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五0集▪P2

  ..續本文上一頁,叁百多次,一生。這個會(活動)時間有長有短,時間長的有好幾年,短的有半天、一天的都有,不一定。如果講一個大單元,像《般若經》,《般若經》就講了二十二年,那大單元。小經,像《大集經》是小經,《阿含經》是小經,有一部經只有一、二天,甚至于四、五個小時。我們看到釋迦牟尼佛的事業,都看清楚了,釋迦牟尼佛到底是什麼身分?他是人。他相不相信有神?相信,他對于神非常尊敬。天,他講得很清楚,娑婆世界的天有二十八層,欲界六層天,色界十八層,無色界四層,講得很清楚。天人的生活狀況都知道,福報確實比人大,大太多了,壽命比人長,人的壽命跟天人比,那真的像作夢一樣,不能夠相比。

  佛是用教育爲手段、爲方法。佛當年在世的弟子能講經、能教學的,沒有現在這些科學技術,現在我們可以用衛星、用網路,無遠弗屆。在從前怎麼辦?學生,學生學成之後,到四面八方去教學,教初學的。提升,每一年都幫助他,夏安居叁個月,叫結夏安居。爲什麼?那個時候是雨季,出去托缽不方便,就不出門,外面教學的學生統統回到佛陀的身邊接受再教育。這就是現在所講的進修教育,提升自己。平常是教化衆生,每一年有叁個月跟著佛陀提升自己,自利利他。你看這種教學的製度、方式都非常之好,現在教育比不上。

  我們了解之後,應當要學佛陀,不能把教學放棄掉,這是絕大的錯誤。生活,像南洋這一帶還有乞食的,托缽乞食的製度存在,其他地區已經不存在了,這個沒有關系。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給我,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形式是可以變的,實質不能改變。實質是什麼?是修行。修行兩個字,意思一定要搞清楚,修是修正,行是行爲。行爲有身口意叁方面,身是我們的動作、造作,口是言語,意是念頭。行爲有錯誤,把錯誤的行爲修正過來,叫做修行。譬如,我們有自私自利的念頭,這是錯誤的,應該把自私自利放下;我們有貪瞋癡慢這個念頭,這個念頭也是錯誤的,應該不貪、不瞋、不癡,這要把它修正過來,這叫修行。念經,念了不能夠修正行爲,這個經叫白念了、白講了。

  佛教給我們,從哪裏開始?從十善業道開始。你看,《觀經》上的淨業叁福,那不是專門對淨宗講的,淨業叁福末後,釋迦牟尼佛說,這叁條是「叁世諸佛,淨業正因」,這就不是對淨土宗專講的。叁世是什麼?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所有修行成佛的人,都必須要遵守這叁條原則。這叁個原則,我們做到沒有?第一個「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做到沒有?沒有做到,沒做到是假的,不是真的。這是佛教學生的前方便,就是在家弟子,不是出家的,在家弟子必須要做到。真正把這四句話做到,這個世界和諧,問題全解決了,是真的不是假的。每個人都沒有貪瞋癡慢,每個人都能做到不殺生、不偷盜、不邪行、不妄語,你說多好!自然和諧、太平就出現于世。

  沒有做到!無論在家出家的佛弟子,沒有能夠依教奉行;學會了念經,學會了講經,一句也沒做到,問題在這個地方,所以不能開悟、不能證果。爲什麼古時候能做到?特別在中國,釋迦滅度之後,弟子們四面八方傳播佛陀的教誨。我們在曆史上看,有些地方一、二百年沒有了,有些地方叁、四百年沒有了,有些地方六、七百年沒有了,唯獨在中國兩千年,到現在還存在。現在我們不覺悟、不回頭,大概再過個五十年也沒有了。我不願意做最後這一個人,所以我還想能教幾個學生,把這個燈繼續傳下去。可是學生可遇不可求,到哪裏去找去?要什麼條件的學生?要真幹的學生。現在有沒有?有,我還沒發現,我知道有,沒有發現。怎麼知道有?我們現在用的方法不一樣,我們用衛星、用網路,這個覆蓋面很大,很多人在網路上修,聽明白了,在衛星電視裏面聽明白了,他們真幹真修。確實真有其人,只是還沒有見過面。

  古人一句話說得好,「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修行,連釋迦牟尼佛都不勉強人,你自己喜歡幹,真幹,他獎勵你,你不幹,他也不會責備你。爲什麼?知道,你只要一曆耳根永爲道種,你一定會成佛,只是時間早晚不一樣。你這一生不能夠成就,來生後世,總有一世你會成功,所以佛不著急,你過無量劫之後成佛佛也喜歡,也不著急。佛跟我們的心不一樣,永遠平靜,永遠不受外面境界幹擾,這就是我們應當向他學習的。我們不行,我們好像著急,恨不得、巴不得人趕快成就,這種心是錯誤的,這個念頭是錯誤的,不可以有這個念頭。但是,有一樁事情要做的,那就是經教要長時間的薰習,決定不能中斷。古時候,真正的學人到哪裏?哪個地方有講經的到那裏去,沒有講經的,你去沒有用處。必須教理完全通達,你才能進念佛堂、才進禅堂,專修。

