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白,念佛堂是真干。收到真实的效果在念佛堂,不在讲堂。讲堂听得很清楚、很明白,如果不肯真干,照样造罪业,古德所谓的“说食数宝”,自己得不到真实利益。诸位同修如果要想得到真实的利益,讲堂听了之後到念佛堂去落实,你就得真实利益。你要不到念佛堂去真正真修,你所听的经教只是听一点皮毛而已,经典里面真正的意思你还是不懂;不但不懂,往往还把意思解错。看到经上讲的,我的意思觉得如何,都落到我的意思去,不是佛的意思,是你的意思。你的意思是妄想、分别、执着,你怎麽不造罪业?我的意思、我的看法,糟了,到最後的时候,我的六道、我的地狱,到那里去了,还能跑得了吗?念佛堂我们也不断的在求改进。譬如有一些同修,光是念佛堂里面空气的调节很难适应大众,有些人怕热需要冷气,有些人怕冷,这怎麽办?如何能调适?在过去,我听说我们听经的同修,五楼有冷气,有很多同修不能适应,他们到四楼去听经,四楼没有冷气,对他们来讲很适合。现在四楼也有冷气了,怎麽办?道场一定要顾及广大的群众,看看我们将来在什麽地方,再把闭路电视装下去,那个地方不装冷气,可以适合於这些同修们。我们外面电梯门口的空间也满大,那个地方将来装个电视也可以,那一边没有冷气;看看想办法装在什麽地方,不欢喜冷气的同修可以在那边听经。将来念佛受不了冷气,也找一个场所没有冷气,让大家在那边念佛,希望我们这个道场,对於所有的同修们都能照顾到。适合各个人的需要,适合各个人的体质,到居士林来念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念佛不可以念得很辛苦,念得很辛苦,他下一次就不来了。念佛是高度的享受,你想想看谁不想到这儿来享受享受?我们要认真努力去做到。清凉大师第三个意思,“莹饰自心,佛安处故”,这个意思比较深。要用现在白话的意思来说,庄严宫殿,严净宫殿最重要的是严净自心,你的心地清净庄严,这是真正庄严佛道场,这是真正的护法,所以首先要懂得庄严自己的身心。心地清净不染是心地的严净,身相的庄严是慈祥和睦,与六和敬圆满的相应,这是身相的庄严。饮食、衣着不必求华丽,要求庄严朴素。我们的道场自从将黄色的海青、红色的袈裟换了之後,现在有许多同修看到我们这个衣着觉得很庄严。看到搭红祖衣、穿黄海青,好像有点刺眼,像舞台上表演一样,就有这种感觉,不少同修来给我说。慢慢回头了,这才是真正的身相的庄严。然後我们努力修清净心,求得我们体质的庄严,体嗅的庄严。哪一天人家进到我们念佛堂,念佛堂里头异香,不是臭汗味道,大家修行就成功了。从前是凡夫,业障深重,身上冒臭气,业障。业障消除了,身心清净,身上放香气,这个事实我想大家并不难体会。许多人看过《虚云老和尚年谱》,这流通得很广。虚老和尚,我们虽然没见过面,可是在年谱上看到。我曾经听过许多曾经亲近他的法师、居士们常说,老和尚听说是一年洗一次澡,一年剃一次头,所以他的头发很长。他一年剃一次头,一年洗一次澡,他衣服领子很肮脏,都不洗,所以油垢很厚、很肮脏。可是闻一闻,香气,很多人都很想闻闻,老和尚身上放香气,不像一般人一天不洗澡身上都臭汗,衣服脱下来很难闻。虚云老和尚的衣服放香气。诸位修行真正有功夫了,香气怎麽来的?心地清净,五分法身香。他的心与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相应,我们不敢说他是自性里面的香气,至少五分法身香没有问题,我们可以肯定。他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这五个科目相应,统统做到了,所以不洗澡也放香气,也没有臭味道。我们要考验考验我们念佛堂大众同修的功夫,念上三个月、半年之後,进去之後还气味难闻,你们没功夫。三个月、半年之後,念佛堂一进去一股清香、一股异香,不是世间所有的,你们成功了。我跟大家讲念佛堂有佛菩萨在念,佛菩萨身上放宝香,可是你们身上臭气太严重,把佛菩萨的宝香盖住,他那个香也放不出来了。我们稍微清净一些,再藉佛力的加持,确确实实道场里面必定有一股清香,这是一定的道理。纵然道场不烧香,都会有一股清香。这一段我们就介绍到此地。
〔十三〕 主地神
第六小科“主地神”。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明,主地神,地是土地,实在说就是民间拜的土地公。佛多慈悲,应以土地公而度化者,即现土地公身而度化之,无类不现身;世间人拜土地神的很多。土地表“深重大愿,荷负行德故”。在中国最古老的经典是《易经》,《易经》最重要的乾、坤两卦,六十四卦都是从这两卦变现出来的,这两卦是根本。地是坤德,如同大地,所有一切万物依大地而生存,所以地是承担、荷负,表这个意思。同时更深一层的表“心地”,大地是我们一切众生生存所依靠,我们没有办法离开大地而生活。可是心地那就更殊胜了,不但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依心地变现出来的,就是诸佛如来所居的一真法界也是心地变现出来的;心是能生,世出世间依正庄严、万事万物是所生。地之德就太大太大了,所以民间敬土地,这是应该的。非常可惜没有人能把地德说得清楚、说得明白,让一切众生拜土地开智慧,拜土地也能成佛道,功德就殊胜了,不至於迷信。古时候有说明,代代相传传久了,於是乎只保存形式而丧失了义理,变成迷信,这非常可惜。我们读到这个地方,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民间,以正知正见祭祀这些天地鬼神。你要问为什麽要祭祀?我们天天念的上报四重恩,天地鬼神对我们有恩德,我们要报答。所以古礼最重要的就是祭礼,祭礼也称之为吉礼,吉凶之吉,称之为吉礼。无论是朝廷、民间,没有不重视的。
