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有這個法本真難得!這就是黃念老他也是密宗的上師,他跟虛雲老和尚學禅。最後往生的時候,他告訴我,他從《大經解》注完之後,就一心念佛求生淨土。身體不好,注經的時候就病都很重,一心求生淨土,他念了半年,每天十四萬聲佛號,念了半年往生。這都是做榜樣給我們看,通宗通教、顯密圓融到最後采取的是念佛求生淨土,非常難得。
這個地方講的,這一段意思要知道,無始劫來的惡業,人不是這一生,人有前生、有後世。學佛這個概念必須建立,就是我決定沒有死亡,我是不死的,身體有死亡,身體不是我。如果我要有死亡,那什麼都不需要修了,那修它幹什麼?你看輪回投胎,我靈魂不生不滅,它又去找個身體去了,又去投胎去了。它投胎自己做不了主,業力在做主,所以隨業受報,這個業是什麼?念頭。念頭要好,念頭要正,你將來走的路子就正;念頭不正,念頭不好,就會走歪路。這就是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十法界第一個業因,就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我們要曉得。成佛第一個因素,平等心,平等是佛心,平等是真心,真心就成佛,菩薩六度心,緣覺十二因緣心,阿羅漢四谛心;天道是上品十善,再加上慈悲喜舍四無量心,生天;人道五常、五戒、五倫、八德;修羅道,好勝、傲慢、嫉妒,他修善,他也修五戒十善,這到阿修羅道去了。下面叁惡道,畜生是愚癡,貪心是餓鬼,瞋恚、嫉妒是地獄。這都講清楚了,我們哪個念頭重,哪個念頭就引導到那裏去。我們知道,叁惡道的業因是貪瞋癡,我們能夠把貪瞋癡淡化就絕對不會到那邊去,跟那邊沒有緣。
你加強倫理、道德、因果、善心,這人天去了,人天再好,天上福報比人大,大多了,但是不出六道輪回,這不是辦法,最好的方法,還是到極樂世界。釋迦牟尼佛勸我們,阿彌陀佛勸我們,一切諸佛都勸我們,這不是假的。無始劫來造的惡業,這從妄心生的。念佛這個法門主張帶業往生,煩惱不需要斷,業障不需要消,只要你相信,你願意往生,你肯念佛,你就能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煩惱自然沒有,業障也沒有,爲什麼?這一句阿彌陀佛的功德把它斷掉,把業障消掉,你看不知不覺的斷煩惱、消業障,這是其他法門沒有。其他法門要刻意去斷,這就非常非常困難。這個事我們必須把它搞清楚,然後才曉得這個法門對我來講,非常適合,我有把握在這一生當中成就。換個法門沒把握,道理我能明了,方法也懂得,煩惱、業障消不掉,消不掉就出不了六道輪回,這是事實真相。只有這個方法,除這個方法之外,再找不到有這麼好的方法,能讓我們在一生當中圓滿成就。
這個地方提醒我們,念佛功德,從真心起,這句話很重要。爲什麼現在念佛,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誰用真心念佛,那個人就往生,不是用真心念佛,他不能往生,跟淨土結個善緣,來生後世哪一生你用真心那一生就往生。我們過去生生世世修這個法門,就是沒有用真心,所以沒去得了。現在又碰到,碰到這次要注意到要用真心,用真誠心。什麼是真誠心?對于這個世界沒有留戀,真心就現前。這個世界是假的,不是真的,是一場夢,我們現在做的夢是惡夢,不是美夢。太平盛世是美夢,我們做的是惡夢,一生生活在戰亂,小時候軍閥割據社會動亂,十一歲中日戰爭爆發,這八年抗戰,抗戰勝利的時候我二十歲,所以一生都生活在動亂當中,真正知道人間苦。釋迦牟尼佛一生不建道場,過流浪的生活,我體會到,爲什麼?流浪生活知道人生真苦,有出離的心。如果富裕的生活,他就不會有這個念頭,這不錯,很好,他不想往生了,那這個機會就錯過了。所以佛法是「以戒爲師,以苦爲師」,非常有道理,生活有點苦頭,讓我們對這個世界産生出離心,不想在這個地方再住,真心就生出來,沒有留戀了。