  大乘的次第,信、解、行、證,第一個,你相信。我們今天說我們相信,是不是真信、假信不管,總而言之,你已經聽到過經典,聽到過佛菩薩名號,你有這信。能不能理解?理解要不夠透徹,你不會修行;真正理解透徹,你那個用功修行,任何力量都攔不住,你這一生決定成就。所以力量從哪裏來?從解來的。這樁事情,印光大師在《文鈔》裏頭講得很多,八萬四千法門都要先在經教上奠定基礎,沒有教做基礎,你的行也是盲修瞎練,不如法。這樣的行持,做久了沒有效果,就産生懷疑、就懈怠,所以就退心,到最後可能對佛法信心完全喪失,佛說的我都照做,沒有一個兌現。你錯了,解得不夠透徹。要解行透徹,必須要學釋迦牟尼佛,他給我們做了榜樣,他明了的他做到了,又喜歡講給別人聽,教學相長,這是一股學習最偉大的力量。一定要幫助別人,幫助別人就是成就自己,絕不吝法,我知道多少全都說出來,明天我智慧又提升了,天天向上提升。如果吝法,我知道的不肯幫助別人,不肯教別人,或者講留一半,不能讓別人完全知道,怕別人將來超過我,你准往下墮落,爲什麼?貪吝,鬼道的因。

  我們看到清朝乾隆年間灌頂法師的《大勢至菩薩圓通章疏鈔》,裏面講念佛一百種果報,最後一種,念佛成佛,最前面第一種,念佛墮無間地獄。我是年輕的時候看到這個本子,學講《大勢至圓通章》,找到這個本子來做參考資料。看到這一句我很迷惑,念佛念得再差也不至于墮無間地獄,不懂,拿著經本子去問老師,向老師請教。老師一看到,這是大問題,這不是小問題,我不跟你講,老師在講經的時候給大家一起講,不單獨給我講。老師講清楚了,他念佛爲的是什麼?不是爲求生淨土,是爲名聞利養,是爲這個。用佛法做爲手段,欺騙信徒,求得供養,供自己在物質上的享受,這種念佛人墮無間地獄,我們才明白了。所以看到這是善,善裏頭有惡;有些惡,惡裏頭有善,都得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你才曉得後面果報是什麼。業因果報絲毫不爽,不講清楚、不講明白,我們怎麼會知道?

  真的,要深入大乘,要深入般若。真相了解之後,你心地清淨,再不會把外面的垃圾放在自己的心裏、心上。自己的心,良心!你看,經題上講的清淨心、平等心,怎麼可以把外面的垃圾放在心上?我們要認真反省,我心裏頭有沒有垃圾。什麼叫垃圾?你所記得的事情就叫垃圾,你記得的一些壞事,記得一些好事,全是垃圾。你記憶當中一切不善,將來要是不把它收拾清楚,不把它完全放下,將來的果報是叁惡道;你記憶的是善法,你要不把它放下的話,將來的果報在叁善道。叁善道、叁惡道都出不了六道輪回,所以都不是好東西。不善的要清除,要清理幹淨,善的也要清理幹淨,恢複自己的清淨心、平等心,那是真心。你能夠恢複,你就是佛、是菩薩、是阿羅漢,這是真佛弟子,這不是假的,這叫真功夫。佛門講功夫,說什麼?功夫從這個地方講起,不是講別的,你放下了多少。一成都沒有放下,那你完全沒有功夫,你所學的是佛學知識,是佛學,與學佛不相幹,你出不了六道輪回;出不了,在六道裏頭冤冤相報,沒完沒了,苦不堪言,這事實真相不能不知道。

  所以學佛第一個求解。世間連科學技術也重視這個,你要學一門技術,你先要把理論搞懂,方法搞明白,你才能夠下手,才能做得好。佛法也不例外,但是心態不一樣,學佛要真誠心、要恭敬心。印光大師說得好,一點都不錯,「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沒有誠敬心,佛菩薩來教你都沒用處,你得不到。今天的人,誠敬心太難了,到哪裏去學?他沒有見過,也沒有聽說過。現在科學,科學可以,科學教人懷疑,可以不用誠敬心,能夠學得到技術,但是哲學不行,聖賢教學更不行。宗教的教育是聖賢教育,中國儒釋道也是聖賢教育,聖賢教育必須真誠、恭敬。真誠恭敬不是老師要求的,老師要求你幹什麼?老師的心不清淨了。真誠恭敬是老師從這裏看出你能夠接受多少,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老師要要求學生真誠恭敬的話,這老師不是好老師,是沽名釣譽,是假的,不是真的,這個我們必須要知道。老師的心清淨平等,一塵不染,怎麼會有這些東西?但是老師從學生這種態度,能評估到這個學生能接受多少。

  上午我跟諸位報告的,我跟方東美先生素昧生平,沒有任何關系,自己介紹,寫一封信介紹自己,老師能夠讓我每個星期天到他家裏去,給我開一門課,「哲學概論」。一個星期兩個小時,一分錢學費沒有收,我沒有那個能力,想想憑什麼?就憑那點恭敬心。因爲我們明白,任何一個好老師都想把自己東西傳給下一代,遇到這種人決定不會放棄。我是不是那樣誠敬的人?我跟諸位說得很清楚,要是兩百年前,我這種程度見方老師,他不會理我,不夠格。今天爲什麼他要理我?像我這一點點誠敬心的人就沒有了。我跟諸位講是真話,我對于老師,對于哲學這門學問、學科,我頂多是叁十分的誠敬心,但是今天學校裏頭的學生只有叁分誠敬心,我比他多十倍,所以老師看重我。兩百年前那些讀…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五0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