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五二集▪P3

  ..續本文上一頁跟學科學完全不一樣,科學准許你懷疑,心性之學不能懷疑。聖人的東西從真心流出,你用真心自然有感應,你用妄心就不能起感應。用妄心來學,所學的是知識,不是智慧。真正智慧,一部經通了,部部都通;佛法通了,世間所有法都通,一通一切通。爲什麼?全是自性變現的,不出我現前一念心性之外。你要明心見性,哪有不通的道理!心性本無外也無內,沒有內外,有內外就二分了,沒有內外。所以天臺大師總結「全體是心」,這一句話真了不起!這不是一般人能說得出來的。

  蕅益大師底下這句話說得好,「又仗自心之佛力接引」,阿彌陀佛從哪裏來的?是我自心變現出來的。這真的嗎?真的。你要不相信,我問你,你有沒有作過夢?有作過夢。夢裏頭那些境界從哪來的?念佛人常常想佛、常常讀經,對佛菩薩、經印象深了,有時候作夢,夢到佛菩薩。所以說夢由心想生,心裏喜歡什麼,常常在夢中出現。我天天想阿彌陀佛,夢中就出現阿彌陀佛。真的阿彌陀佛來了,還是自性變的。經上講得好,「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極樂世界從哪來的?是自性變現出來的。阿彌陀佛從哪來?也是自性變現出來的。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得,不但世間法沒有,佛法也沒有。佛法、世法統統是自性變現的,沒有兩樣。自性變現的相有,夢你不能說它沒有,有夢,你不能說它真有,那是什麼?緣聚緣散。所有一切法都這個現象,緣聚的時候現前,緣散的時候就沒有了。不但永遠不滅,我們自己是什麼?靈性是自己。靈魂跟靈性差不多,但是靈魂迷惑,它沒覺悟。沒覺悟,它出不了六道輪回,它總在這個裏頭投胎換身體。靈性知道輪回是假的不是真的,它可以超越。超越,活動的空間就大了,整個宇宙是我們活動空間,整個宇宙也是自己心性變現的。真的,離開心性,無有一法。

  天臺智者大師說,最後總結全體是心,這個心就是念頭、意念。有念頭就有現象産生;沒有念頭,就沒有現象産生。這個念頭怎麼來的?佛經上講得清楚,念頭是一念迷而不覺,這個理很深。有沒有原因?沒有原因。因爲沒有原因,所以它是假的。有原因,有因有果,那就不能說假了。沒有因,所以完全是個虛妄境界。《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說得有道理!

  佛叁十歲在菩提樹下入定,豁然大悟,我們中國人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但是釋迦他給我們做的榜樣,他是知識分子,聰明好學。他跟六祖惠能示現不一樣,六祖惠能是個苦力,不認識字,沒念過書,釋迦是參訪、參學,十九歲離開家庭。印度是哲學之國、宗教之國,但是無論是宗教、是哲學,他們都重視禅定。禅定裏頭有境界,禅定境界能夠突破空間維次,所以禅定裏面所見的跟作夢不一樣。夢是我們的自己意識變現出來的,禅定不是的,禅定當中見的境界,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是客觀的事實,它能突破空間維次,所以六道裏面的狀況,他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六道輪回是古婆羅門所說的,你只要修四禅八定,你就能夠見到。

  我們相信,釋迦這個王子聰明好學,他對四禅八定他一定相當深入。但是這些事情看清楚了,我們知道一個做學問的人總是追根究柢,這六道從哪來的?爲什麼會有六道?六道之外還有沒有世界?肯定有這些問題。但是這叁個問題,在當時印度的學術沒法子解答,印度宗教也不能解答。印度的宗教,最高到色界天,它出不去。出不去的原因,把色界天當作是宇宙的源頭。我們中國人所講的「混沌初開,幹坤始奠」,那是什麼?那是無色界天的狀況。所以道家,我們知道,他可以到那地方。老子有一句話說,「吾有大患,爲吾有身」,這個很了不起。你看老子認爲,我的憂患是什麼?因爲有個身體,沒有身體多好。沒有身體就是無色界天,他與無色界天相應。色界天有身體,但是沒有欲望,對財色名食睡,沒有這個東西,所以他很高,道德高超,無色界天就更高,但都出不了六道,不知道那是迷的環境,沒覺悟。

  所以釋迦高明,就是他學了十二年,放棄了,放棄參學,到畢缽羅樹下入定,他在這裏開悟的。所以畢缽羅樹,我們稱它作菩提樹來紀念他,他在這樹下開悟。這開悟之後,他就開始教學。看他一生教學,你看他就非常合乎邏輯。開始教學,教小乘,十二年。等于說什麼?辦小學。這十二年著重什麼?著重倫理、道德、因果教育,普世的教育。這教育管用,能幫助我們現在社會,這動亂的社會恢複到安定和平,所以辦小學。十二年之後接著講方等,方等等于說初中,初級中學,提升了,八年中學。八年之後再提升,這變成大學,講般若二十二年。般若完全講智慧,講宇宙人生真相,也就是說萬法皆空,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爲什麼要這樣講?理、事、因、果統統做詳盡的說明,二十二年,這是大乘法最主要的一門功課。最後八年講法華、涅槃,那是研究所,如何將真實智慧應用在生活上,應用在家庭、應用在社會、應用在國家、應用在整個世界,它就真管用。如果所學非所用,那個學它就沒用處,別浪費時間、浪費精神。

