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生命感悟▪P2

  ..續本文上一頁盡其事。不管善或惡,接受或拒絕,你只要開懷大笑!

  不要抱怨周圍的人,對你不關心;不要憤懑如水的天,對你不公平。就如我前面說過的,惟其悲天,才不怨天;惟其憫人,才不尤人。因果是最公平的,對每個人來說;當有人對你無理取鬧時,你不必計較,不計悔恨,記住因果是公平的,不會偏袒那一個人。佛陀給我們啓示因果通叁世之真理,不要以凡夫之有漏知見來測微妙的叁世因果,懷疑宇宙之永恒法則,否則只能庸人自擾之,遭其煩惱和罪惡。

  萬事都要通過一番努力才能盡其所果,中國有句古話叫,一份耕耘,一份收獲。

  就像作家要經過多年的寒窗苦讀,才能下筆如行雲流水;不管是大器晚成,還是厚積薄發,都要經過讀萬卷書,不可能有不讀書的天才!傷仲永的故事雖然可以一笑而過,說他父親愚不可及也罷,還是歎其他江郎才盡也好,但我們要深思,成就偉業是離不天後天的勤奮和努力。

  舞者也要經過長久耐心苦練,才能舞出曼妙的舞姿,自然的輕靈。邰麗華的美輪美奂的藝術千手觀音是她日日夜夜用血與淚之平凡之手換來的!

  所以,當你明了禅坐的效用之後,就要用盡全部生命去修習,這需要付出極大的毅力、熱情、智慧和訓練。

  這樣的一個故事,想大家都耳熟能詳吧!在佛陀住世的時代,有個年老的女乞丐,名叫“倚賴喜悅”。她常看見國王、王子和人們供養佛陀和他的弟子,她衷心希望自己也能像他們一樣那樣供養。但她乞討到的油只能點燃一小盞燈。不過,她還是把這盞燈點燃,放在佛前並祈願:“除了這盞小燈,我沒有什麼可供養,但我希望經由這供養,將來能夠得到智慧之燈。希望我能解除衆生的黑暗無明,淨化他們的業障,引導他們覺悟。”

  當晚,佛陀的大弟子目犍連前來收集燈時,發現所有的燈都熄滅了,只剩下那名老婦人所供養的燈,一直燒到天明。他覺得白天不需要點燈,就想把它吹熄,但無論他怎麼吹都吹不熄滅。

  佛陀始終在旁邊觀看,就說:“目犍連,你是不是想把那盞燈熄滅?這是不可能的,你甚至無法搬動它,更別說熄滅它了。就算你把所有的海水都澆在燈上,它還是不會熄滅;所有的山川和湖泊都熄滅不了它。爲什麼呢?因爲這盞燈是以無比的恭敬心和清淨心所供養的,這個出發點使它産生無量的功德。”

  當我們聽到這個故事時,會有這樣的想法呢?是感動還是敬畏?

  心是萬法之根源!

  佛法是常用這樣一個偈子來解釋我們的心:

  叁點似星相

  橫溝如月斜

  披毛從此出

  成佛亦由它

  再講一個老生常談的故事,說一個美麗的女子,出嫁時很貧窮,但她常常去寺裏用自己平時不舍得買胭脂和衣服的錢來供養佛陀,無比虔誠,無比恭敬!後來她嫁了當地的富翁,她還是像以前一樣布佛齋僧,以前是零碎的硬幣,而今是白花花的銀子,像水往寺院裏倒!她拜完後,問老主持,我以前的功德大,還是現在的功德大呢?老主持說,婦人以前的功德大!婦人納悶,問,爲什麼?婦人以前是一顆清淨無所求的心,而現在是貢高我慢之攀比之心,所以以前是無漏之功德,而現在是有漏之福報!

  在某種時空環境下,你必須把某些事當真,但如果你太過于執著,當真理真的來敲你的門時,你就不懂得把門打開了。

  想像一個你很親密的人正在受苦,當你吸氣時,觀想自己以慈悲心吸進他的苦痛;當你呼氣時,觀想你把你所有的溫暖、治療、愛、喜悅和快樂流向他。

  現在,慢慢擴大你慈悲的範圍,首先去擁抱你覺得親近的人,然後是你覺得較疏遠的人,再來是你不喜歡或難以相處的人,最後甚至擴及那些你覺得簡直像怪物或殘暴的人。讓你的慈悲變得廣大浩瀚,遍及一切衆生,無一例外。

  我們對喪失控製和未知事物的根本恐懼,大多源于自我。我們也許會對自己說:“我好痛苦,我要放下自我;但如果我真的這麼做,我會變得怎樣呢?”

  縱使我們真的揭穿了自我的謊言,我們還是會恐懼而不敢放棄它;若沒有真正了悟我們的心性或本來面目,就不可能有第二條路可供選擇。就像酒鬼知道酗酒會毀了自己;吸毒者也明白,在短暫的快感消失後,只留下痛苦和絕望;我們也以同樣可憐的自怨自艾,一再地屈服在自我的欲求之下。

  

  

  生命感悟之五

  

  用慈悲觀來指導的我們的日常生活,始終抱一顆甯天下人負我,毋我負天下人的愛心來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用因緣觀來洞察我們的是非恩怨,遇逆境、惡人,對你有阻止,損害時,應明白這是前世所造,切不要再讓惡果循環下去,應以智慧予以化解,遇順境也不要驕傲自滿,得意忘形,應明白這是你應得的,不要以得善而造無知的惡;用界分別觀來看待我們的依報世界和如幻衆生,明了一切依法而生,緣起無自性的中道之理。

  唯有這樣,才能運用我們今世有限的生命,來過智慧的人生,至美的人生,明了世間一切萬法之真相,不偏不依,不斷不常,不生不滅!

