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永嘉仁波切答疑精粹100則▪P3

  ..續本文上一頁菩薩的時期,也會出現很多問題,何況現在的時代。

  11,因爲發現師父有缺點,不告而別,現在又想到他對我還是有幫助的,缺點也不是大問題,該回去向師父忏悔嗎?

  回答:回去當面忏悔會更好些。現在的時代,遇到好的師父很難。假的、壞的很多;真正的好師父,我們卻並不一定有福德見到和認出。以前,一些成就者曾說:現在我們見到穿袈裟的善知識,也很難得了。未來,即使好師父在我們面前,我們見之爲駱駝或狗的情況亦會出現。有人也許對此有疑問。以前無著菩薩修彌勒法門十二載,卻一直無法親見彌勒菩薩。他出來後見到一條狗,身上長滿了蟲子,他想救狗卻擔心殺死蟲子,所以只好用嘴去吸膿血,那一瞬間狗消失了,彌勒菩薩出現在他的面前。他問彌勒菩薩:爲何我修法十二年你卻一直不出現。彌勒菩薩回答說:我一直在你身邊,但你以前的業障重所以見不到我。現在你生起大悲心自然就看到我了,你看我身上仍有你第一次修行時吐的痰!于是無著背著彌勒菩薩行走在集市上,大聲讓人們看。只有一位福德好的老婦人見他背著一條狗,其他人卻什麼也未見到。後來西藏的出家人修行時,不敢隨便吐痰,因擔心吐到身旁的佛本尊身上,也是出自這裏。佛陀應化到我們這個世界上也是如此,如果直接出現,我們凡夫都無法見到,故佛陀以入胎爲人的形相,才能令我們見到。

  12,依止了好師父,但想去更好的寺廟學習,師父不同意,該怎麼辦?如果未經師父同意離開了,後來卻又回來,但因此師徒間有了隔閡,該怎麼辦?

  回答:這種情況須與師父好好商量,可以說先去幾年,學好後再回來繼續效力。如果師父仍不同意,則可通過看書,聽些更好寺院的講法錄音等資料進行學習。強行離開不是很好(注:仁波切說他不方便開許可以強行離開)。學習十分重要,到好的寺廟求學更重要,但應征得師父的同意。另外也可對師父說短期外出學習一年半載,或表明自己是爲了學好後回來對寺廟的教學更有利益等,以使師父知曉。總之應與師父商量好,強行離開將會損害師徒關系。已經未經允許離開了,師徒間自然會有隔閡,如同被打碎的杯子,即使修複,亦不如原來完好了。既然身爲弟子,應向師父道歉,取得師父的諒解。可以解釋說當初求法並非不聽師父的話,我們學習也是爲了衆生,如此等向師父致歉,盡量完全消除雙方內心的隔閡。如果師徒間相處得不舒服,在一起是不大好的。

  13,如上情況,如果以後還想第二次去更好的地方修學,應該怎麼做?

  回答:如果師父後來開許,他便可以去,這沒有問題。最初傳法的師父,不論是否有學問,我們都應予以尊重。若不尊重,則違反了做弟子的戒律,以後即使學問再高也無法成就。瑪爾巴大師的大弟子名爲卻根多吉,後來大師又收了米拉日巴爲弟子。米拉日巴以前修誅法殺過很多人。親近瑪爾巴後,多年來師父待他很壞。但師母可憐他,爲他得不到傳法可惜,所以悄悄僞造了瑪爾巴的信,送米拉日巴到卻根多吉處求法。卻根多吉隨後給米拉日巴傳了法,米拉日巴天天打坐修行,但卻無法得到成就。後來卻根多吉知道了師父並未允許米拉日巴學法,就去瑪爾巴處忏悔,並把他所有的東西供養了瑪爾巴。瑪爾巴問他還留下何物,他說只留了一只斷了腳的羊。瑪爾巴對他說:把那只羊也帶來!于是他只得把那只斷腳的羊也供養了。此故事說明不如法的師徒關系,弟子是很難成就的。

  如果師父仍不同意,那就不要再執意去了。有過第一次,再有第二次就不好了。有些人講經說法很好,但修行時卻並未好好地改變自己的身口意。如不改變自己的內心,學問可能越來越好,但自己未必真能受益,如此下去徒然浪費了自己的學問。如果師父學識並非很好卻是真的修行人,這也很好。然而每個人的思想和個性存在差異,可自行考慮決定。平日我們修行,不論出家人或在家居士,均應好好地觀察自己的身口意:出家人未出家時,身口意在做什麼?出家後身口意又在做什麼?學法之前我們的身口意如何,學法之後又如何?如果學問比以前好了許多,但身口意卻與以前沒什麼差別,這樣學習就不大對了。修行人最應注重依據佛法而改變自己身口意的行爲。

  另有一則關于瑪爾巴和他的師父那諾巴的故事。那諾巴是印度人,一次那諾巴變成了本尊喜金剛的模樣,示現在瑪爾巴的面前,對瑪爾巴說:西藏小子!你的本尊在這裏,你是先頂禮我,還是先頂禮你的師父?瑪爾巴暗想:我每天都可見到師父,但我卻是第一次見到本尊,這次還是先頂禮本尊吧。因此他頂禮了本尊。那諾巴變成的本尊對他說:沒有上師,你修不了法,亦見不到本尊,更成不了佛。你先頂禮本尊的緣起不大好,意味著將來你不會再有後代了。後來瑪爾巴的夫人産下一子,取名達馬多地。長到幾歲時,小孩子騎馬玩耍,突然飛來一群鷹,馬受驚而發狂,小孩子摔下馬死了。此後瑪爾巴再無其他的子女了。

  14,如上情況因爲好的發心,而導致師徒關系出了問題,是否是很嚴重地違反做弟子的戒律?