  我們看世尊一生四十九年,他辦初級學校、辦中級學校、辦大學、辦研究所,很清楚的,他是教育家。現在把他搞成宗教,這是非常非常委屈,這是錯誤。我們要不是經方東美先生介紹,我們也誤以爲佛是宗教、佛是迷信,從來沒有一個念頭想去碰它。當年老師告訴我,真正的佛學不在寺廟。我說爲什麼?寺廟沒人學了。他跟我講,兩百年前那個時候的出家人,真的有學問、有德行,他真懂,現在人不學了。那佛經哲學在哪裏?在經典裏面。這個指導非常重要!告訴我們一條路子。在哪裏?在經典裏頭。你能夠深入經藏,你就得到真正的享受,這個裏頭其樂無窮,契入進去,欲罷不能。

  所以這個地方一定要曉得,自心之佛力接引,是不是真有阿彌陀佛?真有。真有是自心變現的。自他是一不是二,你不能認爲我心外還有佛,那就錯了,決定是自心變現的。「何難即生」,往生極樂世界有什麼困難?極樂世界是我變現的,阿彌陀佛也是我變現的。跟我們現在居住這個地球一樣,我們現在這個銀河系是自性變現的,離開自性,沒有這個東西。所以真正明白之後,現在地球上出了麻煩,麻煩從哪來的?不善的念頭引起的。怎樣化解?不善的念頭放下,善的念頭提起來,災難就沒有了。最明顯的是我們身體,身體哪裏出了毛病,你想想,一定有不善的念頭。這不善念頭一改正,我們身體能量就恢複了,病毒的細胞就恢複正常。身體如是,居住環境亦如是。

  所以永遠要記住「境隨心轉」,這是佛法。佛法是什麼?覺悟的方法。你覺悟了,境隨心轉。如果我們是心被境界轉,那你就迷了,就完全錯了。今天在迷,大家的心都被境界轉。幸虧近代這一批量子力學家告訴我們,物質是假的,物質世界是從意念變現出來的,意念可以控製物質,這挺新鮮的東西。科學家現在稱它們叫前衛科學,還沒有得到所有科學家的肯定。現在他們搜集證據來支持這個理論,搜集的東西很多,資料相當豐富,我們一看,我就完全接受,因爲我們有大乘經教的基礎,所說的跟佛講的一樣,沒有佛經講得清楚,所以它還有提升的空間。

  下面這是大師的比喻,蕅益大師明朝末年人,出生在明朝,過世在清朝,就是明末清初。所以用這個比喻,「如鏡中照數十層山水樓閣,層次宛然,實無遠近」。用這個做比喻,告訴我們心性沒有內外、沒有遠近、沒有先後。沒有先後就是沒有時間,沒有遠近就是沒有空間,空間跟時間都是假相,都不是真相。舉這個比喻,我們用一面鏡子,看鏡子裏面所照的,幾十重外面景觀統統現在這裏頭,看不出有遠近,層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現在鏡子裏頭,實無遠近。「一照俱了,見無先後」,這是大乘經上所說的「寂而常照,照而常寂」。

  「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亦如是」。十萬億佛國土,這是一個非常遙遠的距離,有沒有?相上有,理上沒有。距離雖然這麼遠,我一念想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現前。譬如我們在此地(在香港),想到美國洛杉矶,距離是一萬多裏,我們想到那個地方,那個地方的景觀在腦海裏頭,這個相就浮出來,一念就到了,比光的速度都快。可見得意念裏面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我們的本能確實是如是。我們的本能喪失掉了,爲什麼喪失掉了?我們起了煩惱、起了妄想、起了雜念。如果能夠把煩惱、妄想、雜念統統放下,這個能力就恢複了。所以惠能大師,他的本事在哪裏?就是能夠把這些妄想雜念分別,他能放下。他的放下是一時就放下,叫頓舍、頓悟、頓修、頓證,所以是個圓頓法門,圓是圓滿。見性之後確實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兩句話是一般宗教對上帝、對神的贊美,神未必是全知全能,但是一個見性的人真的是全知全能。

  「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亦如是」,這是從悲願而現的說法。阿彌陀佛在因地時發這個大願,要幫助六道裏頭苦難衆生。世界很大,宇宙不可思議,這裏頭有覺有迷,迷的裏面有染有淨,染的裏面有善有惡,很多很多的層次,不一樣。衆生裏頭最苦的是六道,爲什麼?六道全迷。每一個佛國土裏頭都有六道,所以每一尊佛的教化區都有四土。這個四土,常寂光是完全相同,常寂光是沒有分的,一切諸佛都有常寂光土,這完全相同。常寂光裏頭沒有現象,真的常住不滅,不生不滅,不來不去。《般若心經》上所說的,《中觀論》上所講的,全是自性,講的是自性。常寂光就是自性,常是永恒不變,寂是清淨,決定沒有染汙,純淨,光是光明,光明遍照,用這叁個字來形容自性。這是真的,除這個之外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假相裏面,我們可以有受用,不能有占有、不能有控製;我們有起心動念,想占有它、想控製它,這是錯誤的。這種錯誤的觀念要放下,你就得自在,看一切衆生都是…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五二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