  享利·福特說:“二十六歲時,我接受了輪回的觀念。我的宗教並沒有提出這樣的觀點。甚至工作也不能讓我完全滿足。如果不能把今世所累積的經驗和學問,運用在下一世,那麼工作就徒勞無功了。當我了解輪回時……時間不再有限。我不再是時間的奴隸……我要把長遠的生命觀帶給我的甯靜與別人分享。”

  梁子說,我的人生太消極,活在過去痛苦的陰影之中,不會挖掘自身的價值,她說的也對!

  風一身飄零,但遇到過許多人生知己,高山流水的共命朋友!像梁子一樣,一切都爲了我好,風深知!

  我會努力的,消極不屬于風的,失敗與頹廢更與我無緣,從此以後!

  不要以表象來看我,子尤說,誰的青春有我狂,而我說,誰的智慧有我狂!

  在這個寂寞的紅塵,知道怎麼做,在這個文化泛濫,道德淪喪的社會,微薄之我雖做不到力挽狂瀾,但也能做到看滄海橫流,顯男兒本色!

  如果你把花在追女人或賺錢之類,

  讓人散亂的事的時間,

  騰出十分之一用來修行,

  幾年內一定會開悟!

  傳說天神過著極其奢華的生活,終日沈溺于享受之中,從沒有想要過修行的生活。諸事美好無比,直到死亡逼近,衰敗出現,天神的妻子愛人再也不敢靠近他們,只是遠遠地丟花過去,偶爾祈求他們能再轉世爲天神。過去快樂舒適的回憶,也無法解除他們的痛苦,只是火上加油罷了。所以天神總在悲苦中寂寞地死去。

  天神的命運,讓我想到今天我們對待老人、病人或臨終者的態度。我們的社會只迷戀年輕、性和權力,卻逃避年老和衰亡。當老人不再有生産力和價值時,我們就遺棄他們,這不是很可怕的事嗎?我們把他們趕進養老院,讓他們孤苦無依地死去,這不是很令人不安嗎? 

  要時常惦記著生命有如夢幻泡影,減少執著和嗔恨。

  培養對衆生的慈悲心;不管別人怎麼對你,都要時時保持愛和慈悲。

  要像德蘭莎麼麼麽麽一樣隨處播散你的愛心,就從對你的家人開始,多一份關愛給你的孩子,你的另一半,然後你的鄰居……讓每個接近你的人都人如沐春風的感覺。給別人一個關懷的眼神,一個燦爛的微笑,一個溫暖的懷抱,爲上帝的仁慈做見證。

  不管他們的行爲如何,你只要把它當成夢一般,一切就變得不重要了。修行的要訣,就是要在夢中保持正念,這才是最重要的一點。這是真正的修行。

  常有人問我:“若有前世,爲什麼我想不起來?”

  但爲什麼我們記不起前世,就表示沒有前世存在?童年、昨天甚至一個鍾頭前的事,當時是那麼鮮活,之後卻不複記憶,好像從未發生過似的。

  如果我們連上禮拜一所想所做的事都記不起來,要想回憶起上輩子的事又談何容易?

  最痛苦的時候,可能是最開闊的時候;最脆弱的時候,也可能是最堅強的時候。

  告訴自己:不要逃避痛苦,我要好好利用它,變得更具慈悲心和利他。

  畢竟,痛苦能教導我們慈悲。若你曾經受苦,你會了解別人受苦的感覺。而如果你是在幫助別人,受苦可以讓你理解和産生慈悲心,裨益你幫助別人。但切記不要使自己曾受過的痛苦使施加給別人,如果那樣,你的所受的痛苦都白受了!

  人生在世,切不要失去一顆具有慈悲心,我們要常常觀照它,使它富有智慧與永恒!

  沒有美好願望的歡喜,也許是殘酷的;而沒有歡喜的美好願望,則容易變得冷漠與高傲!

  所以我們在似水的流年裏,應以無畏的智慧去幫助別人,不求回報,但求奉獻;不求被理解,但求去理解,不求被愛,但求去愛!

  

  

  生命感悟之六

  

  靜靜地坐著,身體不動,沈默祥和,無論生起什麼念頭或情緒,讓它自然來去,不要有任何執著。

  一切法本空,觀飛花落葉,十二因緣,悟入真谛,不必拿著一本經書,去了幾家寺院,就標榜自己是修行人,是追求真理的學人!

  一切法都是你的助道緣,看你想不想解脫,有沒有一顆出離煩惱的心!

  常有修行人問我,爲何你的年齡輕輕,卻有這樣的人生了悟?我說,沒有什麼奧秘,活在當下,以一顆智慧的頭顱對待生活,以一顆感恩的心對待別人,愛你的親人,朋友,鄰居,不管他們如何對你,但你要給他們微笑和溫暖!化仇恨爲友愛,化愚癡爲智慧,化痛苦爲力量。

  有人說,他常常看到一些老參們做得、行得還不如新學者,他們習氣重,嗔心大,傲慢多。爲何?

  我說啊,生死事大,無常迅速!

  你是來修行解脫悟入真理的,還是計較別人與你不相關的事呢?當你看到別人的不好行爲時,你應該先檢點自己,看自己有沒有這種與道不相應的行爲,有之,改之;無之,加勉。還應該感謝人家爲你提供了與正順解脫之道的因…

《生命感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