  回答:是否很嚴重,我也不是很清楚。以前印度有一位竹欽那布卻巴班智達,他本來有能力一世成就。有一次,他的上師讓他去取一件修密法專用的骨飾衣服,但臨行前囑咐他千萬不可自行觀看。他取到衣服後,路上非常好奇,終于忍不住打開看了,以此違反上師的吩咐爲因,他在即生無法一世成就。後來又有一次在上師會供時,他坐在法座上,來了一位高大的黑人,要求坐他的法座傳法,他自認是班智達,因此並沒理會。在他傳法過程中,黑人卻突然變成勝樂金剛飛走了!本尊勝樂金剛原本是化現來幫助他即生成就的,但他因慢心又一次喪失了機會。當然,人們看到有惡業的時候,通常會比較害怕,也不用很緊張,應該知道一切的惡業都是可以淨除的。

  15,不小心依止了行爲不如法的邪師,該怎麼辦?

  回答:如果當時未經仔細觀察而依止,並已得到此師父的傳法,現在卻發現他確非良師,默默離開就可以了。也不必多想,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好了,這是最好的方式。現在的時代,這樣的情況很多,對方如何我們也未必十分清楚。可能對方是真正的壞師父;也可能對方是良師,但我們自己卻認爲不好。總之如果不想繼續依止,默默離開便可以了。

  16,已經離開依止的邪師,還要繼續把他看作師父嗎?還要繼續視他如佛嗎?

  回答:既已拜過師父,則心裏還應視之爲師父。比如你從前跟隨他,也許聽到很多佛法,可以認爲他至少是位有學問的師父。他因自己所行不如法,故無資格調伏他人。也可以想念他對你的那些確實的恩德,當他是一位師父,但不必再視他爲佛了。比如母子,兩人因吵架已經不和,故相互暫時遠離。當有人問兒子母親在哪時,兒子說母親在很遠的地方,她很凶,但卻不會說她並非母親,默默離開後的師徒關系大約如此。既然已知道對方爲邪師,必定也發現了很多不如法的行爲,心裏應很難再視他爲佛了,那就不必再勉強爲之了。只需當做自己的一位師父,不誹謗便可以了。

  17,離開依止的邪師,有人來問此師如何,可以說他不好嗎?朋友依止了邪師,該如何勸說他離開?

  回答:第一種情況,對還未拜師的人,可如實說出自己的想法。可以這樣回答:對我來說,我無法繼續依止這位師父。但你如想拜師,需要你自己觀察,了解這位師父是哪一派、傳承如何、平日的行爲是否如法、是否具有功德。第二種情況,如果直接指出這是一位壞師父,不可以繼續以他爲師,這種話一般不要說,因爲會被認爲破壞對方師徒關系,有兩舌的惡業。可以針對具體的事情而說,比如這位師父做的某事不如法,可以依據佛法說明此事不正確,爲什麼不正確,這些是可以的。

  18,如何做能祈請上師住世?

  

  回答:最好的方式是這位上師給你的傳承和灌頂,或傳你的教授,你都努力修持並做得很好,沒有違犯。這樣如果這位師父有能力生死自在,他會看到並且住世。如果他沒有生死自在的能力,看到弟子好好修行內心也會很高興,這樣也可能對其住世有幫助。其次,爲師父修長壽佛、藥師法、放生等也會很有幫助。

  

  19,對自己師父有信心,看其他一些師父覺得不好而有驕慢心,該怎麼辦?

  

  回答:當然在你心目裏自己的師父是最好的。但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佛菩薩的化身,他們因大悲心應化在世間度化衆生。所以除了你的上師之外,世間還有很多其他具德的師父,這樣想會對你有幫助。你認爲自己的師父好這是很好的,但認爲其他師父不好這點不對,應該改變。

  

  20,修學密法是否一定要認定一位根本上師?根本上師必須是叁恩上師嗎?

  回答:根本上師是對你最有利益,令你內心改變最大的那位上師,也是你對其最有信心的那位上師,這是由你自己的內心來認可的。顯宗裏具備傳戒、口傳、和導修叁條件的是叁恩上師;密法裏具備灌頂、講解密續、和傳授不共口訣叁條件的是叁恩上師,一個人是不是你的叁恩上師,由是否具備這些客觀條件而決定。但根本上師是由你自己內心來承許的,也許並不具備叁恩的條件。當然根本上師是一定應該給你傳過法的,但不一定叁恩都具備。也許你的某一位叁恩上師並非你的根本上師,但沒給你灌頂不具叁恩,只給你傳授過菩提道次第教授讓你最獲利益的上師卻是你的根本上師。

  二,正理與實修 (15問)

  21,不知怎麼選擇和自己相應的法門…

《永嘉仁波切答疑精粹100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觀音文化百問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