣大,因爲它跟世法完全融合成一體。在世間法裏面,世間一切法,念念覺而不迷就是佛法,世法就是佛法,念念正而不邪,念念淨而不染。我們讀《華嚴經》,與大方廣相應。大方廣叁個字就是《般若經》上講的諸法實相,在經題上給諸位略略的介紹過。大表自性的本體;方表現象,十法界依正莊嚴、森羅萬象;廣表作用。所以這叁個字就是《般若經》上講的諸法實相,也是《無量壽經》上的經題,都能夠融通,沒有障礙。《無量壽經》經題教我們修行的總綱領,是“清淨平等覺”,這五個字就是戒定慧叁學,就是佛法僧叁寶。所以真正修學大乘的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能相應,這就妙了。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之中,無有一法不相應,你這才算是真正修學大乘的人;在我們念佛法門,你才真正會念佛,你念得跟佛相應。古人常說“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與什麼相應?與覺正淨相應,與清淨、平等、覺相應,這才叫最圓滿的妙花嚴樹。樹立正法,正法久住,這一位地神教我們這個法門。第四尊:

  【普散衆寶主地神。】

  這德號很容易明了。“普散”,普是普遍,也表無所不散。這些衆寶裏面可以分爲兩大類:一類是物質,一類是心寶。心寶怎麼散?譬如經上講,大慈大悲憐憫一切衆生,這是普散。慈悲用現代的話來說,是關懷、愛護、照顧,有這些意思。我們的心念念都能夠愛護虛空法界一切衆生,情與無情都包括在其中,常常關懷,這是慈悲心普散,慈悲是寶。明白這個意思,我們今天教學,采取佛法裏面的綱要、總持法門,我們對于心寶取了五條十個字。真誠心,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盡虛空、遍法界,過去、未來,唯一真誠,就是這真誠心,這是你的真誠心心寶普散。接著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無不落實,這是普散衆寶的一個意思。既然心裏真心的關懷愛護,在事務上哪有不協助的道理?看到衆生有難,看到衆生有困難,你一定是援手去救拔,你自然會去幫助。除了這裏面別有因緣,這因緣是什麼?我們常講障緣,他有障緣,沒有辦法,我們幫不上忙,有障礙。若無障緣,哪有不援手之理?我們今天看到全球各個地方都有災難,有極其嚴重的災難;我們關懷,也是有障緣。障緣,第一個是自己,自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救難要錢,沒錢,心有余力不足;第二個縱然有錢,沒有法子送去,這些都是障緣。所以我們在講堂立一個牌位,在念佛堂立一個牌位,在功德堂立一個牌位,以我們每一天修學…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叁歸依的真實義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