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矛盾嗎?這個問題應咋個理解?首先要把解門跟行門搞清楚,佛法是解跟行都並重,但是有區別,又有側重,蓮池大師講“一門深入”,這是講的行門,指導修行必須一門;“深入經藏”,是講的解門。行門與解門各有側重,不能抓到那個話來反對這個,那是錯誤的 。還有一層,“深入經藏”這四個字,不能理解成博覽群經,“深入經藏”是深解義趣,也就是經常念“開經偈”裏的“願解如來真實義”。也就是悟入佛的知見,不然,爲什麼“深入經藏”能夠“智慧如海”呢!解了如來真實義,才會有智慧嘛!這智慧是本有的。所以,這跟博覽群書研究佛學是兩碼事,那個叫世智辯聰,你把佛經讀得再多,寫的論文再漂亮,頭頭是道,引經據典,莫得用處。佛法要解行並重,必須落實到行動上。你說得天花亂墜莫得用,了不了生死,出不了輪回,學佛的目的是這個,這跟攻讀博士、寫論文是兩碼事。還有一層道理,佛法跟世間的學問完全不同,世間的學問,學理工的不懂文史哲;佛法叫做心地法門,千經萬論,橫說豎說,深說淺說都說的一個問題,就是要讓衆生明心見性。淨土經典提出的“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唯心淨土,自性彌陀”,這個跟其他宗派講的原理莫得區別,是一致的,都是講解這個問題,就是要讓我們明悟自心,徹見本性。所以古大德這樣講:一經通,一切經都通了。世間學問就不可能。蓮池大師提出“一句佛號,一部經,一生成就”,未必蓮池大師還未深入經藏,還沒有智慧如海嗎?這個道理,大家認真地想一下!知識分子往往容易犯這個毛病。印光大師的弟子,有相當一部分是高級知識分子、留學生,他們請他談一點很玄妙的哲理,印光大師說,那個了不到生死,“老實念佛,莫換題目”!換題目就是改變法門。這些人都深信不疑。
還有一些同修懷疑這一句佛號太簡單了,怕不保險,所以自己誦這樣經、那樣咒,甚至有些還要兼修其他法門,認爲多加些東西,才能增強保險系數。這個看法是錯誤的,那叫雜修。雜修,要想今生成就,絕不可能,必須一門深入。這個問題,我想不詳細去闡發了,我們印有《念佛現世十種功德利益》那篇文章,其最後我引了蓮池大師《竹窗隨筆》裏頭的一篇《念佛不專一》,上面說得很清楚了。我們好多同修都犯這個毛病,表面上是在修淨土,其實,遇到啥子災難來了,他不念佛號,要念《大悲咒》才消得到災難;超度亡魂了,要去放焰口,念佛不頂事;忏悔罪業了,要拜梁皇忏,認爲念佛不頂事。這個,他都舉了很多,這個都叫念佛不專一,實際上也就是並未懂得淨土法門的原理。我們要承認我們是凡夫,連大阿羅漢都不懂,我們懂啦?
還有一些同修懷疑,說這個法門好是好,要求做到一心不亂,但我們這些人一天到晚都很亂的,往生怕沒有希望?!這個懷疑,也是不必要的。妙蓮長老是當代的淨宗大德,他是很有成就的人,他說:“至誠懇切”就是“一心”,你至誠懇切地念佛,做到身口意叁業都清淨了,到了臨命終時,肯定佛來接引,這個就叫帶業往生。並不要求你做到一心不亂,能做到一心不亂當然好,做不到也沒關系,但是必須按按照這個做─至誠懇切,這是念佛的秘訣。所以我們在危險關頭,緊急關頭,你念幾聲都有感應,因爲那個時候至誠懇切。五逆十惡的人,他看到地獄相現了(平常認爲這個是騙人的嘛,哪有什麼地獄!那個時候親自看到了,夢中看到了)那陣嚇慌了,那個時候念佛至誠懇切到了極點,一下就感應道交。所以這個並不難。當然必須持戒,這也是妙蓮長老講的。我們出家師父(比丘、比丘尼),我們不要說“具足戒”,最少“沙彌十戒”必須守好,守不好“沙彌十戒”,決定墮落,絕對墮落。“沙彌十戒”就是四條根本戒嘛,淫、殺、盜、妄,另外加上不著香花、不過午餐食,不坐臥高廣大床,這個是解決我們對物質欲望的要求。我們既然想了生死出輪回,你還去貪著五欲,貪著物質享受,那就成問題了。所以,要樂道安貧。什麼是道?持戒修行就是道。你精神生活充實才能安貧,精神生活空虛,當然只有追求外在的物質享受,那是生煩惱,造罪業,不但往生不了,恐怕下一世人身都保不到。我們在家的居士同修必須守好“五戒”,守不好五戒,下一次人身都保不到,你還能往生嗎!但是,光守五戒還不行,五戒守好了,你也只能是人天道的善人,你下一世在人天道亨福報;守好“居士菩薩戒”也不行,還出不到輪回,必須守“八關齋戒”。“八關齋戒”是佛陀爲了在家弟子製定的出家人的戒,也是考慮了在家人不可能按出家人那樣天天守這個戒,佛法是非常近人情的。一個月只有六天,守六齋日,這個並不難作到。佛經上說明了把這個守好了,你修淨土法門,可以中品中生,還不是下品。在這裏我奉勸在座的居士同修,一定要守好這兩個戒,守好“五戒”保人身,守好“八關齋戒”,是往生的保證。
還有人懷疑,說念佛人死了以後,是不是往生這個問題說不清楚,還是個懷疑,這個說法毫無根據,我們看祖師大德咋個說的,徹悟禅師(淨土宗的祖師)他這樣說,臨終的瑞相,就是往生的驗證,那是客觀標准,不是憑哪個說。妙蓮長老說得更具體,“死了有瑞相,一定生西”。他這一篇開示在《往生有份》第二集上,他談得很清楚。這種種瑞相,並不是好難,譬如說,死了過後象睡著了一樣,面部的顔色很好,過了一段時間以後,肢體柔軟,這都是瑞相,只要這樣,這都是往生了。這裏我不詳細解釋,請看我那一篇《臨終念佛往生》,我引證妙蓮長老那篇開示,這可消除我們的懷疑。
往生淨土是最容易,了生死最容易。當然,如果下品往生,只能說到那裏去修行,就是說只要錄取了,不會開除你,成績再差嗎,多讀一些時間,多留幾級,還是要畢業嘛!
總起來說,上面對于“淨土易行難信”這個問題,只能說作了一個簡單的介紹。我們大家不幸生到末法時代,但是,也很幸運地能聞到末法衆生對症良藥這個法門。昌臻自己也是很辜負佛恩,辜負師恩,走了很多的轉路,才算是把信心堅定了。自己也在佛前發願,也在師父面前發願:有生之年,一定專修專弘淨土法門,決不動搖,決不改變。最後,我引用圓瑛法師叁句話:“求福、求慧、求生淨土。”跟在座的同修們共同勉勵!
謝謝各位!
(劉鹹光根據錄音記錄 2002年5月1日于樂至報國寺)
《淨土是易行難信之法(在樂至報國寺第六期淨宗培訓班的開示)》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