心能清淨、能平等,順境善緣沒有貪戀,逆境惡緣沒有瞋恚,心才能清淨、才能夠平等,清淨平等心就是真心。生活工作、待人接物一切隨緣,恒順衆生,隨喜功德。沒有對立,沒有成見,沒有我想怎樣、我要怎樣,沒有,都隨緣,大家歡喜多好,多快樂!對于所有一切現象,沒有占有的念頭,沒有控製的念頭。我們擁有這些財物,別人拿去了很歡喜,他用、我用都用,都一樣,都很自在。絕對不會說這房子是我的,這個東西、這個物業是我的,沒這個念頭,你就得自在;你要有這個念頭你就操心,你患得患失。沒有得失的念頭,得到好,丟掉也好,不在這裏起心動念,這個人生最高的享受就說這些。連生命也無所謂,生死是自然現象,生死是物質的身體,這個東西有生死,像衣服一樣舊了換一件,靈性才是真正的自己,不說靈魂,靈魂什麼?靈魂迷惑,它沒覺悟;靈魂覺悟了叫靈性,那真的自己。因爲靈魂迷了之後,它出不了六道輪回;覺悟了它超越,超越的時候它不會再回來了。我們要修靈性,比靈魂還要高一級。
「又《安樂集》引證《觀佛叁昧經》」,這裏頭釋迦牟尼佛勸他父親念佛,「佛勸父王行念佛叁昧」。這是世尊最親的一個人,一定把最好的法門傳給他,傳念佛叁昧。「父王白佛:佛地果德,真如實相,第一義空,何因不遣弟子行之」。這話問得好,我們要知道,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你看這都是大乘經,大乘經裏面所講的精華,我們在這裏得到一個信息,釋迦牟尼佛只講,沒有叫大家認真去做。爲什麼?下面你看佛的解答,「佛告父王:諸佛果德,有無量深妙境界,神通解脫,非是凡夫所行境界」。所以佛說出來並不叫人學習,有沒有人學習?有,有那種境界的人,有那種條件的人,他們去選擇,佛不叫大衆選擇。所以佛說的八萬四千法門,你看哪個法門適合你就取哪個法門,你就依照這個法門修學,你會成就。古時候中國跟印度這些聖賢,都懂得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所謂一經通一切經通,只要一門通肯定門門都通,就怕這一門不通。任何一門,你看哪一門你有把握通,你通了全通,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不但佛法通了,世間法也通,這就真智慧,爲什麼?一切法不離自性,全是自性變現的。徹悟是到中心點,像一個圓球,你到中心點,你全部都通。沒到中心點你有障礙,達到中心點全通,這真實智慧。
東方人求智慧,西方人求知識,知識跟智慧是兩樁事情,智慧是圓融的,能解決一切問題,沒有後遺症;知識不行,知識有局限性,而且後遺症很多。這是我們在最近這十年當中,參加很多次國際和平會議,我們所接觸到,在這個機會裏頭,能見到全世界每個國家專家學者、政府的高級官員,在這個場合當中碰到,大家來討論今天社會問題。我們進去之後才知道,以前完全不曉得,才知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辦這個活動,就是和平會議每年召集好幾次。你說人力、財力、物力用多少?從七十年代到現在四十多年了,這個世界一年比一年沖突頻率上升,一次一次災難嚴重,所以許多專家學者對于這個世界和諧的信心失掉了。我常常遇到有人問我,你看這個世界還會有和平嗎?這問題很嚴肅。