【复有佛世界微尘数主地神。】
如果将主地神落实在我们生活上,我们可以看作现在所说的地方士绅。在这一个地方、一个地区,他有学问、有道德、有善心,受到这个地方广大人民的尊敬爱戴,接受他的教诲,受他的影响,这一种人就是这个地区的主地神,在古时候称为地方士绅是这一类,在佛法里面称为善知识。善知识居住这个地方,自自然然对这个地方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改变这一边的风俗习惯,破除迷信,启发智慧,这就是地方士绅他们的责任,他们应该要做的。第一句是说出这团体的种类,主地神这团体数量也是尽虚空、遍法界,在在处处都显示究竟圆满,应证了经上所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下面这是举上首,上首也举十尊。
【所谓普德净华主地神。】
“地神”最重要的是行德。我们现在讲经把总题目定作:“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主地神是特别着重後面这一句,他的言行可以做为社会大众的楷模、标准、模范。这样才能够教化一方、影响一方,移风易俗,对这一方的大众有真实的贡献,有真实的利益,所以把德摆在前面。德,“普德”。普是什麽意思?普遍、平等。也就是要示现普遍、平等,对一切人、对一切物,都是以清净、平等、慈悲心来对待,这就是普德。我们所提出来的五句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五句实际上就是一句,任何一句必定含摄其他四句。譬如讲真诚,如果不具足後面这四句,就不是真诚;真诚一定圆满具足下面四句。如果说清净,清净要不含摄其他四句,不是真的清净。说慈悲,慈悲要不含其馀四句,决定不是大慈大悲;大慈悲心一定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这才是大慈悲心,这才叫普德。表现在行为上决定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决定是这样子的。看破是什麽?万事万法,体性现象、因缘果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叫看破,看破是明了。放下是绝不染着,也就是说,於一切法中决定没有分别、执着。表现在生活行为上得大自在,随缘度日,随缘绝不攀缘,攀缘就不自在了,随缘才自在。正是像普贤菩萨教导我们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怎麽会不自在?随喜当中成就功德,功德是什麽?戒、定、慧三学。随喜当中合法合理,我们中国人常说,情、理、法都不违背,合情、合理、合法,这是功德。随顺当中样样都是合情、合理、合法,自自然然与性德相应,这就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普德就现前。後面“净华”,就是我们十句最後一句:念佛。如果不念佛,你的境界,浅是人天福报,深可以达到菩萨的果位,圆满成佛还有一段相当的距离。如果要是念佛,决定成佛,决定往生。你想想看一个人真正心地真诚、清净、慈悲,生活放下、自在、随缘,这个人念佛,他怎麽会不往生?决定往生,往生是一生决定作佛。刚才说了,摆在我们面前十条道路,这是成佛之道。我们今天选择是这条道路,走的是这条道路,我们清楚、我们明了,绝不受外界的干扰,谚语常讲“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总有魔来干扰。对付魔,只是不理会就行了。愈是干扰,我们愈要勇猛精进,突破干扰就成就了。你有决心、有毅力,不怕难、不怕苦,你就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帮助你,没有不能突破的难关。问题你自己是不是具足真诚、清净、平等、觉?关键在这个地方。果然是这样的心,没有不能突破的。诸佛护念,龙天善神尊敬你、赞叹你,哪有不帮助的道理?第二尊德号∶
【坚福庄严主地神。】
前面两位上首都是把福德摆在第一,有德就有福,福要坚固。福从哪里来?佛在一切经论里面讲得很多很多,非常可惜留意的人不多。真的留意,你决定会修大福报,你知道福是怎麽来的;福报是从布施供养当中来的。佛告诉我们财富,你这一生所得的财富,从哪里来的?是你过去生中修财布施那个因,这一生当中结的果报。你过去生中修得多、布施得多,你这一生得的财富就多。过去生中修财布施、修财供养,修得很欢喜、很痛快,这一生你的钱来得很容易,也来得很自在,什麽样的因得什麽样的果报。过去世修布施、供养是人家劝的,不好意思不布施、不好意思不供养,布施、供养之後又後悔、又难过。但是这…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