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矛盾吗?这个问题应咋个理解?首先要把解门跟行门搞清楚,佛法是解跟行都并重,但是有区别,又有侧重,莲池大师讲“一门深入”,这是讲的行门,指导修行必须一门;“深入经藏”,是讲的解门。行门与解门各有侧重,不能抓到那个话来反对这个,那是错误的 。还有一层,“深入经藏”这四个字,不能理解成博览群经,“深入经藏”是深解义趣,也就是经常念“开经偈”里的“愿解如来真实义”。也就是悟入佛的知见,不然,为什么“深入经藏”能够“智慧如海”呢!解了如来真实义,才会有智慧嘛!这智慧是本有的。所以,这跟博览群书研究佛学是两码事,那个叫世智辩聪,你把佛经读得再多,写的论文再漂亮,头头是道,引经据典,莫得用处。佛法要解行并重,必须落实到行动上。你说得天花乱坠莫得用,了不了生死,出不了轮回,学佛的目的是这个,这跟攻读博士、写论文是两码事。还有一层道理,佛法跟世间的学问完全不同,世间的学问,学理工的不懂文史哲;佛法叫做心地法门,千经万论,横说竖说,深说浅说都说的一个问题,就是要让众生明心见性。净土经典提出的“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这个跟其他宗派讲的原理莫得区别,是一致的,都是讲解这个问题,就是要让我们明悟自心,彻见本性。所以古大德这样讲:一经通,一切经都通了。世间学问就不可能。莲池大师提出“一句佛号,一部经,一生成就”,未必莲池大师还未深入经藏,还没有智慧如海吗?这个道理,大家认真地想一下!知识分子往往容易犯这个毛病。印光大师的弟子,有相当一部分是高级知识分子、留学生,他们请他谈一点很玄妙的哲理,印光大师说,那个了不到生死,“老实念佛,莫换题目”!换题目就是改变法门。这些人都深信不疑。
还有一些同修怀疑这一句佛号太简单了,怕不保险,所以自己诵这样经、那样咒,甚至有些还要兼修其他法门,认为多加些东西,才能增强保险系数。这个看法是错误的,那叫杂修。杂修,要想今生成就,绝不可能,必须一门深入。这个问题,我想不详细去阐发了,我们印有《念佛现世十种功德利益》那篇文章,其最后我引了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里头的一篇《念佛不专一》,上面说得很清楚了。我们好多同修都犯这个毛病,表面上是在修净土,其实,遇到啥子灾难来了,他不念佛号,要念《大悲咒》才消得到灾难;超度亡魂了,要去放焰口,念佛不顶事;忏悔罪业了,要拜梁皇忏,认为念佛不顶事。这个,他都举了很多,这个都叫念佛不专一,实际上也就是并未懂得净土法门的原理。我们要承认我们是凡夫,连大阿罗汉都不懂,我们懂啦?
还有一些同修怀疑,说这个法门好是好,要求做到一心不乱,但我们这些人一天到晚都很乱的,往生怕没有希望?!这个怀疑,也是不必要的。妙莲长老是当代的净宗大德,他是很有成就的人,他说:“至诚恳切”就是“一心”,你至诚恳切地念佛,做到身口意三业都清净了,到了临命终时,肯定佛来接引,这个就叫带业往生。并不要求你做到一心不乱,能做到一心不乱当然好,做不到也没关系,但是必须按按照这个做─至诚恳切,这是念佛的秘诀。所以我们在危险关头,紧急关头,你念几声都有感应,因为那个时候至诚恳切。五逆十恶的人,他看到地狱相现了(平常认为这个是骗人的嘛,哪有什么地狱!那个时候亲自看到了,梦中看到了)那阵吓慌了,那个时候念佛至诚恳切到了极点,一下就感应道交。所以这个并不难。当然必须持戒,这也是妙莲长老讲的。我们出家师父(比丘、比丘尼),我们不要说“具足戒”,最少“沙弥十戒”必须守好,守不好“沙弥十戒”,决定堕落,绝对堕落。“沙弥十戒”就是四条根本戒嘛,淫、杀、盗、妄,另外加上不著香花、不过午餐食,不坐卧高广大床,这个是解决我们对物质欲望的要求。我们既然想了生死出轮回,你还去贪着五欲,贪着物质享受,那就成问题了。所以,要乐道安贫。什么是道?持戒修行就是道。你精神生活充实才能安贫,精神生活空虚,当然只有追求外在的物质享受,那是生烦恼,造罪业,不但往生不了,恐怕下一世人身都保不到。我们在家的居士同修必须守好“五戒”,守不好五戒,下一次人身都保不到,你还能往生吗!但是,光守五戒还不行,五戒守好了,你也只能是人天道的善人,你下一世在人天道亨福报;守好“居士菩萨戒”也不行,还出不到轮回,必须守“八关斋戒”。“八关斋戒”是佛陀为了在家弟子制定的出家人的戒,也是考虑了在家人不可能按出家人那样天天守这个戒,佛法是非常近人情的。一个月只有六天,守六斋日,这个并不难作到。佛经上说明了把这个守好了,你修净土法门,可以中品中生,还不是下品。在这里我奉劝在座的居士同修,一定要守好这两个戒,守好“五戒”保人身,守好“八关斋戒”,是往生的保证。
还有人怀疑,说念佛人死了以后,是不是往生这个问题说不清楚,还是个怀疑,这个说法毫无根据,我们看祖师大德咋个说的,彻悟禅师(净土宗的祖师)他这样说,临终的瑞相,就是往生的验证,那是客观标准,不是凭哪个说。妙莲长老说得更具体,“死了有瑞相,一定生西”。他这一篇开示在《往生有份》第二集上,他谈得很清楚。这种种瑞相,并不是好难,譬如说,死了过后象睡着了一样,面部的颜色很好,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肢体柔软,这都是瑞相,只要这样,这都是往生了。这里我不详细解释,请看我那一篇《临终念佛往生》,我引证妙莲长老那篇开示,这可消除我们的怀疑。
往生净土是最容易,了生死最容易。当然,如果下品往生,只能说到那里去修行,就是说只要录取了,不会开除你,成绩再差吗,多读一些时间,多留几级,还是要毕业嘛!
总起来说,上面对于“净土易行难信”这个问题,只能说作了一个简单的介绍。我们大家不幸生到末法时代,但是,也很幸运地能闻到末法众生对症良药这个法门。昌臻自己也是很辜负佛恩,辜负师恩,走了很多的转路,才算是把信心坚定了。自己也在佛前发愿,也在师父面前发愿:有生之年,一定专修专弘净土法门,决不动摇,决不改变。最后,我引用圆瑛法师三句话:“求福、求慧、求生净土。”跟在座的同修们共同勉励!
谢谢各位!
(刘咸光根据录音记录 2002年5月1日于乐至报国寺)
《净土是易行难信之法(在乐至报国寺第六期净宗培训班的开示)》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