我代表大學、代表澳洲參加這個活動,爲什麼?這出家人爲什麼參加?這是慈悲,衆生這麼苦,我們能有機會提供一點建議,要是能喚醒大家,世界可以有和平。動亂人爲的,從哪裏搞出來?貪瞋癡慢出來的。我們能把貪瞋癡慢的心能減輕一點,世界就有和平。不能只顧自己,要顧到整體,要是不顧整體,整個世界會毀滅,那同歸于盡就錯了。今天光是講還不行,信心生不起來,那怎麼樣?要做榜樣。所以這麼多年來,我念念想的要做個示範點,要做個示範城市。上次香港這個佛教會議,佛教論壇,泰國有些代表來了,這也都是我的老朋友,在國際會議當中見過很多次面,來看我。我就建議,泰國,全世界以佛教爲國教就這一個國家。我說泰國可以找一個小地區,把佛教的精神、佛教的文化在這個地區落實,成爲全世界佛教示範城市,這個做好了會起很大作用。他們聽到這非常有興趣,回去告訴泰皇,泰皇也很贊成,這個搞成功是非常有意義的。
我希望全世界每個宗教,至少做一個示範城市,把你宗教的精神、宗教的文化落實在一個小區。去年我跟天主教教皇談這個事情,鼓勵他,教皇跟我同年,身體不如我,我們算很有緣分,所以我就勸他在梵蒂岡去做。梵蒂岡去過很多次也沒有留意,這一次去特別留心打聽,面積多大?它面積真不大,只有五十個英畝。五十個英畝合中國叁百畝,臺灣兩百坪是一畝,不大!我問他,梵蒂岡住多少人?不到一千人。我再問他羅馬,羅馬是個小城不大,我說羅馬城裏面你們有多少教堂?他告訴我,有四百多個教堂。我說四百多就四百多個學校,每個學校都辦班教學、都開課,一年羅馬就變成全世界天主教的天堂,要看天主教就到羅馬來看。我說你這做成功,每個宗教都模仿,用宗教帶動化解沖突,促進社會安定和平,這是大功德的一樁事情。我現在遇到國家領導人都勸他幹這個,好事,真正的好事,真正救全世界。泰皇跟我同年,教皇也同年,教皇還同月份,年歲都大了,八十六歲,聽說他現在坐輪椅。要真幹,這是真正有意義,最偉大的事業。
要培養人才,沒有人才幹什麼都不能成功,硬體設備很容易,有錢馬上就做好了。人到哪裏去找?老師找不到。今天最重要的培養人才,我們現在期望著,現在在馬來西亞的漢學院,蔡老師在帶領,至少要十年。我希望漢學院將來招收學生,以兩百人爲限,每個人專攻一門,時間十年,十年專攻一門,十年之後他就變成專家學者。如果這個世界上,能有五十個到一百個這樣的專家學者,這個世界就有救了,這問題真能解決。現在這老師一個都找不到,怎麼辦?還有少數幾個人,這幾個人將來都走了之後就沒人,沒老師教。這才是我們當務之急,最大最大的一樁事情。
我們自己這一生當中只抓住教學,這是我們本分的工作,我們在一生當中沒有間斷,但是講經的地點遍布全世界,不能在一個地方久住,沒有緣分。一直到去年,香港的老同修才提供我一個居住的地方,我一生頭一次接受這個供養,我可以定居在香港了,我哪裏都不去。活一年把這個經講一遍,一年講一遍,能活十年我就講十遍。其他的東西我統統不講,我也不看,晚年做個樣子,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國外的這些活動,我想就到今年爲止,明年以後我不參加,不聞不問。今年還有這兩個緣分,看看能不能促成,就是這想象當中的聖城,宗教的聖城,佛教聖城、基督教聖城、天主教聖城,我鼓勵他們去做。
澳洲我在那邊十年,圖文巴這小城,大家那邊有十幾個宗教聯起來,想做一個世界第一個多元文化和諧示範城市,這很難得。這個小城居民十萬人,有八十多個族群,有一百多種語言,十幾個宗教,能夠和睦相處,大家像兄弟姐妹一樣相親相愛、互助合作,可以給全世界做個榜樣。人是可以如兄如弟,不必去競爭,不必去打得頭破血流,去造這些業障,毫無意義。把上帝的天國建立在地球上,這不是好事情嗎?我們相信上帝也歡喜。看看我這一生有沒有這個機會促成這樁事情。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四0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